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考試論述中可以摘抄原文嗎,注意什麼?

公考付管家


當然可以,但是想拿高分要會抄材料。

申論的答案就在材料中,要把重點材料歸納總結,提煉出來,申論是踩點給分,沒踩到點就沒分,所以找到重要材料非常重要。

首先要知道材料的主題是什麼,比如扶貧,那麼出現扶貧相關詞彙的肯定是重點。

第二要注意材料裡出現的個人言論,這肯定是觀點之一,專家學者說的是建議,群眾說的問題,大人物說的就是政策了。

第三是轉折詞,比如“但是”“然而”“之所以”……要知道重點在轉折前還是轉折後。

最後是首尾,一篇材料的首尾段落,一段話的首尾句,肯定都是重點。

有一種說法,如果一句話滿足上面四點中的三個及以上,必是答案。

上面我們把蘿蔔挖出來了,下面該找框來裝。

問原因,可以分“內因”“外因”兩個框,也可以分“歷史原因”“自然原因”“政策原因”等等。問對策,可以從金融政策、基礎建設、個人、媒體、技術等方面入手。比如精準扶貧,貧困發生的原因,內因:身體殘疾多病、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外因:交通條件落後、自然環境惡劣、國外的話還有常年戰亂……

解決的建議,政府低息免稅吸引企業,鼓勵村民創業;修路架橋通水通電通網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戶本人提升動力加強學習;請專家研究本地可以發展的特色產業……

這些觀點在材料中都有,可以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歸納總結。


公考公兵


一、申論材料主要分為理論型材料和事例型材料。一般來說,理論性材料是可以直接抄的。出現了事例型材料,在段落裡可能會出現關鍵句,這個也是可以直接抄的。但是也會出現一種特殊性材料,就是整個信息都是以事例型材料,沒有辦法直接抄,出現了這樣的材料也就說明考生的得分點到了,所以要停留下來,仔細閱讀其中的主要內容,從中提煉和歸納關鍵信息。 二、例子: 1)在2011年國考地市級的材料二,幾乎全部都是調查顯示,其中有一些調查內容在材料一也有提及,在答案中就不需要二次敘述。但是這裡面還有一些材料是值得注意的,如在材料中一個調查結束之後,又出現了“調查同時顯示”、“調查還顯示”等標誌性的信息,一個段落裡出現了很多個調查,而調查前的這個標誌性的信息其實是在為考生做提示,提示後面可能會出現新信息了。如: 調查同時顯示,78名受訪農民工表示,通過“朋友介紹”為孩子在城裡聯繫學校;16人表示“從媒體報刊獲悉”有關學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門諮詢”,2人表示由“家鄉教育部門推薦”,1人表示“學校主動上門”。 這後面的信息在前面是沒有出現過的。考生在分析中需要理解這幾個內容之間的共性。可以看到都是通過什麼方式來給孩子聯繫學校,獲知學校信息,並且主動去找信息的比較多,通過各種渠道去獲得信息,但是家長在獲取信息的時候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可以提煉出主要信息點:家長獲取學校信息渠道窄。這屬於間接地抄。 2)調查還顯示,77.6%的受訪農民工表示,孩子“學習成績一般”或“成績不好”。88名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有”或“不一定”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佔受訪者總數的70.4%。 這個調查主要是在說農民工在對孩子上學的事情上不是很重視,而前文中沒有對此的描述。所以從中提煉出主要信息點: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這同樣屬於間接地抄。 3)在一段材料中,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個調查,可以說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樣的情況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 新加坡沒有專門制定針對遊客文明素質的行為準則,政府長期開展全民思想教育活動,宣傳教導人民處世待人要講究禮貌,針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舉止,新加坡曾開展過長期的教育宣傳活動。與此同時,新加坡將精神文明建設的許多內容都納入了法制的軌道,針對日常生活中不文明行為進行立法,施以重罰,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和在地鐵裡抽菸等不良行為要被重罰1000新元(1美元約合1.5新元),在地鐵裡吃東西罰款500新元,新加坡禁止在飯食場所(如大排檔、咖啡)等吸菸,若有違規,不僅吸菸人受罰,店老闆也連帶受罰。1993年,18歲的美國某青年在新加坡搞惡作劇,向汽車噴漆,破壞公物,被法庭判鞭刑6下。儘管美國輿論強烈反對,新加坡不為所動,後因美國總統克林頓求情,鞭刑減至4下。這個事例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外國人在新加坡旅遊時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文明。 在後面突然出現了美國青年的例子,而上文都是在說具體的方法,其材料主要是以理論性材料為主,可以直接從中知道新加坡的做法是開展長期的思想教育活動、立法、重罰,這些都是直接抄的。但是在後面突然出現例子,這時候就要引起考生的足夠重視。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加坡在確定好懲處方式之後,是不為外界所幹擾的,在執法的過程中非常嚴格。因此就可以從中提煉出信息點:新加坡的執法很嚴格。這同樣是間接地抄。 除此之外,還有隱晦的抄。這主要體現在作文中。 很多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找不到論據,就想去材料中摘抄。但是如果直接抄材料可能會被扣分,這時就可以隱晦的抄。主要方法是用自己的語言將材料中的例子複述下來,或者用排比、遞進等表達方式將材料中的例子進行高度概括後作為論據使用,使整個行文風格接近,才能在作文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考付管家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抄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框架,知道什麼該抄,該怎麼抄。

經典的金字塔結構構成文章的結構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用這個結構很好,但從做申論題來看有點困難,一方面是平時積累的素材不夠多,考試中能直接用給的素材裡的例子是最快速成文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是什麼和為什麼這兩段特別容易弄混淆,容易自己把自己繞進去。

這個結構的一個變形,完整的結構是這樣的: 拿“自信”這個話題舉個例子。 第一段:開頭,提出論點,(要自信)

第二段:是什麼和為什麼都寫在這一段。是什麼一句話,差不多兩行的樣子,後面接著舉個正面的例子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什麼是自信+自信的例子+為什麼要自信,也就是自信的影響、意義和重要性)

第三段:過渡段,必須有的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為什麼自信那麼重要,那麼好,可為什麼有人不自信。

第四段:舉個不自信的例子,也就是自信的反面例子,說明為什麼有人做不到自信。

第五段:想要自信我們應該怎麼辦,就是提對策。這裡提對策也是可以有邏輯結構的,從個人,社會企業,國家順著寫下來。

第六段:總結全文,首尾呼應,再次點題。 題目都會直接給話題論點,所以基本不用擔心走題的問題。

可以去看下歷年真題的材料,每次給的材料裡不一定能找到兩個能用的正面,但一定有正面+負面的材料,那麼考場上,不用去想素材,只要找到正反面的材料,文章按這個結構寫就沒問題了。


泱泱愛學習


可以,但要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重點注意3個方面:

1.摘抄的內容,用於哪個方面。如果是作為補充論據的材料,可以原文連續摘抄一段或一部分;如果是作為結論,要提煉歸納,不建議全部摘抄原文。

2.根據問題的要求,有針對性的摘抄。如有些問題限定答題字數不超過200字,如果你摘抄部分的內容要完全表達,超過字數,就要選擇性摘抄。

3.摘抄的內容有效,要對問題的解答產生作用,提供依據。


公考經驗分享


不可!要有自己的觀點與論據


大智慧課堂趙老師


需註明可引用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