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读完一本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小哥说旅途


先看你最感兴趣的书籍,先从兴趣培养。我小时候也不爱看书,我是偶尔得到一本凡尔赛的小说,里面写的《海底两万里》《金银岛》《环球89天》等等,让我如痴的着迷,我就迷上看探险的小说,然后我就开始寻找《律宾逊漂流记》写的太棒了,每天都沉寂在故事情节中,我忽然就明白了,看书原来如此的美妙,这就是从兴趣出发,爱上阅读的。

慢慢的我就开始看一些其它的小说,《方与圆》是专门写人与人怎样社交的书,非常的不错,可以认真的阅读,然后看了《飘》这本美国作家写的,以美国的南北战争为背景,专门写女人深爱一个男人,但又得不到,每天都在思念、煎熬中度过每一天,真实的写出了女人内心的感情。

我就是通过兴趣慢慢爱上阅读,可以多看小说、历史,历史题材我看的是二月河创作的所有清史,我认为还是比较不错的,从古鉴今,学到很多东西。

关于中国的四大名著,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的话,我认为看四大名著根本看不深刻,甚至看不懂,所以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了,慢慢的看四大名著,到时候你就会着迷、吃透、了解的更加深刻。

读书是一辈子的兴趣,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祝君以书为伴、以书为善。


化笔为剑


其实这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人对读书的认知度,现在的时代对于人的影响太大了,什么抖音,快手,头条,……想要看的太多了,虽然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读书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那么怎么样才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呢?这就得看看个人喜好了,如果选择你喜欢的书去读,肯定会静下心来的。谈谈我的读书体会吧:我其实一开始不怎么喜欢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推荐我读一本书,书的名子是(大秦帝国)我起初看了一遍,没有连续看,只是断章取义看的那种,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特别喜欢读历史性题材的书,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我虽然没有通读,但我喜欢上这本书了,其实能静下心来好像也是原于喜欢吧。后来我一鼓作气连续读了三遍,我被大秦帝国给震撼了。



选对方向一直努力吧


1、明确自己读书的目标。

我们的人生需要目标,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目标,我们读书的时候也需要目标,这样我们读书的方向才不容易跑偏,读书之前,最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即通过读书我们想达到什么目标,是升职加薪,还是陶冶情操,还是娱乐消遣,不同的目标我们的读书目标是截然不同的,再来决定读什么类型的书,读多少本书,什么时候读完等。

2、固定时间读书。

我们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固定读书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只用来读书,其它的事情都往后放。比如早上早起一会,其它的事情都不要做,就用来读书,晚上睡觉前也可以。

3、养成读书的习惯。

都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们不妨先给自己制定一个21天读书计划,一共读多少书,每天读多少书,21天读书计划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然后再把自己的计划延长时间到60天,60天的计划也完成后,再制定100天的读书计划,等我们可以坚持100天读书时,我们的读书习惯也差不多养成了,以后的读书差不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4、多输出,多分享。

每读完一本书,我们最好能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自己的思考感悟及对这本书的评价。有人说“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当我们输出自己内容的时候,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倒逼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书籍或重新阅读当前的书籍,提升自己的读书效果。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写的内容分享出去,看看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调整我们的读书计划。





pk小强强


每一个与文字相伴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当然,那些天生热爱文字,喜好文学的人他们本身就是故事。

剖析浮躁的原因

平心而论,高中毕业后,曾经那种奋笔疾书,挑灯夜读的状态再无有过;即便评级考职称,也只是在考试之前几周发奋图强,短暂却很难持久。

  • 生活的安逸是产生惰性的原因之一:衣食无忧,平淡平静的生活使我们安于现状,危机感的缺失使我们很难主动逃出舒适圈;是呀,安逸多舒服啊,干嘛给自己找不痛快。

  • 工作本身很耗精力,难得的空闲,再用来翻书动脑子,实在太累。

  • 环境使然,周围都是些玩游戏,好喜乐的人,只有自己在看书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既然想读书,那么就给自己一点压力。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适当的给自己一点压力,给自己立下一个Flag,每天读十分钟,哪怕是一页,坚持下去,收获颇丰。

