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对老年夫妇有4套房,1000多万资产,却活得像穷人,这种人生有意义吗?

小跳豆他爸爸


我以前老板的妈妈,早上吃白粥,中午吃个面包,晚上吃的也很简单。她退休工资有4000多,她老公退休工资9000多,广州站前路有一套房子,好多年前有人出价六七百万她都不卖。白云堡的别墅700多万买的。花都也好几套房产,这就是朴实的广州人。以前过惯了苦日子,有钱了也不会乱花。我们附近很多隐形富豪。他们当地人,身穿t恤,大裤衩。脚穿拖鞋,骑着自行车去种菜和卖菜的,身价几百万,几千万上亿的都很平常,我的房东身价上亿。如果觉得我吹牛你们可以去康乐村,中大布匹市场,三元里兴发广场,瑶台,以及美博城附近看看。一年收几百万房租的人很多。人家骄傲了吗?没有,而且非常低调。南方人怕别人知道他有钱,北方大部分的人都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这就是南北差异。


苍海一笑791


就讲讲我老公,广州人,我们有十多套房产,老公穿衣他要买网上二十块特价的,我给他买了件两千多的衣服他拿去退,退不了要人家换,结果换了三件,前两天我叫他去买稍微好点的鞋子(五百左右)就是不去,就是要回力这个牌子,买了双几十块,好开心,他喜欢早晨安静的喝的早茶,每天浇花草,每个星期两到三次球,很喜欢看电影,基本每上的不错的电影我们都会去看。

再讲讲我们别墅群我的邻居,连洗车都是自己洗,还有专业的车内吸尘器,站在别墅门口观察一天你会发现很多人开电动车和自行车出门,小区内没有什么奔驰宝马奥迪的,大多二十多万到五十万低调的牌子,那些太太真的普通,穿着大多舒适棉麻和休闲,但是举手投足之间的素养,温柔,带着书香。基本看不到一个打扮妖艳和轻浮的女人,老公说,那是夜场和自认为男人喜欢的女人,男人真正爱的女人真的是能入心的,舒心的,像甘露,是有母亲,有妻子,有女儿的味道的,但是这样的女人不多,但是被眼力劲好的男人遇见也是不会放过,女人是水,主财,是存钱的匣子,一个很强的的男人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柔水的妻子,家庭才会好。


恋语花纷飞时


人家那不叫活得像穷人,而是叫做低调,上了年纪的广东人都低调得很,说不定你在广州或深圳大街上遇到一个骑着破自行车的人就是千万富翁。

我给你讲述一个身边真实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老太太,50多岁,她在我老婆他们医院做清洁工,在一般人看来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在医院做清洁工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家里面有2栋农民房,前几年拆迁了其中的一栋,拆迁款是1000多万,但是她并没有因为拆迁获得了这么多钱就不工作了,相反她把钱存进了银行,然后当做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每天还是正常在医院上班。而她的老伴则是负责在家里收租打麻将,一个月的租金也得几万块钱。

表面看起来这对夫妻有点“穷”,因为从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一点名牌,衣服鞋子都是很普通的,那个老大爷夏天还经常穿着一个拖鞋到处乱转,大妈上班也是骑着一个破自行车。但是他们真的活得像穷人吗?我认为不像,虽然他们在穿着上没有什么讲究,但是吃喝住方面还是很讲究的,平时买吃的东西都是那些贵的东西,家里也有一部豪车,但是很少见他们开。

所以穷与不穷不能从表面上去看,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跟事实相反。

人越缺什么越想炫耀什么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广州一对老年夫妇有4套房,1000多万资产,却活得像穷人这个事情是真还会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有很多广东人很有钱,但是生活却很简单。

广东老头老太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他们看来,有几套房,有上千万的资产,生活各方面都已经有很大的保障,所以他们基本没有什么顾虑,因此没有必要买什么名牌包包或者首饰来装饰自己,在他们看来,简单才是最美的。

相反,大家平时看到很多人穿着名牌,开着豪车,表面上看很有钱,其实10个人当中估计至少有6个人身上背负着债务。而他们之所以要买豪车带名牌,就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的一种优越感。但有时候一个人越想炫耀什么,恰恰说明了他越缺什么。

而真正富有的人不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因为没有必要,就像巴菲特一样,人家是世界前2的富豪,但是却住在几十年的老宅里,开着很普通的一个车。80后首富,facebook的小札身家几百亿美元,但是他平时出门也开的是3万美元左右的普通车。


贷款教授


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和人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所谓的人生意义自然也不相同。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认为好的,别人不一定喜欢,你认为不好的,或许正是别人的幸福。

有人没钱却要打肿脸充胖子,借钱盖房、借钱买车、借钱攀比,总认为物质上要不落人后。拼死拼活为了面子,为了演给别人看,你说他们的人生有意义吗?

