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以后,而不是汉高祖之后?

历史红尘


我们首先要知道,古人对宗室礼制是非常看重的,而汉高祖之后和中山靖王之后里面的意义是天差地别。如果刘邦胆敢在称帝前自称高祖之后,那么曹操可以随随便便砍了他,刘备还不敢有任何反驳,因为他这是僭越,是造反。

《三国志》撰写人陈寿是个史学大家,他对历史人物的分身有着非常详细的研究,可以说是多一字啰嗦,少一字不明,就拿捏“中山靖王之后”这几个字,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妙。


高祖之后和靖王之后有什么区别?

高祖之后,那就是帝室,是皇室正统血脉的传承,而“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属于宗室,这背后的含义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汉景帝子:只能说明其祖上和汉朝皇帝有血缘关系;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说明其祖宗只是刘胜,而非汉景帝刘启;

这祖先的爹不是我祖先的说法,看起来很绕口,但里面的道理却大了去了。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讲,汉景帝的子孙只有汉武帝、汉昭帝、元成帝等等,那叫帝室,是承祧,叫大宗,只有这一脉相承的大宗血脉才有资格祭祀皇帝。



而没有继承帝位的,只能叫宗室,叫小宗,他们没资格祭祀皇帝,最多只能祭祖,不然就是僭越,就是造反。

《礼记.大传》记载: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上写就有明文规定“庶子不祭”,但这里要说明下,不祭的庶子是分家的庶子,如果还没分家,那么还是可以和嫡长子或家长一起祭祖。但分家后就不能祭了,不然就是违反礼制,这是一种罪。

因此,刘备不敢称高祖之后,只能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其实,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刘备还是挺幸运的,因为他是刘胜的直系子孙,是刘胜这一支血脉的大宗,不然他连和皇帝攀亲的资格都没有。


就好比,他的祖先不是刘胜的嫡长子,那么当他向世人介绍自己时,只能说我的祖先是刘某,不能说祖先是刘胜。那么,这就对他的称帝之路产生巨大的阻碍,因为在礼制和道义上说不通。

宗法制度,制约了宗法权益。

这里还要细说下,什么是宗法制度限制宗法权益。

我本人姓林,天下林姓之人只能人林坚为始祖,而不是比干,就算他是比干的儿子也不行,因为林姓得姓是由周武王赐姓才有的林姓。


所以才会有卫辉的林氏祖庙正堂供的是林坚,但比干和妈祖林默娘却只能在偏殿享受香火,这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宗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国史春秋


【老爹回答问题的原则:据实回答每一个问题。】

01.刘邦和中山靖王刘胜之间,到底有啥关系?

刘邦有8个儿子,嫡长子刘盈在刘邦死后,继位称帝,史称汉惠帝。在这之后,西汉的历史,进入到了吕后称制时期。

在吕后称制时期,扶持过两位少帝。在诸吕之乱被平定后,西汉的朝臣们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在汉文帝死后,由他的儿子刘启继位,史称汉景帝。

汉景帝有14个儿子,最终选择第11子刘彻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同时,汉景帝中的第9子,为中山靖王刘胜。他和汉武帝是异母兄弟关系。

刘胜这个人,非常喜好酒色,有子孙约有120多人。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

也就是说,刘胜是刘邦的曾孙。

02.刘胜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三国志·蜀书》中的先主传篇记载: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根据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文华殿太学士刘墉撰修《刘氏集注重修族谱》中记载:

由此可知,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第十五世孙,是刘邦的第十八世孙。

03.为什么刘备只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之后?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社会上和官场里,都十分看重出身门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当时的选官制度。

中国东汉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征辟两种制度。

察举,就是由地方州郡的官吏,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荐上去,经过考核后,就可以被授予官职。

征辟,就是由朝廷、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在理论上来说,那些被察举、征辟的人,都必须要有才能和名望。

因此,为了争取被察举和征辟,那些想要从政的人,都会修饰自己的品行,说自己是名人之后,借此抬高身价。

我们知道,刘备“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虽然刘备家境贫困,但是他有远大的抱负。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刘备也不例外,因此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好将来被察举从政为官。

如果直接说自己是刘邦之后,那就扯太远了,别人可能就不太相信了。

总之,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出于从政的需要。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之后,是怕别人质疑自己出身的可信度。


老爹有话说


中山靖王乃景帝刘启之子 据说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西汉景帝年在位到东汉末年三百多年的时间 咱们这位中山靖王又会有多少后裔呢? 一方面刘备自称其后裔我想也不会有人去细考 另一方面在古代又很重视一个人的出生 特别是经过东汉年间的发展 而皇叔这个身份給刘备起事带来多大的便利也不用我在此赘述了吧 自古成大事者有谁有势而不借呢。


