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时期,封闭小区阻断病毒的措施存在问题吗

当下,已经进入病毒防控的第二阶段,经过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奋战在防控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病毒扩散被初步遏制。

为了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各地先后采取了关闭车站机场、高速公路、市区禁行、暂停公共交通、小区封闭等措施,有效的阻断病毒传播。

当下很多小区、村,采取了严格的封闭措施, 小区封闭措施中,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居民测量体温、登记出入等,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执行后,一些封闭措施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小区封闭后,没有统一的生活物资采购配送,还是需要居民出门采购,无法杜绝居民出入,做不到一个人都出不来、进不去。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区采取了看似能减少人员出入的办法,就是每隔几天,统一时间2到3个小时,允许出门采购。那么问题来了,该去采购的还是那么多人,附近的超市就是那几个,分散到平时,人群还不会那么密集,集中到这2个小时,岂不是更大大增加了传播病毒的风险?
  • 小区中,普遍存在有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其他需要上班的居民,有的小区凭单位证明限时出入,有的小区干脆禁止出入,不管你干什么的,只要出去了就别回来。都住了单位不太现实,前几天网上就出现了医护人员下班回不了家的情况,这种一刀切也给疫情防控带来麻烦。
  • 小区居民能登记、测量体温出入小区,开的车辆却不行。公共交通现在肯定比私家车传播风险大,有很多地方公共交通还没有恢复,需要上班的居民,人可以出去,车辆不能出入,势必会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人可能传播病毒,登记测量后可以进小区,车辆带病毒进入小区的概率会比人还大吗?
  • 小区登记测量体温,有的保安自己都不戴好口罩,登记本公用笔登记,小区车辆有门禁的情况下,还需要教条的登记车牌、楼号、电话这些已经在物业备案的信息,甚至有的小区集中出行、排队登记情况,无形之中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小区封闭是切断病毒传播的有力措施,初期在紧急情况下仓促制定的小区封闭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过后,应该根据执行情况再进行合理的调整,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开始根据疫情情况,及时指导辖区社区调整封闭措施。

如果小区做不到一个人也不出入的封闭,那么还是及时的调整合理封闭措施,一刀切并不是解决的最好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