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以後,而不是漢高祖之後?

歷史紅塵


我們首先要知道,古人對宗室禮制是非常看重的,而漢高祖之後和中山靖王之後裡面的意義是天差地別。如果劉邦膽敢在稱帝前自稱高祖之後,那麼曹操可以隨隨便便砍了他,劉備還不敢有任何反駁,因為他這是僭越,是造反。

《三國志》撰寫人陳壽是個史學大家,他對歷史人物的分身有著非常詳細的研究,可以說是多一字囉嗦,少一字不明,就拿捏“中山靖王之後”這幾個字,可以說是非常的精妙。


高祖之後和靖王之後有什麼區別?

高祖之後,那就是帝室,是皇室正統血脈的傳承,而“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是屬於宗室,這背後的含義有著相當大的區別。

漢景帝子:只能說明其祖上和漢朝皇帝有血緣關係;

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說明其祖宗只是劉勝,而非漢景帝劉啟;

這祖先的爹不是我祖先的說法,看起來很繞口,但裡面的道理卻大了去了。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講,漢景帝的子孫只有漢武帝、漢昭帝、元成帝等等,那叫帝室,是承祧,叫大宗,只有這一脈相承的大宗血脈才有資格祭祀皇帝。



而沒有繼承帝位的,只能叫宗室,叫小宗,他們沒資格祭祀皇帝,最多隻能祭祖,不然就是僭越,就是造反。

《禮記.大傳》記載: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

上寫就有明文規定“庶子不祭”,但這裡要說明下,不祭的庶子是分家的庶子,如果還沒分家,那麼還是可以和嫡長子或家長一起祭祖。但分家後就不能祭了,不然就是違反禮制,這是一種罪。

因此,劉備不敢稱高祖之後,只能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其實,追溯歷史,我們可以知道至少劉備還是挺幸運的,因為他是劉勝的直系子孫,是劉勝這一支血脈的大宗,不然他連和皇帝攀親的資格都沒有。


就好比,他的祖先不是劉勝的嫡長子,那麼當他向世人介紹自己時,只能說我的祖先是劉某,不能說祖先是劉勝。那麼,這就對他的稱帝之路產生巨大的阻礙,因為在禮制和道義上說不通。

宗法制度,制約了宗法權益。

這裡還要細說下,什麼是宗法制度限制宗法權益。

我本人姓林,天下林姓之人只能人林堅為始祖,而不是比干,就算他是比干的兒子也不行,因為林姓得姓是由周武王賜姓才有的林姓。


所以才會有衛輝的林氏祖廟正堂供的是林堅,但比干和媽祖林默娘卻只能在偏殿享受香火,這就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宗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其他看法!


國史春秋


【老爹回答問題的原則: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01.劉邦和中山靖王劉勝之間,到底有啥關係?

劉邦有8個兒子,嫡長子劉盈在劉邦死後,繼位稱帝,史稱漢惠帝。在這之後,西漢的歷史,進入到了呂后稱制時期。

在呂后稱制時期,扶持過兩位少帝。在諸呂之亂被平定後,西漢的朝臣們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在漢文帝死後,由他的兒子劉啟繼位,史稱漢景帝。

漢景帝有14個兒子,最終選擇第11子劉徹繼位,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同時,漢景帝中的第9子,為中山靖王劉勝。他和漢武帝是異母兄弟關係。

劉勝這個人,非常喜好酒色,有子孫約有120多人。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

也就是說,劉勝是劉邦的曾孫。

02.劉勝和劉備之間,是什麼關係?

