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灰不能打成墙,闺女不能养她娘”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为生活而提神


农村老话由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灰不能打墙,闺女不能养她娘”的老话,就是其中的一例。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说得有道理吗?

“灰不能打墙”

“打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建房基础、墙体及台基的主要工序和技术。因为那时没有烧砖、水泥,只能凭人工,用平头(或锥体)夯具,或集束棍夯,将黄土一层层夯实砸实的建筑方法。最关键的一点必须选用粘性好的纯净黄土,在墙体内尤其是转角部位大量“布筋”。拆卸完夯土墙模板之后,用土料将夯土墙体侧面的不平处修补整平,再将墙体端部铲成斜面,保证夯土墙体紧密结合。


不难发现,黄土才是“打墙”的重头物料。那句老话中提及的“灰”,应该是农家人生火做饭后的草木灰,也就是灰烬。若是用它做“打墙”的主要物料,即使“千锤百打”也难夯实,成坯,更成不了墙体。毕竟灰是不可溶的物质,也没有粘合性。灰是怎么也不能打成墙的。“灰不能打墙”一语击中,道出了事物的本质所在。

闺女不能养她娘

那个你还在婴儿时抱着你入睡,不想让你哭泣;那个你在睡梦中时而换尿布,时而去喂奶;那个你在成长之中,在你读片之时让你不饿;那个为你长大成人而开心微笑的,也是第一个爱你的人,就是你的娘。闺女迟早是要出嫁的人,就会连这个娘“忘”掉。




既为人妇,为夫家生儿育女,忙里忙外,就是老娘(或父)的生日有时也很难过来一趟;比如,现在的彩礼是青年人的“拦路虎”,有些父母还较真了,相互攀比,分寸不让,是女儿背负了巨债,也由此恶化了与女儿女婿的关系。也就是那个彩礼钱,全部留给了儿子。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话“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都成“外人”了,一般来说,女儿养老娘凭的是“良心”,就是不“养”,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因为闺女出嫁了,没有娘家财产的继承权,也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养个女儿,平时不用管父母吃穿的,更别说依靠女儿养老了。


“灰不能打墙”,是为了衬托“闺女不能养她娘”。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才将重男轻女思想烙印在中国农民身上,也是当时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时代不同了,过去的逐渐在改变,现在城里的女儿与儿子一样赡养父母,就是农村也正在逐渐改变,有的女儿比儿子还有孝心。因此“闺女不能养她娘”,这话已经过时了,不适用当今社会了,也从此没有道理可言。


为生活而提神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句老话突出的主题是闺女不能养她娘,灰不能打成墙只是一个比喻,是为了衬托闺女不能养她娘这句话的引言。

一、先了解一下"灰不能打成墙“的意思。在过去的农村,农民建房用不起砖瓦,垒墙时,用砖垒40一50公分的根基后,用土泥做墙体,特别是用粘土或岗土做墙体,特别的结实,人们用铁锹可以把墙面修整的光光平平。

这里说的灰,指的是过去农村做饭烧火产生的草木灰,属于不可溶物质,干时易随风而去,湿时易随水而走。灰是不可以和成泥的,因为灰根本就不能和泥土融合在一起,所以,说灰不能打成墙是一点也不错。

二、再了解“闺女不能养她娘"的意思。我国受封建思想统治几千年,重男轻女,儿子是传宗接代之人,养儿防老。闺女是外姓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闺女就是娘家的一门客,到了父母百年之后,姑娘是不需要尽赡养义务的。所以,在养老这方面,就像灰打不成墙一样。

三、从现实情看,这句老话已经过时。现在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儿啃老的现象倒是普遍。相反,闺女不但平时对父母关心,父母生病照顾的还无微不至,要比儿子还靠谱。所以,农村这句老话应该变成"灰不能打成墙,闺女定能养她娘"了。


心累力乏


有点道理,不是完全有道理!

这题分两点解答!

其一,农村老话,灰不能打成墙,这句话很有道理,大家想想,草木灰包括任何灰能打墙吗?灰不比土,土有硬性,而灰没沾性,就打不了墙!

至于,闺女不能养她娘,都是就风俗传统影响的,都是重男轻女的偏见说法,说女养不了娘!其实男女是平等的,闺女照样能养她娘!

此题,农村老话,灰不能打成墙是有道理的!

闺女不能养她娘是没道理的!闺女照样能养她娘!


