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提升理解能力的5个技巧

本文字数4542,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快速阅读》。


克里斯蒂安·葛朗宁,先后创立了德国葛朗宁学院与葛朗宁出版社,是研究学习方法和提升阅读效率的专家。这是一本阅读类的工具书,教我们全面提升阅读速度和质量。


成功要从掌握学习技巧开始,眼睛的移动是阅读的关键。书中提出了“视觉阅读”进阶法,用实用练习、趣味测试、知识普及和“视觉卡片”等阅读辅助工具,帮助我们从分行阅读到逐段阅读,再到整篇文章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逐步学会调动五种感官、集中注意力、培养理解力、增强记忆力、提高阅读速度,轻轻松松成为阅读高手。


《快速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提升理解能力的5个技巧


01、快速阅读方法


很多的人对于阅读很头疼,刚读完的内容一会就忘。那是因为我们多年的习惯养成的阅读障碍,很多人由于这种障碍,没有培养出阅读好的技巧。因此,阅读是完全可以学会的,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就会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逐字阅读(线性阅读)


作者指出培养阅读能力第一步就是学会活动双眼,而我们速度慢的症结就在于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个方法是很早以前的阅读习惯。它很慢,但是很有效,适合读一些复杂的材料或者读一些重点的内容,边做笔记边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


2、略读


就是选择性的读,每次只读段落的第一行,这种方法适合预览。比如,我们拿起一本书不知道要不要读的时候,会预览一下简介、目录、前言,然后感兴趣后,通读一遍,看看书中的重点内容在哪,确定一下到底要不要细读。而只读第一行是因为大多数的写作结构,它的概括句都在第一行。


3、扫读


扫读就是查找性的读,也就是找书中我们需要的观点。比如,我们在做分析性阅读的时候,只找我们想要知道的那一章节,而不是所有章节都要读,其他章节就可以忽略了。


4、视读


就是直接把文字转化为可理解的图片。我们一般人接收信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听觉型的,善于倾听,对声音特别敏感,一说就懂。另外一种叫作视觉型,就是对图片、颜色、对数字特别敏感,他们很容易就可以把文字直接转化成脑中的场景、脑中的图像。


比如说有人给你讲了一个什么事,你听完之后你会说,这个事情听起来不错,如果你老这样说,那就说明你可能是听觉型的。如果你的表达方式是,这个事情看起来不错,那么你有可能就是视觉型的。一般人要么善于听,要么善于看,这两者都擅长的人也有,但是非常罕见。


听觉型的信息它接收的速度比视觉型的慢。比如说你是听觉型的,你看一行字,你需要从左到右的一个字一个字把它先给读出来,让它先变成声音,然后由声音传入耳朵,最后再由耳朵传入大脑,变成具体的可以理解的信号。


视觉型是直接可以把文字变成脑中可以理解的信号,中间的这个听的过程就被省略了。耳朵传入大脑的信号和由眼睛传入大脑的信号是不一样的。


因此,所谓的快速阅读其实就是省去中间听觉的过程,直接让文字变成可以被理解的信号,那看一段文字它就像一幅画是一样的,直接就可以理解。


《快速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提升理解能力的5个技巧


02、如何快速阅读


那怎样可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我们几个技巧,比较有实操性。


1、借助手指


作者指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从视觉方面入手,最有效的策略就是从本能出发,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


那到底怎么做呢?借助手指强行加快眼球的移动速度。我们的手指是一个最方便的工具,随时都可以用。我们的眼睛在看清一个物体的时候,眼球需要停止跳动,把视线停留在某一点,就像照相机一样聚焦,这个时间大概是1/4秒的时间。


就像我们前面所谓的线性阅读,它整个阅读的过程也不是像流水一样从左往右地扫过去,它其实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聚焦。


比如说一句话有20个字,线性阅读就需要眼睛跳跃20次,拍20张照片。那快速阅读的方法其实就是要减少这个跳跃的字数,20个字你只需要跳跃2次就应该把它看完。


我们的眼球是圆形的,当我们看一个字的时候,不但能看清这个字,余光也可以看到旁边的字,包括上下行的字也是一样的。所谓高手,在看字的时候,眼睛不是一行一行的看,而是一种S形或者是Z形。


也就是说他在读书的时候会上下左右乱跳,就像看一幅画一样,不一定是按顺序的看,而是先看感兴趣的,基本上是没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前面所说的2次跳跃就可以看完20个字。


所以,作者指出,如果想要破除一行一行的看,就需要手指来辅助,在每一行快速移动,眼睛就会跟上手指的速度,运用手指还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快速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提升理解能力的5个技巧


2、关键词


作者指出,高手在阅读的时候不是在看,而是在找关键词,也就是语义单元。就是不要以字为单位,也不要以句为单位,而是要以段为单位,一段话、一段话地理解。


一段话可以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要表达两个意思,他就要分两段,写作的时候是这样,我们阅读的时候也是这样,只需要找到一段话中间的关键词,快速明白这一段话中作者想说明什么就可以了。


那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它其实就包含在几个关键词当中,其他的词它都是辅助的、重复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词,扫一眼就应该知道它是干吗的,根本就不需要看。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和动词。比如说有一个红色的苹果,苹果它就是关键词。一段话当中我们会发现,只把这些关键词挑出来,只看关键词,我们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猜到这段话作者想说啥,这就是关键词的一个连接作用。那快速阅读就是要把眼睛快速聚焦到这几个关键词上面。


