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血糖多少正常?

天翼用户7736494875977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就像腌糖蒜时放的糖多少不等,腌成的时间以及甜度不同一样,血糖的高低不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侵蚀程度也不一样,血糖越高内皮细胞受的损害也会越大,这种损害不会因为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更不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无论年龄大小血糖的正常标准是一样的: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各项机能都在发生着衰老与退化,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同样如此,致使机体利用血糖的功能有所下降,血糖可能会有所升高,虽然这种升高可能是自然生理变化的一种结果,但并不等于血糖升高对血管内皮没有损害,所以人到中老年血糖升高超过正常值时,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血糖的升高可分为两个阶段: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血糖处于这一范围,表明机体糖代谢发生了障碍,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微损伤,大多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后能得到良好控制。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血糖处于这样的水平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较大,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需要积极治疗的,而老年人自身机能下降,往往需要降糖药的帮助。尤其是当老年人同时出现血压、血脂升高时,更应当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

总之,血糖对机体的危害不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不少人认为人到老年,血压、血糖高一点很正常,要知道血压、血糖的升高可以是机体衰老的结果,但却不可以放任不管、置之不理的理由,严格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阻止与延缓血糖升高对机体的损害。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血糖是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对于维持机体代谢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对于66岁的老年人群来说,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血糖水平相对中青年人群会有所升高,但正常情况下,都应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血糖正常范围为:①空腹血糖,应在3.9~6.1mmol/L以内;②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在4.4~7.8mmol/L以内。所以,66岁的老年人,其血糖正常情况下也应在此范围内,而无论我们年龄大小和性别差异(孕妇除外),正常范围都是一样。

当血糖超过上述范围,即应考虑为血糖升高,而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和/或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即应考虑糖尿病可能。对于血糖升高的人群,大家应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三餐要定时定量,严格限制每日总热量;要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要控制体重,肥胖者注意减肥。对于糖尿病患者,大家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和定期复查。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全科扫地僧


66岁血糖多少正常?

66岁的老人血糖的标准值与正常人是一样的,不论多大年龄,正常的空腹血糖值应该是在3.9~6.1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小于7.8毫摩尔每升,随机血糖小于11.1mmol/l。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如果患者的血糖超过以上这个标准,需要做口服糖耐量试验明确是不是有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

66岁的老人需要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并使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值内,以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如果是已经确诊糖尿病的66岁老人,同时还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那么对于血糖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一些,比如可以把数值放宽如餐后11.1mmol/L,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低血糖,从而带来其它方面的问题。

如果血糖高,就应该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由其是老年人,机体代谢减慢,平时更应该清淡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

感谢您阅读本文,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关注{三诺讲糖},如有疑问请邀请我回答!


三诺讲糖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这样的问题,到了多少岁,血压多少算正常,到了多少岁,血糖多少才正常,好像到了一定的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判定标准,就会有所变化一样,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按照医学诊断标准来说,即使到了66岁,血糖的正常值仍然是空腹血糖不低于3.9mmol/L(以下单位同),不高于6.1,餐后2小时血糖不低于4.4,不高于7.8,如果您的血糖水平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水平,都是不正常的血糖情况。

不用等到66岁,对于条件允许的朋友,最好在年龄45岁以上时,就应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的血糖变化情况,对于有家族性早发糖尿病病史,或者体重腰围严重超标的朋友,这个检查的年龄还要提前,可以从30岁或者更早就注意血糖情况的筛查和控制了。

如果您已经66岁了,血糖水平仍然能够达到空腹血糖介于3.9~6.1之间,餐后血糖也能够达到4.4~7.8之间的情况,说明我们的血糖水平完全正常,定期进行血糖检查,确认血糖水平的健康正常就好。

如果您的空腹血糖超出了6.1,还没有超过7.0,这种情况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问题,我们将这样的一个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范围之间的一种情况,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而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还未超过11.1的情况,则称为糖耐量异常,通常这两种情况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不论何种情况,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示,我们身体的血糖代谢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因为年龄已经66岁,已经步入老年阶段,就忽视血糖的控制,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妨自己问一下自己,为了让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我能够做点什么?饮食上高脂高糖吃的多不多,不妨控制下,尽量的清淡饮食;身材保持的怎么样,有没有大肚子,有没有脂肪肝,不妨多多的减重减脂;平常生活中活动量怎么样?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不妨加强下运动锻炼或活动量,这些方面,都是有助于改善血糖代谢的重要方面,想要控制好血糖,一方面要控制好摄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能量消耗,这种摄入和消耗的平衡保持好,血糖水平自然也就下来了。

千万不要因为还没有确诊为糖尿病就不管不顾,不去进行血糖的控制和干预,对糖尿病前期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尽早的启动糖尿病的生活干预,是减缓糖尿病病程发展的重要干预手段,我国进行的一项大型关于糖尿病前期生活干预的临床研究,经过后续30年的追踪发现,尽早的启动生活干预并长期保持,能够有效的减缓新发糖尿病的发生,即使最终发展成糖尿病问题,其后续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几率,也都有显著的降低。

如果您66岁,空腹血糖超出了7.1,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就可以明确的确诊为糖尿病问题了,对于这样的情况,积极的调控血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一般对于血糖轻度升高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考虑先不服用药物,通过饮食、运动调理的方式来控制好血糖水平,但如果通过生活干预无法有效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就还是要启动药物治疗来加强血糖控制了。

不管是新发糖尿病患者,还是已经患糖尿病一段时间的朋友,年龄到了66岁,在身体状况还不错,低血糖出现风险不大的情况下,对于血糖的控制目标,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放松,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以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来评估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应该至少达到小于7.0%的水平,这个水平对应的空腹血糖水平不应该高于7.0,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不应该超过10.0,能够控制到8~9的范围则更佳。

还有一些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66岁的老年人,多次出现低血糖风险,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差,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或反复发生感染等情况下,可以结合身体对于血糖调节的耐受性,适当的放宽血糖的控制水平,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控制在7.0%~8.0%之间,对应的空腹血糖水平是不超过7.5,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

对于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分层控制,要个性化定制控糖目标,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加强血糖控制,尽可能的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李药师谈健康


66岁血糖多少正常?

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是正常的血糖值。通常,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月检查1次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有条件的还可以检查午餐和晚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查1次。

血糖控制目标须“两全其美”

可是用药物将血糖控制到正常,会面临另一个危险,即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这比血糖稍高还要危险。血糖高达十几毫摩尔/升不会立即影响患者的生命,而低至2毫摩尔/升却可立即使人昏迷。因此,控制血糖的目标,只能接近正常血糖水平。也就是说,使减少并发症的效应最大,而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又最小。故目前我国的血糖控制目标订为: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4.4~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低血糖更易“欺负”老年人

由于身体状况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中年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受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 “未觉察的低血糖”,即当血糖降低到一般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悸、饥饿感等症状时,老年人却毫无感觉。直到血糖降低到影响大脑功能时,才会发生神志不清或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就更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

此外,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时,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对此应特别当心。这类药物,即使要用,也应避免1日3次用药。小剂量时可早晨1次服,中剂量时则早晨服2/3量,中午服1/3量,晚上则不应服用。

老年人的血糖标准

由于以上缘故,衡量利弊,内分泌专家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应适当放宽,这从总体上来说是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至于放宽到什么程度,可以因年龄及病情有所调整。一般来说,老年人可较中青年人放宽2毫摩尔/升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可分别要求老年人空腹血糖在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中年人是“严格控制”在6.5%以下,“一般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最好控制在7.5%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