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帶六歲孩子來家裡吃飯,孩子悄悄拿走了我非常喜歡的小擺設,要不要和她溝通一下?

傾傾淺淺灣灣


你既然發現了,就當著大人的面說呦,這個東西你喜歡吧,我也喜歡,下次來我家咱們再一起玩好嗎?他家大人肯定說對對對,下次來再給你玩。孩子只好放手。如果孩子不放手並執意要拿走,家長也無法,你就說借你玩幾天,過兩天再還我怎麼樣。孩子必須學習界限感,知道主權的概念,這是你和他家長作為大人的責任。


將計就計計步器


我老公朋友家的閨女也是差不多六歲,很機靈可愛的姑娘,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從沒拔尖過,就是喜歡飾品啊還有她認為喜歡的東西,有一次我們開車兩家出去,這姑娘就自己坐我們的車走了,她爸媽開車前頭走,看見我帶的小鴨嘴夾子很小一個比較精緻,我也是剛買回來的第一次戴,韓國的飾品買過的都知道不便宜,我是買來夾額頭上的碎髮,擋著腦門我就心煩,這姑娘發現了說阿姨你頭上這是什麼我能看看嗎,我拿下來她看了說能送給我嗎,我沒猶豫送給你了,她放兜裡了,還有一次我家閨女戴了一個小爪子小花形狀的,這姑娘也喜歡她就幫我閨女梳頭,把小爪子拿下來了,估計她喜歡想拿走放袋裡了後來就掉出來了,她下車忘記了,我一直沒說話觀察她,但是我內心想這孩子自己向別人要東西,她父母不知情那以後習慣了怎麼辦,我就跟她說沒關係你戴著吧,我會跟媽媽說你喜歡我就送給你了,但是得讓媽媽知道哦,不然媽媽哪天發現以為你偷拿回來的錯怪你怎麼辦,等見到她媽媽我簡單說了一句,她媽媽貌似都覺得這不是事兒,她們也不差閨女吃喝用,但是孩子老是喜歡要別人的東西,孩子別看小,她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博得她喜歡的東西,,她媽媽一直說我富養女兒,為了以後別讓一頓肯德基就跟別人走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孩子出現問題不及時糾正和管教的話她就成為習慣,這樣的習慣不是富養出來的


家常小廚子


我想起我家小姑娘六歲的時候,也做過類似的事情。

有一次,同事請去她家吃飯,大人有六七個,小孩子兩三個,吃飯一大桌,很熱鬧。

小孩子們吃好就到處跑著玩了,大人在一邊聊天,也沒注意她們。

等會兒回家後,我發現小姑娘手裡拿著一個小小的可以掛在手機上的布偶,是個灰撲撲的小熊。

雖然覺得它挺醜,重點可不是這個,而是這個布偶我先前沒見過,也沒給她買過,就問她哪兒來的。

小姑娘可能第一次自主拿別人東西,潛意識裡覺得有點方,再看我表情稍微有點嚴肅,就有點怕。

但她猶豫了一下,還是怯生生的說,是在剛才那個阿姨家那裡拿的。我問她有沒有跟阿姨說過,阿姨有沒有同意送給你?

她說,沒有跟阿姨說,我自己看到了喜歡就拿走了。

我很嚴肅地告訴她,這樣做不對,不問自取是小偷才做的事。你喜歡可以跟阿姨說,阿姨同意了再拿走,阿姨不同意就不能拿走。或者你可以告訴媽媽,媽媽幫你問問。

現在,媽媽要打電話問問阿姨,這個東西人家還要不要,如果人家不同意送給你,你就得還回去,知道嗎?

小姑娘點點頭,小聲地說,我知道了,媽媽。

然後,我就當著她的面馬上打電話給那個同事,跟她說清楚是怎麼回事後,再問她那個小熊布偶她還要不要,不要的話能不能送我小姑娘,或者我可以跟她買。

同事笑著說沒關係,那個布偶是她先前買東西的時候店家附送的,不要錢,小姑娘喜歡就送給她了。

我再三道歉和道謝後,才掛了電話。

我手機開的擴音,掛了電話後,小姑娘很期待地跟我確認,媽媽,阿姨是不是同意送給我了?

我點點頭,是的,阿姨同意送給你了,但是,這次的事你知錯了沒有?

