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 今天继续跟韩金英老师学习《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主要讲述道的五个本体特征和四个运行规律。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第二十五章 象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这一章概述道的形貌特性,将前几次的描述集中,概括为五个本体特征和四个运行规律。五个特征是:1、有物混成;2、先天地生;3、寂寥;4、独立周行;5、为天地母。四个运行规律是大、逝、远、返。老子本章立意何在?先天一炁虽然只是一孔玄关之得,但是它却无限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混成物是何物?灵明随炁而结,空洞之中,混成有质,此质虚像无形,结而成丹,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指先天的东西,寂静中生,虚灵中出,空洞中升,无杳中来,无有中见,虚实中成,叫先。采阴精、用后天意识、有为等等为后。先天地指未有天地,而天地性存;此时,只有混沌太极,阴阳还混而为一,阴包阳,阳包阴,阴中生阳,阳中生阴,叫先阴先阳,取而用之,谓之先天地。寂寥是做什么用的?是生天地的。不寂,阴中阳不生;不寥,阳中阴不出。寂寥之中,天地生而合一,阴阳聚而交泰。物指先天一炁,在生命诞生前它已经存在了。天指人体上半部,地指人体下半部,心肾之间的八寸四距离就是人体的天地。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道不借外物,独立自足,自它诞生的混沌到今天,不改变它的常度,独立之中一炁流行,开阖自如,循环不已。天旋地转,周流生化,没有停止。道流行不殆,天地可殆,道也不会殆。承载道的人体即使消失,道也不会消逝。“天下母”,母者,以气成道,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亦本于道,所以是母。可以为天下之母,是说无事不本于道。人体既是先天一炁之道所生,又是先天一炁所养,因此叫母炁。“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它纯粹精一,至玄至妙,给它取个名字叫道,取个名号叫大。道无往不包,无处不利,通流阴阳,叫它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无处不周流叫逝。天上地下,无所不流行叫远。天地万物,无本来于道而生,无不归于道而化叫返。生无不本于道,化无不归于道叫道大。天虽然大,天本于道;地虽然大,地本于天;王虽然大,王本于地。天、地、王,皆本于道,道所以大,但道本于自然。天覆万物所以大,地载万物所以大;王统治万物所以大;道包罗天地万物所以大。域中指什么?天地万物之主宰,道凝于中,为天之域中;道凝于地,为地之域中;道凝于万物,为万物之域中;人能体道,道凝于人,为人之域中。天、地、王、道叫四大;精气神灵叫四大。四大皆空,而道处于中,叫王处一焉。什么是人法、天法、地法?道出于自然,人能自然,如地之静,所以常存,叫人法地;地得天之雨露下降,生化之机,地固因而常存,叫地法天;天禀清虚之气,凝虚于上,无为合道,叫天法道;道本虚无,常含湛寂之体,听无为之生化,叫道法自然;自然之中,有物混成,感先天地而生,凝寂寥而化,随自然之机,混成之道,叫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都是道德的儿女——入道探索无限奥秘

而这无所不包、浩荡弥纶的道,只是来自静中生的自然一微小之动。这一静之后的微动发生在你身上,你就进入了宇宙,宇宙流向了你,无限的奥秘展示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