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灰不能打成牆,閨女不能養她娘”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老話由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經驗和願望。“灰不能打牆,閨女不能養她娘”的老話,就是其中的一例。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灰不能打牆”

“打牆”是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人們建房基礎、牆體及臺基的主要工序和技術。因為那時沒有燒磚、水泥,只能憑人工,用平頭(或錐體)夯具,或集束棍夯,將黃土一層層夯實砸實的建築方法。最關鍵的一點必須選用粘性好的純淨黃土,在牆體內尤其是轉角部位大量“布筋”。拆卸完夯土牆模板之後,用土料將夯土牆體側面的不平處修補整平,再將牆體端部鏟成斜面,保證夯土牆體緊密結合。


不難發現,黃土才是“打牆”的重頭物料。那句老話中提及的“灰”,應該是農家人生火做飯後的草木灰,也就是灰燼。若是用它做“打牆”的主要物料,即使“千錘百打”也難夯實,成坯,更成不了牆體。畢竟灰是不可溶的物質,也沒有粘合性。灰是怎麼也不能打成牆的。“灰不能打牆”一語擊中,道出了事物的本質所在。

閨女不能養她娘

那個你還在嬰兒時抱著你入睡,不想讓你哭泣;那個你在睡夢中時而換尿布,時而去餵奶;那個你在成長之中,在你讀片之時讓你不餓;那個為你長大成人而開心微笑的,也是第一個愛你的人,就是你的娘。閨女遲早是要出嫁的人,就會連這個娘“忘”掉。




既為人婦,為夫家生兒育女,忙裡忙外,就是老孃(或父)的生日有時也很難過來一趟;比如,現在的彩禮是青年人的“攔路虎”,有些父母還較真了,相互攀比,分寸不讓,是女兒揹負了鉅債,也由此惡化了與女兒女婿的關係。也就是那個彩禮錢,全部留給了兒子。究其原因,還是那句話“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女兒都成“外人”了,一般來說,女兒養老孃憑的是“良心”,就是不“養”,也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因為閨女出嫁了,沒有孃家財產的繼承權,也沒有贍養父母的責任。養個女兒,平時不用管父母吃穿的,更別說依靠女兒養老了。


“灰不能打牆”,是為了襯托“閨女不能養她娘”。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才將重男輕女思想烙印在中國農民身上,也是當時那個社會的真實寫照。時代不同了,過去的逐漸在改變,現在城裡的女兒與兒子一樣贍養父母,就是農村也正在逐漸改變,有的女兒比兒子還有孝心。因此“閨女不能養她娘”,這話已經過時了,不適用當今社會了,也從此沒有道理可言。


為生活而提神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句老話突出的主題是閨女不能養她娘,灰不能打成牆只是一個比喻,是為了襯托閨女不能養她娘這句話的引言。

一、先了解一下"灰不能打成牆“的意思。在過去的農村,農民建房用不起磚瓦,壘牆時,用磚壘40一50公分的根基後,用土泥做牆體,特別是用粘土或崗土做牆體,特別的結實,人們用鐵鍬可以把牆面修整的光光平平。

這裡說的灰,指的是過去農村做飯燒火產生的草木灰,屬於不可溶物質,干時易隨風而去,溼時易隨水而走。灰是不可以和成泥的,因為灰根本就不能和泥土融合在一起,所以,說灰不能打成牆是一點也不錯。

二、再瞭解“閨女不能養她娘"的意思。我國受封建思想統治幾千年,重男輕女,兒子是傳宗接代之人,養兒防老。閨女是外姓人,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閨女就是孃家的一門客,到了父母百年之後,姑娘是不需要盡贍養義務的。所以,在養老這方面,就像灰打不成牆一樣。

三、從現實情看,這句老話已經過時。現在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兒啃老的現象倒是普遍。相反,閨女不但平時對父母關心,父母生病照顧的還無微不至,要比兒子還靠譜。所以,農村這句老話應該變成"灰不能打成牆,閨女定能養她娘"了。


心累力乏


有點道理,不是完全有道理!

這題分兩點解答!

其一,農村老話,灰不能打成牆,這句話很有道理,大家想想,草木灰包括任何灰能打牆嗎?灰不比土,土有硬性,而灰沒沾性,就打不了牆!

至於,閨女不能養她娘,都是就風俗傳統影響的,都是重男輕女的偏見說法,說女養不了娘!其實男女是平等的,閨女照樣能養她娘!

此題,農村老話,灰不能打成牆是有道理的!

閨女不能養她娘是沒道理的!閨女照樣能養她娘!


