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萬步”中 我看到你戰疫的樣子

泉州網2月10日訊(記者 羅倩雯 張素萍 陳小芬 李菁 通訊員 黃卉 許煌昆 駱藝玲 鄭玲玲 呂嵐嵐 徐成武 林婉清 文/圖)疫情當前,許多人都被叮囑在家“一動不動”,但仍有不少人每天的微信運動步數頻頻過萬。看似“浪”過頭的他們,實則腳下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為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他們就是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

“微信一万步”中 我看到你战疫的样子

豐澤華大街道的志願者們用自己獨有的“夜間模式”,為居民的安全護航。

“微信一万步”中 我看到你战疫的样子

謝桂平每天早上8點出門,晚上8點才能回家,一天長達12小時奮戰在防疫一線。

“微信一万步”中 我看到你战疫的样子

陳麗水在安溪墩坂村村口的卡點執勤

“微信一万步”中 我看到你战疫的样子

分發防控疫情宣傳單給村民

“微信一万步”中 我看到你战疫的样子

黎靈壽(左三)深入石獅市錦尚鎮謝厝村走訪排查

“微信一万步”中 我看到你战疫的样子

黃西洋

排查交接跟進 步數輕鬆過萬

從2月3日至今,市發改委重點辦主任黃西洋和其5名隊友(高向陽、陳永鎮、林清楚、林小波、蔡志達)由市委組織部選派到晉江動車站協助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們的“戰場”主要是在晉江動車站。

站點雖說不大,但每天來來去去地忙著,黃西洋的微信運動步數總能輕鬆過萬。他們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六個字——排查、交接、跟進。“比如一個班次的動車下來大概300人,我們要通過查詢身份證,把重點區域籍貫的人員排查出來,這是源頭的一項篩選工作;甄別出相關人員後,我們還要登記他們的去向;接著再通過和市、縣、鄉鎮的工作人員交接,保持跟進。”

“僅2月3日至8日五天時間,我們對進站的3318名旅客進行了識別、測量體溫,共排查出重點區域籍貫人員26名,隨行人員8名,啟動轉運車15車次,並按要求進行登記、反饋各地接收。”黃西洋介紹道,有時他們還需要負責外圍的工作,如領取物資、提交報告、領飯等。

黎靈壽

深入走訪排查 2萬步不在話下

市委文明辦綜合科科長、駐村幹部黎靈壽抵達石獅市錦尚鎮謝厝村雖然沒幾天時間,但他這幾天的微信運動步數卻高得有些“嚇人”。“剛來的兩天,我每天都保持在兩三萬的步數,因為要了解疫情防控情況、排查工作隱患點、走訪醫學觀察人員等,事情多得只能是步履不停啦。”

之前,村兩委已將村裡的隱患點排查過幾輪,黎靈壽到達謝厝村後即協同村兩委再次摸排,尋找隱患點。“車輛可能進出的路口要進行重新封堵,村子雖不大,但是要把所有點位看過一遍還是頗費‘腳力’。”黎靈壽說,此外深入出租房走訪排查外來務工人員,參與防控知識宣傳也是他的工作重點。

“早上來了,先開村兩委會,傳達省市鎮防控要求,部署全天工作安排;臨近午飯,要與單位領隊、鎮領導會商,互通情況,研判疫情;下午要走訪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協同村醫為他們測體溫等,沒點‘腳力’是不行的。”黎靈壽介紹道,這次抗擊疫情,泉州市委文明辦“承包”了5個村,單位領隊還建立了每日對5個村夜間巡訪的制度,巡訪期間要彙報相關情況,共商對策。

在剛過去的元宵節,他們還挨家挨戶地入戶動員大家不要扎堆去“公媽廳”和“宮廟”祭拜,提倡在家祭拜。此外,他們還建議大家放棄室外活動,在村裡的小賣部等公共場所也不要扎堆聊天。

陳麗水

腳步車輪不停 “三點”循環跑

正月初二早上8點,陳麗水便已抵達安溪城廂鎮,邁上了他在疫情防抗一線的道路。據介紹,陳麗水是市委編辦幹部,現於安溪城廂鎮掛職(任鎮黨委副書記),掛鉤城廂鎮墩坂村和經兜村。

“城廂鎮在安溪是大鎮,人口眾多,而墩坂村、經兜村2村共有湖北返鄉鄉賢200多人。城廂鎮的湖北返鄉鄉賢約佔整個安溪縣的18%,這2個村的湖北返鄉鄉賢則約佔鎮裡30%。因此,鎮和村都格外重視,上級領導也時常過來查看、瞭解相關情況。”陳麗水錶示,由於掛鉤兩個村,且還負責國道358(城廂下長泰段英溪橋)公路查驗點工作,他不得不採取“腳步+車輪”的模式,不停地開車、行走在兩個村和國道查驗點之間。“走路的步數雖然算不上多,但每天開車在這‘三點’之間,車輛的日均里程數有100公里左右。”

