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整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物,只有劉備的出身低,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因為父親劉弘早亡,劉備只能和母親織蓆販履為生,劉備整個的發展,完全靠自己,他不像曹操那麼有錢,不像孫權有個父兄,其實作為現代人,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讓我們一塊來學習一下劉備的厚黑學。

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劉備浮雕

一、初出茅廬,年輕氣盛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年僅二十四歲的劉備在鎮壓起義的時候,立下戰功。中平三年(188年),在關羽、張飛的幫助下,劉備獲得第一個官職“安喜縣縣尉”,後來,朝廷有令:如果因為軍功成為官吏的人,都要經過審核,不行的被淘汰。這個時候督郵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消息以後,想要求見督郵,這個時候劉備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起來,打了兩百下。

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桃園三結義雕塑

《魏略》記載:“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剛出來做官的劉備,還非常的“單純”,也可以說是一位“憤青”,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也會很氣憤,他現在還沒有多少的城府。

二、隱藏自己的“大志”,避開“曹操”的鋒芒

興平二年(195年)徐州牧陶謙在病逝之前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糜竺率領徐州的老百姓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在陳登、孔融再三勸說下,劉備遂領徐州。建安元年(196年),袁術率領領大軍進攻徐州,劉備迎戰,兩軍在盱眙、淮陰對戰,這個時候呂布偷襲了下邳,呂布俘虜了劉備的妻子。

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劉備雕塑

劉備又集結人馬,攻打廣陵,劉備被袁術打敗了,劉備又轉到海西,當時劉備非常的困難,依靠麋竺來維持軍中的開支,沒有辦法的劉備向呂布求和,呂布將劉備的妻子送還,劉備回到小沛。沒過多長時間,劉備招募了一萬多的軍隊,呂布又來攻打小沛,結果劉備戰敗,萬般無奈的劉備,投靠了曹操。

經過一番周折,劉備明白現在自己的實力還不行,他只能依靠曹操,劉備也知道,自己還不成“氣候”,在曹操面前,只能避其鋒芒,然而曹操這個時候,根本看不起劉備,當時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曹操就說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劉備泥塑

這個時候的劉備就把自己的“大志”,隱藏起來,平時沒事的時候,給菜澆澆水,就連張飛、關羽也認為劉備鬥志消沉了。這個時候的劉備城府已經很深了,劉備沒有被曹操殺掉,也應該感謝郭嘉,郭嘉認為“劉備主動投奔的曹操,不能殺劉備,殺了劉備就會阻礙天下英雄歸順曹操的心。”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見,才沒有殺劉備。

三、有了地盤(勢力),在表露“野心”

劉備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地盤,劉備也沒有表露自己的野心,從劉備開始給東吳借走一半荊州的時候,劉備就開始表露自己的“野心”了。劉備就開始給東吳玩起了“厚黑學”,等有了益州就還荊州。劉備得了益州以後,孫權要荊州,劉備又開始新套路,拿了涼州再還荊州。反正劉備就是拖,就是不換。

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陳建斌飾演的曹操

後來劉備打著幫助劉璋剿滅張魯的旗號,開始給劉璋要兵要糧,後來乾脆奪了劉璋的地盤。這個時候劉備的勢力,逐漸的穩固了。咱們看《三國演義》的時候,認為劉備滿臉的“仁義”,其實劉備的城府、計謀、韜略在整個三國裡面偽裝的最好的一個。

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劉備帶領的蜀國將領

當我們人生不順利的時候,可以借鑑劉備的經驗,先要充實自己,多學習生存技能,為自己以後的工作、創業做鋪墊。這個時候就像劉備一樣,任勞任怨的幹活,不要計較報酬多少,等你有經驗了,學的東西多了,就可以離職或者創業了。劉備從賣草鞋的,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我們學習到手裡,對我們以後的社會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劉備處世哲學:人生越不順,越要借鑑劉備的經驗,往往能時來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