王兴菊979


灰不能打成墙,闺女不能养她娘。这话在过去或许是有理的,而时代发展到今日,许多都变化发展了,与过去不同了,所以在今天,这话有点过时,不太有理了,灰也能打成墙了,闺女也能养她娘了。

灰多指烧过草木的灰烬,没一点粘性。旧时做墙的砖,砌墙用的料,都是要极具粘性物来做的,灰是极松散无一点粘性的,所以说灰不能打墙,意即是灰对于建房砌墙来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以此设喻引伸比拟养女没用,没法赡养父母,这比喻引伸是不合理的,在过去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时代或许还说得通,而今时代变了,男女平等了,女的也工作了,法律也规定儿女都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了,女儿足能养娘了。事实又有很多女儿在养娘了。

过去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娶女嫁,女是嫁出的,如泼出去的水难收无用,所以会有把女比作烧过的草木灰无用,成不了墙。而今,男女平等,也可女娶男嫁了,女儿一样有用,可养娘了,不是无用无粘性的灰渣了。现在有女儿比男的有本事,更比男的孝顺,赡养父母更比男的强了,所以这话今已不适用,过的了。




树德汉硕


“灰不能打成墙,闺女不能养她娘”这是一句农村的俗语,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这句话里面包含着强烈的重男轻女的味道。我们都知道,农村建房用的是水泥和实心砖,这样建成的房子才会特别的结实耐用。什么是灰?

就是农村田里庄稼收割之后剩下的秸秆进行焚烧留下来的灰烬。这种灰烬经过调和之后其实也可以用来制作砖块,但是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砖没有任何的粘性,真要拿来打墙,一天时间不到,墙就得塌掉。

农村人用这句话来影射女儿其实在一个家庭里的作用就像是秸秆烧成的灰一样,看起来有作用,但其实一点用都没有。这正好接到了下面那句“闺女不能养她娘”,也就是说,在农村人的眼里,女儿始终是人家的人,将来是不可能给自己养老送终的。

综合起来看,你就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吧,就是说养儿防老,儿子比女儿重要,女儿可有可无。这里面重男轻女的意思就表达得很明显了,为什么旧时中国农村会如此重男轻女呢?

因为过去的中国是农耕社会,收入来源全部靠地里庄稼,而种庄稼是需要男性劳动力的,家里没有男孩子,田里就没有一分钱收入。再加上旧时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家里没有男性,如何保护得了这个家庭不受外来欺负呢?

千百年来的传统思想,导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很多中国农民身上落地生根。到了今天,尽管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农民还是改不了这种思想。现在,农村人养老已经不再只靠儿子了,政府有养老保险兜底。

至于农田里的活儿,现在有了大型的农业机械,即便是一个女孩子,只要会使用农业机械,一个上午也能收割完百亩农田。所以对于当代社会来说,“灰不能打成墙,闺女不能养她娘”这句俗语已经过期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人口政策了。

过去几十年,农村重男轻女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现在的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许多当年一心要儿子的家庭,现在尝到苦果了。儿子长大了,要成家了,找不着媳妇了。放眼四周的家庭,全是男孩子,偶而出现一个女孩子,各家各户抢着要。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男女比例失调,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人口性别比会失衡,犯罪率会上升,找不到伴侣的适龄男性精神会变得压抑。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会倒逼人们重新去思考该如何面对眼前的人口问题。

其实,政府一直提倡的就是“男女都是传后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很多工作女性一样可以承担起来。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很多工作的劳动强度会大大降低。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生男生女的问题,而是很多人不愿意生的问题,人口出生率降低将来带给我们的压力会远远大于人口性别比失衡带给我们的压力。


小小嬴政


旧时农村建房,有钱人自然是青砖大瓦房,但做为村里的普通人来说,搞个房子穷其了一身,也只能盖个用土坯墙砌起的房子,也只是墙的基础或墙的四角用些石头。而建土坯墙时先要脱土坯,脱土坯现在农村也已很少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还经常见,脱土坏是需有一套程序的,也有一套脱土坯的工具,现在这样的工具也见不到了。工具是一个上下透空的四方的木框子,也可说是土坯的模具吧,一个用很沉的石头刻成的凸形的石锤,手把是用木头制成的。脱土坏需几个男人来完成,有筛土的,有同铁锹供土的,有制作土坯的,脱土坯时也需放些石灰粉。脱好的土坯晒干就可砌墙使用了。

