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不覺得有些80後跟50、60後父母矛盾太多了?

巴巴吃車釐子


我是50後,兒子兒媳婦是80後,孫子是00後,母親是20後,一家四代一起住了10多年,都很好,有些事情多理解年輕人,小事不計較,家和萬事興。


飛越時空46


這個問題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也正為此事所困擾,且傷心難過。

我是50後,我們一生所經歷的各種酸甜苦辣,不用一一列舉,我們這代人都是共同經歷過了。

只是獨生兒子在最近幾年,不知道是工作壓力,還是什麼原因,稍不順心就會和我們發脾氣,令我們傷心至極。

我們都是企業工人,省吃儉用的供兒子到大學畢業,並且應聘都國營企業工作,應該是前途不錯。但是自己在單位非要辭職,自己出去闖蕩。做為父母的我們,無法阻攔,只能是提著心。

辭職後自己創業,不算成功也算還可以。但是現在做事業和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不一樣,那個時候感覺做生意的比我們上班的要富裕多了。現在的形式大不一樣,壓力很大,做為父母只能儘自己微薄之力。

兒子以前還是很孝順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他會因為我們的一句話會導致他向我們發脾氣,我們現在很想躲開他遠遠的,更沒有希望老了依靠他。

我無數次的想,如果我們是現代人,我絕不會生兒育女。

這些話無處訴說,只能暗自傷心難過。

總結經驗就是獨生子女一代都非常自私,是社會造就了這批人。並不是我們做為父母教育無方。


果果奶奶131166470


我五零後,生了個兒子,好的時候也挺好,一旦有不順心的事,兒子就把我當仇人對待,我吃盡了苦頭。早知這樣不如不結婚,不如不生孩子。問大家要孩子有什麼用,嬌氣自私,以自我為中心,這就是我的兒子,一點指望沒有。老了去養老院,也不讓他養老,傷透了心。



磊147469694


50、60後的父母都經歷了饑荒、勞碌不安的年代,而且這一代的兄弟姐妹都比較多,我母親是50後的,她有五個妹一個弟,自己是老大,很辛苦,上了三年的學,是揹著弟弟去上的。上山砍柴、種田、煮飯、餵豬、帶弟妹……因此,母親很能幹。但我一直很少能感受到與母親有思想方面的聯結,就是希望能像朋友一樣。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只是被養大。要是有什麼做得不好,只有捱打捱罵的份。

80年代的人,大多已是獨生子,要麼就是兩個兄妹左右。80年代也分田到戶了,鼓勵多勞多得。人們的物質生活也相對好些了。我記得八幾年家裡有了黑白電視、還有鳳凰牌自行車……

80年代的人,特別是獨生的子女,曾受了苦的父母,恨不得把自己半輩子受的苦補償回來,於是會把所有的愛和關注寄託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沒能達到他們的期望和要求,心裡就非常焦燥。他們一方面不斷給孩子好的物質生活,一方面又要求孩子像他們一樣吃苦耐勞,勤儉節約。

兩個時代的人,經歷不同,成長的環境不同,必將觀念不同。彼此執著於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做法,不斷向對方硬灌輸自己的“道理”,於是之間就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解決。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誰也不想被改變,只有彼此接納和尊重。


近在遠方默默


我父親是一位話很少、性格比較倔犟、但能夠吃苦耐勞,喜歡鑽研電視維修的人,我和家裡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和母親的一些生活小事上,從小到大母親對我和哥哥小到穿衣吃飯、抽菸喝酒,大到和什麼人來往都要聽她的,所以初中、高中那會叛逆期總因為這些和母親吵架!抱怨她管的太多,再到大學、工作有時也會因為這些小事和她鬧的不愉快,特別在互聯網方面前些年她們那代人總擔心我們在網上購物、支付會被騙,甚至不讓用微信紅包,現在這兩年他們自己也開始學習使用網絡,手機了,在加上我自己在社會上也受了很多騙,逐漸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和擔心了,總之我認為80後會因為和父母50、60後所處時代不同、接受教育不同,對於一些事物、看法而產生分歧,這些都是可以逐漸通過溝通、在學習逐漸解決的