在《三國志·蜀書》中的先主傳篇記載: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根據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文華殿太學士劉墉撰修《劉氏集註重修族譜》中記載:

由此可知,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第十五世孫,是劉邦的第十八世孫。

03.為什麼劉備只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而不直接說自己是劉邦之後?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社會上和官場裡,都十分看重出身門第。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當時的選官制度。

中國東漢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有察舉、徵辟兩種制度。

察舉,就是由地方州郡的官吏,以“賢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薦上去,經過考核後,就可以被授予官職。

徵辟,就是由朝廷、官府直接徵召某人當官。在理論上來說,那些被察舉、徵辟的人,都必須要有才能和名望。

因此,為了爭取被察舉和徵辟,那些想要從政的人,都會修飾自己的品行,說自己是名人之後,藉此抬高身價。

我們知道,劉備“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雖然劉備家境貧困,但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劉備也不例外,因此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就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好將來被察舉從政為官。

如果直接說自己是劉邦之後,那就扯太遠了,別人可能就不太相信了。

總之,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出於從政的需要。不直接說自己是劉邦之後,是怕別人質疑自己出身的可信度。


老爹有話說


中山靖王乃景帝劉啟之子 據說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西漢景帝年在位到東漢末年三百多年的時間 咱們這位中山靖王又會有多少後裔呢? 一方面劉備自稱其後裔我想也不會有人去細考 另一方面在古代又很重視一個人的出生 特別是經過東漢年間的發展 而皇叔這個身份給劉備起事帶來多大的便利也不用我在此贅述了吧 自古成大事者有誰有勢而不借呢。


學徒4355736


原因很簡單,正經點說:帝脈和王脈是有區別的,有資格稱為劉邦直系後人的,只有歷代皇帝,配享太廟;不正經點說:劉備很有可能是拿這個做噱頭,選擇劉邦容更易受到質疑。

劉勝一脈

劉勝的父親是皇帝,但是在他這一輩,他的哥哥當了皇帝,他被封為中山靖王,相當於分家了,自建一系,劉勝就是這一系的祖先,劉備屬於此係,自然可以攀附。

比如介紹劉秀的時候,雖然也會說是劉邦九世孫,但是必須強調是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只不過劉秀開創了東漢王朝,進入太廟,才有資格帶上“劉邦九世孫”的標籤。

至於劉備,處境就很尷尬。其一,他生活在東漢,但是與劉秀沒有近親血緣關係,所以不能和劉秀攀關係;其二,嚴格意義上說西漢帝脈已斷,兩支帝脈與劉邦都沒有必然聯繫;其三,劉備建立的蜀漢與東西漢沒有傳續關係,即使後來劉備稱帝,也進不了太廟,不能直接說是二人之後。

以上只是正經的原因,還有些不太正經的。

劉備的噱頭

史書的記載不可盡信,雖然《三國志》對劉備的身世有比較明確的交代,但是真假誰也難辨。畢竟也是一代帝王,認個像樣的祖先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說劉備不是經常將“中山靖王之後”掛在嘴邊嗎?那是《三國演義》,羅貫中給安排的戲碼,是為了揚劉貶曹,凸顯蜀漢正統。

當然無風不起浪,史載劉備少時好俠,又曾拜盧植為師,雖然因為家境原因,沒辦法被舉“孝廉”,但是還是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當地的豪俠爭相跟隨他。在招攬人在的過程中,他很有可能為自己編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身份,以此宣傳自己。


所謂豪俠,其實就是社會閒散人員,文化水平未必很高。試想一下,一群人圍著劉備喝酒,劉備說:“我乃漢高祖劉邦之後”,小弟:“劉邦?!那不是漢朝開國皇帝嗎,哥你真能吹,姓劉就是劉邦之後啊?”。這樣不僅容易被懷疑,就算是真的也很難解釋。換個說法,劉備:“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小弟一臉懵逼:“哥,劉勝是誰?”,劉備:“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之弟”,小弟一想,這傢伙說的有鼻子有眼睛的,還是冷門的旁系遠支,八成是真的。這樣雖然不如劉邦之後威風,但是也確實是漢室宗親,身份與他人就有不同了,很容易接受。

因此,噱頭也好,事實也罷,劉備都不適合直接稱自己是是劉邦之後,而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則十分合理。


尹禾


劉備起兵需師出有名,本就姓劉,不管血緣上是否是皇族子孫,能將祖上說得清楚,道得明白才能將各路英雄好漢籠絡到自己旗下,以“正義之師”為共同的目標奮鬥。那麼劉邦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漢高祖劉邦之後呢?原因有三:

