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稻穀最低收購價仍將延續,具體價格尚待出爐

近日發佈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其中明確,調整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此也意味著稻穀最低收購價這一已實施了16年的政策將延續開展。

稻穀是我國最大的口糧品種。近年來,隨著國內、國際糧食市場發生變化,我國稻穀供求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部分品種階段性產大於需,國內糧食價格大幅高於國際市場,庫存高企,收儲壓力增大。

定了!稻穀最低收購價仍將延續,具體價格尚待出爐

從2月7日公佈的主產區秋糧收購進度,截至2020年1月20日,湖北、安徽等14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3112萬噸,同比減少107萬噸。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3703萬噸,同比減少162萬噸。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提出將稻穀、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分品種來看,2019年小麥總產量13359萬噸,同比增加1.64%;稻穀總產量20961萬噸,同比減少1.2%。

糧食供給總量雖充裕、口糧生產雖基本穩定,但我們糧食安全形勢非高枕無憂,糧食產量滑下去容易、提上來難,供求吃緊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多少年的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複雜,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在解讀2020年一號文件時專門指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基本收益,讓農民種糧不吃虧。

定了!稻穀最低收購價仍將延續,具體價格尚待出爐

對於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方面,2019年10月,國家公佈了202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1.12元,保持去年的水平,釋放了穩糧和市場託底的積極信號。不過,這一政策也進行了調整,最大的變化是對最低收購價小麥限定收購總量。五部委下發《關於完善小麥最低收購價有關政策的通知》顯示,自2020年起對最低收購價小麥限定收購總量,2020年為3700萬噸。限定收購總量分兩批次下達,第一批數量為3330萬噸,不分配到省;第二批數量為370萬噸,視收購需要具體分配到省。

接下來稻穀政策如何無疑是市場關注的重點。2019年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 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保持2018年水平不變。今年水稻最低收購價格如何“調整完善”,是增是減還是保持不變,隨著政策公佈之日的臨近,相信很快也將塵埃落地。

定了!稻穀最低收購價仍將延續,具體價格尚待出爐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口糧安全,2020年一號文件還指出,推進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此意味著,這一始於2018年的試點政策仍具有探索意義。

2018年,按照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在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湖北6個省份,各選擇4個產糧大縣,開展為期3年的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有專家指出,三大糧食的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應該是我們將來的政策方向。特別是家庭農場這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越來越多的話,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需要通過價格支持、稅費減免、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的資源環境保護補貼、自然災害保險、成本保險、價格保險、收入保險等等,多種政策手段編織的一個收入“安全網”。其目的就是要減少和降低糧食生產者受到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風險打擊。如果最低收購價是保障收穫後收益的話,那麼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則在生產環節就起到了保護傘的託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