有人家财万贯,内心笃定,早已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更愿意顺着内心的真实需求而生活,想要真正自由幸福地生活必然会舍弃外在的评判和影响,在外人看来就是抠门不舍得吃穿,你说他们的人生有意义吗?

拿名人来讲,无论是扎克伯格、比尔盖茨还是任正非、李嘉诚,他们选择的日常生活并不奢华,你能说他们没有奢华的能力吗?在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也有很多人虽然身价不菲,却习惯穿着背心、拖鞋和街坊邻居们一起喝茶聊天侃大山。之前有个美食节目中探访一家做小吃的小门店,除了惊叹美食的物美价廉更吃惊于老板的情怀,原来,店老板拥有几栋楼身家过亿,开饭馆只是爱好也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拿我们身边的人来讲,很多白手起家通过努力创造财富的成功人士并不怎么看重物质享受。我小时候上的那所小学就是一位搞建筑发家的企业家捐助的,他姓宋,现在已经过世二十多年了。他老人家在世时出了名的节俭,一身穿戴和普通人无异,不喜欢铺张浪费,平日出行都是骑自行车。可是,他在捐资助学和为乡亲们做实事上总是很大方。他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上不了学,后来就看不得其他孩子没钱上学,他说,要把钱花在“正地方”。宋老先生过世,我们当地很多人自发组织为他送行,那送葬的队伍排了好长好长。

回到问题,广州这对老年夫妇有4套房子,1000多万资产,只是生活俭朴,你能说他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吗?提问者看到的重点是老夫妇的资产丰厚却不懂得享受,类似守财奴。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仅仅看他们不被外在的物质所累,那么他们多半是幸福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生活是自己的,适合自己内心的就是有意义的。


夜雨如书


我就是六十五岁的广东人,我也有几套房子有过万退休金的老人,但我还在上班,我也真的没有什么名牌衣服包包什么的东西。除了一块“服务公司十年”老板赠送的纪念手表,人家说算是名牌表外,真的就没啥了。也有很多人说我的衣服很高档,我介绍他们去“外贸清仓店”去买,穿上了只要得体舒服就好了。人活在世上,求的是自己的充实,求的是儿女的成才,求的是获得身边人的尊重就好了。我独生女儿出国留学,她也是借我的钱去,读书回来也把钱还我了。我用她还的钱买了一套房子,新房装修我又借她几十万。父女亲,也算帐。这也是广东人的习惯。广东人怕官场事,不愿做大官。广东人怕张扬,张扬会惹事非。广东人都喜欢随便轻松过日子,免得搞大事增加别人的麻烦。广东人还有一个好习惯,大多不会海量喝酒,也不劝别人喝,一切随缘随量就好!不过广东人也有不好的一面,男权主义严重,男人不爱做家务。我几十年一直想改,但有懒根改不了。广东的女人也有不足,不够外省的高大和漂亮!哈哈!随缘吧!


清风清水清世界


这是广东文化,也是和北方区别最大的地方,我是深有感触的。

我来广东生活三十多年,对北方和广东的差异非常了解,低调务实是广东人一贯的作风,广东人的务实我可以总结一下:

1. 不发泡,啥意思?就是有点钱不得了,生怕锦衣夜行。广东人不同!我过去的老板,目前在中国富豪榜排名100位左右,东莞人,几十年如一日,走路上下班,家里和公司大约3公里,而我在他手下时反而每天都有司机来接。

2. 生活简朴,不追求奢侈。我去北方,人家接待要豪华,奢侈,讲场面,而广东人不同,他们追求好吃,方便。去年我去甘肃某市,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广东籍副市长,晚上还请我们去大排档宵夜。

3. 多数不追求奢侈品!我身边的富豪们,只要是广东籍的,以舒适实用为主,很少有人通过衣服,包包,手表等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富有。

4. 节俭不浪费,我刚到广东的时候,广东人点菜刚刚好,偶尔多余就打包,在十几年前在北方的文化是有吃有剩,如果东西吃干净了,表示主人不热情,打包是丑事情。北方铺张浪费(现在好多了),广东节俭务实。

当然,并非广东人爱省钱,比如看到好吃的,多少钱都舍得花。

从文化上来说,我赞同广东人的文化,而我也变成了新的广东人,刚好用低调来掩盖我的贫穷,多好呀!


