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這臺沒有現場觀眾的元宵晚會太好哭了。”

這是網絡上幾乎一邊倒的對2月8日晚播出的央視2020元宵特別節目的評價。

看完這場為期一個多小時的晚會,屏幕前不少觀眾都哭了。很多人說,從來沒有一場元宵晚會,給過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本次晚會的策劃是杭州籍著名電視文藝策劃人、詩人朱海。2月8日晚10點,看完整場晚會後,我撥通了朱海的電話。電話那頭,他也剛看完節目和網絡上的反饋,情緒有些激動。

這場晚會中,有四個節目,都是由朱海撰稿或作詞的。兩個朗誦,分別是陳道明、徐帆等人帶來的《相信》,和張國立、劉勁等人帶來的《中國阻擊戰》。兩首歌,分別是莫文蔚、韓磊等人合唱的《中華民族》和佟鐵鑫、張英席和醫務工作者合唱的《我們眾志成城》。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陳道明等演員朗誦《相信》

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晚會有多難呢?

“如果有觀眾,演員可以及時收到觀眾的反應,聽到掌聲、叫好聲,也是對演員情緒的提振。可是這場晚會,觀眾席空無一人,演員如何保持自己的激情呢?他們都是憑著自己對家國、對人民的愛,和對這個民族、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情感在調動著自己。”朱海說。

一場以“抗疫”為主題的晚會有多難呢?

難的不僅在於時間倉促,更在於,所有的主創人員都無法抵達災區一線,去看,去感受,去交流。

“記得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做晚會,是可以去一線的,我們可以把那裡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帶回來,可是這一次,我們都只能把自己關在家裡,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各種線上渠道去了解信息。”朱海說。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相信》是整場晚會的第一個朗誦節目,分量可見一斑。而創作這首十分鐘的朗誦稿,朱海前後也不過花了兩天多的時間。而這兩天多的時間裡,還發生了一件令他十分悲傷的事。

“以前的元宵晚會很簡單的,就是把春晚的一些備選節目,結合一些元宵節的元素進行呈現。但是近來,疫情越來越嚴重,初八那天,我們接到通知,說今年的元宵晚會原定的節目幾乎要全部取消,改成以防疫為主題的特別節目。”

時間不等人,朱海初九便開始撰稿。朱海說,自己寫稿子向來速度很快,一般不超過24個小時。

但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他的母親就驟然離世了。“老人今年88歲了,走的時候也很安詳,但是家母去世這麼大的事……”朱海有些說不下去了。

初十那天,朱海放下所有的工作陪著母親最後一程。可是晚會也就近在眼前了,朱海顧不上悲傷,第二天,便咬著牙一口氣把稿子完成了。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這便有了那篇感人至深的《相信》。

“朋友,在中國,在你身邊,在這個特殊時期,你看見了什麼?記住了什麼?你為什麼感動?又為什麼徹夜難眠?”

《相信》這個朗誦節目中,反覆被吟誦的這段核心內容,是由幾個特殊疑問句構成的。

“一般的朗誦,高潮部分不都是要選那種感嘆號結尾的句子嗎,喊出口號,喊出氣勢?為什麼你要選問句?”我問。

“因為這場仗越打越艱難,我們都相信,中國人在這場仗面前一定會贏,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是我們要記住是誰在幫我們贏,也要記住這場戰爭是如何引起的。”

“一個有記憶的民族,才不會讓情感空空地白白地勃發,我們要反思,我們看到了什麼,記住了什麼。”

原來如此。


元宵晚會上看哭全國觀眾的詩朗誦,是這位杭州人創作的

朱海說,這不是他第一次以《相信》為題創作朗誦稿了。2008年,“七一”暨抗震救災表彰晚會上,他也創作了一首《相信》,由李默然、王曉棠、鄭榕、於洋、楊在葆、田華等6位老藝術家共同朗誦。

那篇《相信》裡,他寫下過這樣的字句:沒有白疼你們啊,孩子,幸福中長大的80後90後的孩子們。我們曾想告訴你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終於在國難當頭的時刻,看到了你們伸出的手臂。

而在元宵晚會上的《相信》裡,他又再度寫下這樣的字句:非典時你們保護90後,現在90後保護你們。

“為什麼總是強調年輕人?”

“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傳承,這就是應該被看到的中國力量。作為一箇中國人,你可以懷疑,可以質疑,可以批評,但最重要的是要去相信。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相信我們的國魂和民族魂,然後我們才能萬眾一心,我們才能眾志成城。”



來源 錢江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