如果真的就是抽不出来时间,互联网时代有太多的办法。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助于提升大脑信息捕捉能力,提升工作生活效率。

<strong>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此,我深信不疑。

书籍中有太多太多自己不曾看过的观点,不曾接触的知识,读得越多,动脑越多,脑细胞充分调动,对生活,对工作都有极大的促进。

其次,随着阅读的增多,会引发自己对人生更多的思考。

我们都说,此生只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乍一听,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细想,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是真正寿终正寝的,谁又不是因疾而终。

既然平安健康无法实现,那么在归于尘土之前,我们应该活成什么样子呢?

书中自有答案,而且答案只属于你。

读书习惯的养成需循序渐进

把一件事坚持长久并让它成为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就读书而言,可以从一本不到10万字的书读起,每天10分钟,正常情况下10天左右就会完成,成就感随之而来,这份完成一件事后的成就感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然后,20万字,30万字,层层递进;随着阅读的增多,你会总结出自己的喜好,按照喜好和需求继续进行下去。

  • 慢慢的,你会发现,在生活中,你可以聊的话题在增多,你的口才在变好,你的自信感在增加,甚至,整个人的气质都会发生变化;而这种进步的喜悦也将再次成为你坚持读书的理由。

希望我的答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与君共勉。


文怡暖身


在我看来,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兴趣,以下简述我的个人观点

一、找准自己的兴趣所在

就像有的人喜欢科幻小说,有的人喜欢伤痛文学。世界上的书那么多,既然读不完,还不如读自己喜欢的,不然看书的时候就会像被英语单词一样困倦,怎么可能还读的下去。

二、放下手机

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大家经常就是会看着看着就说看一眼手机,然后就再也没有拿起那本书过。(小建议:就是可以下那种种树的软件,然后看着自己种的树就会很有成就感)

三、简化生活

这条其实是我个人出发的建议,大一那段时间,我一直沉迷社交,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必要,还会搞得自己很暴躁,倒不如静下来看看书来的快乐。还有就是如果你每天都要出去花天酒地,那你也是很难静下心来看书的,所以简化生活是有一定必要的。

四、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

如果是以前都不太读书,突然要静下来好好读书没那么容易,所以可以在一开始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周看完一本书这种。等养成看书的习惯,一切不就是信手拈来的嘛

加油加油加油(ง •̀_•́)ง


是子瑾呐


心浮气躁的时候是看不进书的。我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只有让自己静下心来,才能看得进去书。

说说我的一点心得。

01

要想赢得内心的平静,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你必须养成独立思考,活出自己的人生,以免干涉别人的人生,以免被人干涉。

2)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你要学会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移除障碍,否则,你永远都是受人影响的。

3)与家人、朋友、亲人、同事等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和睦相处。否则,人际关系不好会直接影响你内心的宁静。

4)认清自己的现状,看清现实,不要心存侥幸,活在当下,才会不焦虑。

5)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习惯,这些都会使你的内心获得力量。

只有不断修炼自己,内心才能逐渐强大起来,遇事淡定从容。


02

如果内心浮躁,可以在读书之前听听音乐,听一些舒缓的纯音乐。比如葫芦丝,二胡,钢琴曲等,钢琴曲推荐西村由纪江的。

我在写作之前都会听一些悲伤的音乐,陷入悲伤的情绪,灵感就来了。

平时听歌的时候,可以随时收藏一些能让自己感觉内心平静下来的音乐。

下面是我的灵感音乐,可做参考。尤其那首《千年风雅》,每次听的时候,内心就特别宁静。

内心浮躁,肯定是有原因的,可以通过运动排解不良情绪。无论是焦虑还是浮躁,你得给情绪一个出口,发泄完不良情绪,内心会变得平静。每次运动过后,大汗淋漓,身心都会感到特别舒畅,因为运动会产生一种快乐因子。

