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吐槽大会》节目现场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郭德纲在《郭的秀》节目录制现场

脱口秀,看到了另一种美

脱口秀栏目火了黄西、小沈龙、方清平、周云鹏、王思文、王自健、孙建弘等一批大IP;

就这样,《奇葩说》、《晓松奇谈》、《今晚80后脱口秀》、《非正式会谈》、《郭的秀》等一批优秀的脱口秀栏目,给了我们全新的娱乐方式,在嬉笑怒骂中,让人们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享受不一样的审美情趣。

每每感动的餐巾纸一包一包的擦干泪水,每每笑的喷饭前俯后仰,每每悲愤的想把手机砸掉,那一瞬间是你走心了、扎心了、痛心了,那一瞬间就是你真实的自己,而发现了自己本身的可爱、善良、成长、收获,便是最简单的幸福。

很多人说,我很久没有哭过了;很多人说,我很久没有笑过了;很多人说,我很久没有好好看过书了;很多人说,我很久没有陪过爸妈和孩子了。

这就是我们当下真实的世界。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钟南山院士

我们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缺的是一种审美的仪式感。

因为发现不了故事的美,所以我们不会感动,不会哭,不顾高龄扑身在疫情一线的钟南山院士、真实纪录新冠肺炎不顾个人得失的天堂“吹哨人”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疲惫不堪仍坚持在筹资抗“疫”路上的韩红,感动了多少人,泪哭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共鸣了多少人,因为他们都在现场一直关注着,因为他们都在央视或新华网或头条等媒体一直关注着,因为他们都在密切关注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悼念李文亮医生

如果你无动于衷,只能说,或许真的缺失了应有的审美仪式感。

发现美,是审美仪式感的起点。

母亲哺育你的第一口乳汁,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口食物,是血水凝聚的美;

母亲教你说的第一句话,是成长美;

母亲上年纪了,身材走样了,是岁月美;

母亲在你每次出门前的千叮咛万嘱咐,是亲情美。

唠叨也是一种美,因为总有一天,母亲会离你远去,你再也听不到这一声声的唠叨,而你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在梦里和母亲再一起说说话。

都说回忆是一种美,美的心痛,为什么不在当下好好去发现美、善待美、珍惜美,而到了多年以后,开始无限懊悔。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张潮《论美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审美仪式感

张潮,也许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当春秋诗经、楚有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时,明清有两大主流,小说和小品文。而张潮是小品文的一座丰碑。《幽梦影》是梦里梦外,借梦喻世,以梦为美的笔记随感小品集,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该小品集前后花了张公子十五年创作时间,收录了作者格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

今天,选取其中一则论美人,看一看审美的仪式感。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如此美人,在“秦淮八艳”董小宛老公冒辟疆的眼里是古今第一人。这样的女子小柒心想,也只有段誉眼里的神仙姐姐才匹配吧。

为什么有如此美人?因为她美的有立体感、有温暖感、有亲切感、有距离感、有获得感、有幸福感。

这便是审美的仪式感。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影视作品里的西施

立体感,多角度去发现美。

花为貌、鸟为声、月为神、柳为态、玉为骨、冰雪为肤、秋水为姿、诗词为心,便是立体感的美。

可是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如同白天不懂夜的黑,夏蝉不知道冬雪的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事件有它的起因、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任何人有高光时刻、也可能会遭遇困顿不堪的落魄,我们不能因为阴影的存在否认了太阳的光辉,我们不能因为妻子少做了一顿饭就下“不贤慧”的论断,我们更不能因为老公回家晚了一些就在猜想这是不是一个有“艳遇”的加班。

就像西方的神都有着七情六欲,不像东方的神不食人间烟火,所以,七仙女下凡在西方人眼里就很正常,仙女曾经也是人。不能因为不见了胳膊就否认了维纳斯的美,不能因为天使为爱折断了翅膀就否认了心灵美,不能因为发生了疫情,全天下的武汉人和鄂A车牌都遭罪。

正面反面,表面里面,前面后面,我们要立体的、客观的看一个人,看一件事,或许,你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非常时期,加油武汉

温暖感,用心去感受美。

美人是可以感知的,是有温度的。如同有温度的文字,可以流传;有温度的历史,可以颂扬;有温度的城墙,可以触摸当年的金戈铁马。

做任何事儿,挣该挣的,这是良心;说该说的,这是公德;现在非常时期,大白菜卖出天价,这是黑道;唾液涂在电梯上,这是恶道;知道自己感染了,还满世界乱串,这是祸害人间的毒药。