创业问问


看到广州这对老夫妇的低调生活,让我想起了中国第一位跳伞女兵——马旭马老。

耄耋之年的马旭夫妇将自己千万资产无偿捐献给自己的家乡——哈尔滨木兰县。按照常理,能捐出千万资产的一定过着富庶的生活,可现实并不是这样。

马老穿的是十几元一双的地摊胶鞋,坏了还会拿胶水沾沾再穿。从穿着上,你说马老是一个捡破烂的,大家都会相信。记者去他们家里采访,发现住的是简陋的平房,家里除了书和报纸,没有一件像样的物件了。

但我们去看马老的人生,可以用意义非凡来形容。中国第一名女伞兵,发表论文上百篇,发明获奖N个,很多都是填补中国军队空白的项目。

马老退休后的待遇是优厚的,但她们夫妇生活简朴到极点,可说到捐款却慷慨。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有钱就“显摆”,高尚的精神境界更值得我们尊敬。


红枫财侠


现在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是有钱人越是很低调,越是穷人越是爱炫耀,因为穷人不自信,要通过炫耀让别人认可。而富人心底充实,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受外界干扰。

我家是农村的,近几年来农村攀比成风,亲眼目睹,亲身经历。2010年左右我们村刮起了盖两层,三层楼房的旋风。也就两三年一个村全是楼房,钱是从哪来?全都是借钱盖房,借钱也要盖房。别人家都盖楼房了,所以我们家也要盖房,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这两年刚把借钱盖房的钱还清了,又开始攀比买车了。几乎每家都有,在外边进工厂的年轻人也买车,没车都不好意思回村了!还有的说不买车,娶不上媳妇,所以又刮起了买车风。

都是攀比惹的祸,社会最重要的是风气良好,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就是可以不受外界影响,过好自己的生活。提问者说,广州老夫妇身价千万,过的很清贫,难道这不是社会进步?难道这种风气不好吗?也许在他们心中这样的生活才是生活吧!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青舟


我不请自来,用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广州本地人的故事。我以前在杂志社做编辑时,我们的老主编是原社长,退休后返聘当主编的,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每月一万多的退休金,但是在家里闲不住,于是不要工资,义务来单位上班,风风雨雨坚持了十几年。现任领导于心不忍,于是向上级机关申请了补贴,并安排单位司机每天接送。而老主编的太太则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为人很亲切善良。有一次,我和我老公去老主编家里拜年,阿姨拿出一条半新不旧的裤子,说这裤子原来是她女婿穿的,因为长胖了穿不了了,放了好几年,没有谁能穿的,老主编太瘦,也穿不了,让我老公拿回去穿。我和老公当时哭笑不得,连忙找借口说谢谢阿姨,他(我老公)身材太矮,那条裤子太大太长,也穿不了。。然而阿姨却说,那你拿回去给你爸爸穿吧,我连忙说我爸很瘦的,1.75米只有一百多斤,更穿不了。。。阿姨见状,只能默默收回去,说以后看谁能穿就给谁。。。。。当时真的很尴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后来想想,应该是他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因为我是80后,小时候在农村,缺衣少物的,那个年代穿城里亲戚给的旧衣服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都是穿着别人的旧衣服长大的。阿姨是城里人,而老主编是考学出来的乡下人,自然会将家里的旧衣物攒起来带回乡下给那些买不起衣服的穷亲戚。。。。。现在时代不同了,但他们那种质朴的观念和习惯还未改变,是想物尽其用,不想浪费


筱然文化机构


没意义真的没意义。我家老太太就是这样的,退休目前每月收入5000+。跟我们住的时候,不用她出一分钟,吃穿住用全管。每天给足够的钱买菜,她会每晚等到超市关门前半个小时去买特价菜。更过分的她会趁你不注意把这一餐吃排骨丢到垃圾桶的"骨头"回收,下次包汤给你喝。每天垃圾桶里的白菜梆子,黄瓜菜头反正你洗菜时扔掉的,如果不及时清理掉,明天中午可能会在你的餐桌。她来我这一个月后,我坚决不用她帮忙买菜做饭了。

她一辈子的爱好就是"节约"和"存钱"。人人都希望子女学习好,她不会,因为我的成绩好,那就意味着她要花更多的钱供我读书。小时候不懂,每次考第一兴冲冲地回家报喜。她会很随意地把我得的大红花送人,从小学到高中,我年年三好学生,家里没留过我一张奖状。95年我高中毕业,她很明确地给我说,我和妹妹,她只供一个。我是老大,南下打工。我记得97年左右,她给了我家里的固话号码,但她绝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在那个手机还叫大哥大,双向收费已还未取消的年代。对于只身在外的我,广东至新疆的话费是笔不小的负担,她也乐得我少打电话回家。99年10我因参加最后几科的自考,辞工了。直到02年2月,我一直没稳定的工作,期间结婚生女,有将近两年时间,我的生活相当窘迫。我没有主动打电话回去。她也从未Call过我,甚至没在BB机上给过我那怕是一个字的留言。大女儿6个月断奶后,我回到中山进了家外资厂做财务主管,过了三个月试用期,用公司的电话打回家报平家。她可能心痛话费吧!我们加起来说了不到10句话,就草草挂了。

人过四十了,回想过往,95年8月离开新疆,期间96年底回去办身份证后再没踏上过那片土地,20多年啊!她一一我的母亲,节俭的母亲居然没有主动给过我任何一个关心的电话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