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和藥物研發:大藥廠能做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爆發後,製藥公司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研發新藥和疫苗?以下編譯來自《巴倫週刊(Barrons)》的艾倫·霍恩(Ellen’t Hoen)博士的文章。她提出,此時討論臨床試驗中的任何藥物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效藥會為時過早嗎?如何使這些藥物被負擔得起,讓患者可用?讓我們不再重蹈像艾滋病治療藥物延誤那樣的覆轍。製藥公司已將WHO推薦的所有抗艾滋病藥的專利授權給藥品專利池組織(MPP)。MPP正準備在2019-nCoV的治療中發揮相同的作用。她最為提倡的觀點是“拯救生命,共享藥品專利”。

編譯 | 徐樹明

製藥業是地球上最賺錢的行業之一,預計到2020年底這個行業的價值將達到1.4萬億美元。2019年,主導疫苗市場的4家制藥公司銷售了價值300億美元的疫苗。製藥行業得益於可觀的激勵措施,包括以專利和其他市場壟斷的形式,維持疫苗和藥物的價格遠高於生產成本。從理論上講,社會為此付出了代價,因為製藥業能從投資開發創新藥品中獲得回報。

建立新的藥物創新模式呼聲日益高漲

新型冠狀病毒正在爆發,這種病毒引起的疾病既沒有疫苗也沒有有效的藥物,因此,建立新的藥物創新模式的呼聲日益高漲。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大药厂能做什么?| 光影

醫護人員在進入病區前加油鼓勁。安源 攝

到2019年,僅疫苗的全球銷售額就達到54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接近600億美元。由此,人們認為,該行業有能力應對這一新型冠狀病毒的挑戰。然而,目前為止,據《巴倫週刊》的報道,4家頂級疫苗公司中沒有一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由政府和慈善機構資助的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則一直致力於加快疫苗開發力度來應對疫情,並努力尋找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除非有其他誘因,否則頂級疫苗公司似乎準備將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工作與對待冷門藥物一樣,如治療貧困人群的藥物、埃博拉等新型傳染病藥、被忽視的熱帶病藥物和罕見病藥物,冷眼旁觀。公眾能容忍他們這種作壁上觀的行為嗎?畢竟,該行業每年賺取的數十億美元是從公共資源中賺取的:在低收入國家中,是從藥品的自付費用中獲得的;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中,大多數來自社會健康保險計劃和稅收。

承擔社會責任開發新療法和疫苗

患者為現有藥物掏腰包,他們期待藥到病除。公共資源的私有化意味著行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來開發新療法和疫苗。然而,當行業因缺乏巨大的利潤前景,頂級的有能力研發疫苗的公司拒絕研發時,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會受到損害。

好消息是,潛在的新型冠狀病毒治療藥物臨床試驗已經開展。中國正在進行吉利德公司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兩項臨床試驗。吉利德的股價應聲上漲了13%。最初開發用於HIV治療的其他已知化合物也在開展臨床試驗,希望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

此時談及在臨床試驗中的任何藥物是否會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治療藥物還為時過早,不過,如何使這些產品能夠被負擔得起卻要提前規劃。

讓我們不要再重蹈艾滋病治療藥物延誤那樣的覆轍。上世紀80年代,政府的大量研究工作和公共投資加速了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開發。這項公共支出使艾滋病在高收入國家中從一種像“宣判了死刑的疾病”變為慢性疾病,每年每名患者可以承擔15,000~20,000美元的藥價。起初,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的艾滋病毒攜帶者/艾滋病患者被冷落。擁有專利的製藥業捍衛了其市場獨佔性,阻止了低價仿製藥的上市,此舉引發了全球對艾滋病的關注、宣傳和國際行動,以改變這種狀況。

今天,製藥公司已將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所有抗艾滋病藥物的專利授權給藥品專利池組織(MPP)。這是聯合國支持的一項計劃,使合格的仿製藥生產商能生產低成本藥品。如今,MPP專利許可使仿製藥公司能向中低收入國家中約9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一線治療的藥價已降至每位患者每年75美元。這是個好消息,但它應該發生得更早些,我們要總結過往經驗。MPP正準備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中發揮相同的作用。

2017年,在《柳葉刀》基本藥物委員會的報告發佈會上,荷蘭衛生和貿易部長們寫道:“藥物研發生產體系已被打破。專利和知識產權排他性是當前模型的唯一基石。過往,公司可以自由地對藥品定價,現在他們受到了限制。我們需要新的藥品研發模式,讓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新的健康危機正在發生。這個萬億美元的產業在履行其社會責任之前還需要多少激勵舉措?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促使各國政府組織及非政府組織、投資者和工業界共同思考並達成契約,以使工業界承認不能過度追求利潤:如果要花費更多的公共資金開發新產品和疫苗,價格必須接近邊際生產成本。政府需要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並投資建立健全的衛生系統以提供預防、治療和護理。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大药厂能做什么?| 光影

艾倫·霍恩(Ellen’t Hoen)為法學碩士,律師和藥品法律與政策部總監。她是藥品專利池組織(MPP)的創始人和前執行董事,該機構由法律和政策專家組成併為國際組織和政府提供建議。通過專利許可在發展中國家加速提供低成本的HIV治療方法,尤其是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在2012年6月,她離開了MPP,但仍參與支持MPP的工作。她是阿姆斯特丹大學IS / AIDS學院的研究員,並撰寫了《藥品壟斷力量的全球政治》(The Global Politics of Pharmaceutical Monopoly Power)一書。

《巴倫週刊》是美國頂級財經刊物。創刊於 1921年,隸屬莫多克新聞集團,發行量超過30萬份。作為專業財經週刊,《巴倫週刊》的宗旨是幫助美國專業及機構投資者把握金融市場發展方向,以準確的判斷和透徹的分析為特色。

本文編譯自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coronavirus-the-latest-problem-big-pharma-wont-solve-51581078600

Coronavirus: The Latest Problem Big Pharma Won’t Solve

總第963期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大药厂能做什么?| 光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