不忘初心2089


算起來,當年的80後,如今也年屆不惑了。與50、60後相比,80後的成長經歷是截然不同的。由於他(她)們是實行計劃生育後的第一代獨生子女,一家只要一個孩。自打出生,就被視為掌上明珠、溫室裡的花草,在兩代人的寵溺下成長。

令人不解的是:有一個時期,個別輿論把獨生子女稱作為“小皇帝”,曾經一度引起許多人反感。“小皇帝”概念是什麼?無非是唯我獨尊啊!這種對人生哲學的誤導,是對一代人的不負責任。

說到這裡,我作為一個50後的老人,無意責備80後的年輕人。說實在話,我們這一代人,從內心裡關愛他們,珍惜他們,希望他(她)們成才並健康成長。

應當看到並承認:絕大多數的80後是優秀的,有的還成為了社會的精英;有的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聰明才智,作出了貢獻;甚至有的為了人民的利益,捨生忘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令人感慨,為他(她)們點贊!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驕傲,共和國的事業後繼有人。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說,在現實家庭當中,也確有為數不少的80後,由於環境、教育、觀念等等因素,與父母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從根本上講,是不同文化、不同理念上的衝突。也有的80後不努力工作,寧願待在家裡啃老,也不願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生活。當然,社會競爭壓力大是事實,但總不能以此作為藉口,成為懈怠人生的理由啊!

親愛的80後們,作為父母,十分理解你們生活的不易!但你們也應當設身處地為父母想一想,這一代人經歷了許多,是你們從未體驗過的另一種人生,不容易啊!縱然現在我們之間,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矛盾,或者說是觀念上的差距,也請你們多多理解。父母總歸是父母,孩子總歸是孩子,任何時候也不會改變。因為,愛,是永恆的。


東音八度


我是80後,我也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這個現象比較常見,但我感覺還是從小自己的家庭氛圍導致了目前這個問題。我有個朋友,也是80後,獨生子女。父母都是樂觀派,給孩子的培養也是樂觀派教育,表達方式也都是幽默加善於表達,而不是說謊,隱瞞等。目前他和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都很隨意,很少有衝突。而我的家庭氛圍就不一樣,從小父母要求比較嚴,有點刻板,不會幽默。有什麼事不善於交流。所以我雖然很孝敬父母,但總是不願意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所以說家庭氛圍對孩子性格的塑造起關鍵性作用。


早聞早知道


這是肯定的,80後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也是計劃生育中獨生子女,受愛最多,沒見過苦。

50後60後不同,飢餓是這一代人共同記憶,是被折騰最嚴重的一代人,吃苦受罪不講,心累無前途。

這麼兩代人代溝深,三觀不合,生活習慣不同,難以有共同語言,只有分開住為好。


劉承澤3


不僅僅是80後,90後,00後矛盾也存在,只是存在矛盾的重點不一樣而已。

80後的父母大多數現在都50.60歲,更有一批是70歲左右的

50.60歲的父母相對思想開放些,對於新事物也容易接受,和孩子也會有平等的對話,可以是朋友的關係。

但70歲左右的父母相對更專權,要有權威性,愛說他們年代的故事,他們經歷過不同的時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集體經濟等等。觀念不容易改變,也不容許動搖,比如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

畢竟,經歷的時代不同,成長的背景環境不同,要換位思考,也要互相理解,才能有和諧的家庭環境。


Zoe向前衝


不是的!80後是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娃,那麼這一個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比較嬌貴的。50,60後這些年輕的父母都是從苦處生活過來的,有的文化又很淺?他/她們不知道怎麼教育、撫養這一個獨生子?除了給娃獨吃獨喝,再沒有良好的養育?養成的貪婪?自私?不懂顧及別人的感受?倒不是都這樣?還是好孩子多,那這些慣大的孩子對於父母就很沒禮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是情理之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