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道思想”体现在哪里,能否详细谈谈?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荀子的性恶论本身就是反天道的!《阴符经》云: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由此可见他的反天道!


寻真理91


荀子的主要思想

1.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2.“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

3.“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

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盛京一点通


一是天人相分,人 定胜天的思想。强调天有常道,地有常法,天地按照自然规律在 运行变化,人世间并没有什么鬼神、命运、妖怪在操纵,吉凶祸 福在于人们自己,而不在天地。主要是指顺其自然,自然规律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会因为谁的死亡而消失!就是顺其自然。

  

二 是合众和专制主义的思想,认为人能够胜天地万物的原因在于合 众。  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主张实 行封建的专制主义;

三是法后王的思想,即效法文、武、周公之 道。

  秦始皇就是用荀子思想统一了中国,在政治上沿袭了他的礼 仪学说,在军事上实行了中央集权制。





阳明山下青藤狗


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国学文传


《荀子·天论》反映了荀况对于天人关系的新见解,是一篇批判唯心主义“天命论”的哲学论文。荀况在此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光辉信念,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所谓“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无疑是大大超过前辈儒家传统思想的高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