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一)

2020年的這個春天,註定會被歷史銘記的。

這一年的大年初一,中央政治局召開了常委會,專門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病毒防控專題會。於是,我們在手機上、電視上、廣播上、報紙上看到這次病情來勢洶洶、殺氣騰騰。我們把目光投向武漢這個美麗的英雄城市,緊接著湖北全省、華南華北乃至全國都出現了感染者。連我們這個豫南平原的千年古城汝南縣也未能倖免,彷彿隔著千山萬水的疫情一夜之間來到我們身邊。我們震驚,但我們並沒有慌亂。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起初,我們對這次疫情就有一個冷靜的判斷。河南、湖北相鄰而居,人員往來密切,將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隨著河南省的二級響應、一級響應的警報相繼拉響,還沒顧上度春節假期的全縣幹部紛紛走向防控工作的第一線。我們這個位於汝南縣最北端的張樓鎮的黨員幹部如全國千千萬萬個基層黨員幹部一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祖國需要我,義無反顧。

建立鎮、村、組、戶四級隔離網絡,排查從武漢乃至湖北返鄉人員,宣傳疫情自我防護和防控政策、籌備口罩、隔離衣、消毒液等物資、啟動戰時工作紀律等工作一項項緊鑼密鼓的展開。該鎮黨委書記王曄說:“我們的鎮村組幹部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這是對國家負責,也是對家庭負責。我們的黨員特別是鎮班子成員要深入群眾中去。我們站在防控的第一線,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我們把這次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祖國的最大貢獻。”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二)

羅留公路東西貫穿整個張樓鎮全境。把東西這兩個橋頭把好了,相當於給張樓鎮穿上了第一層防護衣。鎮黨委抽調精兵強將在東西橋頭設置了卡點,併成立了兩個臨時黨支部,24小時嚴防死守,徹底做到了“六個規範”。寒冬臘月,一片原野,傳染性強,防範物質趨緊,超負荷勞累等等都在考驗這群默默無私的奉獻者。

示意停車、測量體溫、查看證件、詳細詢問、做好登記、及時消毒,看似簡單的流程,重複了上千遍那是什麼樣的枯燥無味啊,這群人嚴格的操作流程,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大意。最讓他們難忘的是那幾次的雨雪天氣:漫漫長夜,雪花飄舞,寒風凜冽,東橋頭臨時黨支部書記魏中民,西橋頭臨時黨支部書記劉偉帶頭在惡劣天氣值夜班。卡點上的黨旗迎風飄展,那是我們黨的召喚,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那是一份責任的維繫。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患大病剛動過手術的張景芝,身體還很虛弱,東橋頭臨時黨支部書記魏中民找她談話說:“你情況特殊,就少給你安排工作。”“不礙事,我挺得住。”她沒有過多地言語,而用實際行動書寫一位基層幹部的樸實無華的篇章。西橋頭臨時黨支部書記劉偉的愛人在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自疫情肆虐以來,倆人十多天沒有見面了,只能在電話裡報一聲平安,道一聲珍重。家裡三個孩子由兩位老人照料,當他聽到兩個年幼的雙胞胎女兒喊爸爸時,不由得淚灑長空。家國情懷、兒女情長,為了萬家燈火,他明白這份責任的厚重。

唐文彬、何長虹、張二勇、李紅建、姚兵等等,35名鎮級卡點的工作人員,他們不分晝夜、任勞任怨,當鎮黨委王書記、鎮長陶磊含著眼淚對他們說:“辛苦了,同志們。”他們紛紛表示,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他們無怨無悔。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三)

1月29日上午九時許,擔任張樓鎮河北居委會責任組長的鎮組織委員吳蕾同志接到一個電話,說武漢返鄉人員沈某某發燒了,這人是1月19日從武漢歸來,按5-7天、最長14天的潛伏期來看,此人染上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性極大。吳蕾立即指示先把人員隔離起來,隨即向鎮黨委做了彙報,很快和縣人民醫院取得聯繫,緊接著她和駐村幹部陳軼申穿上隔離衣奔赴現場。時間悄悄的流逝,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緊張。當診斷結果排除被感染的可能,一天沒吃飯的吳蕾和陳軼申兩位同志心中稍安。

