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17年前,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来守护全世界!”

近日,一段青春热血又略显稚嫩的宣言在网络上获得“90”后群体无数点赞,这既是他们见证的过去,更是他们经历的现在。两次疫情,一次尚处天真懵懂,一次恰是风华正茂,如今的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在汇川,同样有这样一个年轻的群体,为守护家园贡献青春力量,他们就是“90”后党员干部。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疫情面前,党员不退


“我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为大家守住疫情防线!”

17年前,汇川公安分局三大队的党员民警卢航刚刚小学毕业,面对“非典疫情”,卢航还处在懵懂之中。但卢航的父母均在遵义市航天医院工作,作为肺科专科医院,遵义市航天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收治医院。就在医院成立发热门诊,号召医护人员加入时,卢航的母亲毅然报名,承担对发热病人的护理工作。

“我记得大概有近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家里人都没有见过妈妈,从那时起,我就想像妈妈一样,战斗在第一线!”母亲的无私奉献在卢航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卢航(右起第二位)正在岗位值守


17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卢航履行了这份誓言,他主动请战到人流量最多的高铁站卡点值守,为遵义市守住北大门。为了做好防控,他每天不厌其烦地对群众讲解疫情知识和防护措施,遇到发热人员时,他穿戴好防护装备,冒着可能被传染的危险送发热人员去定点隔离地。

疫情面前,不能退后,更不能退缩,因为他知道,他的背后就是人民。

“愿以我辈之青春,护卫这崛起之中华!”面对疫情,逆风前进,卢航坚信,彼时春暖花开,我们定能再见神州安定。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你今天怎么样?有没有接触到外地人?”

“你有没有接触到发热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安全!”

大年三十,本该是万家灯火,欢庆佳节的幸福时刻,但汇川公安分局一大队的雷叶超却和妻子分离,一个成为了大队“抗疫临时党支部”的一员,一个作为护士战斗在抗“疫”第一线。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夫妻俩在各自岗位值守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从最初的涉疫地区人员核查到高速路出口设卡排查,雷叶超每天接触的是不同省市的车辆与人员,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新型冠状病毒”。夫妻俩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病毒感染,也不知道今天过后的明天,家庭会不会因为病毒而发生变化。

为了不给家里带来风险,夫妻俩甚至不敢和三岁的女儿过多亲昵,“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抱我了,为什么不和我玩了,是不是不喜欢我了”,面对女儿的委屈,雷叶超夫妇明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唯有暂时割舍小爱,方能迎来团聚。

这样的割舍,同样发生在汇川区公安分局团泽派出所党员张长海身上。“媳妇,对不起,我不能陪你了,也不能看见宝宝出生了”,农历腊月二十九,接到单位电话后,张长海含泪告别了即将临盆的妻子,匆匆赶往疫情防控卡点开展工作。夜晚的风总是比白天来的更加凛冽,不一会儿,寒风就把厚厚的执勤服吹透了,而张长海依旧矗立在卡点最前端。让张长海没有想到的是,他与孩子的第一次见面竟是在疫情防控卡点的值守中。除夕当天,张长海的母亲拨通了他的视频通话,按下接通键,视频那边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母亲告诉他,孩子出生了,是个小棉袄。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张长海在岗位上抽空与妻子孩子视频


“孩子,等疫情结束后,爸爸再回来好好抱抱你!”视频前的张长海泪如雨下,疫情在前、警察不退,他用行动践行了这句誓言。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只因肩负责任,他们舍掉小家顾大家。立下请战书,年轻妈妈施艾君把10个月大还在生病的女儿留在了家中,主动请缨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美逆行者,年轻姑娘李茹与异地爱人挥手作别,转身踏上返岗列车;人民有需要,党员高虎翼和袁明新24小时连轴转,战斗在两点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的他们,正在时代的浪潮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心有愧疚,不负职责


最近网上盛传:“90后的都是老人了!”在汇川区芝麻镇高原村就有这样一位94年的“老人”。

才25岁的韩孟李,已有3年多的在村工作经历,5年多的党龄。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韩孟李入户排查返乡者身体状况及出行情况


农历腊月二十九,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每一个村都要安排专人入户排查,高原村也不例外。但在考虑前线摸排人员时,村支书犯了愁,摸排工作责任重、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安排谁都怕有意见。这时韩孟李站出来说话了:“书记,让我上吧,我在村里工作时间长,又是高原人,没人比我更熟悉各家各户情况,再说,我是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就这样,韩孟李主动担起了人员的摸排工作。

一边对村民组进行摸排,一边组织村医对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繁忙的工作让韩孟李顾不上自己的家事,除夕夜后,他还没有回过家,既没能陪伴病重的奶奶,又没能陪伴他即将新婚的未婚妻。为了让村民更加支持工作,韩孟李将定于2月8日的婚事延期,在他的带头下,高原村陆续劝导12家酒席延期办理。

> > > >


疫情工作开展刚有了一点眉头,韩孟李就接到了一通让他回家的电话,却不想这通让他回家的电话是如此沉重——他的奶奶因病逝世了。

“如果后悔可以让我再见一次奶奶,我肯定后悔,但我对得起高原村的群众,更对得起身上这枚党徽!”擦干泪水,年轻的小伙子又继续奔赴在疫情一线中。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正在开展工作的张巡寻


大年初一,这个本应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团泽镇“90”后党员张巡寻却奔走在大坎村的各村民组,挨家挨户进行人员排查。