摸排從湖北迴來的人員、做心理疏導、幫隔離人員代購生活必需品、量體溫、設村口卡點、勸導外村人員……陳麗水主要負責的是統籌協調方面的工作,具體工作需發動村兩委、小組長、小隊長落實,由於負責的工作眾多,他會以抽查的方式來了解相關工作的落實情況。“村裡每個小組採取地毯式地敲門、搜索,在全鎮最早建立了隔離人員的微信群,並在群裡宣傳防疫知識,增強他們的信心。同時,利用村村通喇叭、流動小喇叭到處去宣傳。”

謝桂平

每天奔波12小時 往返9個檢查點

“我沒有特意去關注步數,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直在外面奔走,要跑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再加上一個工業區,連中午都沒能回家……”最近,惠安縣黃塘鎮接待村黨支部書記謝桂平每天都處於奔波狀態,由於村裡設有9個檢查點,加上工業區大大小小的企業共達60多家,他的腳步幾乎遍及整個接待村,每天的微信運動步數輕鬆過萬。

1月20日,惠安縣黃塘鎮接待村成立防抗疫情工作小組,謝桂平很快響應鎮黨委、政府的號召,要求村兩委、包組幹部放棄休假,全員投入到防控疫情的工作中。他率先垂範,戴上口罩,入戶排查,廣播宣傳,分發口罩,整治衛生,勸阻聚會……見此情景,村兩委、包組幹部跟著他幹了起來。

由於接待村是詩口工業區的所在地,流動人口多,防控疫情工作的壓力陡增。“我們每天大約要出動45個人,到9個檢查點和村莊出入口值守,摸排從湖北迴來的人員,宣傳勸導,分發口罩等。”謝桂平說,接待村工業區有60多家企業,經核查共30多個武漢籍務工人員,村裡每天聯繫隨訪他們,為他們量體溫,幫隔離人員代購生活必需品,“有些務工人員在外租房子,我們還得到出租房摸底排查,逐一勸導……”

鄭道強

多做一些工作 群眾少一分危險

“只要我們多做一些工作,群眾就少一分危險。”近50歲的鄭道強是德化蓋德鎮政府企業服務中心主任,也是駐蓋德鎮吾華村工作隊長。自參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以來,他帶領村兩委嚴格落實“掛村領導包村,駐村工作隊和村主任、書記包組,村兩委成員包人”工作機制,對所負責的100多戶村民進行逐戶排查走訪。

昨日,鄭道強的微信步數超1.8萬。“平時不怎麼關注這個步數,近期上萬的步數也是正常的。”鄭道強說,吾華村海拔高,村民散居在各個山頭,從這一戶到那一戶,有時候碰上摩托車無法通行,上上下下步行要走個把小時。昨天到村裡一處較為偏僻的地方,雖然車可上去,但考慮到排查更細,可以將路邊的幾處房子一起檢查看看,鄭道強選擇走路。據說,有次遇到聚在一起的群眾,為做通有牴觸情緒群眾的思想工作,鄭道強用了兩個多小時耐心解釋,最終總算勸散了群眾。

隨著企業復工潮的臨近,返工人員的摸排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兼任鎮企業服務中心主任的鄭道強帶著中心工作人員,充分利用駐村間隙和晚上的時間,見縫插針式到轄區內的企業逐一走訪了一遍。“企業復工對企業主來說是大事,如果因排查工作不到位,而影響了企業復工,對企業來說損失很大,對疫情防控工作也很不利,我們可不能耽誤了。”

魏金福

一線社區“守夜”老黨員動起來

“您好,請配合一下我們的工作,做一下登記。”夜深了,在冬日寒夜裡,豐澤區華大街道法花美社區的志願者們仍然用自己獨有的“夜間模式”為居民的安全護航,為社區的溫暖守夜。雖然駐守在社區出入口,範圍不大,但他們每天自己的步數可不少。為確保“外來人員不進小區,內部人員少外出”, 法花美社區志願者與社區工作者們24小時輪流值守在社區出入口,逐車逐人做好詢問登記。

志願者中,法花美社區老人協會會長魏金福參與了社區守夜。魏金福是一名有著四十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此次的“抗疫”戰中,他帶領老人協會的老年志願者積極配合社區的防控工作,教育大家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主動實施隔離,儘量少出門、不串門,並自編宣傳語敲鑼走巷宣傳封路防疫,廣播沿街宣傳防疫知識。同時,他帶領社區的老年志願者積極參加社區各防控管理卡點的防控工作,並主動請纓參加晚上的輪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