在运动过后再去看书,身体上虽然感觉很累,但是内心却静下来了。

我一般都会在晚上9-10点钟做运动,然后就能心情平静地看书。


听节奏舒缓的纯音乐,运动锻炼身体,都是让自己情绪平静的不错选择。


03

循序渐进,坚持看书,直到形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当你刻意坚持一段时间,做起来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都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每天固定时间看书半小时,比如,可以每天睡前看半小时书。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最初就把看书当做一种消遣。不要急于求成,想着一两天读完一本书,这种想法不可取。越是着急看完,内心越焦虑,囫囵吞枣,看过之后也没什么印象,浪费时间而已。

可以边看书边思考,变做笔记,当你真正看进去了,内心也就逐渐静下来了。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作者简介:雨燕姐姐,天秤座女子,温暖有趣正能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现美,分享美。


雨燕姐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分享点我的经验:

1、带着目标去读。比如我想从这本书里找到能解决我的问题的答案;比如我想练习我的阅读速度,看完之后能不能复述书中的观点;再比如我就想养成阅读的习惯,让自己静下心来进入到书中的世界。

2、全民阅读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大人应该成为好的榜样。先从每天30分钟开始,坚持下去。

3、阅读能帮助你深度思考,阅读能为你带来财富,阅读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李笑来用阅读学会了游泳、樊登用阅读学会了创业、巴菲特用阅读实现了你想象不到的财富。这些人都是很厉害的人,但没有一个是不阅读的。

所以,闭上眼睛,想象成功以后的你。从现在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吧!



蓝色宝宝best


一个人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答:一是怎么静下来读;二是如何好好读完一本书;三是读书的好习惯怎么养成。

第一,怎么静下心读书?这就非常需要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读书环境。注意,是创设适合自己的环境而不是安静的环境,有的人喜欢安静的环境,但有的人在嘈杂的氛围中反而能提高读书效率,还有的人喜欢放些轻音乐看书,每个人的读书习惯是不一样的,去想想自己喜欢的读书环境是怎么样的。

第二,如何好好读完一本书?要读完一本书,首先就是要对这本书所花费的大致时间进行估算,比如一本书300页,每天看15页,那么需要20天左右时间可以看完,这样心理上对看完书的大致时间有了一个预期。如果你是一个自控能力比较差的,不能保证每天坚持看,可以去通过可以打卡的一些APP进行每日看书打卡,或者加入一些书友群,这样就能有效的督促自己,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怎么养成长期读书的好习惯?根据心理学家研究,我们的大脑总是喜欢找捷径去达成目标,比如人们为什么喜欢嗑瓜子?因为嗑瓜子的能量消耗少,而且平均一两秒钟就能嗑开来得到瓜子,短期回报非常快,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能量,特别是知识这东西,无法及时外在显现,“腹有诗书气自华”需要长久的功力,短期内无法见效,所以大脑发出指令不愿意去坚持这个习惯。那么,如何去克服身体的惰性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创设“回报”来激励自己。比如每读完一本书,就奖励自己去大吃一顿或者去买自己中意的某件东西,以此告诉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读书也是有“回报”的。

最后,希望能坚持读书,你读过的书,都会转化为内在的一部分,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总有一天会让别人发现!


红楼梦碎碎经


看了各位的回答,我觉得不要提升高度来说这个问题。首先有谈自律的,强迫自己去读书,带着负担?我个人觉得反而不益,兴趣爱好大于习惯。还有说抖音或者其他网络产品的问题,我想说这已经是信息时代了,看书是电子书了,自己都跑到今日头条来回答问题了,这不自相矛盾吗?网络产品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比如抖音上有个樊登读书,我看过几个视频都挺好的,推荐好书好语句,学会去分享。但是看抖音要有节制性,不能一味地浪费时间在上面。

我看书的习惯比较早了,但是真正接触有意义的书是初中时看的《狼图腾》,用狼性法则去贯穿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讲述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关系。对于当时的我简直是开启了一扇新大门,从此就喜欢上了读书。高中时期记忆最深是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选集,大学时期是《挪》读了三遍才进去,近几年都是些小说,也没什么大家作品。我看书毫无章节,但是这些书我能静下心来阅读。所以让你的兴趣点带领你读书。陈平教授说过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这点我觉得说的很好。读书到了一定阶段应该是翻万卷书。



枕秋


读书,确实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但是能坚持读书的人确实是比较少,下面我给大家支几招, 来培养一下读书的好习惯吧!

