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遍地开花说明了什么问题?

白眉鹰派


药房的遍地开花,是市场经济行为的结果,一方面说明大众需求的结果,另一方面,药房有钱可赚,否则也开不了这么许多。对于药房的遍地都是,并不是好现象,这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并没有提高,反而在降低!现代人的身体锻炼没有跟上,从小娇身惯养,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惯。


钟爱一生32137435


确实,药店在实体商铺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了。换一种说法:药店在实体店中很少看到有倒闭的,反而经常看到新开的。

综合分析一下,有如下几个原因:

1、早期国家对医药政策的开放,允许个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一定类别的医药产品。这是第一波药店的红利。

2、初期对药店的经营的类目等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后来逐步开放,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允许在医院看病的病人,在取得药方后去药店买药。这是第二波红利。

3、在电子商务的这一波冲击大潮中。药品是不允许网上销售的类别。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的信号要开放药品的网上销售。

4、大部分的药品都有严格的标准,严格的用法,用量。甚至要专人指导,不可儿戏。药店也配备了专业的执业证书人员,这样买药的人更放心。

5、国人的保健意识渐浓,愿意在身体上花钱,也花得起钱。人们购买保健品通常的渠道也是自己信赖的药店。

6、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价格成本都不透明。利润很高,有的甚至暴利。有利可图,投资者,投机者都想分一杯羹,不是吗?



天下事深圳情


说个我亲身经历吧:由于年轻时工作原因,在单位跑长途车,饥一顿饱一顿,最后落个胃病,时不时的给我来一下。有种胃药对我很管用,所以常备。前段时间药完了,再去买,价钱整整翻了一倍多,涨幅达120%。就是这种药,同名不同厂家,数量一样。最便宜买过一块二毛钱的,最贵的买过二十六块钱的,看看有多大的差价?老家小区不远有排商铺,数了一下共十八个门面,不同公司开的药店就有七家,其中一家公司有两个分开的门店。如果药店不是暴利,商家会开那么多店吗?

再说一件亲历事情:母亲年事己高,身体有病,离不开一种常用药。一次我买了十盒常用药及其他药。当售货员给我开票时,我顺口和小姑娘开了个玩笑:我买这么多药,给我优惠多少?小姑娘犹豫了一下说:这十盒药,每盒给你优惠五毛。我直接晕了!药店的药还能搞价?大部分人买药,都不搞价,我也从没搞过价,这次真长见识了。我一听有门,就说叫你们店长来,我来和她说。店长来了,说了半天,店长给这十盒药,每盒降一块钱。我还不死心,我对店长说:这药是常用药,以后就在你家买了,我谢谢你给我的优恵,但你这个药现在给我的价,比在哪哪的还贵,我随便报了个地方,蒙她了一下。说:你给经理打个电话,问问我报的这个价能拿不?磨了店长一会,她拨了一个电话,经过请示,最后每盒药优惠了两块钱。光这十盒药,就省了二十块钱。这真的是颠覆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此后我不论在哪个药店买药,如法炮制。最夸张的是,一次给母亲买了五盒药,标价三十六,最后三十一拿下,每盒竟了省五块钱。由此可见,药房是多么赚钱!

提醒各位朋友,如果是周围有多家药店,多问几家。同一种药,每家的药价不一样。上面所说的七家药店,同一种药,有的价差在一两块左右,多的差三四块钱。再一个,有个医界的朋友告诉我,中药有产地之分,功效不一。西药同一种药,哪个便宜买哪个,因为配方成份基本上是一样的。他说的也不一定对,自己定夺。还有,同一种药,数量不一样,现在手机都带有计算器,算一下,平均每粒多钱。我亲历,某种药有七粒装十粒装,看似七粒装总价便宜,算下来七粒装比十粒装每粒贵两毛多。我还发现一个药店小秘密,常买药的朋友,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找药店店长使劲的磨他,大多店长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价权限。平常买药花的冤枉钱真不敢算,省下的可全是真金白银!买药多跑几家药店,当然没病更好!

祝大家都平安健康!