学徒4355736


原因很简单,正经点说:帝脉和王脉是有区别的,有资格称为刘邦直系后人的,只有历代皇帝,配享太庙;不正经点说:刘备很有可能是拿这个做噱头,选择刘邦容更易受到质疑。

刘胜一脉

刘胜的父亲是皇帝,但是在他这一辈,他的哥哥当了皇帝,他被封为中山靖王,相当于分家了,自建一系,刘胜就是这一系的祖先,刘备属于此系,自然可以攀附。

比如介绍刘秀的时候,虽然也会说是刘邦九世孙,但是必须强调是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只不过刘秀开创了东汉王朝,进入太庙,才有资格带上“刘邦九世孙”的标签。

至于刘备,处境就很尴尬。其一,他生活在东汉,但是与刘秀没有近亲血缘关系,所以不能和刘秀攀关系;其二,严格意义上说西汉帝脉已断,两支帝脉与刘邦都没有必然联系;其三,刘备建立的蜀汉与东西汉没有传续关系,即使后来刘备称帝,也进不了太庙,不能直接说是二人之后。

以上只是正经的原因,还有些不太正经的。

刘备的噱头

史书的记载不可尽信,虽然《三国志》对刘备的身世有比较明确的交代,但是真假谁也难辨。毕竟也是一代帝王,认个像样的祖先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说刘备不是经常将“中山靖王之后”挂在嘴边吗?那是《三国演义》,罗贯中给安排的戏码,是为了扬刘贬曹,凸显蜀汉正统。

当然无风不起浪,史载刘备少时好侠,又曾拜卢植为师,虽然因为家境原因,没办法被举“孝廉”,但是还是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当地的豪侠争相跟随他。在招揽人在的过程中,他很有可能为自己编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身份,以此宣传自己。


所谓豪侠,其实就是社会闲散人员,文化水平未必很高。试想一下,一群人围着刘备喝酒,刘备说:“我乃汉高祖刘邦之后”,小弟:“刘邦?!那不是汉朝开国皇帝吗,哥你真能吹,姓刘就是刘邦之后啊?”。这样不仅容易被怀疑,就算是真的也很难解释。换个说法,刘备:“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小弟一脸懵逼:“哥,刘胜是谁?”,刘备:“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之弟”,小弟一想,这家伙说的有鼻子有眼睛的,还是冷门的旁系远支,八成是真的。这样虽然不如刘邦之后威风,但是也确实是汉室宗亲,身份与他人就有不同了,很容易接受。

因此,噱头也好,事实也罢,刘备都不适合直接称自己是是刘邦之后,而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则十分合理。


尹禾


刘备起兵需师出有名,本就姓刘,不管血缘上是否是皇族子孙,能将祖上说得清楚,道得明白才能将各路英雄好汉笼络到自己旗下,以“正义之师”为共同的目标奋斗。那么刘邦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呢?原因有三:

一、汉高祖刘邦名气太大,而且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后代子孙众多,笼统的说是他的后代,就像现在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一般,可信度太弱。并且如果不是皇室嫡系,也不会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代。真是嫡系,也不会到刘备的时候沦落到卖草鞋了。

二、在汉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的封地是要被子孙分封的,目的是削弱宗室和王室。子孙越多,分到的地盘就会越来越小,就像分大饼般,分到最后,就只剩下饼屑了,没多少能耐的皇室子孙和平民百姓差不多。而汉朝史上非常能生儿子的要数中山靖王刘胜了。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这些儿子再生孙子,数量呈指数增长,如此众多的子孙,到刘备的时候,家境很差也就正常了。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大家都能知道其祖宗是哪个王,为什么发展到刘备时境况会这样。

三、刘备祖上是否真的姓刘很难说,西汉王莽篡权到东汉光武帝建立,有很多人改姓刘,而刘备是东汉末年的人,不像西汉的刘姓那么纯粹了,他的祖上是否姓刘,是否是皇室后裔无从考证。但要组建自己的队伍和势力必然需要这个中山靖王之后的称号。





凤之绿咬鹃


只要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自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志》上虽然并没有明确这么说,但是以刘备的聪明才智来看,他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肯定也会这样说的。

(刘备)

明明刘邦是更大的大牌。就算不说刘邦,说汉景帝刘启,也肯定是妇孺皆知的。我们都知道,现在讲究名人效应。如果你的名字和名人放在一起,你的名字会变得更加响亮。既然如此,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名字和更有名的刘邦、刘启放在一起,反而和不怎么出名的刘胜放在一起呢?和刘邦、刘启放在一起,不是能够网罗更多的人才吗?