小姑娘點點頭,媽媽,我知道錯了,以後不會再這樣悄悄拿別人的東西,做小偷是不對的。

我再告訴她說,不僅不可以悄悄地拿,也不能隨便開口跟別人要東西,有時候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也喜歡,但你問了別人可能不好意思不給你,但是,君子不能奪人所愛,知道嗎?你要是喜歡什麼東西可以跟媽媽說,媽媽會買給你,知道不?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然後在問過我可以去玩之後,就開心地拿著小熊去一邊玩了。

從那以後,類似的錯誤小姑娘再也沒有犯過。

說來也奇怪,平時給她買的玩具並不少,很多種類,像這種布偶娃娃之類的也有,但小姑娘卻對這個醜不拉幾的小布偶情有獨鍾,天天拿著,吃飯睡覺都捨不得放一邊,一直扣在手指上,還是我強行規定吃飯不能帶著她才放下,吃飯後立刻拿起。

一段時間後這個布偶就髒兮兮的了,說了好多次給她買個新的她也不願意,直到最後實在又髒又破,被我說了幾次,她才同意重新買了一個類似的小熊布偶。

可能那個小布偶是她自己先看上的,而且算是經過了一番曲折才徹底成為她的小玩具,她潛意識裡對這個布偶有一種成就和歸屬感吧,總是那麼寶貝著,其他玩具可不見她那麼執著。

題主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媽媽沒有主動提起,你可以主動問問你那個朋友,說你很喜歡的xx小擺件不見了,先前看到她兒子在玩,問下小朋友是不是帶走了?

如果朋友說帶走了,小朋友很喜歡,正想問問你能不能送給他,這時候你說要拿回來肯定對方會不樂意,而且不一定真能送回來,人家可以過一兩天說弄丟了或者摔壞了。

你還不如大方點直接說就是問問這個東西到哪兒去了,既然小孩子喜歡就送給小孩子玩了,這樣對方開心,也知道是你送的,而不是屁都不吭一聲。

如果對方否認,連問都懶得問她的孩子,那這樣的情況,十有八九她是知道的,但就想耍賴。

這樣的情況,你就當用一個東西看清了對方的人品,以後減少往來,算是及時止損了,避免以後更大的損失。


鉤沉育兒


孩子可以慣,但不能手欠,手欠了就成為習慣了,大了就變成小偷慣犯了。

你把朋友找到家裡,將事情的經過說給她聽,表明自己的態度。小擺設不要了,送給孩子了,但要和孩子講明是“送”給她的。

希望朋友能夠對孩子說,喜歡別人的東西,可以看,不可以摸。想玩,就要徵得主人的同意。因為這件物品的所有權不歸她所有,她想幹什麼都要徵得別人的同意。

我有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從小就是手欠欠的,不管往家拿回了什麼,大人都不問來處。等到大一點了,吃的喝的玩的,幾天就能拿回來一點。大人像木頭人一樣,不管不問的。等到警察叔叔上門時,他們蒙了,這孩子到別人家裡玩,把金項鍊揣自己包裡了,到市場重新加工了,變成自己的了。接近萬元的東西,這回老實了,到裡面呆了兩個多。出來後,手就老實多了。

孩子是棵幼苗,咋管咋長,家庭的教育至關重要,家長對孩子的一些小錯誤,要及時發現、及時提醒,千萬不要小錯不錯,大錯後悔。等到孩子成人了,再想管什麼都晚了。

我最煩那種不分青紅皂溺愛孩子的,打不得說不得罵不得,慣子如殺子的教訓深刻啊。


黎濤微世界我在等著你


朋友6歲的小孩子拿了你最喜歡的擺設,要不要溝通一下?其實吧,這個問題看似簡單,要解決好這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得需要學問和技巧!首先這個家長是你朋友!再好的朋友對於處理敏感事件的方法不一定是你想像的那麼單純!簡單,首先很多人要面子,自己一向認為自己調教的兒子,一定是最棒的,你突然向他提起這類事件,讓他面子有些過不去,一是認為你非常小氣,二是自己的孩子作風不正,三是自己無能調教無方!四是無臉也無膽再帶孩子來你家玩了!即使你向他溝通時,他不說什麼,還感謝你怎樣怎樣!但心中絕對不爽,從此以後我相信你們之間的朋友感情,可能要大打折扣!最好的處理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你家的小孩上他家玩的時候,看到這個東西以後,說這個東西好象是我家的,只要你朋友聽到以後,一定會注意到,在這個時候你朋友如果是個真正明事理的人,便會要開始盤問孩子,東西哪來的,怎麼來的,就會要教育孩子啦!這樣的話,事情解決,孩子得到教育,東西也會歸還於你,朋友還是朋友!


么哥有夢


題主跟朋友好好說說吧。咱不需要尷尬,也不需要隱瞞,相反,朋友會感激你的。

其實,6歲孩子悄悄拿走喜歡的東西,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 - 對物權概念和邊界的模糊,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教育學家研究指出:通常大部分孩子在2歲到6歲時,會邁入成長時期的【物權意識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對自己喜歡的物品開始產生”霸佔”的意識,然而物權意識卻還很模糊。

“拿走喜歡的東西”,是這一個時期孩子經常表現出來的行為 - - 要知道我們並不是鼓勵孩子的這種天性,但我們也需要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和我們成人所理解的”偷”其實並不是一個概念。


