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PC的前世今生之信息流部分

在我們《2019經濟新常態下的效果推廣渠道,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

的訪談整理發出後,不少讀者對其中oCPC的話題很感興趣,想了解更多關於oCPC的信息,於是阿潘整理了《oCPC的前世今生》一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分別介紹信息流oCPC和SEM oCPC的發展態勢,解讀第三方視角下的oCPC。今天給大家推出的是信息流部分。


oCPC出現的市場背景

2016年被稱為“信息流元年”,算起來信息流廣告的國內發展史並不是很長,但哪怕是短短四年的時間,國內營銷市場的創造力還是為信息流廣告的發展史添加了很多獨具中國特色的故事。


“中國速度”不止體現在基建上,還體現在投放市場裡。每當出現一個得到市場認可的新事物時,新事物的市場總是會第一時間被大量湧入然後迅速達到飽和狀態,信息流廣告也是如此。


有消息稱,2016年12月今日頭條廣告位的競價水位是同年1月份的十倍以上,可見廣告主們對於流量和增長的狂熱。

但即使是十倍,廣告主們也樂於砸錢,因為ROI也高出天際。


但是到了今天,無論是廣告主還是媒體,都到了一個投放ROI的轉折點。


最近這兩年很多行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現象陸續體現在一系列原本被看好的行業上:

  • 2018年下半年,國內最大的營銷領域行業--汽車行業,市場預算總盤砍掉了40%甚至更多;
  • 2019年上半年,P2P爆雷導致行業變革,金融企業的容量大大縮水;
  • 2019年上半年,由於國家政策改革,民營醫療行業的企業數量驟降。

還有很多類似房產家居的行業,由於頭部企業率先從浮躁的競價水位上下來,導致了整個行業市場預算下降一個量級。


這些現象,對於身處其中的廣告主們來說,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對於媒體來說,投放市場已經到了一個緊迫的轉折點——廣告主們已經到極限了,如何把廣告主們的預算留下、在有限的市場預算池裡保持增長,是如今媒體面臨的最重要的命題。


在此背景下,今日頭條率先想出了辦法:媒體幫助廣告主利用算法的理論挑流量--oCPC和oCPM,幫助廣告主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獲得更多優質流量。


CPC模式下如何“挑流量”


oCPC的本質還是提升已有流量的變現效益。介紹oCPC的計費原理之前,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傳統計費方式CPC模式下大家是如何挑流量的。


其實信息流挑流量和搜索引擎挑流量的本質是一樣的——給用戶人群打上標籤。對於廣告主們來說,標籤自然是打得越細越好,然後廣告主給出不同的創意去目標人群中做測試,表現好的創意再被廣泛推廣。


  • 如果廣告主標籤打得細,流量挑得準,優質流量被廣告主一挑一個準,這時候廣告主收益最大
  • 可是這樣媒體的收益反而被動降低了。所以之前,媒體採用的方式是將標籤打得粗略一點。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廣告主競爭同一個流量,競價水位自然也就上升了。這時候媒體收益更大

可是慢慢地出現了另一個問題:有些廣告主財大氣粗,不在意人群標籤細不細流量挑得準不準,而將效果廣告當作品牌廣告一樣來投放


一個用戶每天閱讀的廣告數是有限的,土豪廣告主佔走一部分,由於沒有細分的過程,用戶實際上對這些廣告並不感興趣,也就不會點擊。按照CPC收費的媒體,自然也就蒙受損失了。


在出現上面情況的時候,媒體和本該有合理曝光和轉化的廣告主的收益就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可見“挑流量”的權限全部交給廣告主,就會出現流量浪費。


oCPC帶來的影響


出於上述現象的綜合考慮,於是媒體推出了oCPC——廣告主們將挑流量的過程交給媒體,媒體回饋更優質的流量給廣告主。


媒體對於用戶的閱讀習慣、個性特徵等是更加了解的,所以

媒體能挑到更優質的流量是事實,但是與此同時,廣告主也相當於將自己的經濟命脈交到了媒體的手上。至於媒體是如何挑流量的、有無保留,這些問題統統都在黑盒裡。


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一個用戶對甲產品是非常感興趣,而對乙產品是一般感興趣,可是乙產品的出價更高,有限的廣告位媒體是會給甲還是給乙呢?


現在信息流的主流已經是oCPC了,而且到目前來看,廣告主和媒體雙方確實是雙贏的。但是也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媒體挑出來的流量非常不穩定。相對SEM,在信息流中表現尤甚


不穩定的原因主要是:在Sem中,用戶主動發出搜索動作,能夠判斷出其點擊/下載/購買意向的強弱,而在信息流中,這些指標則不是那麼好判斷的了。


而且,跨行競爭也是信息流目前並沒有很好解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同樣導致了挑出的流量不穩定。

結束語

至於什麼樣的企業適合CPC,什麼樣的企業值得嘗試oCPC,我們將在《oCPC的前世今生之SEM》中給出分析。一個事物發展的最終狀態往往是可以由它產生的初衷推導出來的,瞭解了oCPC的發展邏輯,希望讀者能從中得到自己的啟發,也歡迎跟我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