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世,需要多大的勇气去面对?

goodo869


道家言,人的先天元神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父母阴阳二气交媾形成生命,女子怀胎十月胎胞成形圆满时,元神由天界降落人间注入泥丸宫形成自性灵魂,由此性命双全而成为健全的人。当人经历成住坏空去世后,元气散尽,人的元神返回天堂从而完成一次灵魂转世。因此记住来时的路,才能知道回家的路。知道自己最初从哪里来,才能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每一次灵魂转世都有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当初为何目的而来,不忘初心,完成自己的使命,修得圆满,才能安心的离去,方得始终。此为来去明白,有始有终。我从何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当初为何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何要存在?我盼望着这世界将要发生什么?这正是宗教要解决的问题。


洛神昆仑


来到这个世上,就没人活着回去。短暂的一生,离开的时候,没几个人能坦然面对,因为离去就意味着再也回不来了,跟这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没了瓜葛,百年过后一捧黄沙,想想都让人泪目。我几个亲人面对死亡的坦然,真让人佩服。

第一个我奶奶,活到73,胃癌晚期,被病痛折磨的很消瘦,临去的那天躲邻居的墙角,再看一下我姑姑,回去喝农药走了,旧社会过来的人没享过福,平时有好点的东西全部留给我们这几个孙子吃,我们这些孙子还没长大,还没来的及孝顺她老人家,她就走了。我知道她肯定还舍不得走,她还没看着我们长大,可被病痛折磨的太痛苦了,那年98年。

第二个我外公,活到91,走时很安详,就跟睡着了一样。之前清醒时,他就交代好一切,哪些衣服是留下留念的,哪些是拿去烧掉的,叠的整整齐齐。平时好衣服都舍不得穿,直到那天拿去烧掉时我哭了,好多衣服全新的,他都没穿过。他最后的那些天几乎绝食,他说这次流感不把他带走,他也不会开心的,现在眼睛不好,耳朵不好,走路一年比一年差,儿孙都健康平安,他没有牵挂了,他想走了。真应了那句话,活的久了不愿再活了,那年2015年。

第三个我外婆,活到92,她们是村里最长寿的一对老夫妻,由于外公走了她也郁郁寡欢,生病了也不愿去大医院去看,我们都知道她也想走了,相扶到老时只剩下一个她,她可能也觉得人生没啥意思了。那年2017年。

外公外婆的人生很圆满,长寿跟平时的自律养生有关系,外公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平时还看看报纸,到老时头脑还很清晰。外婆八十多岁时还去挑韭菜,一斤几毛钱,掰果仁做罐头,一天十几二十多块,当时谁也劝不住,谁也不明白,因为平时我们这些孙子辈经常会买东西,给钱给她,应该不差钱,都不知道她赚钱做啥?后来她给我们这些孙子每人留个戒指,每个孙女每人一对耳环,我们才明白,她想给我们留下一些东西留念。外公外婆留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勤俭,与人为善,感恩他们,我会把这些优良品质传承下去。


生命在轮回中消逝


我的奶奶在86岁的时候,摔了一跤髋骨骨盆粉碎性骨折,医生说即使手术后也站不起来了,只能躺在床上。奶奶坚决不手术,被抬回家,三个儿子家商量好准备轮流伺候。可奶奶一辈子要强,回到家就绝食。闭上眼谁也不理,儿子们跪在床前说好话,她就是不睁眼也不说话,最后又把她送进医院,没办法强制给她打营养针维持生命,只要不绑着手,她就拔掉,医生说奶奶求死的决心太大估计救不了,还是回家问问她有什么后事交代。最后又抬回家里,奶奶说她不想躺在床上到死,她早就看开了,人总有一死,她这辈子爱干净习惯了,床上拉尿她受不了,就让她干干净净的走吧。全家子孙都很孝顺,哭的一塌糊涂,也没改变老人家的意愿,最后深度昏迷,三个儿子最后决定顺从老人一次,没在送医院抢救。

奶奶在她受伤后,躺在床上一个月后平静地离开了我们,虽然现在过去了三十多年,奶奶还是我最敬佩的人。敢于面对死亡和选择死亡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谷香情感


