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發表高大上,有多少轉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生產力?

王老虎7321


論文,是基於已有的認知對未來的判斷。它要轉為生產力或物質成果,還要經過反覆的實踐並加以推廣。


頓悟書堂


基本上絕大數論文沒有任何應用和科學價值,但是高校、國家考核需要,不發論文,你職稱上不去,沒有經費做研究,沒法建實驗室,死工資,沒有提成,拿不到各種獎勵與榮譽、頭銜,城市連老婆和孩子都養活不好,所以發文章對於科技進步和轉化為生產力沒有任何直接關係,但是作用有很大!!!


向上炬火


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十九大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新工業革命和我國高質量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的大背景下,加快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已成為動力變革的首要任務。實施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就必須首先解決好科技成果轉化問題,以此才能發揮科技對經濟的引領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長期依賴資源要素,只有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因此科研成果轉化已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不斷出臺,為科研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政策環境。

根據《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6-2017》顯示,研發經費投入已達2275.4億美元,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差距在進一步縮小,由2000年佔全球研發經費投入份額1.7%提升至15.6%;科研人員總量已達375.9萬,佔全球總量的31%,多年雄踞榜首;發明專利授權量達26.3萬件,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位居世界首位;科技進步紅利穩步增長,較2003年提高17.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3%,但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知識密集型產業增長速度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可見各項發展指標均逐年有新突破。

由此可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唯有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引領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科技、科研、經濟協同發展。


別青煙放棄


論文本來是一種科學嚴謹邏輯性很強研究特定領域問題的學術文章。現在國內由於畢業取得學位、官職進遷、職稱進升等等原因,發表“論文”成為時尚。把一些很好解決的事情也推向很高的位置,小的事情問題理論化,論文泛泛化,使論文含金量大大縮水。發表論文多,但質量平平,由於發表論文平臺在國外學刊,更顯貼金,成為某些投機專營勢力之人向上爬的工具。

無論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理論研究的論文,最終要轉化為生產力。那些高大上的成羅筐的論文,只能適應形式主義,那些缺乏真實性論述過程及準確的數據模型得出結論的論文,經不住實踐的考驗。在重大或國計民生項目若採用質量平平高大上的論文作者的結論觀點,後果不堪設想。現在真正急需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含金量高的論文應用!


吉祥使者695



喬以寮


發表論文多為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引導人們如何去認識科學,基於可掌握的科學知識, 開發應用技術,解決社會和民生問題。

基礎研究是應用技術的科學基礎,沒有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就不會有用於解決社會問題的應用技術,技術工藝技術也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翰林墨客


論文論文,是從理論上講的,還有許多論文是以理論論證理論。即如是正確的理論,要落實到實際,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有許多論點要實現,受環境人文等諸多因素太多影響。人們知道,手槍丶直升飛機等是達芬奇想岀來的,也論述了可行性,但當時能“實踐"岀來嗎?科技論文要求更加嚴密,即使這樣,多數論文只能是"高大上“,真正的能“實踐"的有經濟效益的論文,你覺得有人願意發表嗎?尤其當代國人的論文,多數是商業化了的,是掏錢論文,是裝點論文,浪費資源不說,還將有價值的論文淹沒在垃圾堆裡了。有二十多年不去發表論文了,有時寫一寫也只去壓箱底,因為交不起板面費,更不願意受辱。也不看論文了,看現代的論文論著,就象在垃圾場上找金幣,撿垃圾呀?


老閒事主任


發表論文不一定高大上,但不發表論文一定不會高大上。


靜觀天下200208910


創新性的論文有利於社會的進步,但是要轉化成生產力,需要的是等待。


金童希瑞


這些真不知道怎麼回答,簡單地說,當年陳景潤證明1十1的時候,引起科技界極大的反響,至今看到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起到了什麼作用,當前爭論的加速器建立與否的問題仍然在爭論當中,這當然還有經費的問題。很多當前高大上的理論問題雖然看似無用,誰知那天會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