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義的軍師是僧人,為何最後反而推崇道教呢?

在豬圈待了三年之後的朱棣被放回了南京,之後靖難之役開始打響。

經過四年的征戰,最終由燕王朱棣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國號為永樂,也就是後世常說的永樂大帝。

朱棣起義的軍師是僧人,為何最後反而推崇道教呢?


在靖難起義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朱棣的軍師和智囊“黑衣僧人-姚廣孝”

先說說這位大功臣姚廣孝。

朱棣起義的軍師是僧人,為何最後反而推崇道教呢?


姚廣孝其實並不是一位正經和尚,首先他是精通儒學而得到推薦,後因馬皇后病逝而接近了朱棣。跟隨朱棣來到了奉天(今南京),之後的十幾年中一直力勸朱棣起兵謀反。直到朱允炆的消藩政策才讓朱棣決定起兵的。姚廣孝推薦了術士袁弘,並斷言出朱棣有帝王之氣,其結果肯定能成功。從而也表明他也是精通道教的大能。

朱棣起義的軍師是僧人,為何最後反而推崇道教呢?


在朱棣謀劃起義前,由他在燕王府訓練兵馬和鑄造武器,之後朱棣出征後,所有的後勤保障也是由他和朱棣的長子在負責。

1400年,朱棣圍困濟南三月之久,無法攻破,在撤離之後又被明軍大敗,大將張玉戰死,士兵死傷無數。眼看起義將要失敗,姚廣孝提出了擒賊先擒王的軍事策略,讓朱棣趁明軍不備,直取京師,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可以說,朱棣的成功,有一半的功績都應該歸於這位僧人。那為何在朱棣當上了皇帝之後反而推崇道教呢?

建文帝失蹤之謎,恐是佈下的陷阱

在正史的記載中,朱棣帶兵攻入皇宮時,建文帝朱允炆已經不見蹤跡,建文帝失蹤之謎就成為了朱棣的一塊心病。如果建文帝還活著,需要讓其寫下一份禪讓書,已表明自己身份的合法性。

於是朱棣窮盡一切力量去秘密尋找,建立錦衣衛讓其在江湖和朝廷中尋找,建立船隊,讓鄭和七下大西洋都一無所獲。

傳聞建文帝到寺廟做了和尚,但是所有的寺廟和和尚都已經賞賜給了姚廣孝,就算是皇上也很難插手寺廟的一些小的事情,並且如果因為一個莫須有的懷疑而調查自己的開國功臣,也不符合常理。

但是姚廣孝的能力和寺廟的背景還是使朱棣內心不安,朱棣的年齡比朱允炆大,如果朱棣死後,朱允炆藉助姚廣孝徒弟的力量再來一次靖難,那自己這一系的子孫就完矣。

由於宗教信仰無法用軍隊去屠戮,為了制衡,這時朱棣找到了同為宗教的道教,並且通過歷史造神和官府宣傳使其日益壯大。經過明朝三百年的經營,已經可以和佛教抗衡的本土宗教。

道家造神,表明其合法身份

話說在朱棣與建文帝的軍隊在白溝河作戰,這一場本是軍力懸殊的追逐戰,但是恰巧當朱棣的軍隊全部越過白溝河時,河面上的冰塊全部融化,隨之後面的追軍全部落入水中溺亡,朱棣反敗為勝。

由於當時民間和道教都迷信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許多將士將其解釋為有神靈的幫助,正好,朱棣本來就是造反,若能借助神來籠絡民心,豈不是更好。

正巧,真武大帝也是北方玄帝,是戰神的化身,朱棣起兵造反在北方,於是藉助自己是真武大帝,來藉此為自己造反開脫,把發生的種種巧合,甚至是胡亂捏造的都大肆宣揚這是北方真武大帝的保佑,藉助君權神授的思想,宣告自己的正統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於是朱棣大肆扶持道教,於是才開始大規模修建武當山,按照修建北京皇宮的規格,修建武當山,並且打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神仙“張三丰”。


這大概就是明朝為何推崇道教的原因吧,歷史沒有唯一答案,如果各位看官有任何其他看法,可以留言討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