作者指出,关键词一般不是在开头就是结尾,绝大部分是在开头。所以说一段话我们只需要读第一句就够了,一篇文章读下来也能差不多理解作者想说什么。


当然,它不是绝对性的。有好多段落的关键词是在中间,这是很少见的。我们只需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关键词,作者的意思就能清楚地展现出来。


3、拓展视野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一个小技巧,拿一本练习书,然后找一段话,再找一张卡片,然后把这一行字给遮住,然后快速地上下移动,然后再遮回去,就这样闪一下。


然后你的眼睛要盯住这一行字的中间,然后在闪过几次之后,你眼睛就要闭上,回想一下刚才看到的内容。因为文字露出来的时间太短,所以你只能用余光看到旁边的字。这样的练习就可以慢慢地帮助你扩大自己的视野。


如果你觉得这样闪一下完全看不清旁边的字,那么说明你获取信息的通道还是以听觉为主,那么你就需要多加练习了。练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读出来,而且要加速,直到你看一眼就能知道这一行字大概说了些什么为止。


《快速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提升理解能力的5个技巧


4、带着问题去读


作者指出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效率。我们阅读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不然的话很容易走神,就会读不下去。因此,我们需要带着预测去读,一边读一边梳理作者的写作结构。而且在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因为如果你的速度慢了,那么就容易分神。


为啥速度慢了就容易分神呢?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其实特别快,如果你输入的信息速度特别慢或者不够多,它是不会闲着的,它会自然而然地找其他的事情来分析。就像你听一个老教授在慢慢吞吞地讲课是一样的,因为他讲得慢你就容易瞌睡,你就容易走神做白日梦。


大脑它其实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信息来处理的,它是停不下来的。如果你想让它停下来也非常难,你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做到。一般人都是做不到的。


就像晚上睡觉,依然会做梦一样,大脑是需要不断地活动。所以主动地、快速地、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就像看一幅画一样,在看的同时揣测这个画家的用意,这个在阅读的时候非常重要。


5、控制节奏


控制节奏就是说我们不要一味的求快,根据书籍的不同要适当的进行调整。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我们随着练习的时间越长阅读的速度就会越快。


其实读得快,它不止和技巧有关,它和你对这段文字的熟悉程度、文字本身的难易程度,还有作者文笔的流畅程度,对于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我们就需要放慢速度,用心去理解。所以练习快速阅读,它不是一味求快,是需要在快的时候快。


比如说看小说、看新闻,这些属于消遣性的阅读,这时候我们可以快读。比如说读一些经典的书,读一些难懂的文章时,就需要刻意地放慢速度,一边看一边默读,因为这是能力提高性的阅读。读这类书籍的时候,每读一句话都能对你自己有所启发,看一段话,突然联想到了什么,我们就需要把书放下想一会儿,然后再开始读。


对于我们喜欢的书籍或者文章,如果不想读也不要有内疚感,接着读别的书就好,只要读的书多了,慢慢就会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用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来,并且读的书多了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对比,看一下每个作者的观点是否相同,查漏补缺,不能只看树而不看森林。


《快速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提升理解能力的5个技巧


03、如何阅读一本书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呢?


1、泛读全书,把握整体脉络


阅读一本书的第一个步骤是把握整本书的脉络。想象一下,如果你刚到一个新的城市,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下城市的全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和氛围,最好的办法就是骑上自行车或者开着车闲逛一圈。可是,一说到阅读,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泛读这一步骤的重要性。


阅读就好比是拼图,当我们拆开一幅有几千块“碎片”的大拼图时,肯定不会随便捡起一块就开始乱拼,总要先看清楚最终的图像是开满鲜花的草原还是夕阳中的纽约街景。对于阅读,这个步骤就相当于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


总之,就是拿到一本书之后,一定要先整体地预览一遍,这样你才能知道作者的大概思路,哪个地方该快,哪个地方该慢,哪个地方该铺垫,哪个地方重点。


具体的方法就是在看书的时候看目录,看大标题,看二级、三级标题,快速地把所有的标题和书中的重点部分,黑体字的部分先看一遍,先给自己的心中画张图。这个过程大概用10分钟搞定。


2、快速阅读与反复精读相结合(粗读)


如果我们通过泛读确定了一本书是有价值的,那接下来就是精读了。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精读的时候要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与目标逐一完成。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一遍,并且在页边标记出重点信息(段落开头)。如果是电子书,那你也可以把觉得好的文章、段落标记下来。


经过一遍的快速阅读,我们很可能已经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具体信息,或者发现这一部分没有太多有意义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下一部分的快速阅读了。


如有例外,当然也可以再有针对性地阅读一遍。遇到已经弄清楚的部分,可以快速浏览;遇到无关紧要的部分,大可直接跳过。


然后,把书合上,休息一会儿,积极的思考,让大脑和这些信息碰撞一下,过段时间之后,再拿回来看一下,这个时候可能我们记住也不会太多。


没记住的内容说明就是不重要的,而对我们印象深刻的内容就是重点,这些重点需要我们细读、精读,你可以边标记、边做笔记边读。


这个时候就不需要追求速度了,追求的是理解和领会。而且这个过程也不需要限时间,想读多久就读多久,当我们遇到经典的书的时候可以反复地看。所谓经典就是我们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启发,这种阅读状态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的话:


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需要读三遍,重点的部分要仔细读。我之前分享过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的方法也超级实用,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我个人认为也很不错。


最后,我们有了这些方法以后,就需要自己去练习,慢慢我们的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并且理解能力也会提升。


《快速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提升理解能力的5个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