怎样面对死亡?我每想起我至亲的两位亲人,都会由衷肃然起敬。

一位是我的母亲。十年前,老人九十二岁,在身体尚健,脑力尚可的情形下,冥冥之中感到来日不多,自行上照相馆拍好照,放大、配框作为遗象,又自行扯布托裁缝做好寿衣,然后,向各位子女交待好后事后,执意要从上海返老家江苏,以了回乡归天之愿。子女执拗不过,送她回祖籍后不多久,老母溘然长辞。子女每想起此事,痛心不己。然见老母似仙人驾鹤,升向天堂,心也算宽慰不少。

另一位是我的亲嬸嬸。其为村妇联主任,她七十八岁那年,因胃疼自行上医院检查,被查出是胃癌。为此,她瞒住所有亲人,在近半年期间看病时,偷偷积攒安眠药,又在某日,借故支走全家人,一个人在家洗好澡,穿上新衣,躺在床上,服下安眠药,与世长辞。待家人回来,在其枕下,看见遗书才发觉真相,家人嚎啕大哭,悲伤至极。村民知道了也唏嘘不止。

嬸嬸迊接死亡的方法,我当然不尽苟同。但她看淡死亡,在重病时不为家人添负担的精神,我仍由衷佩服。

人,活在世上,都要从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亦就是,是人,终将面对死亡。然而,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死观。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为国家置生死而度外;和平年代,英雄主义,为社会集体赴汤滔火;平民百姓,潇洒一世也好,风雨人生也罢,在终将迊接死亡时,能否泰然处之,无疑,对能否确立正确的生死观,也非常重要。

我,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享受老年生活的同时,不时会听到朋辈某某得了重病,某某己经走了,等等。对此,自以为,要习惯之,泰然之。活着,就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一旦行将朽木,我的态度同样,只要自身脑子还能保持些微清醒,就要尽可能不给家人添麻烦,或笑迊、或安然、或平静与世界说再见,最好。那就是我最真实的态度。


村上小羊


没有勇气面对死亡,即使笑道最后一刻,眼泪还是情不自禁的流趟出来

陪她笑道最后,可还是替她拭去泪水

我的一个发小兼同学,相识25年,30岁从我的生命中彻底消失。刚开始她一直伪装自己,不让我们得知她患病,可是不管如何伪装,健康与不健康一眼还是看的出来。等我去问她的时候,她告诉我没有事,最近病情已经开始好转,下体已经不在排除异物,似乎有自愈的可能。看着她乐观的样子,我也只能陪着她一起笑,希望她能在病魔的抗争中获得胜利。本以为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谁知道仅仅一个月,她再次住进医院,而且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我站在病房,看着她的模样,心里无比难受。可是她却笑了,她告诉我人是哭着来这个世界,那么既然要离开何不笑着离开呢。就这样我和她的家人陪着她一直说说笑笑。可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眼泪还是情不自禁的流淌出来。也许是对生的留恋,也许是放不下亲朋好友。身体的诚实出卖了她,可是当时已经无力痛哭,就这样她走了。说好陪她笑道最后,可是最后我们都食言了。

正因为害怕死亡,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地活着

死亡可怕吗,可怕,怕的要命。正因为害怕它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对待自己,调整心态。不管生活中有再多苦难,我们也要笑对人生。比起死亡,这些苦难又算些什么。你说有人嘲笑,那就让她嘲笑吧。只要我们自己过得开心就好,路是自己的,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要在生命的最后,才幡然醒悟,流下悔恨的泪水。

我是没有勇气面对死亡,即使面对别人的死亡,我都没有勇气,心里无比恐惧。正是因为害怕死亡,所以我要善待我自己。

以上给人见解


司徒龙嘟


看着题目,心里一阵酸楚,2018年底,父亲被查出结肠癌肝转移,还有腹膜淋巴上也被转移到了。晚期!得知这个消息,我不知痛哭了多少次。家里人一直都瞒着父亲。可是后来,不忍心再那么下去了,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当了好多年的国企经理。如果瞒到最后,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自己也就知道了,会埋怨我们没有告诉他实情。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安排,很多心愿未了!我们家里人最后统一思想,决定告诉他。我们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可谁知,告诉父亲以后,我父亲非常的冷静。没有掉过一滴眼泪。这使我更加的心疼。心疼他的坚强。第二天,父亲就开始办理了遗产分割。也照了一张单人照! 这就是我的父亲,坚强的让人心疼的父亲。