一、漢高祖劉邦名氣太大,而且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子孫眾多,籠統的說是他的後代,就像現在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一般,可信度太弱。並且如果不是皇室嫡系,也不會說自己是劉邦的後代。真是嫡系,也不會到劉備的時候淪落到賣草鞋了。

二、在漢朝,實行“推恩令”諸侯王的封地是要被子孫分封的,目的是削弱宗室和王室。子孫越多,分到的地盤就會越來越小,就像分大餅般,分到最後,就只剩下餅屑了,沒多少能耐的皇室子孫和平民百姓差不多。而漢朝史上非常能生兒子的要數中山靖王劉勝了。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武帝劉徹的同父異母兄弟,,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這些兒子再生孫子,數量呈指數增長,如此眾多的子孫,到劉備的時候,家境很差也就正常了。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大家都能知道其祖宗是哪個王,為什麼發展到劉備時境況會這樣。

三、劉備祖上是否真的姓劉很難說,西漢王莽篡權到東漢光武帝建立,有很多人改姓劉,而劉備是東漢末年的人,不像西漢的劉姓那麼純粹了,他的祖上是否姓劉,是否是皇室後裔無從考證。但要組建自己的隊伍和勢力必然需要這個中山靖王之後的稱號。





鳳之綠咬鵑


只要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自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志》上雖然並沒有明確這麼說,但是以劉備的聰明才智來看,他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肯定也會這樣說的。

(劉備)

明明劉邦是更大的大牌。就算不說劉邦,說漢景帝劉啟,也肯定是婦孺皆知的。我們都知道,現在講究名人效應。如果你的名字和名人放在一起,你的名字會變得更加響亮。既然如此,劉備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名字和更有名的劉邦、劉啟放在一起,反而和不怎麼出名的劉勝放在一起呢?和劉邦、劉啟放在一起,不是能夠網羅更多的人才嗎?

其實,說自己是劉勝的後代,恰恰能夠體現劉備的深思熟慮和雄才大略。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備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人,他不像袁紹、袁術一樣,擁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曹操的運氣好,可以擁有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像呂布、公孫瓚一樣,曾經是一方大員。或者像孫權那樣,祖上打了一片基業。他是真正的一窮二白。他唯一擁有的,就是皇室後代這樣一個身份。所以對於劉備來說,如何用好這個身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要知道,劉邦打下江山以後,劉姓人開始發達起來。經過四百年的繁衍生息,劉姓人肯定成為那時候人數最大的一個姓。

(劉邦)

為什麼說劉姓人會成為那時候人數最大的一個姓呢?

一方面,劉姓人比較顯貴,因此他們的三妻四妾肯定最多。他們的子女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成活率肯定最高。這樣,劉姓後代的人數就會非常多。另一方面,皇帝又會賜給很多功臣、親貴以劉姓。比如劉邦打敗項羽以後,就賜給項姓為劉姓。連敵姓都賜予了劉姓,可見劉姓人當時確實是非常多的。

既然劉姓人很多,因此劉備要想打好這張牌,就遇到了劉姓這張牌的真實性和含金量的問題。別人會懷疑劉備的劉姓是假的。很多人會打著劉姓皇親貴族這樣一個身份,招搖撞騙。尤其是在王朝末年,這樣的情況會更多。

關於含金量的問題,也是劉備需要特別考慮的。也就是說,他這個劉姓,本來就是皇室的血脈,還是在劉邦建立天下之前,他的祖宗已經姓劉了。或者他這個劉姓是後來被皇帝給賜予的。顯然,其中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

(劉啟)

劉備要做的,就是既要讓他這個劉姓,具有極大的真實性,又要讓他這個劉姓,具有極大的含金量。因此它在對外發布的時候,就特別考功夫。

如果劉備對外宣稱他是劉邦之後,或者是劉啟之後。在別人的心中就會產生這樣一個觀感:這個人是不是冒牌貨?是不是假冒皇帝的名字來招搖撞騙啊?因為招搖撞騙的人,肯定會往那些更有名的人身上靠。還有,其含金量也值得懷疑。因為這些劉姓人中,有一些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皇室血脈,而是賜姓的。甚至有一些像項姓一樣,因為他是敵對勢力賜姓的。這樣的人,顯然就不能代表皇家了。