張樓鎮最年輕的班子成員、副鎮長楊柳同志擔任張樓鎮楊溝村責任組長,楊溝村位於張樓鎮最南端,是張樓鎮的南大門,和宿鴨湖辦事處、三門閘辦事處、金鋪鎮接壤。防止人員出入的任務更重,責任更大,特別是宿鴨湖辦事處確診一名感染者之後,她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一心撲在工作上。當年幼的女兒在電話裡哭著喊著要媽媽的時候,楊柳同志忍著眼中的淚水,帶著村、組幹部在村、組、戶三級網絡中來回穿梭。

擔任吳寨村的責任組長的劉志偉同志,系張樓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他不但擔負著吳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還擔負著臨街商戶的管理、禁燃禁放、人居環境等工作,臨街的超市、藥店以及市場商戶、人員流動性大,他每天都要帶街道管理人員逐戶宣傳防疫知識,對有些商戶進行關停。由於春節返鄉人員多,垃圾產生量大,他和新安潔公司人員一起經常忙碌到深夜,他根據鎮黨委的要求,在全鎮率先在村級卡點24小時值班,率先發動群眾參與疫情防控中來。不但如此,他還支持自己當醫生的愛人向醫院遞交請願書,當他心疼兒媳婦的娘在電話裡為此哽咽時,他擦一把淚水。他知道在和疫情賽跑的關鍵時刻不能停下前行的腳步。

還有年輕公務員楚夢妹堅守卡點,堅持原則,對硬闖卡點的人員敢於硬碰硬。鎮人大副主席唐付剛同志帶病堅持工作。鎮人大主席姚延生同志、副鎮長職梟梟同志、武裝部長劉源同志、鎮婦聯主任陳晶同志等等。請記下這些責任組長的名字,他們用行動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錚錚誓言。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四)

在與疫情賽跑、與病魔較量的征程中,村、組幹部的忘我奉獻精神是那樣的光彩耀人。吳寨村的支部書記劉全連續在村級卡點值四個夜班。當別人心疼他讓他回家休息時,他睜著佈滿血絲的眼睛說:“疫情這麼嚴重,我睡不著啊。”廟東村的支部書記李文福對春節後執意要回村的本村村民進行勸返,給他送了一壺油、兩件方便麵,還給他車子加了油,用家人的溫暖感動了這位村民。他說:“為了全村的父老鄉親,更為了你這負責人的支書,我回去了。”楊溝村的支部書記趙松自掏腰包為武漢返鄉人員購買生活必需品。張樓居委會支部書記姚延峰拉網式排查,勸阻扎堆人員。還有河北居委會支部書記王軍面對自然村多、路口岔路多想方設法安排部署;方橋居委會支部書記王文振接地氣的宣傳;還有姚金領、姚西末、李現偉、李栓記、黃毅勇這些支部書記們讓村裡喇叭響起來,宣傳車跑起來,人員組織起來,卡點設置起來,他們默默無聞的腳印是跳動著一串串動人的音符。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在與疫情賽跑與病魔的較量中,鎮衛生院和各村診所的醫護人員衝在最前面。衛生院長王大妮同志和衛生院其他醫生一起向縣衛計委遞交了請戰書:“我們等待著,等待著祖國和人民的召喚。”王大妮組織各衛生所的醫護人員,每天為張樓鎮返鄉人員測量體溫,做好隔離觀察。他們每天都要與疫區歸來人員近距離接觸,每次接觸就要與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鬥智鬥勇,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有鎮派出所的民警們,他們在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中敢於直面困難。派出所所長李傑同志在取締群眾打麻將、打紙牌、勸阻人群扎堆兒中,喉嚨啞的快說不出話了,在做好張樓鎮的治安工作的同時,還要支援臨近鄉鎮羅店鎮,為了一方平安為戰勝疫情,他們的付出在綻放著青春的芳華。

