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束罗裙半露胸”——浅论唐朝异域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而身处其中的宫廷和上层社会妇女即贵族女性,除律令格式规定礼服之外的日常着装更是极富时代特色,引领女装潮流,出现了神秘高耸的帷帽、潇洒伶俐的胡服、轻巧坦露的薄纱衣裙等新奇大胆的装束。


“慢束罗裙半露胸”——浅论唐朝异域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一、 唐代服装的独特风格

(一)时代产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大妇女一直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所谓“笑不得露齿” ,“行不得动裙”“站不得依门”,“出门不得露面” 等等都被奉为妇女必须恪守的清规戒律,唐代贵族女性为了摆脱这种羁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逐渐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看清了自己本来真实而美丽的脸庞,这是一次人之本性,即表现个体的存在,与礼教的抗争,是在开化的社会意识和人本的自我表现二者兼备基础上产生的卓越成果,同时,这种独特着装现象也只有在唐代这个特定的时代才会产生,是典型的时代产物。

(二)独特风格

在唐朝以前的漫长历史中,经济繁荣期有之,社会稳定期有之,尽管都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服装发展,却还没有哪一个朝代的服装发展水平能与唐代匹敌,服装毕竟是一种文化现象,脱离不了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又绝不能仅仅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翻版,说到底还是要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唐代多种民族交融、多样文明渗透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这种多元文化结构对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和审美行为的影响和支配,不但给当时的女性构思、设计各种服装提供着文化依据,同时也对唐代服饰形成独特风格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慢束罗裙半露胸”——浅论唐朝异域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二、服装史上的伟大进步

(一)发展方向

从全身披覆的羃蘺,发展到渐为浅露的帷帽,后至靓妆露面的胡帽、透额罗,这是唐朝服装史上的伟大进步。

1、突出曲线美

与传统女装讲究政治等级和社会礼仪,摒弃服装原有的实用、审美功能相比,胡服没有森严的等级性和政治性,装饰自由方便,穿着舒适且男女混穿,它不仅形式独特新颖,而且相对比较贴身,有利于突出女性身体各部分的曲线,因而具有无法抵挡的吸引力。这种有些逆反味道的服装选择倾向,一方面是南北朝以来多种民族文化交融与流变,唐代社会明显保持了 西北少数民族那带有尚武精神和崇尚人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唐代贵族女性渴望摆脱封建礼教禁锢与束缚,回归女性本真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


“慢束罗裙半露胸”——浅论唐朝异域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2、等级标志

自古以来,历代统治阶级依据一套礼制来实行对社会的管理,装饰于人体表面的重要生活必需品服饰,就成为表示身分,区别等级的标志,最早的《周礼•天官》 初步规定了后妃命妇的服饰制度,等级森严且不可逾越,此后历朝不断完善。到了唐朝,由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孕育了唐人开明通达的观念,频繁的中外交流、胡汉融合拓展了女性的视野,因而使风气为之转变.。

(二)基本国情

经济的繁荣,纺织印染工艺的发达,为唐代服饰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要的是自南北朝至隋代一直在进行着的民族大融合所形成的多种文化共存的现实,是大唐帝国不同于此前任何一个朝代的基本国情。


“慢束罗裙半露胸”——浅论唐朝异域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胡族习俗、异国文明、 宗教文化与隋唐本土传统相互交流影响, 造就了唐人兼容并包、平等开放的独特的社会心理, 使人民自我认同感加强,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家敢于冲破陈旧观念,勇于接受新鲜事物。

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带来了思想和信仰的自由,旧礼教的大崩溃又使唐代妇女,尤其是具有特权地位的贵族女性,能够生活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使其获得比任何封建时代女性都要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她们洋溢着艺术的激情,对自己的着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这一点突出反映在首服的演变中,即初行羃蘺,复行帷帽,再兴胡帽等。“羃蘺者, 唐武德、贞观年中,宫人骑马多著羃蘺。……其羃蘺之象,类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绸帛为之。” 羃蘺来自西域少数民族,原本目的是避免风沙,传到中原后,与儒家经典《礼记•内则》 “女子出门必拥其面” 的封建意识相结合,反而变成贵族女性出门远行时为防范路人窥视面容而设置的防范措施了,羃蘺形制是用大幅黑色纱罗直接上覆于顶,后垂于背,蔽护全身,而且可合可分,欲窥人视物时可用手搴开。


“慢束罗裙半露胸”——浅论唐朝异域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三、多变开放的服饰产生在唐朝的原因

(一)李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

1、胡族血统

李唐皇室祖先起自西陲,具有浓厚的胡族血统,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指出:“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孤独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胤,世所共知。”天生的异族血统和固有的胡人心态使李唐皇室对所谓的“华夷之辨” 相对淡薄,而对胡族习俗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为这会唤起他们对以往“关中陇上一带的豪强劲旅那带有边塞烽火和大漠风沙气息的刚强、剽悍之中不无粗豪、朴野味道的勇武雄壮的精神气质” 的美好回忆,其中统治者对胡舞的垂青是胡服流行的直接原因。

2、宫廷主导文化

在以皇室为中心的宫廷主导文化强大辐射力影响下,贵族女性从对胡舞的喜爱发展到对充满异域风情的胡服的模仿,从而使胡服在唐代迅速流行。唐代的胡服,实际上包括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印度、波斯等外国服饰,贵族妇女著胡服在此时期经历了两个阶段:初、 盛唐时期从宫中到民间广泛盛行来自西域、高昌、龟兹并间接受波斯影响的胡式服装,特征为头戴浑脱帽,身穿圆领或翻领衣长及膝的小袖袍衫,下著条纹裤,脚穿半靿软靴或尖头锈花软鞋,腰束蹀躞带,带下垂挂随身物品。中、晚唐时期流行回鹘装,回鹘与唐朝有姻亲关系,尤其在安史之乱中,回鹘派兵援助唐廷讨伐叛逆,长期的和睦相处使回鹘装在盛唐时期传入中原。


“慢束罗裙半露胸”——浅论唐朝异域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

四、结论

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思想文化的异常活跃, 长期的外来文化与本土习俗的水乳交融产生共同的认同感,李唐皇室开明的治国方式等等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包容开放的大唐文化,唐代的开放说到底是人的开放,是适宜的社会环境使人的自由创造天性得以充分释放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