张巡寻是大坎村人,也是大坎村专职干部,2017年至今,看着身边一个个小伙伴离开,张巡寻仍然选择继续坚守在村里。由于事发突然,大坎村能赶回来的村干部仅有5人,而他们要分担全村28个村民组1037户的排查任务。疫情不等人,没有怨言,没有犹豫,张巡寻和村干部毅然接下任务,仅仅用了3天就完成入户排查。

“其实那时候我家里人已经生病住院了,任务一来,我只能往前冲,后来出院也没顾得上回去看看,这个事到现在他们都还记挂在心上。”张巡寻坚定的目光中夹杂着一丝愧疚。


也许在大家眼中,“90后”是被“宠坏了”的一代,他们也常戏称自己“还是一个宝宝”,但是在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他们却义无反顾地冲到了第一线,扛起了身上的责任。每一个背影,每一次行动,都是一次与家人的别离,更是忠诚防疫的使命,不知不觉,全世界牵挂的孩子,长大了。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不问前路,但求心安


“怎么又是你?你们不下班吗?”

绥阳籍车主刘某语气中透出满脸失望,随后在汇川区松林镇青年干部赵佳胤一声“师傅,您请回”的友情提醒中自觉调头离开了。

这是2月5日晚上11点发生在汇川区松林镇韩家垭口疫情检疫点的一幕,当天下午,刘某试图进入松林镇,却被在检疫点执勤任务的赵佳胤劝返。然而,刘某并不甘心,再次企图趁夜深人静时驶入,没想到再次被拦下,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赵佳胤正在检查车辆后备箱


这是“90”后赵佳胤连续奋战的第5个夜晚。五天以来,那些企图趁夜混入松林的人都被他强硬地一一劝回。

大年三十当天下午,正在正安老家吃年夜饭的赵佳胤接到了松林镇党政办紧急返岗的通知。路途遥远,容不得过多耽搁,赵佳胤便匆忙踏上返程归途。

到岗之后,赵佳胤主动请缨到松林镇韩家垭口疫情检疫点开展夜班值守工作。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没想到,上岗的当天夜晚,就发生了一件“惊险”的事。


一辆从遵义高铁站抵达垭口的载客出租车,谎称从邻镇亲戚家驶回。经执勤人员仔细检查,发现该车各种证件齐全,司机和乘客体温也无异常,正准备放行时,却被一同站岗的其他人员拦下了。原来,出租车的后备箱载有一个行李箱,经过一番盘问,司机肖某承认了从高铁站接回江苏无锡返回乘客赵某的事实。考虑到天寒地冻,且赵某系松林镇本地人,执勤人员在对司机进行严厉批评劝返后,将赵某护送回家中进行隔离。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这一“惊险”境遇,让赵佳胤至今感到后怕。“还好同事们及时拦下了,万一司机携带有病毒,后果不堪设想。”

从冬夜寒霜到春寒料峭,从春节返岗到寒夜值守,当被问及“工作那么辛苦,有没有后悔过”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赵佳胤不假思索地告诉记者,我们宁可把疫情想得严重一些,也不能因为太乐观而麻痹大意,我们当然希望出现最乐观的结果,但却要按照最悲观的可能来备战。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红事好改,白事难劝”。摆在板桥镇“90”后党员李杨军面前的就有这么一道难题。2月3日,板桥镇柏杨村中心组一位83岁的老人不幸去世,为防止家属因大办丧事引发人员聚集给防疫工作带来隐患,作为“名城先锋党员突击队”的一员,李杨军和队友们立刻赶往死者家中。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李杨军一行正在劝说家属


“这不可能!简直是不讲道理的要求,我们决不答应!”意料之中,得知李杨军一行的来意,家属们情绪激动,只想让死者尽快入土为安。

“不能强制,不能强制,死者为大,态度温和一点,家属情绪激动是人之常情......”李杨军不肯放弃,一边在心里默念一会儿要劝说的话,一边给自己打气,为了让家属理解,李杨军“三顾茅庐”,劝说的同时还为家属测量体温。或许是看到了李杨军一行的诚意,或许是意识到了病毒的危害性,家属从最初的不理解逐渐转变为愿意听从安排,并电话通知外地的亲属不要返回奔丧,待疫情过后,再为逝世老人举行葬礼。

因担心周围的邻居前往慰问悼念,李杨军又和村委工作人员在家门外蹲点劝回20多名群众,直到确认没有人员集聚后他才离开。

“他们这样做是对我们、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负责,我们会全力配合。”柏杨村村民在李杨军反复做思想工作后说道。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不问前路,但求心安”,这样的精神在汇川俯拾皆是。董公寺街道组织委员谭平平,白天不停为群众答疑解惑,晚上面对电脑统数据、写着资料加着班;想为疫情出份力,22岁的泗渡镇青年唐世坤自发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拿着喇叭在邱庄村里来回喊话;只因小男孩一句“哥哥辛苦了,继续加油呀!”就备受感动,仿佛“充电器”一般浑身充满能量的洗马路街道添阳社区专职干部夏天柱;一丝不苟核准数据,万无一失确保信息对称的高桥街道干田社区专职干部徐娜……太多的青春身影出现在这个城市的角落,为疫情笼罩下的城市留下无数感动。

……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这一次,换我们来守护!”来自汇川区“90”后党员的请战书



“2003年,你们用生命守护着我们,2020年的今天,换我们来守护”,这是朴实无华的宣言书,更是汇川区全体“90”后党员的请战书,没有人能准确预判这场战争何时结束,但唯有激起足够的信心,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中国加油,贵州加油,遵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