勿忘心安260819705


无法面对,又必须面对!那就是死。生无忧,死无惧,这样的人是值得让人学习并尊重的。自己的母亲今年95岁了,不用人照顾,养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的她住在养老院里。我是她的小儿子,其他的儿子和女儿,都不养她,并说母亲是她们的耻辱,因这几个儿子性不同。也就没有了这份义务。今天看见这标题,心中也感慨万千,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亲人不在身边,孤独的死去,甚是悲哀!母亲常说,那里黄土不埋人,我不用你们照顾。


想想而已ma


我是很害怕和不敢面对想到死亡的人,当然知道这天终究会来,但是在没来之前我是不敢去深想。特别是在今年得知我母亲身患癌症我是霎时无法接受,每天以泪洗脸,母亲的坚强和乐观让我觉得自己是如此脆弱,再重病下母亲仍每天时刻关心和惦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我试想自己换做是她还能这样与病魔做抗争吗,因此我觉得我是个比较悲观消极的人再面对母亲时我不能把这种伤感的情绪带给她,所以对待死亡我是害怕和不能接受的,总觉得自己在不断成长应该能勇敢面对今后的未知一切。但现在我不想过早感受到那天到来的感觉和生命是如此脆弱的体验。现最大愿望是母亲身体快快康复回到我们原有的生活轨迹,同时提醒自己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和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尽力做自己要做的和想做的事


Dreamski1988


我的老公2019年,年初查出肝癌,并且是晚期。他才46岁,这让我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的感觉,我的天空要塌了。经过手术以后,我们现在就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在维持现状还好,看他那么要强的人被病魔折磨的真是可怜😭每天我都小心翼翼的观察他的情绪,我真的怕,他就像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每当看到头条里这样的标题总是想进来看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面临生死的这一天,当真正因为病魔,知道自己寿命不长,病人的心里那才是真正的痛苦,因为年龄,所以有很多放不下,他有时心情不好我能理解他,多给他关心与呵护,开导他。也是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和他过好余生😭😭人的一生没病没灾的活下来真的是幸运,都好好的珍惜眼前人吧!知道自己不久之后会去世,那不是我们正常人能理解的,说都明白这个理,真正面对时每个人都会恐惧。所以多理解病痛的人吧!愿他们再有生之年能舒服多一点。


用户2524594135654


🥀🥀一个人要想活得不累,生当“解脱”,临死也要“解脱”。此处仅说临死“解脱”。

🌱解脱:自解烦恼,脱离束缚,坦然处事,从容面对。

🌿自解烦恼: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作:“活得长,死得快。”诚然,如果活得适当长,器官均衡老化,没有遭罪,无疾而终,这自然是修来的福。

🍃要是活得短,死得慢呢?人的一生,盼的是一天比一天好。重要的是过好当下。当下最好。当下虽有病痛,但是能对周围的事情有感应,说高兴就高兴。以后你可能更疼痛,想高兴都高兴不起来。要是死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所以当下最好。

🍀要是活得长,死得慢,也要随迂而安。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

🌸如果“活得长,死得快。”不论一生光显与否,活得都值。

🎋至于活得短,死得快,那就属于夭折或早亡了。这种情况叫人痛心,其痛苦煎熬较短,或少有感知。有感知者,也得正视现实。行将就木,不接受也得接受?有的得绝症的小孩,叫贫困的父母停止对她的治疗,留下遗言,叫医生把自己的眼角膜留下,献给他人。不论老少,为国家、为他人勇于牺牲的行为,表现的都是人性的闪光。这种敢于面对死亡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要是活得壮,癌症急索命或迂突发致命伤呢?这时也要想得开。实在想不开,只有听天由命了。

