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李文亮,敬重那些用生命履行承诺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英雄


致敬李文亮,敬重那些用生命履行承诺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英雄


阿元

李文亮逝世的消息刷屏了,他和牺牲在抗疫第一线的第一位医生,湖南衡阳的宋英杰一样,值得我们敬重。

值得我们敬重的,还有战疫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

我所在城市,因为新型肺炎对所有小区封闭管理,原则上每户每两天1人外出!

我媳妇看了这个通告,差点急哭了:每两天一人外出,我上班咋办!

我说,人家不是说了,正常上班除外吗?

媳妇:我啥证件也没有,他们咋知道我是去上班呢?

我:你出去就说去买菜,然后让医院开个证明。

从大年初二开始,她就按要求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但就在医护人员坚持在战疫一线的时候,在某些人身上,我们看不到敬重,看到的是极度的冷漠。

居然有人不让他们回家。

而在有的小区阻拦医护人员回家的时候,更多的医护人员正奔向战场。

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的228名医护人员,为方便穿防护服,决定集体理发。“头发理了还可以再长,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

今年的春节到现在,白衣天使成为一个特别令人尊敬的词汇。

在春晚特别增加的节目《爱是桥梁》中,白岩松的一段话,让人特别感动。

他说:我们首先要给白衣天使们拜年。我们在这儿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我们希望所有奋战在第一战线的白衣天使们,能够保护好自己。

这种感动,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肆虐,更因为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在瘟疫泛滥时的逆行和坚守。

从除夕夜开始,千家万户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和团聚的温馨中的时候,各地医疗队已经出发驰援武汉。在武汉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封城的时候,医护人员逆行武汉,全力救援。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这个除夕,“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和无怨坚守,让无数人泪目。

手持白纸,上面打出一行行字:“不畏惧、不退缩”“我们坚守”“亲人们勿念”……这是大年三十中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在交班间隙拍下了,这几张特别的拜年照。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在武汉肺科医院,防治专家组组长杜荣辉,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

29岁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希望35岁以下的医生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参加紧急救治队”,立刻返回武汉。两个多小时后,吴小艳就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90后”的武汉中心医院男护士邓光西和同为医务人员的未婚妻朱凡,在23日晚上急匆匆赶回老家说服双方父母取消婚礼,又急匆匆赶回了手术室。

有人取消婚礼,随时待命,更有人与年幼的孩子惜别,坚守病房。31岁的李瑛莺是协和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面对疫情,她和丈夫孔伟一起主动要求去最危险的隔离病房工作,将不满两岁的女儿交给老人照料。

除了疫病流行时的坚守和逆行,医护人员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许多医护人员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至少两个已经死亡。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是这些医务工作者,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最温暖、最坚定的力量。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鲁迅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就是中华的脊梁。

但这些最勇敢的人,这些疫情中的脊梁,这些在各种宣传中被称为英雄的人,有的在现实生活中流汗流血又流泪,有的时候甚至是无家可归、露宿街头。

有医护人员呼吁:“我在一线无悔抗疫,你别断我回家之路,歧视我的孩子好吗?”

就这么一点点请求,居然在某些地方做不到。

白岩松说过这么一段话: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总替医生说话?我说:“说明我不傻。”别人不解:“你这话怎么说?不傻就替医生说话?”我说:“伤了医生、得罪了医生,倒霉的是医生吗?倒霉的是每一个人!”

白岩松说错了!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不会因为,社会对他们的恶意的,甚至是故意的伤害,就放弃责任。而那些缺德的人,也不会因为他们对医生满满的恶意,就不好意思去医院。

因为医护人员有医德,而有些人太缺德。

请和尊重李文亮一样,敬重那些用生命履行承诺的医护人员。

他们和李文亮一样,都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