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贾宝玉最后抛弃宝钗,弃家为僧的原因是什么?

我就是竹韵


但凡认为贾宝玉最后抛弃薛宝钗、出家为僧的,大抵都是受了高鄂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影响。而事实上,《红楼梦》的原稿现存于世的只有前八十回,所以,贾宝玉和《红楼梦》书中的人物结局到今天仍然是个谜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鄂认为贾宝玉最后会抛弃薛宝钗、出家为僧呢?

受前八十回中贾宝玉对黛玉说的“你死了我当和尚去”影响;

在《红楼梦》的第三十回和第三十一回中,贾宝玉连续两次对林黛玉说了“你死了我当和尚去”的话。估计是高鄂认为作者擅长在不经意间埋下伏笔的写作手法,认为这是作者挖的“坑”; 前面既留有“坑”,后人在续写的时候若不识得,将“坑”填上,岂不是显得太不高明?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后四十回里,高鄂他老先生一直都在乐此不疲地干着“填坑”的“好事”。至于这“坑”到底是不是真“坑”,而他“填坑”的水平如何,想必大家心中自有评判吧!

前八十回里,先后两个章回中紧挨着出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许诺“你死了我就当和尚去”的情节,高鄂认为这绝不会是空闲来风,绝对是为后面的贾宝玉的最后结局预示着什么。

林黛玉必定是泪尽而逝,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那么,林黛玉死后,贾宝玉果真会兑现诺言去当和尚吗?

高鄂老先生大笔一挥:当!为什么不当?必须要当啊!

贾家被抄家后,比起沦落为乞丐,出家为僧更符合大众的想像;

《红楼梦》后四十回丢失,留下的最大悬念当属贾宝玉的结局了。我估计所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忍不住去猜想这个问题。试想一番,如果作者告诉你最后贾家被抄,贾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剩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贾宝玉一事无成,最后沦落到沿街乞讨,是不是特别没悬念?特别无趣?所以呀!还是去当和尚算了。毕竟我们看书也好,电视剧也好,很多情节矛盾冲突到了无法解决的时候,都选择让主人公看破红尘、当和尚去了:

发现白娘子是蛇以后,许仙当和尚去了……

顺治皇帝的爱妃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当和尚去了……

南帝段皇爷的妃子爱上了周伯通,于是他也当和尚去了……

于是一时之间,当和尚成了万能结局法宝。

所以,贾宝玉去当和尚,是用最通俗、最为神秘、最为合理的方式消失在读者的视野,大家才不会对这个世道太失望吧!


结语:其实《红楼梦》最后贾宝玉到底有没有去做和尚,结局如何,后世一直没有停止过猜测和争论,这也是为何红学家这么盛行的原因之一。常常有人感叹一本《红楼梦》养活多少红学家,这话不假。


醉吟扶夷


首先,从神话角度来说,贾宝玉就本身就是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的。

什么叫历劫?

肯定不是下凡吃吃喝喝过完好日子福寿园满然后回天上感叹:啊!人间真美妙!

历劫就是悲欢离合都经历了,最后看破红尘,觉得人间就这么回事,于是又上天做神仙去了。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马道婆害宝玉一段,也预示了结局: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其次,宝玉出家的时候,林黛玉肯定已经故去身死了,贾母年纪大了,应该也不在人世。贾府必然也倾覆不在,贾政王夫人等,或戴罪流放,或者流散四方。

也就是说宝玉最大的精神慰藉者林妹妹不在了,林妹妹是宝玉的肉中肉,骨中骨。是宝玉的灵魂,是宝玉的心跳。

林妹妹的死亡,必然是宝玉最大的阵痛。

贾母我们知道的,是宝玉物质和精神上最好的长辈。

如果说,林妹妹的死亡让宝玉痛彻心扉。那么贾母的死亡必然会让宝玉更厌弃这个庸碌、吃人各人踩着他人白骨上位的世界。

宝钗再好,但是与宝玉精神上不合。

物质上又贫苦潦倒。

而宝玉对世界又失去了希望。

因此当和尚成为了他的必然出路。


金石山人1


贾宝玉最后抛弃宝钗,弃家为僧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芒果十七块八一 斤,以下是本人的拙见,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原因如下:

贾宝玉上辈子是神瑛侍者,就是个和尚。

贾宝玉和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贾宝玉被抄家,人生境遇发生巨变。

薛姨妈和落难的宝玉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回答的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浏览。


博而化易


我不认为宝玉出家是抛弃宝钗。

先来看《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玉娶了宝钗,是“美中不足”,留下深深的遗憾,“到底意难平”。这种感觉的话,他怎么可能抛弃宝钗出家呢?宝钗虽然比不了黛玉,也是他青梅竹马之交,而且也是他心中所想。他不可能为了黛玉抛弃宝钗,估计成亲时林黛玉已经去世了。

再来看《金陵十二钗正册》: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咏絮才”两典,分别是乐羊子妻劝进和谢道韫作诗的典故,说宝钗比较合适,说黛玉似乎不合适。不管怎么说,“可叹”“堪怜”,“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无疑两个人都死了。林黛玉是上吊自尽,薛宝钗是死后无人收殓,被弃尸荒野,冰雪覆盖。