而脱土坯用的土也是有讲究的,粘性太强的土不行,而沙性强或过于松散的土也不行。

过去农村用柴做饭,家家都会有木柴或庄稼桔杆燃烧后所留下的草木灰,这些草木灰,在脱土坯时还真有用途,但只是撒于地上一些,目地是因为在制作土坯的过程需用力砸击土坯,防止土坯与地面连成一体,草木灰起隔离层的作用。这也可以看出草木灰不具有粘合性。因而用草木灰作为主料制作土坯就不成了,做不成土坯,就砌不成墙,因而人们说“灰不能砌成墙”。但为什么又说“灰不能打成墙呢”,因为有的地方不脱土坯,直接用土打成墙,这种做法也需相应的摸具和工具,只是打成的墙,不如先制做土坯再砌墙更灵动,成型的墙更经久耐用。

灰不能打成墙。用这句话比喻和衬托出了下面一句话“闺女不能养她娘”。这是旧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过去农村人常说“嫁出去的闺女洒出去的水”,闺女出嫁了,就是婆家的人了,在娘家即无财产继承权,也无赡养父母的责任,觉得养女儿一场却不能养她娘。过去的农村的确是这样的,闺女出嫁后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个胖娃娃”,是来走亲戚的,而平时是不供老去的父母吃穿的,因为就是这样的风俗习惯。

时代不同了,过去的逐渐在改变,现在城里的女儿与儿子一样赡养父母,农村也逐渐在改变。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这句话呀,前一句是比喻是打比方,后一句是实意,是指闺女嫁出去了不会养老爹老妈。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最真实的反映。

现在咱们垒墙盖房都是用的实心砖,有土烧制而成。过去可不是这样,都是用土坯垒墙盖房。先把有粘性的土加水和成泥,放到特制的模具里弄平整,然后再放到平整的地方,取出模具晾干。为了防止土坯和地面粘连,就在地面上撒一层草木灰。这样做出来的土坯比较平整光滑,有棱有角的,垒起的墙也整齐。

为什么说灰不能打墙呢?这是有道理的。这里的灰这个草木灰是不能直接垒墙的,它加水和不成泥,成不了型,晾干了更没有劲,一碰就碎。

那为什么说闺女不养娘呢?过去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的地,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子长大了迟早要嫁人,嫁了人就成人家的人了,孝顺公婆一家人去了,不会管自己的亲生父母。

过去是一个父系社会,依靠男孩养老,养儿防老嘛。无论是财产还是什么技艺,都是传男不传女。女孩子没有继承权,也就不承担养老的义务了。女孩子出嫁时有些嫁妆,也是向婆家要的彩礼钱。

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好容易把姑娘养大了,能为家里做些什么了,结果嫁人了,为人家效力去啦,更有甚者,认为养女孩子是赔钱货。

另外女子在经济上不独立,不能当家做主,受制于婆婆公公及丈夫的管辖,没有能力孝顺自己的父母。



所以人们就把闺女和不能垒墙的草木灰相提并论,认为都没有用,指不上闺女,因而也就有了“灰不能打成墙,闺女不养娘”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当时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社会发展到现在,大不相同,男女平等,女儿照样孝敬父母,照样为父母养老送终。



枣庐散人


这句老话的重点在后一句,也就是“闺女不能养她娘”,意思也很直白,就是作为女儿,对她的父母没有赡养的义务。



灰不能打成墙

灰,指杂草和农作物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灰烬。打墙,指的是以前的农村,在修房子或者做围墙时,将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木棍一根根垒成相距1—1.5米、高1米左右的两排,两边用比较粗的木棍挡住,然后将提前浇湿的、湿润的土倒进去夯实,就成了墙。

打墙对土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湿润、有一定的粘性,但粘性又不能太强。而草木灰,由于十分干燥,就算浇湿之后,也没有粘性,不具备打墙对土的要求。所以说,灰不能打成墙。



闺女不能养她娘

古代,女性的地位比较低,尤其是嫁为人妻之后,要在自己的姓前加上丈夫的姓,比如的女子保留自己的姓氏,例如,女子本姓王,丈夫姓李,加入后就叫“李王氏”;还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等。

同时,养儿防老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而女儿,通常认为嫁出去以后,就成了别人家的人,与娘家关系就远了很多,赡养父母的义务完全由哥哥弟弟承担,女儿不再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所以,会说闺女不能养她娘。



现在看来,这句老话是完全没有任何道理的,是古代女性地位低的一种表现,是封建思想,已没有任何的流传价值。同时,我们对于老话俗语,不能全盘接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您对于这句老话是怎样理解的呢?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带您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子随父姓,女儿出嫁都是人类违反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是子随母姓,儿子出嫁!

请为我的回答夸奖,谁辱骂我谁就去死!


赤子天


现在的儿子也没有几个养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