王興菊979


灰不能打成牆,閨女不能養她娘。這話在過去或許是有理的,而時代發展到今日,許多都變化發展了,與過去不同了,所以在今天,這話有點過時,不太有理了,灰也能打成牆了,閨女也能養她娘了。

灰多指燒過草木的灰燼,沒一點粘性。舊時做牆的磚,砌牆用的料,都是要極具粘性物來做的,灰是極鬆散無一點粘性的,所以說灰不能打牆,意即是灰對於建房砌牆來說,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以此設喻引伸比擬養女沒用,沒法贍養父母,這比喻引伸是不合理的,在過去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時代或許還說得通,而今時代變了,男女平等了,女的也工作了,法律也規定兒女都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了,女兒足能養娘了。事實又有很多女兒在養娘了。

過去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男娶女嫁,女是嫁出的,如潑出去的水難收無用,所以會有把女比作燒過的草木灰無用,成不了牆。而今,男女平等,也可女娶男嫁了,女兒一樣有用,可養娘了,不是無用無粘性的灰渣了。現在有女兒比男的有本事,更比男的孝順,贍養父母更比男的強了,所以這話今已不適用,過的了。




樹德漢碩


“灰不能打成牆,閨女不能養她娘”這是一句農村的俗語,不知道你看出來沒有,這句話裡面包含著強烈的重男輕女的味道。我們都知道,農村建房用的是水泥和實心磚,這樣建成的房子才會特別的結實耐用。什麼是灰?

就是農村田裡莊稼收割之後剩下的秸稈進行焚燒留下來的灰燼。這種灰燼經過調和之後其實也可以用來製作磚塊,但是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磚沒有任何的粘性,真要拿來打牆,一天時間不到,牆就得塌掉。

農村人用這句話來影射女兒其實在一個家庭裡的作用就像是秸稈燒成的灰一樣,看起來有作用,但其實一點用都沒有。這正好接到了下面那句“閨女不能養她娘”,也就是說,在農村人的眼裡,女兒始終是人家的人,將來是不可能給自己養老送終的。

綜合起來看,你就應該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吧,就是說養兒防老,兒子比女兒重要,女兒可有可無。這裡面重男輕女的意思就表達得很明顯了,為什麼舊時中國農村會如此重男輕女呢?

因為過去的中國是農耕社會,收入來源全部靠地裡莊稼,而種莊稼是需要男性勞動力的,家裡沒有男孩子,田裡就沒有一分錢收入。再加上舊時政局混亂,社會動盪,家裡沒有男性,如何保護得了這個家庭不受外來欺負呢?

千百年來的傳統思想,導致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很多中國農民身上落地生根。到了今天,儘管社會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許多農民還是改不了這種思想。現在,農村人養老已經不再只靠兒子了,政府有養老保險兜底。

至於農田裡的活兒,現在有了大型的農業機械,即便是一個女孩子,只要會使用農業機械,一個上午也能收割完百畝農田。所以對於當代社會來說,“灰不能打成牆,閨女不能養她娘”這句俗語已經過期了,我們也要反思一下人口政策了。

過去幾十年,農村重男輕女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現在的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許多當年一心要兒子的家庭,現在嚐到苦果了。兒子長大了,要成家了,找不著媳婦了。放眼四周的家庭,全是男孩子,偶而出現一個女孩子,各家各戶搶著要。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男女比例失調,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危機,人口性別比會失衡,犯罪率會上升,找不到伴侶的適齡男性精神會變得壓抑。一系列的問題出現,會倒逼人們重新去思考該如何面對眼前的人口問題。

其實,政府一直提倡的就是“男女都是傳後人”,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很多工作女性一樣可以承擔起來。而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很多工作的勞動強度會大大降低。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生男生女的問題,而是很多人不願意生的問題,人口出生率降低將來帶給我們的壓力會遠遠大於人口性別比失衡帶給我們的壓力。


小小嬴政


舊時農村建房,有錢人自然是青磚大瓦房,但做為村裡的普通人來說,搞個房子窮其了一身,也只能蓋個用土坯牆砌起的房子,也只是牆的基礎或牆的四角用些石頭。而建土坯牆時先要脫土坯,脫土坯現在農村也已很少見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方農村還經常見,脫土壞是需有一套程序的,也有一套脫土坯的工具,現在這樣的工具也見不到了。工具是一個上下透空的四方的木框子,也可說是土坯的模具吧,一個用很沉的石頭刻成的凸形的石錘,手把是用木頭製成的。脫土壞需幾個男人來完成,有篩土的,有同鐵鍬供土的,有製作土坯的,脫土坯時也需放些石灰粉。脫好的土坯曬乾就可砌牆使用了。

而脫土坯用的土也是有講究的,粘性太強的土不行,而沙性強或過於鬆散的土也不行。

過去農村用柴做飯,家家都會有木柴或莊稼桔杆燃燒後所留下的草木灰,這些草木灰,在脫土坯時還真有用途,但只是撒於地上一些,目地是因為在製作土坯的過程需用力砸擊土坯,防止土坯與地面連成一體,草木灰起隔離層的作用。這也可以看出草木灰不具有粘合性。因而用草木灰作為主料製作土坯就不成了,做不成土坯,就砌不成牆,因而人們說“灰不能砌成牆”。但為什麼又說“灰不能打成牆呢”,因為有的地方不脫土坯,直接用土打成牆,這種做法也需相應的摸具和工具,只是打成的牆,不如先製做土坯再砌牆更靈動,成型的牆更經久耐用。

