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宣告灭亡,欧洲随即进入到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Middle Ages)时期。

而提到欧洲的中世纪,随之浮现于脑海的即是饥荒、战乱、瘟疫、犯罪……一连串令人毛骨悚然的元素拼凑成了这个黑暗时代(Dark Ages)的主画面。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欧洲中世纪)

在这诸多恐怖的元素中,爆发于14世纪的“黑死病”无疑是最黑、最暗的。这场席卷了整个欧洲的疾病夺去了至少2500万的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3,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深、最大的一块伤疤。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中世纪的“死亡”雕塑)

“黑死病”过后,欧洲随之迎来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大航海时代,进入了近代的繁荣期。因此,夹在中世纪和近代之间这场世纪大灾难,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黎明前的最黑暗。

祸兮福之所倚,“黑死病”作为欧洲历史中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固然给欧洲带来了无边的痛苦,但是这场颠覆性的灾难给欧洲近代文明带来的积极作用却也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这场瘟疫间接催生出了文艺复兴、宗教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改变欧洲的大事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场灾难究竟是如何将欧洲从黑暗推向黎明的。

何为“黑死病”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黑死病”以及当时炼狱式的欧洲。

欧洲“黑死病”具体存在的时间是1347至1353年,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发的疾病,属于鼠疫的一种。瘟疫爆发后,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这种疾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接近100%,且死亡过程极其痛苦,使当时的欧洲瞬间成为了恐怖的人间地狱。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黑死病)

亲历者薄伽丘在其所写的《十日谈》中,对“黑死病”下的欧洲有过这样的描述:

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

在这种惨状前,薄伽丘直呼:“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

最终,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整个欧洲大陆的死亡人数超过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总数的1/3,要知道,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灾难性战争,作为主战场的欧洲,死亡人数比例也只有5%。

黑死病过后,欧洲的思想、政治、经济逐渐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想的解放

首先,这场灾难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极大地冲击了当时欧洲人的精神生活。

在欧洲中世纪的早中期,天主教会从根本上垄断了人们的全部思想,神学高于一切,哲学也要为其让步,充当其“婢女”。

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讲,教会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教义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准则,教会这种对人们的极端支配,也同样导致了人们对理性的极端排斥,人们不会怀疑、不会批判,每个人活得像个傀儡。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天主教对人们的支配)

当灾难来临时,人们把它归结于上帝的“谴责”,于是他们不断地祈求、不断地祷告,结果却发现,这场灾难带来的痛苦依然没有减轻,他们开始不理解上帝为何会如此发怒,更不懂这所谓的“惩罚”为何会如此残酷。

更可悲的在于灾难过后,存活下来的人们原本以为经历过“谴责”的他们能够得到灵魂的升华,结果他们却发现,他们既没有被毁灭,同样也没有得到改变,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竟然毫无意义。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教徒)

于是,“一个原本以为绝对不可动摇的秩序,从精神信仰处松动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崩溃,崩溃之余他们意识到,绝对的顺从甚至连最基本的“存活”都给不了他们,他们不应该只是那所谓的“神圣秩序”中的一部分,而应该是独立的、自由的个体。

在逐渐意识到人生而自由这一真理时,人们开始怀疑、开始批判,开始和正统神教进行对抗。怀疑主义带来了科学的萌芽,批判主义带来了理性的思考,天主教开始失去其在思想上的垄断地位,人文主义逐渐兴起,这一切的一切促使着中世纪开始向近代社会发展。

政治的变革

“黑死病”不仅使教会失去了对思想上的垄断,同时,也使教会的政治专制地位一落千丈。

在中世纪前中期,伴随着天主教会对欧洲人思想上的支配,教会的政治权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放大。在当时的欧洲,国王、公爵、臣子们都是天主教的信徒,因此,教会的政治权力凌驾于政府之上,教皇的政治权力凌驾于君主之上。

特别是在中世纪末期,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大一统”,教皇的权力到达了顶峰,不仅凌驾于任何其他权力至上,甚至衍生出了最终裁判权,一切世俗事务,教皇都拥有最高决定权,教皇领导下的教会彻底支配了中世纪的欧洲。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中世纪教皇的专制)

“黑死病”改变了这一切。

由于神职人员需要照顾病人、操办法事等,教士的死亡率远高于平民,所以“黑死病”结束后,教会势力元气大伤,作为其对立面的王权势力随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同时,在瘟疫期间,不少教会人员趁着混乱,抑制不住自己的贪欲,迅速腐败,欺诈与掠夺横行,这些不义之举让灾难中的欧洲更加雪上加霜,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这场灾难的缘由直指教会。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宗教改革的领军人物)

内部的元气大伤再加上外部支持的瓦解,教会势力每况愈下,各国的君主开始趁机加强中央集权,极力渲染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在这种态势下,基督教“大一统”的态势也随之一去不复返,宗教改革蓄势待发。

经济的复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除了思想、政治上的颠覆,我们再来看看“黑死病”过后,欧洲经济的改变。

“黑死病”给欧洲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人口的大削减,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人口锐减下的欧洲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瘟疫爆发前,欧洲的经济状态艰难得像一潭死水,由于人口暴涨、环境恶化,资源愈发匮竭,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饥荒频发,饿殍遍地。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中世纪的饥荒)

“黑死病”一如灭霸的响指,带走千千万万的生命之余,却也让现有的有限资源得到了被重新分配的机会,欧洲举步维艰的经济状态瞬间得到了解放。

首先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多的人得到了土地和工作,他们开始可以更加自由地分配属于自己的资源,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开始萌芽。

其次,由于人口的减少,劳动力变得更加珍贵,员工报酬也自然水涨船高,于是,人们开始把提升生产力的方式从人口的提升转向了科学技术的提升,科技开始逐渐代替人口成为了新的生产力形式。

另外,借用一句中国的老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财富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欣赏美并创造美,并开始享受这种美给人生带来的各种乐趣,文艺复兴就这样被酝酿着……

总结

综上,欧洲的“黑死病”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喝下的一碗毒药,虽然入腹后经脉俱损、肝胆俱裂,但是却出乎意料地起到了以毒攻毒的效果,在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之后随即迎来了重生。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

“黑死病”过后,欧洲得到了思想上的解放,政治上的变革以及经济上的复苏,这三个方面的巨大改变很快带来了文艺复兴、大航海、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欧洲近代史上的大运动,继而又催生出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使欧洲逐渐成为了近代文明的中心。

就这样,这场世纪大灾难成了欧洲文明史上黎明前的“最”黑暗。

黎明前的最黑暗:夺走2500万生命的黑死病到底是怎样改变欧洲的?

沐茗,为你解读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