而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勝並不出名。但正因為他不出名,所以沒人會覺得劉備是想借皇家的名聲來抬高自己。而因為是劉勝這樣一個人,別人一聽,就覺得這肯定是真實的,有來源,有支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真實性就非常高,沒人再懷疑了。

也因此,大家自然而然地賦予了劉備振興皇室的責任,也就會義無反顧的追隨他,和他一起打天下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是區別皇室正統,我們都知道,劉邦創建了大漢王朝,而且兒子也很多,在漢朝前五位皇帝中,除了劉邦,有四位都是劉邦的兒子,到第六位的時候是漢文帝劉恆的兒子劉啟,劉啟生劉徹也包括劉備所說的中山靖王劉勝,我們在看小說或電視劇的時候知道在漢景帝的時候就出現了因為撤番而發生的七王叛亂,後來漢景帝派周亞夫去鎮壓才算事情得以解決,後來劉徹繼位後,繼續推行漢景帝的政策,將中央集權達到了極致,而且也使眾皇室藩王沒有能力去造反,說到這大家可能會明白了,劉備為什麼說是中山靖王之後了,第一,中山靖王是劉徹同父異母的哥哥,在景帝的時候由於皇室藩王叛亂導致大漢連年征戰,在平息之後,景帝肯定會對以後的制度政策做一些改變,那劉勝作為景帝的兒子肯定也知道,後來景帝死了,劉徹繼位,又對這個政策加以深化,劉勝就明白,要想活命,就得離開京城或者寄人籬下,否則就有殺身之禍,在劉勝交代後人的時候也會這麼說,所以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中山靖王之後,不會去說劉邦之後,劉邦之後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皇室血脈,如果說是劉邦之後,就會被認為有代替皇室正統之嫌,是謀逆,在當時皇室和和宗親藩王關係緊張的時候,你去說,那肯定會讓皇室正統生疑的,而且當時的政策制度對這方面就比較嚴厲,所以,中山靖王在給後人說的時候,就是這樣傳下去的,包括劉備,劉備說的就是中山靖王說的。這也是中山靖王能夠繁衍後代,流傳下去的原因,否則早就死了。


不要懷疑我的未來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中山靖王之後,就已經表明了是漢高祖劉邦之後,而以劉備當時的身份,如果能和劉邦攀親戚的話,反而會被別人恥笑。

事件回顧

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並且見誰都要說一遍。我們觀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印象,劉備甭管見到誰跟對方熟不熟,對方的官大官小無所謂,但是第一點就是要把自己的旗號亮出來,那邊是中山靖王之後。

估計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劉備恨不得製作一個名片,可以一天24小時無限制地往外刷。

而中山靖王之後這句話名號坐實了,是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順便把劉備也給整了過來,而皇帝直接在朝堂之上確立了自己與劉備的關係,自此開始皇帝不再稱呼劉備為劉備了,而是稱呼劉備為劉皇叔。

沒錯,這就是事實

為什麼劉備一直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呢?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好操作。

我們不知道這句話是真是假,甚至都不曉得劉備把自己當作中山靖王之後有著怎樣的意圖。當然意圖可能也有點明顯,畢竟一個人想要打出點名堂來,沒有一個牛逼的祖先,怎麼著都說不過去。就好比當初陳友諒造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說自己並不是姓陳而是姓李。為什麼姓李呢?因為有一個人叫李世民呀。

同樣的道理,劉備也想給自己打出一個旗號來,可是在這個前提之下,說自己是很厲害的人的後代,總會遭到別人的非議和猜測,唯獨中山靖王劉勝不會出情況和問題。

因為真實的歷史情況下,中山靖王劉勝的孩子能夠組成一個加強排,這裡面孩子扎堆,而且孩子生孩子,孩子的孩子生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折騰來折騰去,你說你是中山靖王劉勝他表哥的親戚都沒有人懷疑你了。

