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谁会用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活儿?

十年来,购买和田玉的金主们进进出出,从当初买一万块钱的“大老板”们到现在买一万块钱的“小白领”们,和田玉的收藏群体是在显著扩大的。

也正是因为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处于生产第一线的玉雕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也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玉雕风格以及老、中、青三代玉雕人。

如今,谁会用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活儿?

在那一年,玉雕评选还没有那么多的奖项时;在那一年,中国还没进入大数据时代,更不知道何为移动互联网;

在那一年,红皮白肉还是稀罕物件;在那一年,没有那么多的假皮色,假皮壳是多少玩玉人闻所未闻之事;在那一年,还没有贵州料、韩国料的概念;

在那一年,一件件极为讲究,有骨骼肌理、身形比例的人物件让我们感慨玉雕也是艺术;在那一年,梅兰竹菊、花开富贵的玉牌是可以拿来与画卷构图互相比较参考的。

如今,谁会用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活儿?

俗话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钦佩的”。玉雕创作也是如此,我们佩服大师们的开创精神以及他们对作品持之以恒的负责态度。

当他们的作品面世时,有人满是欣赏和赞美;有人试图读懂作品并融入自己的理解。自然还有不少人会可劲儿的拍照,或者是右键点击另存为,至于干什么?你懂我懂他也懂。

其实,需要我们珍惜的东西有很多,我相信每一位玉雕工作者在买到好材料,构思并憧憬着作品最终效果的时候是最幸福的,但往往会因为各种缘由导致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

如今,谁会用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活儿?

市场得到了培养,料好、工好、名头好,自然有人竞相购买,似乎这些年,绝大部分玉雕工作者都抓住了这三点“诀窍”,拼料子、拼名气,至于工的好坏,您呐未必看得懂……

说到底,并非现在的市场或大家致力于的方向有什么不好或者不对,我们只是认为,在顺境的时候多一点思考和分析,总比真正面临困境时再去试图变化来得好;在有条件、没有过多负担的时候,试图做一点自己喜欢也让客户喜欢的东西,做一点能贴上自己标签的东西,总比一味模仿或者墨守成规来得好。

如今,谁会用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活儿?

因为我们都知道,真当某一个个体在面临“被淘汰”的时候,玉雕行业资源稀缺的特殊性已经很难容得你再做尝试和改变,何况,顺境和逆境、轻松和紧张时的心态能一样吗?

最后,我们希望这篇文章中所持有的不积极观点都是在杞人忧天,当然了,我们谁都知道,以今时今日的状况来看,这还真不现实。

其实,作为玉雕从业人来说,玉雕艺人为作品负责,玉雕商人为顾客负责,玉雕爱好者才能为整个行业的推动起到积极的效果。

如今,谁会用心做些自己喜欢的活儿?

只有把“终端”做强做大,我们才能把和田玉这么好的东西拍着胸脯自豪地留给子子孙孙们,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