灰不能打成牆。用這句話比喻和襯托出了下面一句話“閨女不能養她娘”。這是舊時社會的真實寫照,過去農村人常說“嫁出去的閨女灑出去的水”,閨女出嫁了,就是婆家的人了,在孃家即無財產繼承權,也無贍養父母的責任,覺得養女兒一場卻不能養她娘。過去的農村的確是這樣的,閨女出嫁後回孃家“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個胖娃娃”,是來走親戚的,而平時是不供老去的父母吃穿的,因為就是這樣的風俗習慣。

時代不同了,過去的逐漸在改變,現在城裡的女兒與兒子一樣贍養父母,農村也逐漸在改變。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這句話呀,前一句是比喻是打比方,後一句是實意,是指閨女嫁出去了不會養老爹老媽。這是重男輕女思想的最真實的反映。

現在咱們壘牆蓋房都是用的實心磚,有土燒製而成。過去可不是這樣,都是用土坯壘牆蓋房。先把有粘性的土加水和成泥,放到特製的模具里弄平整,然後再放到平整的地方,取出模具晾乾。為了防止土坯和地面粘連,就在地面上撒一層草木灰。這樣做出來的土坯比較平整光滑,有稜有角的,壘起的牆也整齊。

為什麼說灰不能打牆呢?這是有道理的。這裡的灰這個草木灰是不能直接壘牆的,它加水和不成泥,成不了型,晾乾了更沒有勁,一碰就碎。

那為什麼說閨女不養娘呢?過去婦女的社會地位非常的地,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女孩子長大了遲早要嫁人,嫁了人就成人家的人了,孝順公婆一家人去了,不會管自己的親生父母。

過去是一個父系社會,依靠男孩養老,養兒防老嘛。無論是財產還是什麼技藝,都是傳男不傳女。女孩子沒有繼承權,也就不承擔養老的義務了。女孩子出嫁時有些嫁妝,也是向婆家要的彩禮錢。

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好容易把姑娘養大了,能為家裡做些什麼了,結果嫁人了,為人家效力去啦,更有甚者,認為養女孩子是賠錢貨。

另外女子在經濟上不獨立,不能當家做主,受制於婆婆公公及丈夫的管轄,沒有能力孝順自己的父母。



所以人們就把閨女和不能壘牆的草木灰相提並論,認為都沒有用,指不上閨女,因而也就有了“灰不能打成牆,閨女不養娘”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當時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其歷史的侷限性。社會發展到現在,大不相同,男女平等,女兒照樣孝敬父母,照樣為父母養老送終。



棗廬散人


這句老話的重點在後一句,也就是“閨女不能養她娘”,意思也很直白,就是作為女兒,對她的父母沒有贍養的義務。



灰不能打成牆

灰,指雜草和農作物秸稈燃燒後產生的灰燼。打牆,指的是以前的農村,在修房子或者做圍牆時,將直徑10釐米左右的圓木棍一根根壘成相距1—1.5米、高1米左右的兩排,兩邊用比較粗的木棍擋住,然後將提前澆溼的、溼潤的土倒進去夯實,就成了牆。

打牆對土的要求比較高,既要溼潤、有一定的粘性,但粘性又不能太強。而草木灰,由於十分乾燥,就算澆溼之後,也沒有粘性,不具備打牆對土的要求。所以說,灰不能打成牆。



閨女不能養她娘

古代,女性的地位比較低,尤其是嫁為人妻之後,要在自己的姓前加上丈夫的姓,比如的女子保留自己的姓氏,例如,女子本姓王,丈夫姓李,加入後就叫“李王氏”;還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等。

同時,養兒防老的思想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而女兒,通常認為嫁出去以後,就成了別人家的人,與孃家關係就遠了很多,贍養父母的義務完全由哥哥弟弟承擔,女兒不再具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所以,會說閨女不能養她娘。



現在看來,這句老話是完全沒有任何道理的,是古代女性地位低的一種表現,是封建思想,已沒有任何的流傳價值。同時,我們對於老話俗語,不能全盤接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您對於這句老話是怎樣理解的呢?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農策分析】帶您瞭解更多三農資訊、幫您解讀更多涉農政策。

農策分析


子隨父姓,女兒出嫁都是人類違反了老祖宗留下的規矩。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是子隨母姓,兒子出嫁!

請為我的回答誇獎,誰辱罵我誰就去死!


赤子天


現在的兒子也沒有幾個養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