可是劉備偏偏不走尋常路,想要再進一步,怎麼再進一步呢?直接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就可以了呀。

而且只要承認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孩子,並且死咬著這一點不放口的話,別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你既然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也就是劉邦的後代,兩者之間區別不大。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漢景帝劉啟一脈出了兩個厲害的人物。一個長沙定王劉發。另外一個是中山靖王劉勝。不是說這兩個人多麼多麼的厲害。而是,這兩脈延續了漢朝。

西漢之後是東漢,東漢開闢者是運氣爆炸的位面之子劉秀,劉秀便是劉發的五世孫。東漢分三國,在蜀地拔地而起的漢朝,其建立者是劉備。劉備是劉勝後裔。

出門在外,碰到人,首要是介紹自己。秦漢時期講究身份。介紹自己得有門面。中山靖王劉勝後裔就是劉備的門面。背後是幾百年的漢朝。說明劉備乃漢朝宗室。有人疑問,為什麼劉備不直接稱“高祖之後”呢?這樣,吹噓的時候,不更有面子?

這裡,我們比較劉秀和劉備的名片。

劉秀,字文叔,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漢景帝劉發;

劉備,字玄德,漢景帝子劉勝之後也;

不難得出比較的結論。劉秀比劉備多了一個身份——高祖之後。

注意了,“高祖之後”四個字是具備滔天力量的,具有合法性的,這種稱呼是有講究的,不是隨隨便便阿貓阿狗能夠稱呼的。周公那麼厲害,也不敢稱文王之後。

為什麼?宗法制。家族世世相傳,唯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繼承之後,侍奉始祖宗廟,是為“大宗”。其餘是為小宗。大宗有資格祭祖,小宗只能夠敬祖。周公就是小宗,只有在武王的統率下,方能祭祀文王。周公分在魯國,是為魯公。同樣道理,只有魯國嫡系子孫才能祭祀周公,才有資格在外面說,“我乃周公之後……”

按這種規矩來說,西漢大宗已經斷絕。所以,劉秀打“復高祖之業”的旗號,揭竿而起,反抗王莽。劉秀當皇帝,平定天下,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劉秀成了大宗,劉秀自然有資格祭祖,祭高祖劉邦。劉秀乃高祖繼承者,劉秀是高祖之後,這是沒毛病的。

試想,這樣一來,劉備敢稱高祖之後?名不正言不順。稱高祖之後的,只能是劉秀一脈,也就是漢獻帝劉協。只要劉備開口,下一秒保證人頭落地。混江湖的,不管怎麼吹牛,得講究規矩。

的確,劉備是高祖之後,但按照規矩,他不能這樣介紹自己。小宗便介紹小宗的先祖,介紹誰呢?據史載,劉勝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也都不怎麼出名,劉備直接仿照光武帝劉秀,逢人說“我,劉備。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看過《不良人》第三季的人就知道。李星雲的假冒者乃庶出,旁支的,永遠沒有資格。除非大宗絕了。才能翻身。否則,那都是異想天開,處在陰謀詭計中。

中山靖王劉勝這種漢室宗親的身份,也為劉備帶來了足夠的資本,最起碼,讓人另眼相看。這就是蹭人氣的好處。當然,也讓後世的人知道了劉勝是何許人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我是史小二記。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史記》、《前漢書》等。


史小二記


哈哈,這個問題問的好。

一、歷朝歷代皇室都有玉牒,每個分支的世系都有記錄,那個諸侯王那年生了誰,很具體的。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冒認皇親。如果劉備說是漢高祖劉邦之後,很容易被揭穿或者否定。

二、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的第九子,兒子多世系亂,加之是西漢早期的諸侯王,經過王莽篡漢,東漢建立,都過了將近三百年,沒人能說清楚。就算劉備說了是劉勝的後人,估計也找不出反駁證據。

三、劉備自稱劉勝之後,只是一個噱頭,招籠人才提高自身地位的旗幟。匈奴劉淵直接說自己是高祖劉邦之後,可是大家信了嗎?哈哈。如果劉淵說自己也是中山靖王之後,估計有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