  • 找一本自己能看的进去的书

    我们刚开始想要培养读书的兴趣,那么首先要找一些你自己比较喜欢看的书,这是我们培养的第一步。如果你选的书你自己不喜欢没兴趣,又怎么能再继续看下去呢?所以说对于书籍的选择很重要。

  • 将书随身携带

    我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看的书,那么就一定要坚持把它看完。我们可以把书随身携带,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下,这样见缝插针的看书,即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也能让你尽快的把书看完。

  • 床头上放书

    我们可以把书放在床头,这样的话我们想要看书了,就直接从床头上取下来看,十分的方便,也便于我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 认识几个爱读书的朋友

    有的人在读完书以后,确实是有想向别人倾诉的欲望,那么你认识几个爱读书的朋友,这样就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聊一聊读书的事情,也更能激发你读书的兴趣。

  • 学会写读书的感悟

    如果你身边确实是没有什么爱读书的朋友,你也可以把你看过书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倾诉的好办法。只要你从中获得了人生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感悟,我相信你会深陷在书中的美好的。

只要你对读书产生了兴趣,那么你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培养起来的。

作为一个高中就开始厌学的人,我非常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扯一点自己的一些看法吧!你觉得有用,不妨参考一下;觉得没用,就跳过这一段、直接看后面的干货吧。

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对读书有什么误解?迷茫了,该去读书;有困难了,该去读书;浮躁、静不下心,也去读书……似乎只要有问题,读个书就能解决。

读不进去怎么办?那就逼自己读。

其实,这种把“读书”当成药方、只要吃下去就万事大吉的做法,恰恰违背了读书的意义。

题主说自己生活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不会思考、不会表述、知识匮乏,导致学习很茫然、很浮躁,而且静不下心来。这些问题,恰恰都不是读书就能解决的,至少,读三五本书,是不可能瞬间好转的。

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培养的,就像培养一段感情、培育一颗树苗一样,急不得。

并且,阅读的回报非常滞后——假如从今天开始,你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去读书,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我个人的建议是:当前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比如你说自己不会思考?那就去了解一下什么是“批判性思维”,通过网页搜索、请教老师或前辈,然后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不断练习;比如说你很茫然?那就去找那些、跟你有着类似经历的朋友聊聊,问问他们是怎么改变自己的?

然后,当你把这些都做好之后,有多余的精力再去读书,为未来的自己准备“弹药”。

读书,不能解决你现在的问题;但不读书,三五年后、你会遇到更多棘手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你的一些建议。下面我们就回到你的问题上来:如何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逼自己一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个过程,绝不能一蹴而就。

就像上台阶一样,哪怕你的腿再长,也不可能一步就跨一百级台阶。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走。

从“不读书”到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你有至少三步台阶要走:

第一步:开卷有益

第二步:读个痛快

第三步:刻意读书

我们一步步来分析。

第一步台阶:开卷有益

万事开头难。

在这个阶段,你的目标是让自己开始喜欢上读书,所以,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狠。

题主以前接受过灌输式应试教育,我很理解,因为这种方式会让人产生厌倦、甚至强烈的反感。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前一个公司的同事……差不多90%的人都不喜欢读书。

为什么?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初在学校的时候被管得太严,现在好不容易毕业了、工作了,你再让他们去读书?门儿都没有……