其实,说自己是刘胜的后代,恰恰能够体现刘备的深思熟虑和雄才大略。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备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他不像袁绍、袁术一样,拥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曹操的运气好,可以拥有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像吕布、公孙瓒一样,曾经是一方大员。或者像孙权那样,祖上打了一片基业。他是真正的一穷二白。他唯一拥有的,就是皇室后代这样一个身份。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如何用好这个身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要知道,刘邦打下江山以后,刘姓人开始发达起来。经过四百年的繁衍生息,刘姓人肯定成为那时候人数最大的一个姓。

(刘邦)

为什么说刘姓人会成为那时候人数最大的一个姓呢?

一方面,刘姓人比较显贵,因此他们的三妻四妾肯定最多。他们的子女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成活率肯定最高。这样,刘姓后代的人数就会非常多。另一方面,皇帝又会赐给很多功臣、亲贵以刘姓。比如刘邦打败项羽以后,就赐给项姓为刘姓。连敌姓都赐予了刘姓,可见刘姓人当时确实是非常多的。

既然刘姓人很多,因此刘备要想打好这张牌,就遇到了刘姓这张牌的真实性和含金量的问题。别人会怀疑刘备的刘姓是假的。很多人会打着刘姓皇亲贵族这样一个身份,招摇撞骗。尤其是在王朝末年,这样的情况会更多。

关于含金量的问题,也是刘备需要特别考虑的。也就是说,他这个刘姓,本来就是皇室的血脉,还是在刘邦建立天下之前,他的祖宗已经姓刘了。或者他这个刘姓是后来被皇帝给赐予的。显然,其中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

(刘启)

刘备要做的,就是既要让他这个刘姓,具有极大的真实性,又要让他这个刘姓,具有极大的含金量。因此它在对外发布的时候,就特别考功夫。

如果刘备对外宣称他是刘邦之后,或者是刘启之后。在别人的心中就会产生这样一个观感:这个人是不是冒牌货?是不是假冒皇帝的名字来招摇撞骗啊?因为招摇撞骗的人,肯定会往那些更有名的人身上靠。还有,其含金量也值得怀疑。因为这些刘姓人中,有一些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皇室血脉,而是赐姓的。甚至有一些像项姓一样,因为他是敌对势力赐姓的。这样的人,显然就不能代表皇家了。

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并不出名。但正因为他不出名,所以没人会觉得刘备是想借皇家的名声来抬高自己。而因为是刘胜这样一个人,别人一听,就觉得这肯定是真实的,有来源,有支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真实性就非常高,没人再怀疑了。

也因此,大家自然而然地赋予了刘备振兴皇室的责任,也就会义无反顾的追随他,和他一起打天下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区别皇室正统,我们都知道,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而且儿子也很多,在汉朝前五位皇帝中,除了刘邦,有四位都是刘邦的儿子,到第六位的时候是汉文帝刘恒的儿子刘启,刘启生刘彻也包括刘备所说的中山靖王刘胜,我们在看小说或电视剧的时候知道在汉景帝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撤番而发生的七王叛乱,后来汉景帝派周亚夫去镇压才算事情得以解决,后来刘彻继位后,继续推行汉景帝的政策,将中央集权达到了极致,而且也使众皇室藩王没有能力去造反,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明白了,刘备为什么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了,第一,中山靖王是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景帝的时候由于皇室藩王叛乱导致大汉连年征战,在平息之后,景帝肯定会对以后的制度政策做一些改变,那刘胜作为景帝的儿子肯定也知道,后来景帝死了,刘彻继位,又对这个政策加以深化,刘胜就明白,要想活命,就得离开京城或者寄人篱下,否则就有杀身之祸,在刘胜交代后人的时候也会这么说,所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中山靖王之后,不会去说刘邦之后,刘邦之后是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皇室血脉,如果说是刘邦之后,就会被认为有代替皇室正统之嫌,是谋逆,在当时皇室和和宗亲藩王关系紧张的时候,你去说,那肯定会让皇室正统生疑的,而且当时的政策制度对这方面就比较严厉,所以,中山靖王在给后人说的时候,就是这样传下去的,包括刘备,刘备说的就是中山靖王说的。这也是中山靖王能够繁衍后代,流传下去的原因,否则早就死了。


不要怀疑我的未来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中山靖王之后,就已经表明了是汉高祖刘邦之后,而以刘备当时的身份,如果能和刘邦攀亲戚的话,反而会被别人耻笑。

事件回顾

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并且见谁都要说一遍。我们观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印象,刘备甭管见到谁跟对方熟不熟,对方的官大官小无所谓,但是第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旗号亮出来,那边是中山靖王之后。

估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刘备恨不得制作一个名片,可以一天24小时无限制地往外刷。

而中山靖王之后这句话名号坐实了,是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顺便把刘备也给整了过来,而皇帝直接在朝堂之上确立了自己与刘备的关系,自此开始皇帝不再称呼刘备为刘备了,而是称呼刘备为刘皇叔。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为什么刘备一直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好操作。