渭河飞雁


药店遍体开花说明了什么问题呢?首先说明开药店有利可图,而且利润不菲。在当前高房租下,实体店纷纷倒闭,药店还能一枝独秀,呈现出畸形的繁荣,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平时我们看药店,几近门可罗雀,鲜有人来,为什么还能经营下去呢,光顾药店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以本人观察两大类人,即有医保的人和没有医保的农民工。①有医保的人去药店主要购买保健品,非处方类药品,药店开的是药品名,卖的是保健品,这类人往往是大手笔购买,反正是刷医保卡不付现金,药店利润丰厚,这类人是主顾客。②其次是没有医保的农民工,这类人群由于经济拮据,异地不能报销,医院过度检查,头痛脑热,小病小灾往往去药店买药自行解决,既快捷又能省下一点钱。本人见过有医保的人从医院取药再低价卖给药店,双双赚钱。以上就是药店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


酷炫宝贝6


个人认为主要是管得不严,钱也好赚。说一点个人看法,我住的地方12.3分钟的路程,路两边的药店就7个,小区里面还有。附近的小区新开发的多,入住率也一般。这么多药店,不排除有自己家有房子的,但是肯定有租房子的,这房租,人工,水电费……要是不赚钱,早不干了。


天天一胡胡一天


制药厂,医院,药店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利益链,五六十年代和你家庭关糸再好的医生,只开三日的药,中医只开三剂药。服药后再视病情,适当增减药物品种。现在的医生恨不得你驴驮担挑,车拉船装。现在的医德,及教师的良心大家可想而知。


用户农人闲谈


亲身经历,社区旁一挺大的银行,有时有些业务经常跑跑,一次刚去过没多久,再次去居然关门撤点了,正在装潢,一看改成一家药店了,周围已经有三四家药店,还开还能生存,说明药店的利润绝对比银行高,估计全国都一样,其他行业都难以为继,药店雨后春笋


浔阳江头寻江头


个体药店买药方便,所以有发展空间,现在不是去医院看病难吗,看一次病耽上半天,一个感冒,花上一千几百,这检查,那透视的,一圈下来,医生开的药,一大包,卖药哦,我的身体自己清楚,感冒来了,以前买一包中山石歧感冒凉茶,煲好饮完,被子一盖出身汗,好了,现在药量少了,那我就加一包,两包一次,对比一下,去医院看病,还是自己到药店买药,那个便宜,一清二楚了


LJC逍遥客


我也来说几句。

现在大街小巷真是药店比比皆是,可谓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如雨后春笋般地开放。

在各种经营不得力状况下,药店却强势而上,试想无有利益,怕不会起早吧?!

到处是药店的确方便了大众,培养了依懒性的“保健意识”;更有“电话叫,药送到”的商业策略和广告语,加上兑换积分领礼品的推波助澜。使我们的药店业蒸蒸日上?好不厉害。

与之相比的是书店在萎缩在挣扎,鲜有人去光顾,更别提看书学习了。

社会在进步,各种养生专家在灌输,保健医生在坐诊,免费检查都以相当理由使“患者”相信药和医的神奇?而放弃了人自身的调节能力。这难道这不是一种无知和悲哀吗?

再说药店能遍地开花,如若不允许怕也不会这么扩张吧。凡事不能仅看一个面,就像丰富的菜品供应一样,如何监管菜蔬的安全性才是要做好的大问题!

药店多了未必是好事,大众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人云亦云,为了健康那是舍得下本钱的。与我们过去的理念相比,现在真怕你不病,没关系,可以保健一下嘛。

站在大街上举目四望,唯药店醒目“靓丽”,诺大一中国,“药”食同源否?!


风清云淡6663343995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药店不到一百米的街道,药店四个,私人诊所二个,医院一个,为了竞争各显神通,广播,电视一刻也不消停,搞活动,送礼品,撒传单,搞优惠,打折扣,垒积分,分回扣,忙得不亦乐乎。药店成了大忙人,喊破嗓门叫卖药,吹破牛皮赚利润。查血糖,量血压,真是无病变有病。保健品,高价药,医药行业火上南天门。岜不知銀钱花了是否治了病?还是钱多人傻作嫁衣服为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