很开心,我们也发现了更多温暖的美。

取消了聚餐,换购了一线急需的口罩;放弃了家人的团聚,在一线战斗通宵;在这个非常时期,胖东来超市捐款5000万,还按进货价卖给市民,这样的美都令我们无比温暖、骄傲和自豪。

心若在,梦就在;心若在,温暖就在;没有了温度,就是行尸走肉,不再有任何美感。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亲切感,众生皆平等

美人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正前方,目光所及,触手可以盈盈一握。

还记得大雄宝殿有三道门,中间是空门,左右是无作门和无相门。说通俗点,在佛教体系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没有贫穷富有之分,只需坚持善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便是心生欢喜的菩提行。

菩萨曾经说:修菩萨行,也简单,你看全世界每一个人都顺眼,都能心生欢喜,都愿意去度他,你就修成了菩萨。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实践起来难度非常高。比你优秀的,可能会羡慕嫉妒恨;比你更糟糕的,可能会觉得怎么会过成那个样子。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如果你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再去看另外一个人,是不是会改变你原先的想法。

就像做头条,有了申V心态失衡的很多,觉得自己那么优秀,怎么就头条不认可呢?换个角度,站在头条的平台运作角度来看,海量的文章信息初审、冷启动、加权推荐、复审……诸如此类就是巨大的工作,为了沙中淘金,必须制定游戏规则,如果你适应的快,匹配度高,自然容易,如果你还是沿袭原先的思路,不去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式和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可能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退一步讲,如果你是金子,到处可以发光,这里不适应,可以换一个地儿,不怕,只要你够优秀。

所以任何问题的发生,必有因,我们不妨客观的看待这件事。因为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平台的规则制定者不会歧视任何人,就像时间,对谁都公平,只是有人挥霍青春,浪费时间,有人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仅此区别而已。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距离感,没有距离可能是美的消失。

经常旅游的友友会发现,“千闻不如一见,见了不如不见”。无论哪一个景点,第一眼多少有些新鲜感,兴奋感,转了一圈回来发现,不过如此。产生这样的心理,一方面是旅游体验感的培养缺失,另一方面就是距离产生美的期望值归零。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真的去了那儿,伊人又到了另一个地方。

就像我们在河的这一边,看着对面的风景好美,费尽心思到了对面,发现还是原先这边的风景更佳。欲壑难填,你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特别是距离消失的时候,你会非常的后悔。如同你在一家高档的咖啡厅遇见了一个非常动心的女孩,当你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得到时,才发现她特别懒,而且花钱如流水,也不孝敬老人,还特别能装。

真正的美,永远和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且保留一段距离,远远的看着,真的属于你的幸福,跑不掉。不属于你的幸福,不要刻意,不要勉强。

强扭的瓜不甜,强上的弓要断,强占的地要完,强夺的财要烂。

获得感,是愉悦的小确幸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快乐,如果有,那是陷阱。

世界上没有不知疲倦的双腿,如果有,那是魔鬼。

因为天道酬勤,所以我们不懈努力;因为有劳有逸,所以我们创造奇迹。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水边的阿弗洛狄忒女神

我们非常熟悉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善雕刻,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狄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弗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皮格马利翁称他的妻子为伽拉忒亚。

故事告诉了我们获得感的三个点:

1、你要努力,有匠心精神。随随便便的成功,那是南柯一梦;粗制滥造的作品,那是豆腐渣工程;一夜暴富的那是小说家和编剧的虚拟世界;一百米跑进十秒大关的全世界没有几人,不要当成对儿子的苛求;

2、学会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学会真诚的赞美你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学会“十年磨一剑”的精髓;

3、找到人生的坐标,紧跟你生命中的贵人,坚持最初的梦想。“水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菊花依旧向阳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每一位奋斗者都是美的,无论是泪水、汗水还是岁月的皱纹,都铸就了获得感的大美。

审美需要仪式感,从《幽梦影》里的美人说起

晚霞下的幸福爱心

幸福感,审美的终极交响。

幸福真的很简单,可能是一幅画,张潮就有了《论美人》的超级想象;

幸福可能是一顿最简单不过的早餐,在阳光的柔情里,温暖了整个家;

幸福可能是头条里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赞,见屏如面,却将每一个遇见的陌生友友暖暖的陪伴;

幸福也可能是疫情里每一个不为人知的默默奉献的TA,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却为了共同的心愿,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审美的仪式感,就这样简单,有立体感、有温暖感、有亲切感、有距离感、有获得感、有幸福感,如美人入画,如春风过江,如柳絮轻扬,如渔舟唱晚,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分钟,每一个场景里,等着你去发现,去传递,去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