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论述中可以摘抄原文吗,注意什么?

公考付管家


当然可以,但是想拿高分要会抄材料。

申论的答案就在材料中,要把重点材料归纳总结,提炼出来,申论是踩点给分,没踩到点就没分,所以找到重要材料非常重要。

首先要知道材料的主题是什么,比如扶贫,那么出现扶贫相关词汇的肯定是重点。

第二要注意材料里出现的个人言论,这肯定是观点之一,专家学者说的是建议,群众说的问题,大人物说的就是政策了。

第三是转折词,比如“但是”“然而”“之所以”……要知道重点在转折前还是转折后。

最后是首尾,一篇材料的首尾段落,一段话的首尾句,肯定都是重点。

有一种说法,如果一句话满足上面四点中的三个及以上,必是答案。

上面我们把萝卜挖出来了,下面该找框来装。

问原因,可以分“内因”“外因”两个框,也可以分“历史原因”“自然原因”“政策原因”等等。问对策,可以从金融政策、基础建设、个人、媒体、技术等方面入手。比如精准扶贫,贫困发生的原因,内因:身体残疾多病、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外因:交通条件落后、自然环境恶劣、国外的话还有常年战乱……

解决的建议,政府低息免税吸引企业,鼓励村民创业;修路架桥通水通电通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本人提升动力加强学习;请专家研究本地可以发展的特色产业……

这些观点在材料中都有,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归纳总结。


公考公兵


一、申论材料主要分为理论型材料和事例型材料。一般来说,理论性材料是可以直接抄的。出现了事例型材料,在段落里可能会出现关键句,这个也是可以直接抄的。但是也会出现一种特殊性材料,就是整个信息都是以事例型材料,没有办法直接抄,出现了这样的材料也就说明考生的得分点到了,所以要停留下来,仔细阅读其中的主要内容,从中提炼和归纳关键信息。 二、例子: 1)在2011年国考地市级的材料二,几乎全部都是调查显示,其中有一些调查内容在材料一也有提及,在答案中就不需要二次叙述。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些材料是值得注意的,如在材料中一个调查结束之后,又出现了“调查同时显示”、“调查还显示”等标志性的信息,一个段落里出现了很多个调查,而调查前的这个标志性的信息其实是在为考生做提示,提示后面可能会出现新信息了。如: 调查同时显示,78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这后面的信息在前面是没有出现过的。考生在分析中需要理解这几个内容之间的共性。可以看到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给孩子联系学校,获知学校信息,并且主动去找信息的比较多,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信息,但是家长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提炼出主要信息点:家长获取学校信息渠道窄。这属于间接地抄。 2)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者总数的70.4%。 这个调查主要是在说农民工在对孩子上学的事情上不是很重视,而前文中没有对此的描述。所以从中提炼出主要信息点: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这同样属于间接地抄。 3)在一段材料中,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调查,可以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样的情况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 新加坡没有专门制定针对游客文明素质的行为准则,政府长期开展全民思想教育活动,宣传教导人民处世待人要讲究礼貌,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举止,新加坡曾开展过长期的教育宣传活动。与此同时,新加坡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的轨道,针对日常生活中不文明行为进行立法,施以重罚,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在地铁里抽烟等不良行为要被重罚1000新元(1美元约合1.5新元),在地铁里吃东西罚款500新元,新加坡禁止在饭食场所(如大排档、咖啡)等吸烟,若有违规,不仅吸烟人受罚,店老板也连带受罚。1993年,18岁的美国某青年在新加坡搞恶作剧,向汽车喷漆,破坏公物,被法庭判鞭刑6下。尽管美国舆论强烈反对,新加坡不为所动,后因美国总统克林顿求情,鞭刑减至4下。这个事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外国人在新加坡旅游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 在后面突然出现了美国青年的例子,而上文都是在说具体的方法,其材料主要是以理论性材料为主,可以直接从中知道新加坡的做法是开展长期的思想教育活动、立法、重罚,这些都是直接抄的。但是在后面突然出现例子,这时候就要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在确定好惩处方式之后,是不为外界所干扰的,在执法的过程中非常严格。因此就可以从中提炼出信息点:新加坡的执法很严格。这同样是间接地抄。 除此之外,还有隐晦的抄。这主要体现在作文中。 很多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找不到论据,就想去材料中摘抄。但是如果直接抄材料可能会被扣分,这时就可以隐晦的抄。主要方法是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中的例子复述下来,或者用排比、递进等表达方式将材料中的例子进行高度概括后作为论据使用,使整个行文风格接近,才能在作文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考付管家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抄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框架,知道什么该抄,该怎么抄。

经典的金字塔结构构成文章的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用这个结构很好,但从做申论题来看有点困难,一方面是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多,考试中能直接用给的素材里的例子是最快速成文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段特别容易弄混淆,容易自己把自己绕进去。

这个结构的一个变形,完整的结构是这样的: 拿“自信”这个话题举个例子。 第一段:开头,提出论点,(要自信)

第二段:是什么和为什么都写在这一段。是什么一句话,差不多两行的样子,后面接着举个正面的例子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是自信+自信的例子+为什么要自信,也就是自信的影响、意义和重要性)

第三段:过渡段,必须有的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为什么自信那么重要,那么好,可为什么有人不自信。

第四段:举个不自信的例子,也就是自信的反面例子,说明为什么有人做不到自信。

第五段:想要自信我们应该怎么办,就是提对策。这里提对策也是可以有逻辑结构的,从个人,社会企业,国家顺着写下来。

第六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题目都会直接给话题论点,所以基本不用担心走题的问题。

可以去看下历年真题的材料,每次给的材料里不一定能找到两个能用的正面,但一定有正面+负面的材料,那么考场上,不用去想素材,只要找到正反面的材料,文章按这个结构写就没问题了。


泱泱爱学习


可以,但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注意3个方面:

1.摘抄的内容,用于哪个方面。如果是作为补充论据的材料,可以原文连续摘抄一段或一部分;如果是作为结论,要提炼归纳,不建议全部摘抄原文。

2.根据问题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摘抄。如有些问题限定答题字数不超过200字,如果你摘抄部分的内容要完全表达,超过字数,就要选择性摘抄。

3.摘抄的内容有效,要对问题的解答产生作用,提供依据。


公考经验分享


不可!要有自己的观点与论据


大智慧课堂赵老师


需注明可引用的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