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時期,封閉小區阻斷病毒的措施存在問題嗎

當下,已經進入病毒防控的第二階段,經過全國人民和各行各業奮戰在防控一線人員的共同努力,病毒擴散被初步遏制。

為了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各地先後採取了關閉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市區禁行、暫停公共交通、小區封閉等措施,有效的阻斷病毒傳播。

當下很多小區、村,採取了嚴格的封閉措施, 小區封閉措施中,禁止外來人員、車輛進入,居民測量體溫、登記出入等,都能發揮很好的作用。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執行後,一些封閉措施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 小區封閉後,沒有統一的生活物資採購配送,還是需要居民出門採購,無法杜絕居民出入,做不到一個人都出不來、進不去。這種情況下,很多小區採取了看似能減少人員出入的辦法,就是每隔幾天,統一時間2到3個小時,允許出門採購。那麼問題來了,該去採購的還是那麼多人,附近的超市就是那幾個,分散到平時,人群還不會那麼密集,集中到這2個小時,豈不是更大大增加了傳播病毒的風險?
  • 小區中,普遍存在有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其他需要上班的居民,有的小區憑單位證明限時出入,有的小區乾脆禁止出入,不管你幹什麼的,只要出去了就別回來。都住了單位不太現實,前幾天網上就出現了醫護人員下班回不了家的情況,這種一刀切也給疫情防控帶來麻煩。
  • 小區居民能登記、測量體溫出入小區,開的車輛卻不行。公共交通現在肯定比私家車傳播風險大,有很多地方公共交通還沒有恢復,需要上班的居民,人可以出去,車輛不能出入,勢必會給出行帶來很多不便。人可能傳播病毒,登記測量後可以進小區,車輛帶病毒進入小區的概率會比人還大嗎?
  • 小區登記測量體溫,有的保安自己都不戴好口罩,登記本公用筆登記,小區車輛有門禁的情況下,還需要教條的登記車牌、樓號、電話這些已經在物業備案的信息,甚至有的小區集中出行、排隊登記情況,無形之中增加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小區封閉是切斷病毒傳播的有力措施,初期在緊急情況下倉促制定的小區封閉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過後,應該根據執行情況再進行合理的調整,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門也開始根據疫情情況,及時指導轄區社區調整封閉措施。

如果小區做不到一個人也不出入的封閉,那麼還是及時的調整合理封閉措施,一刀切並不是解決的最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