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是真是假,甚至都不晓得刘备把自己当作中山靖王之后有着怎样的意图。当然意图可能也有点明显,毕竟一个人想要打出点名堂来,没有一个牛逼的祖先,怎么着都说不过去。就好比当初陈友谅造反的时候,一个劲儿地说自己并不是姓陈而是姓李。为什么姓李呢?因为有一个人叫李世民呀。

同样的道理,刘备也想给自己打出一个旗号来,可是在这个前提之下,说自己是很厉害的人的后代,总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和猜测,唯独中山靖王刘胜不会出情况和问题。

因为真实的历史情况下,中山靖王刘胜的孩子能够组成一个加强排,这里面孩子扎堆,而且孩子生孩子,孩子的孩子生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折腾来折腾去,你说你是中山靖王刘胜他表哥的亲戚都没有人怀疑你了。

可是刘备偏偏不走寻常路,想要再进一步,怎么再进一步呢?直接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就可以了呀。

而且只要承认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孩子,并且死咬着这一点不放口的话,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你既然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就是刘邦的后代,两者之间区别不大。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我是史小二记,我来说一说!

汉景帝刘启一脉出了两个厉害的人物。一个长沙定王刘发。另外一个是中山靖王刘胜。不是说这两个人多么多么的厉害。而是,这两脉延续了汉朝。

西汉之后是东汉,东汉开辟者是运气爆炸的位面之子刘秀,刘秀便是刘发的五世孙。东汉分三国,在蜀地拔地而起的汉朝,其建立者是刘备。刘备是刘胜后裔。

出门在外,碰到人,首要是介绍自己。秦汉时期讲究身份。介绍自己得有门面。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就是刘备的门面。背后是几百年的汉朝。说明刘备乃汉朝宗室。有人疑问,为什么刘备不直接称“高祖之后”呢?这样,吹嘘的时候,不更有面子?

这里,我们比较刘秀和刘备的名片。

刘秀,字文叔,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汉景帝刘发;

刘备,字玄德,汉景帝子刘胜之后也;

不难得出比较的结论。刘秀比刘备多了一个身份——高祖之后。

注意了,“高祖之后”四个字是具备滔天力量的,具有合法性的,这种称呼是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阿猫阿狗能够称呼的。周公那么厉害,也不敢称文王之后。

为什么?宗法制。家族世世相传,唯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继承之后,侍奉始祖宗庙,是为“大宗”。其余是为小宗。大宗有资格祭祖,小宗只能够敬祖。周公就是小宗,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下,方能祭祀文王。周公分在鲁国,是为鲁公。同样道理,只有鲁国嫡系子孙才能祭祀周公,才有资格在外面说,“我乃周公之后……”

按这种规矩来说,西汉大宗已经断绝。所以,刘秀打“复高祖之业”的旗号,揭竿而起,反抗王莽。刘秀当皇帝,平定天下,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刘秀成了大宗,刘秀自然有资格祭祖,祭高祖刘邦。刘秀乃高祖继承者,刘秀是高祖之后,这是没毛病的。

试想,这样一来,刘备敢称高祖之后?名不正言不顺。称高祖之后的,只能是刘秀一脉,也就是汉献帝刘协。只要刘备开口,下一秒保证人头落地。混江湖的,不管怎么吹牛,得讲究规矩。

的确,刘备是高祖之后,但按照规矩,他不能这样介绍自己。小宗便介绍小宗的先祖,介绍谁呢?据史载,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也都不怎么出名,刘备直接仿照光武帝刘秀,逢人说“我,刘备。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看过《不良人》第三季的人就知道。李星云的假冒者乃庶出,旁支的,永远没有资格。除非大宗绝了。才能翻身。否则,那都是异想天开,处在阴谋诡计中。

中山靖王刘胜这种汉室宗亲的身份,也为刘备带来了足够的资本,最起码,让人另眼相看。这就是蹭人气的好处。当然,也让后世的人知道了刘胜是何许人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我是史小二记。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史记》、《前汉书》等。


史小二记


哈哈,这个问题问的好。

一、历朝历代皇室都有玉牒,每个分支的世系都有记录,那个诸侯王那年生了谁,很具体的。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冒认皇亲。如果刘备说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很容易被揭穿或者否定。

二、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第九子,儿子多世系乱,加之是西汉早期的诸侯王,经过王莽篡汉,东汉建立,都过了将近三百年,没人能说清楚。就算刘备说了是刘胜的后人,估计也找不出反驳证据。

三、刘备自称刘胜之后,只是一个噱头,招笼人才提高自身地位的旗帜。匈奴刘渊直接说自己是高祖刘邦之后,可是大家信了吗?哈哈。如果刘渊说自己也是中山靖王之后,估计有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