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疫情寒冬过去,春暖花开之日,我们最该反思的事情都有哪些?

驼乡默耕人


这次疫情,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生命受到威胁时, 其实一切附属品变的没有价值了. 同样,看到人在自然界其实非常渺小.

1. 持续保持人多地方戴口罩,出门回家常洗手. 消毒的习惯;

2. 把自己的房子,打造的更加温馨,也许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愿意出门,去人多集中的地方;

3. 提升自己的储蓄. 降低生活风险。


玮BR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我也一直在关注,刚好前两天我在网上有看到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今天借这个机会转述给大家:“疫情一定会过去,而我们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这一次的疫情,是我们继2003年的SARS后的第二次重大疫情,那个时候我还小,不懂得这种疫情的可怕,但是这一次疫情,身为一个成年人,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无力和恐惧。

每一天,我们的头条“抗击肺炎”疫情专栏里面的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死亡人数不停地在上涨,从开始的几百,到现在的接近两万五千人!

这一个个冰冷的、不断跳动的数字后面,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呀!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告里面所述:“我们必须知道,他们是人,不是数字。”

武汉一疫,涌现出来了很多的英雄,值得我们仰慕和敬重,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的冲在武汉第一线,为的就是能够及时的把疫情控制住,还全国人民一个安定的生活!

为此,我们应该反思,深深的去反思:

野生动物究竟能不能去吃?

答案当然是不能吃的。作为这次疫情的始作俑者,蝙蝠,一度成为了最热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蝙蝠长年生活在不见光的夹缝中,身上携带大量的病毒,就是一个病毒原体,但是我们竟然还要想着去吃它,病毒通过一直蝙蝠,不停传播,导致全国轰动。

至此,还是呼吁大家,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了!

同时,让我们为武汉加油,祝愿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迎接更美好的2020年!


小录影视说


仅谈我个人的认识。1月初我因为普通细菌感染肺炎在医院治疗。当听到武汉刚刚出现新冠肺炎报道时,就预感到事情不好。

第一次感到肺炎的可怕

本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住院,第二次点滴。仗着自己年轻,抵抗力强,连续高烧(40度)7天,仍然没有病倒的感觉。但同病房的2位80多岁的大爷却不同——他们有糖尿病,发烧38度多一点就很严重了,因为并发症的原因,很多药不能静点。这就使普通的肺炎不易控制住,进而同时引起其他器官的问题。在身体健康的人来看普通肺炎易治愈,但老年人尤其是有并发症的人,就不是好事了。更何况是新冠肺炎这种尚且没有特效药,更多要依靠自身免疫系统的传染病呢?

大家普遍对传染病意识不够

虽然我不是学史地政的文科生,但读过一些关于人类历史上传染病严重后果的书刊。当我看新闻说武汉发现新冠肺炎时就很警觉了。现在的武汉可不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那时还没有动车、高铁,人口流动远不如现在。大武汉人口密集,仅大学生就达百万。地理位置优越,号称九省通衢。时间又是春节前夕,面临大量人口往返。我把这些担忧和周围人说,但多数人都对疫情乐观,不认为会严重。思想意识没有紧迫感。之后就是武汉封城。这样一个特大城市,就是常态下每天输入的物资都是巨量,更别说封城了。各种物品的恐慌性需求,必然使武汉压力巨大。这些都一一印证了。事实证明,读一点历史、地理、政治,对了解人类的发展规律很有用。

一点启发

小小的蝙蝠携带的病毒会造成如此的全国疫情,对国民健康以及经济发展破坏极大。大自然的力量是可畏的。看不见的敌人是可怕的。在交通四通八达、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一点点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巨大后果。怎样预防?怎样制定措施?怎样提高国民认识?我个人认为都是疫情被消灭后要重视的。

再多说一句,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微生物的研究。如果恐怖分子或敌对国不再用人们看得见的炸弹,而是看不见、杀不绝、很难查到传染源头的病毒呢?


幼童教育分享


疫情无疑终会过去,会在今后充满春天气息的生活中,成为昨天的故事。这故事充满了复杂的感情:有悲欢离合,有扼腕叹息,有悔不当初,也有钦佩崇敬,五味杂陈,须要好好品味咀嚼和消化。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和采取行动:

一,从疫情的源头上反思,应该下最大决心,用雷霆手段,立严刑峻法,永远彻底禁绝野生动物从捕猎,占有,运输,交易,加工,经营,驯养,食用,甚至到入药全链条,全环节地进入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倘有干犯,严惩不贷。凡事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如若在非典,新冠之后,再任由野生动物给我们带来第三次疫灾,中华民族岂不成了个不懂得接受教训的民族了?!