🌴在临死前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当事者应自然而然的有以下想法和行为:对人世有淡淡不舍,许知:过于不舍是为难自己。淡定的做好一切准备,欣然赴死。有能力时,主动过好每一天。对要紧的事尽快做。把每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过,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的心灵,以尽可能好的表现做好人生舞台的最后谢幕。

更爱这个世界。会觉得天更兰了,人更美了,亲和曾经的不亲,解除与他人的宿怨。而不是恨天不公,看谁都长气。

接受即将死去的实事。生死是自然法则,早晚有这一天,即来之,则安之。越怕死,死得越快。心无压力,反而会多活数日或数月。

不担心死后事。死后老伴或孩子们怎么过?不要去想,想也是瞎操心。死前尽量做好安排或给个指导建议。这世上缺谁都行。你走了,他们仍会有好的生活。时过境迁,当他们能放下你时,日子会更自在。你的从容赴死,也给周围人做了面对死亡的榜样。

低调做人,丧事从简。古代皇帝一登基,就造坟墓。本来是想显示自己权威的,反而招引盗墓者掘墓扬尸。人死如灯灭,无法享受葬舍葬品。明智的老人会嘱咐子女:丧事从简,别太难过,少惊动外人。按道家说法,人有洁来洁去、不受世俗污染、无意识擅静的灵魂。为逝者大办丧事,亡人不知,亡灵不受。大办丧事的孝心,除了给活人看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伟人的永生,活在人们的心里,普通人的“永生”,活在最后一个能记忆他的人的心里。死亡也是生命的延续,道家又认为:每个亡者的灵魂都能复归于天。亡灵会聚,如迂故时亲友,对面相逢不相识。生前有贵贱,死后皆一样。勿对亡灵以后的辉煌或苦难想入非非。有觉悟,想得开者,可以捐献遗体给医学用。

黎明之前是黑暗的,黑暗的后面是朦胧的。死亡前是痛苦的,临近死亡,因感知迟纯并不感到痛苦。估计死亡前的痛苦,不会大于产妇的阵痛。死亡是生命的归宿,死亡并不可怕。

“老而不死是为贼。”有人越老越善良,有人越老越自私,还有人越老越奸猾。寿可适当长,不宜过长。但是,如能健康长寿,能活出生命的质量,再长也无妨。过于长寿的人,看见身边的亲友一拨儿一拨儿的死去,自己又无可奈何地落入重孙、玄孙手里,那个滋味也是令老人不好受的。如有良知,在临终时也会自责,连累了不该连累的人。

💐能不能正确对待生死,决定于人的性情。性情有利他利己、善恶之分。心底不善喝醉酒的人,多表现为酒后无德;心底本善良的人,醉亦有德。这种善良的人,在死亡面前会冷静地处事:有的硬撑着给孩子做事,留念想;有的有条不紊的打理自己的后事;为了不过多的连累家人,为了解脱病痛,有的人或早或晚地绝食主动求死。相反的,内心很自私的人,会无端怪罪家人对自己照顾不周、气气哼哼、无缘找茬、自造精神痛苦,含恨而死。

死后的神形“定格”:死后有生前少见的,眠嘴笑盈盈、喜上眉梢的面容。这是由于死时产生了美的“幻觉”,随心如愿了;身体绵软如睡。这是心态安祥,身心放松的结果。临死心平气和,有宗教信仰者多有这种情况。反之遗体可能僵硬。身体上的热,最后留存在某一处的位置有三种:分别是头顶、胸口、脚底。有人说这是灵魂出口,并表示灵魂的不同去向;有人说这是皮肉或细胞最后死亡的地方。这些都未超出亡者身体的不同状况。

临危抢救:人只能死一次,临危抢救,增加了人的死亡次数,叫你死去活来,受尽无数苦,最后还得在短期内死去;临危抢救,对于别处都好,只有心脏不好的人是有意义的;临危抢救,徒增家人忙累、揪心;徒费金钱;临危抢救,对大多数人无意义,只能给一切向钱看的医院创收。我若迂到此情况,如有体能,宁跳火海而不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遵循自然规律,好好活着,“静以养心,动以健体。”长寿老人,往往是忙得不拾闲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