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为什么发展的并没有达到东部沿海应该有的体量?

用户83442595052


苏南发展速度快的原因除了勤奋之外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比如靠近上海,列入长三角经济区。苏北方面政策比较少,这里只说两点:

第一:目前来看,由于苏北地区长期有耕地红线指标,背负农业发展重任,工业发展艰难,速度减慢。


长期以来的定位就是:苏南发展工业,苏中发展服务业,苏北发展高效农业。毕竟一个省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不可能同时都放到一个城市。如果遍地开发也就没有了开发,没有了侧重点,政策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比如2018年宿迁累计卖给省里指标2.66万亩。如果苏南地区把2.66万亩厂房拆掉盖农房,同时宿迁这边盖上2.66万亩的厂房,相信那么苏北会提速很快。然而现实是苏北不如苏南富裕,农业人口也多,还有贫困地区需要致富。把地指标卖给苏南,换钱用于致富扶贫也没错。但是遗憾的苏南地区总会把发展艰难原因归咎到本地人身上,荒谬绝伦。前些年苏南对口支援苏北主要措施就是转移淘汰落后的产业到开发区,但这并不是根本出路。环保压力大就甩锅给他人也不是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从无视到提出接轨苏南,重视苏北发展需求,省里也在转变,至少从最近5年来看,苏北限制发展的政策已经渐渐消失了。随着淮河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的获批,徐州和淮安分别找到了发展方向。盐城未来也会转型,淘汰危险化工行业,和连云港一起走向临海经济。至于宿迁左右逢源,加强地区合作,共享发展红利,工业没突破再不济还有两大湖可以发展旅游业,毕竟未来田园综合体,生态大公园的定位也是很好的。


楠楠的旅行


我是盐城市阜宁县人70后,我去过深圳到过内蒙古。我的感觉是1.基础博弱。2.交通不便。按20年前的话国家不可能把钱投到基础这么差又没回报的地方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有能力,省里也有能力,再过10年我们这里会更好的。


以德为镜61283809


我是盐城的,我来说两句

个人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离上海远。

上海市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苏锡常等地,我认为能够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收到了上海的辐射,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选择迁移到就近的苏锡常等地。而苏北地区离上海较远,受其辐射太少。

第二:交通不便。

虽说苏北是沿海,但是没有优良港口。同时交通薄弱。要致富先修路,苏北的铁路、高铁这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同时虽说沿海,但是港口的发展一直滞后,大丰港、滨海港、连云港等听起来很多,但是港口的腹地经济弱,港口发展困难。而苏南的交通那是相当便利的,四通八达。

第三:政策的支持

苏南主要发展工业、苏北发展农业。苏南优先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

最后,我相信随着交通的改善,政策的支持,苏北地区还市能够迎头赶上的。

我是90后不成熟胖大叔,我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欢迎大家来讨论。

一线教师观教育


这个问题需要一位心直口快的同志来回答。

老夫就是一位讲真话的好人!

苏北为什么没有发展?注意的原因是江苏省会南京所致。从地图上不难看出,第一条京沪铁路居然绕了一个弯从南京走了!自然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地方收益不浅。

苏北已经被发展遗忘了!

但是,苏北的好消息来了!这就是京沪二线的规划,从苏北,淮安,南通(线路具体以最后规划落实为准)直达上海!

苏北等的太久了!心中的委屈只有自己知道!

请苏北不要过度悲伤,又一个喜讯来临,那就是合青铁路的规划建设,一条合肥到青岛的铁路经过苏北,而且此线路不可小看,可以直到杭州!

所以说,苏北要想发展,必须和安徽合作,打成一片,前天必无限也!

我们坚信,一条巨大的苏北-安徽城市群必将形成,那时候,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甚至上海等地的人纷纷踏上了苏北安徽的打工之程,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相信,这很快了!


山之恋山之恋



戏品聊斋


苏北没发展起来,跟江苏的政策有很大很大很大的关系。

地理位置上来说,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水路上有长江,还靠着上海,铁路上有沪宁线,京沪线,这些都是苏北没有的,看看苏北的铁路有什么,就那么两条既有线,老火车跑的,都没有通高铁,要想富先修路。




而且苏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地区,适合做耕地,苏南却多丘陵地带,不适合耕地,这样的话江苏省的耕地指标就落到苏北头上了,苏南大力发展工商业,苏北有大片的农业,肯定经济的发展会被拖累。




另外苏北的几个港口,因为港口背后所站靠的城市需求不足,吸引不来商业资源,大船不停靠,小船也不多,北有青岛港,南有大上海,货流都被这两个吸走了,只能拣点漏,这还怎么玩?