置之不理?這種想法和做法並不可取

有人說,既然是孩子的天性,是這一個時期孩子經常表現出來的行為 - - 那就不要大張旗鼓地說出來了,影響朋友關係,還顯得自己小氣。

恰恰相反,展現這種行為的時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萌芽時期,也正是培養孩子物權意識的最佳時期。此時的偷拿,既是一種行為上的嘗試,也是一種後果上的試探。如果沒有適當的獎懲,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暗示,甚至於產生不被發現後竊竊自喜的心理和習慣。

小的時候聽過一個故事:小偷偷東西被逮住,臨去監獄之前,他要求再吃一口媽媽的奶。結果在老母親的哀嚎和眾人的詫異中,小偷把媽媽的奶頭咬掉,還恨恨地對媽媽說:“當初我小的時候,偷了同學的鉛筆,媽媽你不僅沒有責備我,還誇我做的好。如果當初從一開始你就教導我,我絕對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到現在仍然能聽到不少長輩們在跟小孩子講這個故事。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個故事太假了太老土了,可是往往現實就是如此呢。孩子就像一粒種子,最終能否成長為棟樑,父母的愛護,培育,和扶正非常重要。


“當眾斥責孩子”?關切的問候和良好的誘導更重要

很多人發現孩子偷東西,第一反應都是暴怒,丟臉,因為急於想改正孩子的問題而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其實,很多時候,瞭解孩子“偷拿"東西背後的原因,進行正確的誘導,遠比一棍子打掉孩子的自尊好。


在我奶奶村子裡,有一個小男孩不怎麼愛說話,老低著頭,有時候能感覺到他是在刻意躲避和別人接觸。我覺得他有點怪,問過小夥伴才知道,原來, “這個小男孩是個賊”。

這個男孩家裡不太富裕,可是家教很嚴。有一次他在學校拿了同學的鉛筆,被老師發現後,叫了家長,家長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打了他一頓。


“我再也不敢偷東西了”,大家都認為他知道錯了,大人教育得對,可是慢慢的,孩子開始有了小外號“賊”,大家看他的眼光不同了,他也開始越來越沉默,越來越自卑。

心理學家曾指出,以孩子的內疚,自責建立起來的責任感,會讓孩子背上終生的枷鎖。如果從信任,尊重,參與的角度,才能促成孩子形成基於自身內心和尊嚴的責任感。


當發現孩子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最重要是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教導孩子物權意識,引導孩子來主動彌補帶來的後果。

因此,遇到類似問題的家長,有幾個建議:

  1. 友善坦誠和孩子溝通情況,不要著急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2. 私下和孩子溝通處理,儘可能避免外人參與對孩子的直接教育和批評

  3. 和孩子一起協商解決辦法, 比如主動交還,賠償禮物等等

祝好。


小白精讀所


一定要說。

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教育,只要是有心的家長一定不會掉以輕心的,

怎麼說?實話實說。注意要只描述事實,不要帶有任何個人主觀的評價。

可能你的朋友會問怎麼確定是孩子拿的,你要有完整的證據。

假設你的朋友表現出袒護,不承認等拒絕的行為。我建議你們以後就不要來往了,因為她已經證明了她的人品。


青茂育兒匯


六歲的小孩,還在似懂非懂的年紀,主要還得看他的家庭教育如何,平時媽媽一定會告訴他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一旦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據為已有,他既然是偷偷拿走了你喜愛的小擺飾,肯定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又實在無法剋制對小飾品的誘惑,只好偷偷的拿走,如果在朋友尚未離開前你發現了,可以直接告訴小朋友:媽媽要帶你回家了,你剛剛玩的小擺件,要不要放回原位呀?下次可以再來玩,或阿姨下回可以買一個給你 。媽媽知道後多半會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如果孩子已經偷拿回家了,只要確定是孩子拿走的,就直接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說明這件事,讓孩子媽媽去處理了,六歲的小孩不會撒謊,媽媽一問,就會老老實實的招供,乖乖的拿出來,所以"完璧歸趙"是不成問題的。家教嚴歷的,孩子免不了會被教訓一頓的。


用戶POPLJL0806


這個問題的確比較難處理,既要照顧到孩子家長的顏面,又要不傷孩子的自尊,達到教育孩子和要回心愛物的雙重目的,是要動一翻腦筋,本人認為如當時發現了,應先與家長溝通,通報情況,由家長去處理,不要與孩子直接接觸,因為那是別人家孩子無論你怎樣出於好心,孩子家長也會不開心的。


中華拉麵總局


有小孩來家裡作客,作為主人對可能出現的此類情況應有預案,應事先對家中的一些小擺設先收拾一下,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小孩對別人家的好玩東西,是沒有價值概念和所有權概念的,因此小孩的家長有義務和責任對自己小孩的相關行為有所監督和干預,但也可能家長一時疏忽,小孩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主人家較珍貴或具有紀念義意的小玩意據為己有,這時主人要坦然地提示孩子的家長,一般而言,明理的家長是會妥善處理這事的;如果孩子家長一味地袒護孩子,那這份主客情份就應劃上句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