二,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基层医护工作者当中,会有张继先,李文亮这样对疫情高度警觉并反应敏锐的人,他(她)们一个上报,一个“吹哨”,为什么上级却未能以同样的灵敏度来作出反应?试设想一下,如果张继先当时第一时间上报的材料是钟南山,李兰娟收到,这次的疫情规模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上级反应慢的这半拍、一拍甚至几拍当中,仅仅是信息往还和必要的调派力量所必须的时间差呢,还是有着求稳怕事拖一拖看的心态?甚或还有没有害怕危及政绩官声之类的非共产党人的潜意识?须知在疫情这种问题上,守土者不应只求平稳,而是要闻讯大惊,立即象被马蜂螫了鼻尖一样跳起来作出反应!退一步说,你不能大惊,小怪一下也好啊,起码也加快一下平素办事的节奏啊!这个反思极其重要,但这个反思得出结论之后要怎么办?就不是我等所要去想的事了。

三,物资储备问题也应反思一下,这次疫情,几乎是全民戴口罩,一时之间,口罩成了极度稀缺物资,于是,哄抬物价的,制假售劣的,甚至拦路劫道美其名曰“征用“的都出来了!诸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以及测体温的仪器,核酸检测仪器,直至呼吸机等一系列防疫抗疫物资,平时根据国力,应有防患于未然的储备。以免临事慌乱,捉襟见肘。

其他可反思者还多,但此三点实为重要,多说无益,就此打住。


LLY947513


1.珍重生命,提高免疫力

强身。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密仪器,需要合理的维护。尽量减少垃圾食品,合理化饮食,增强锻炼。疫情来时我们不难发现:免疫力,是一块不错的盾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天生我才必有用,生命是一切努力的基础,一切价值的载体。

2.尊重勇者,树好价值观

强心。太平盛世,我们选择歌舞升平、娱乐至上;疫情当头,冲锋在前的又是谁呢?是医生、是军人、是科学家、是普通劳动者(口罩生产、医院建设),是他们在舍我的付出。关于医闹,可能长期熬夜手术、持续紧张高压,让一些医者脾气暴躁冷漠,我们是不是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理解和关怀,而非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3.注重素养,勤修身养性

养性。疫情面前,有人在传播科学,有人在传播伪科学;有人离开出门是为了治病救人,有人离家是为了故意传播病毒;有人在捐款捐物捐生命,有人却在哄抬物价、中饱私囊。

4.热爱地球,尊重大自然

循道。荀子《天论》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遵循自然规律,莫食野味。热爱地球家园,莫让地球流浪。

5.科教兴国,沉下心创新

潜力。科研工作者莫仅仅是追赶流行,应该持之以恒,坐的住冷板凳,潜心研究。SARS与新型冠状病毒相似性极高,如果当年SARS过后,仍能持续研究,或许今天可以更快的研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当然,病毒固然难攻克,像艾滋病毒,虽然科学家一直在持续研究,但是也徒劳。希望国家和科研工作者给予病毒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希望早日有突破……


半亩枫雨


首先,要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对重大疫情来临,及早发现,及早防控。其次,要教育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良好的饮食文化,让野生动物远离餐桌。第三,加大对抗病毒药物研制的投入。第四,加大对年青一代理想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三观”,尊崇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突出贡献各行业之星。


语文聊吧


1.我们应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我们的相处的方式并不是只有对自然的索取和杀戮。我们的无知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隐患,这次的新冠病毒给了我们响亮的一记耳光!

2.反思如何健康的生活!不吃野生动物,给它们留有生存空间,也是给我们留有生产空间!这样不但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还减少了新病毒入侵人类的机会!我相信疫情过后大部分人都会行动起来!

3.不信谣不传谣,听专家安排,响应国家政策,做诚信公民。疫情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隐瞒病情的人感染,也不知道有多少医护人员因为患者隐瞒病情被感染。给疫情控制雪上加霜!这次疫情大家都很努力,听从安排,自己在家不外出,每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战士!

4.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春花盛开的季节,疫苗研制成功,特效药问世,疫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就可以走出大门,来拥抱春天和阳光啦!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更不会错过美好的春天!





君子财道


不该忘却的伤痛。要好好反思,再反思。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接受教训,永不再出现这种情况。国家管理层面,法律法规层面,医疗体系方面,舆情导向方面。特别是公民素质建设方面。教训太深刻了!必须好好总结。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能到处赞歌,不能浮躁急功。望有大力气者慎重。


老囊鲁鲁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珍惜。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要学会感恩,要学会爱,爱人如己。

这个世界上,如果每一个人都懂得爱,那么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人与人之间也就不会有纷争不会有掠夺。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健康问题,现在的人们不愁吃穿,但是身体的健康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包括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情绪管理都要引起重视,只有有一个好的身体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应对一切。让我们一起加油[赞]


菊子姐


疫情过去春暖花开之季我们不能尽情欢乐,我们最要考虑的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减少生命的损失,研制各种治病毒的药物防止以后的疫情,还不能忘记感谢世界人民对我们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