所以苏北没有发展到沿海的水平,个人一点拙见,请指正。


奋斗的向阳草


苏北八市是过去的叫法,以前代表了江苏地区的贫穷落后。可现在发展的不一样了,起码比起全国来说,还是实力靠前的。只是相比苏南五市而言,总体量还是稍微落后一点。如果具体到每个地区,发展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细分,苏中三市、苏北五市落后于苏南,主要还是在观念上有差别。苏南先进主要在于交通、人文和工业化发达,有上海和南京带动发展,这是苏北比不了的优势。

纵观苏北几市,近几年才被省内重视,大力发展交通。而且相比苏南而言,交通路网还是比不上。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东西才能进得来出得去。就拿高铁来说,苏南高铁都通车好多年了,而苏北还是在论证和建设中。

只有将高铁和高速公路全部连成一片,物流和人员流动方便快捷了,苏北地区才能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苏北地区虽然有三市靠海,但却没有靠海的优势,这也是一个弱点。就拿连云港来说,海港码头发展了这么多年,还是带动不了内地的发展。海运毕竟是出口的主要通道,苏中出口的通道主要还是上海港。南通和盐城的海岸线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养殖的层次,什么时候能建设有一流的出港码头,还是一个未知数。

苏北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一个人才的流失,许多优秀的人才最后都流转到发达城市去了。留不住人才是以后苏北各市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同样一类企业,苏南的工资比苏北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都要养家糊口,哪个愿意留在一个工资低的企业做贡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有将心比心,提高工资薪酬,才能稳住人才,留住人才。

苏北地区的企业总量还是不够足够大,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的并不多,而自身优秀的企业也不算强,小打小闹的不少,吸引不到外省的打工仔。毕竟人来了,所有的消费水平才能跟得上。做大做强才是企业的责任使命。

另外,苏北地区的不少大学生都以进入公务员为荣,很少有愿意扎根企业的,这也许就是落后地区人的心态,都想捧一个金饭碗,从没想过自己去闯出一片天地。体制内虽然好,但毕竟将人的才气埋没了,造就了不少中庸的公务员,更谈不上为GDP添砖加瓦。

还有就是省里面的政策,都是以南京和苏南优先发展为中心,投入比不占优,落后自然不可避免。不过现在好多了,起码有好多利好的消息传出,省府在加大苏北的投入比。

不管怎么说,靠等靠要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希望以后苏中和苏北发展的越来越好。


温柔的一刀哥


苏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交通因素,从近代铁路兴起后,运河航运式微,南船北马优势不再,从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到苏北需要走行安徽到徐州后转达,且无法到达苏北腹地淮安等地,这直接影响了近代以来苏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是农业主导思想的根深蒂固。苏北属于传统农业区,现今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小农思维对苏北有些深刻影响,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大潮对早期的苏北并无深远影响,这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苏北的相对经济滞后。

再次,缺乏中心城市的带动影响作用。苏北(这里概念主要是小苏北概念,即狭义的苏北五市,不包括通泰扬)无论面积和人口,都占到江苏省的一半,在广大的区域内,没有中心城市引领。本来徐州可担此任,但由于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居于豫鲁苏皖四省交汇的特殊状况,无法承担中心城市职责。淮安虽地理位置适中,但体量过小,难担重任。这直接导致了这一地区的相对欠发达。

苏北的滞后是相对的,也是历史的,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和江苏省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做大省会战略实施,大力推进高铁网络的布局,有理由相信苏北经济发展将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瑕不掩瑜世界殊


我不认为我苏北发展的比其他地方差,就地级市省倒数第一的城市也在全国百强之列,苏北在江苏地区是不如苏南,苏南本身底子就优于苏北,加之一中国经济中心一省会,他们占势于天时、地和、人和。而苏北八九十年代时,别说铁路高铁,就县城通乡镇也就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事。苏北起步也就三十年,而今交通改观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老百姓也不向过去吃上顿愁下顿,腰包也鼓起来了,无房无车的人家很少,一般的人家都达到了小康的水平,就目前形势看,本人认为我苏北最宜居,他的发展空间就比苏南强,我想信不久的将来苏南苏北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的,在此借机欢迎天下有识之士来苏北做客,发财,苏北包容性极强,好了,说错的,海函!


用户6437122708354遇


苏北的发展为什么并没有沿海发展的那样快,主要原因

一、地理因素,由于苏北沿海的滩涂大,而且逐年扩展,城市远离海边,没有大的港口。沿海地区都是冲积平原,水网密布,原始的交通条件极差。

二、交通落后,苏北的交通从二O0O年京沪高速建成为起点,然后才有了宁连、靖盐、徐宿淮盐、沿海、宁通(局部改造),新长铁路对苏北沒有大的带动,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比建一条高铁的时间都长。水运直达海边港口的没有,内河航运都是几百吨的船。缺乏中部的横向交通干道。海港无腹地的支撑。

三、政策滞后,苏南挂钩帮扶苏北,是有很大成效的。殊不知,要想富先修路,路的问题解决不好,又怎能快富呢。现在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苏北的交通建设,一批高铁项目开建或即将开工。

四丶宏观规划,沿海的港口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腹地,联系腹地就须有铁路和水运丶公路,如果建设一条从安徽蚌埠丶江苏盱胎、金湖、盐城、滨海的铁路,拓宽淮河入海水道,建成苏北中部直达安徽的高速公路,沿海港口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丶战略地位,沿海发展战略己经作为国家战略,但江苏沿海的战略地位并不突出,诸如沿海县市的规划应该上升到省级规划,行政区划要适应发展要求,必要的可进行调整,象射阳县面积太大,可否必要调整,行政领导可否提高级别,真正的让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得到高度重视,发挥极致,那沿海地区的发展真的会曰新月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