那么宝钗怎么死的呢?宝钗有一种病根,常常犯病,癞头和尚说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凭着“先天壮”,“还不相干”,需要吃一种“冷香丸”。这“冷香丸”,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罐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药一犯病就得吃,却治标不治本。一旦贾府败落,哪里给她弄这丸药去?她的病全凭“先天壮”盯着,没有药势必越来越重,也就不久人世了。

黛玉死后,宝玉与宝钗成亲,不久薛家先败,随后贾府被抄,宝玉夫妻流落街头。然后宝钗去世,贾宝玉出家为僧。这大概就是原著的设想吧?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完全是薛宝钗一个人的一厢情愿,贾宝玉除了觉得她的皮肤比较好以外,对于薛宝钗的一些作为心里也并不是没有数的,不过对于大观园里的女孩子,只要明面上不是持刀杀人,大概贾宝玉都是可以容忍的,反正他家有钱养得起跟女孩大了总要出嫁是两码事,所以这个问题才是薛宝钗能够插一脚的理由,再说了,假如林黛玉出嫁,必然需要一笔可观的嫁妆,这是现在的贾家不能承受的,所以,弄死林黛玉是势在必行的。但是薛宝钗不能代替林黛玉,林黛玉的小性子才是贾宝玉的认可的真性情。薛宝钗的落落大方只是交际,难道林黛玉这种大门大户里出来的这种风度会没有吗?


文化空间


首先,由神瑛侍者投胎的贾宝玉,已经历过人间的繁华与绝望,遍尝人生各味,也已接受完绛珠仙草的转世林黛玉的眼泪报恩,历劫算是完成,所以此时他的尘俗生活应当结束,弃家为僧,算是命运的安排。

其次,贾宝玉看过姐妹们流散,黛玉去世,鼎盛之家瞬间败落,这样一系列突然的致命打击,把本就脆弱的贾宝玉搞得心里崩溃,对世间的一切已经绝望。此时,尘世中几乎所有一切,已没有任何可供他留恋的了,出家是他在绝望之际的自然选择。

最后,关于薛宝钗,贾宝玉虽与她关系不错,但很反感她那一套仕途经济的理论,二人可谓三观不合。平时在一起说说笑笑,吟诗作对还行,真是在一起过日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打转,二人其实是无法过到一处的。除非有一方做到妥协。可是,二人都是有主意的,谁能妥协呢?所以,贾宝玉选择了离开,算不上抛弃,只能说是放双方一条生路。

总之,贾宝玉出家是情节发展到那一步的必然选择,算不得抛弃,只能说算是无奈割舍。


感人故事会1220


现在我们看到的《红楼梦》并不能称之为原著,因为后四十回仍高鄂所续,虽然也是尽量按着他所理解的原著的思路写的,但它毕竟不是原著,因为理解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更主要的是目的不同,所以宝玉抛弃宝钗出家并不完全正确。以在下愚见宝钗和黛玉时而合而为一,时而一分为二,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个面,黛玉是仙的一面,宝钗是俗的一面,一个是思想共鸣,一个是为了生活而相依。黛玉死后知音没了,精神依托没了,前世的情债也了了,所以无牵无挂看破红尘,绛珠仙草回去了,石头该回去了,神瑛侍者也该回去了,绛珠仙草俗的一面也就幻灭了,所以这里并不存在谁抛弃谁的事。当然至于有没有映射大清朝,咱不敢妄言,只可就事论事。


雨燕疏桐


首先,标题这个剧情是根据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而非原著。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柏拉图似的爱情!在全书中,至少是前八十回中对其二人的爱情描写基本都是如此,心灵上的、精神上的、很纯粹的爱情!那作者怕可能有的读者会认为贾宝玉是个同性恋,所以有三次描写证明宝玉的性取向是正常的,其一:在秦可卿的闺房中在梦中与女子行事,梦遗。其二:与袭人发生实质性的男女关系。其三:看到薛宝钗的臂膀,有一种男性的冲动!所以,单从这个角度分析,宝玉对林妹妹的爱情是精神上的,超越了肉体,而对宝姐姐更多的身体上的。那在林妹妹香消玉殒之后,宝玉在爱情上精神的世界实质已经坍塌,最后其离开宝姐姐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没有了精神的肉体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包括最后出家也只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归宿!


守正80后


薛宝钗实际上也是“皇帝大印”的化身。她的名字“钗”乃金属之物,表明薛宝钗是一枚黄金大印。她实际上是乾隆帝手里的“大清嗣天子宝”的化身。是册封皇太子的大印。因为贾宝玉(胤礽)是太子,而薛宝钗正是册封皇太子的大印。所以他们之间是有“姻缘”的。最后贾宝玉为什么要离开薛宝钗?也是命中注定!因为贾宝玉的前世神瑛是“补天石”,它和道僧在第一回有约定,茫茫大士曾说:“……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所以神瑛在大清皇宫里游历了一番后,必须重新变回当初的那块补天石。

书中说,女娲当年补天,剩下一块顽石未用,后这顽石便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走了一遭。过了几世几劫,大石上面便自动地(无作者)有了字迹,是石辛自己携刻了自己的故事。闭眼睛都知道贾宝玉石头要回青埂峰复原本质,贾宝玉石头不回归青埂峰复原本质变回石头,空空道人上哪去看石头上的字啊?

凡是说贾宝玉最终出家了人都是故意而为之或者就是没有看懂红楼梦的!


伯仲679688


正阳门大火的时候康熙亲自指挥救火,虽然大火延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