我的侄子现在刚上小学二年级,也很讨厌读书;他的父母就常常强迫他读。坚持了一段时间,他能背下大量课文,但从此看到书就厌恶。

后来,在我连哄带骗、威逼利诱下,终于把他带到图书馆去玩了一天。但是,我没强迫他读如何一本书,只是把一堆书放到桌子上,关掉手机,然后自顾自地看书。

侄子坐久了也无聊,于是也开始尝试翻书来看,后来看入迷了,还不停地讲给我听。

后来,他一直念念不忘要跟我再去一次图书馆。

我觉得,在我们上第一步台阶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苛求,顺其自然就好。人的天性其实是爱学习的,就像我侄子一样,一旦他们感受到被逼迫,第一反应就是“反抗”;而当我们营造出一个合适的环境——去图书馆,关掉手机,把一堆书放在眼前,并且规定“至少在这里呆两个小时”的时候,我们的天性,就随着兴趣,慢慢被激发出来了。

如果你说:下个星期就要考试了、而我还是不想看书,是不是要先营造合适的环境啊?

我的看法是:都火烧眉毛了,还营造什么环境?马上滚去看书!

第二步台阶:读个痛快

当你渐渐喜欢读书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迈第二步台阶了。

在这一步,我个人的建议是:拿来主义,有用就读,没用就扔,不要客气。

有一些很少读书的朋友,偶尔也会找我借书看。但我最受不了的是,他们的读书速度太慢了!

今天你看见他在读书,一个星期后你问他:读了多少啦?他说:读了10页了;

一个月后你再问他:读了多少啦?他说:快读到30页了……

好吧,照这个速度下去,明年春节应该能读完50页吧!

当然,如果你正处在第一步台阶上,我绝对不会催促你,因为你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兴趣嘛!读了多少、读懂了什么,这些不重要,你开心就好;但当你跨上第二步台阶的时候,注意,这时候你读书的目的就不同了——你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才读书的。

这个目标,有可能是为了应付考试,有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拓展知识面、或者改变自己的认知、解决某个问题。那么,在一开始读书的时候,你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快速前进。

怎么快速前进?

首先,你要知道:一本书,不可能每一页对你都有用,即使是《新华字典》,你也不可能从头到尾看一遍;

其次,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没必要把一本书逐字逐句读完,而是找到书中最有用、你最关心的地方,仔细读;不重要的地方,略读一遍、或者干脆就跳过去;

最后,我想说: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筛选的工作,选择那些最有用的知识来吸收,而把那些不那么重要的知识略过。

题主你在读研究生,你也知道,自己每天学习的知识量有多大,对吧?

所以,对于一些“解决问题为主”的畅销书,不要客气,你觉得有用就读、觉得没用就让它们滚。

(呃,教科书除外)

第三步台阶:刻意读书

当你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就跨上了第二步台阶;而当你对很多畅销书都能得心应手地阅读的时候,恭喜你,现在站在了第三步台阶上。

接下来,我们才真正开始聊“阅读”这个话题——别想退回去,你站上来了就退不回去了。

你可能会问:现在才真正开始聊“阅读”这个话题?那前面聊的都是在瞎扯吗?

那倒不是。前面两步台阶,算是一个“热身运动”吧!第三步台阶,是建立在前两步的基础之上。

关于这一步的阅读方法,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讲透的;我在头条号上更新过一系列这样的内容,感兴趣可以去找找。

简单来说,“刻意读书”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目标

2.有针对性地吸收知识

3.联系过往的经验

4.把知识用到生活/考试/工作中去实践

5.总结,纠正书中的错误

其中,只有第二个步骤是在阅读。

“读书”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对第一步台阶上的朋友来说,“读书”意味着花时间看书、把书看完就好;对第二步台阶上的朋友来说,“读书”意味着把一本书的精华提炼出来;而对第三步台阶上的朋友来说,“读书”则意味着: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书、提炼书中的精华、并且付诸实践;之后,还要不断阅读、改进和完善。

你发现了吗?在第三步台阶上,我们已经不再讨论“读书”本身了,而是在讨论整个学习的过程。

今天聊的有点儿多,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应该恭喜你了——你已经不那么浮躁了,可以沉下心来读这么多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