誰能從《說文解字》的角度解釋一下“空”和“色”呢?

myn8


你好,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最近正在做一個《書畫同源》的系列,所以接觸《說文解字》也很多。我把我對這兩個字的一些理解也說一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先來看看“空”的解釋

《說文解字》裡面“空”的解釋:空,竅也,從穴工聲。從穴,就是指像土穴的孔竅(qiao)。工聲,表示音讀。我們再來深究一下“穴”,“穴”是由上半部分“宀”(mian)和下半部分“八”構成,其中“宀”就代表遠古人類生活的洞窟或者房屋。“八”是聲部。所以總結一下,“空”在說文裡的意思應該就是孔洞,窟窿。


我們再來看看“色”的解釋

《說文解字》裡是:“色,顏氣也。”為什麼這麼說,讓我們來看看古文字的“色”寫法,上面是刀(或會意持刀的人),下面是人下跪,會意人在刀的威脅下臉變色,或者表示看人(持刀之人)的臉色。所以,色,就是臉色,面色,神情之意思。


中國漢字分為四類,分別是“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其中象形字只佔總數的5%左右,不過它是其他幾類字的基本,掌握象形字就能掌握一批批漢字。所以,要理解《說文解字》裡很多字的意思,我們就要追索古漢字,尤其是象形字的一些寫法,只有理解了古人造字的真實想法,我們才會更透徹地理解它。

總結: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很多有意思的造字,源於老祖宗對生活的理解,現在很多漢字的形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簡體字,很多已經失去本意,所以要真正理解一個漢字,我們還需要追根溯源,還原造字的意義。


老楊零基礎繪畫教程


《說文解字》的角度解釋一下“空”和“色”呢?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一:色

在《說文解字》中可以看到色的解說。“色,顏氣也。”後來這個色被後人賦予了很多含義,其中佛教裡面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很多人對這段佛語耳熟能詳,卻只從狹窄一方瞭解它的意思,斷章取義,把“色”解釋成美色。

在佛語中的“色”指的是我們用我們的身體看見和感知的物質存在方式。

二:空

“空”指的是所有物質原本模樣的原本的狀態。一切我們看到的有意義的事物,原本都是一樣的,一切皆空。

正如佛語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界構成四大元素,皆以空為根本。空性者,空間之本性、本體、本質即是,汝心亦是!

細微之色,如空如色。

心經裡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是時小墨ZYT,為未來而寫作,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記得關注我哦!】


時小墨ZYT


“空”即表示“竅” ,從穴而工聲,古代的經傳中也常常用“孔”來表示“空”字,如“空穴”“空道”等詞語中的“空”就是這種含義;而物體的孔洞,中間一定是空的,因此引申為“空虛”一詞中的“空”字。古人將天也稱為“大空”,這種稱呼的含義是天上空無一物。此外“空”還引申為“空乏”一詞中的“空”。

“色”即顏色。世間萬物只要存在實質的個體,就一定會有顏色。白色是所有顏色中的“正色”,兩種顏色混合就是“間色”。引申為“色容”中的“色”字,表示人的神態、容貌。


苔花也學牡丹開


關於這兩個字。

《說文》上是:色,顏氣也;空,竅也。

色,可以理解成我們看到的;空,可以理解成事物的關鍵(竅作訣竅講的話)。

題主提這個問題我想是在試圖理解“色即是空”這話。

“色即是空”是佛經裡的話。這話挺難理解的,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我從自己讀佛經的心得體會說說,不一定對,供你參考。

“色”指的是我們用我們的身體看見和感知的物質存在方式。

“空”指的是所有物質原本模樣或狀態。佛教認為物質原本的狀態都是在不停變化的,所以佛教中空不是指無,不是沒有的意思,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隨時都在發生變化的意思。

色即是空是在告訴我們,不必執著於人事物,這些都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的,既然時刻變化,又何必執著呢?


芳鄰學社


如果是把空和色作為一個對立且統一的整體來分析

想要從說文解字去尋找空和色的解讀

方向不是那麼正確

語言總有侷限

還是要自己從佛經中領悟

在生活修行中參證

借陶淵明一句詩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夢蝶也逍遙


會意字。《說文》:“色,顏氣也。從人,從卩。”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色,春秋金文作(墨敢鎛),左從爪,右從卩(與上爪下卩之印字不同),會面部顏色之意。戰國文字承襲春秋金文,或卩旁加短橫為與印字區別。秦漢金文爪旁訛作形。”色字習見於戰國楚竹簡, “卩”形多有省變,或加“頁”旁以顯示顏面之義,《說文》色字古文就從這一形體訛變而來。色字最初形體從爪在卩左側,戰國楚簡色字已有訛為從“刀”形者,但秦簡中仍有從爪者,不過已在右上,失去會意意味。從秦簡開始,色字上部已大多訛為從刀形,漢隸皆如此形體,為楷書所繼承。色字形體雖然最早見於春秋金文,但《詩》常見,《大雅·烝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大雅·皇矣》:“不大聲以色”。皆為西周時代文獻,可見色字出現於西周時代。


靈璧時空


《說文》:“空,竅也。”《集韻》注為:“空虛。”《說文》:“色,顏氣也。”段玉裁注:“引伸之為凡有形可見之稱。”可見,僅從《說文》理解:空即是無,色即是有。至於佛家所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可以理解為“無即是有,有即是無。”因為漢傳佛教吸收了儒道學說。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無生有,有化無”,世界往復循環。據《五燈會元》載,有僧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師曰:“礙處非牆壁,通處沒虛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這是一首禪宗偈詩,體現的就是“有與無”在佛家修養中的境界。


吾語之


《說文》上是:色,顏氣也;空,竅也。

色,可以理解成我們看到的;空,可以理解成事物的關鍵(竅作訣竅講的話)。

題主提這個問題我想是在試圖理解“色即是空”這話。

“色即是空”是佛經裡的話。這話挺難理解的,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我從自己讀佛經的心得體會說說,不一定對,供你參考。

“色”指的是我們用我們的身體看見和感知的物質存在方式。

“空”指的是所有物質原本模樣或狀態。佛教認為物質原本的狀態都是在不停變化的,所以佛教中空不是指無,不是沒有的意思,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隨時都在發生變化的意思。

色即是空是在告訴我們,不必執著於人事物,這些都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的,既然時刻變化,又何必執著呢?


鍥金畫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裡的“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而是說事物總在變化之中,沒有恆定不變的屬性,而“色”自然也和色情沒什麼關係,是說形形色色的事物。


笑一笑少煩惱


不能,只能從第六感去看著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