在與疫情賽跑,與病魔的較量中,我們的辦公室後勤人員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為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一直在努力。負責這次疫情防控的分管副職唐付剛同志想方設法購買口罩消毒液以及一級生活必需品,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鎮辦公室主任李凱玲同志每天分發物資做好計劃,下情上報,上情下達,保持各方的聯繫。還有年輕公務員燕天琪、郭振乾兩位同志收集信息報送表格,還有孟凡光同志與在浙江的愛人難得一聚,接到通知千里奔襲回到工作崗位。這是一個年輕人的團體,到處都洋溢著青春的力量。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五)

在疫情防控之初,鎮黨委書記王曄同志就指出:爭取群眾支持,爭取群眾理解,放手發動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打一場規模浩大的人民戰爭。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張樓鎮黨員幹部雖在寒冷的冬季卻揮汗如雨,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鎮企業亭亨服裝廠總經理張紅偉、富池蝦堡養殖企業總經理李小亮看到鄉村幹部沒有隔離衣在危險中工作,分別運來70套和33套隔離衣,解了燃眉之急。因為處在春節之中,忽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後勤工作的節奏,同志們就餐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能讓大家吃好飯,楊溝村養殖大戶趙松,趙留勇分別為大夥捐豬一頭。王溝村富森木製品有限公司馬同廣捐羊兩隻。邢莊村支部書記姚金領、邢元、李銀輝捐贈數十箱烤鴨蛋,還有臨街商戶八戒水果店送來水果8箱。有了群眾的支持,鎮黨委王書記鎮長感動的說:“我們付出了汗水群眾溫暖了我們的心。”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身邊的故事最生動,身邊的感動最親切。各村村組和黨員忙碌的身影深深的打動了村裡的群眾。河北居委會群眾盛漢文為該村捐價值3700多元的火腿腸、方便麵。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鎮11個村,還有許許多多的愛心人士分別為村裡捐錢捐物,一股暖流正衝破嚴寒,在這片土地上湧動。全鎮有一千五百名群眾參與到村級卡點值班上來,而且絕大多數的群眾都能按照要求待在家裡。用河北居委會一名群眾話說,待在家裡就是為防疫做貢獻,要是東跑西跑也對不住你們啊。這些天村內靜悄悄,街上靜悄悄,大街小巷靜悄悄,我們一起等待,等待撥雲見日,等待那一縷明媚的春光。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自從把群眾發動起來,廣大鎮村組黨員幹部們工作熱情更高漲了,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同疫情賽跑。群眾也感受到廣大鎮村組黨員幹部的認真負責。齊心協力對抗疫情的局面而悄然形成,雨水之情被點燃了,綻放出溫暖人心的火花。

註定被歷史銘記的春天 ---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道


結尾

疫情還沒結束,鬥爭還在繼續,張樓鎮幹群團結一致,已經形成圍堵病毒的銅牆鐵壁。目前全鎮沒有一例感染疫情的患者,沒有一例疑似病例,社會秩序井然和諧,守著這片淨土。時光會記住這些基層幹部的奉獻,歷史會記住這些基層幹部的奉獻,人民群眾會記住這些基層幹部的奉獻。張樓鎮就全國來說是一個普通的小鎮,正是全國成千上萬個基層幹部的兄弟姐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會同全國各行各業的中華兒女們,築牢一道狙擊疫情的鋼鐵長城。在一聲聲“我是黨員,我先上”、“祖國需要我,義不容辭”的號角中,在一幕幕醫護人員的動人世界裡,在實驗室科研人員廢寢忘食的探索中,在黨中央科學部署下,基層幹部和你們一起守著我們的家園,守著我們的壯麗山河。


作者:劉志偉,張樓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駐馬店市作協會員 汝南縣作協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