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是身懶腦勤,另一種是身勤腦懶。你知道螞蟻效應嗎?有什麼啟示?

用戶111322910090


螞蟻效應講述了一群螞蟻為了建設美好的“家園”,“齊心協力”把一棵百年大樹掏空,最後“樹毀穴亡”的故事。一隻螞蟻很弱小,做不成什麼事情,而一群螞蟻的力量就不一樣了,可以大到驚人,而在整個咬噬樹木的過程中,每個螞蟻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有很明確。

在職場中也是一樣的道理,靠一個人單打獨鬥,力量是很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起大家的力量,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才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螞蟻效應帶給了我們以下這些啟示:

一、 第一個啟示是:團結就是力量,特別在現代社會,要想做大做強,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1. 個人完成工作的速度和效率遠不及團隊,很難跟上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如果只是個人做的兼職副業,一般不太能感受到市場的快速變化帶來的生存壓力,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按部就班去完成。

2.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斷湧現出大量的好的產品和內容,個人的能力和精力以及思路遠不及團隊的力量。比如,做自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人做和團隊做的效果和效率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很多自媒體人做到後面成為領域大咖,對內容的產出和要求不斷更新,越來越高,招兵買馬組建專業團隊製作可以達到1+1>2的理想效果。

二、 這第二個啟示是:團隊能夠包容形形色色的“螞蟻”,每一種“螞蟻”都有他存在的意義

1. 在上面的故事中,其實,大部分螞蟻是屬於兢兢業業勤勞的朝著同一個目標和方向啃食樹木,他們屬於身勤腦懶型員工,任勞任怨,只要跟著大家一起做就好,從不去思考為什麼,怎麼做對團隊發展更好,或者懶於動腦筋想這些問題。

2. 還有一部分螞蟻待在旁邊不勞動,但其實,他們是屬於身懶腦勤型,很樂於思考整個團隊的發展方向,運作方式等等,沒了它們的指揮團隊很容易失去方向,亂作一團。職場中的市場部、研發部等部門就像公司的“腦庫”,對整個市場的發展趨勢的瞭解,公司的市場發展規劃和產品改進等等建言獻策,這是他們的主要工作職責。

3. 還有個別幾隻螞蟻和大家做著相反方向的努力,是典型的幫倒忙。在職場中,這種“螞蟻”整天遲到早退,貌似對整個公司的發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很有可能他可以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存在一定有他的道理。

螞蟻效應講出了職場生存的法則,抱團取暖,依靠團隊的力量可以成就公司的更好的發展;另外,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易之


很早以前,我沒有聽說過螞蟻效應。我經過觀察發現我身邊那些做事情很慢的人,心眼比較多。


相反,做事情比較快的人心眼很直,也就是做事的時候腦子彎彎少。後來無意中看到了螞蟻效應後才真的明白了。


1.身勤腦懶


小劉是一個性子很急的人,領導安排的工作她會立即馬上去辦,家裡的事情她也是看到了趕快就幹,從來不拖累。


即便是和人約會或者上班,她都能做到從來不遲到。臨時有事借人的錢她第二天就會想辦法給人還錢,很守信用。


她和單位一個同事一起去公共澡堂洗澡,她洗完回家把衣服用手都洗完了,單位的同事才從澡堂出來。


在家裡早上起來很快就給孩子把早餐準備好,無論是幹家務還是幹工作她都算得上是麻溜的人。


身邊的很多人都誇獎她是個勤快,幹練,守信用的人。


但是,她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因為追求做事快,所以,腦子基本不思考,說話很直。


這樣的缺點造成了她經常性的出力不討好,工作乾的再多,領導不會感激,家務幹得再好,家人認為理所當然。


她很苦惱,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樣的人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說話比較快、直,一快肯定就直,一快肯定不經過大腦思考。


造成的困擾是即便把活幹了,因為說話不好聽,把人還給得罪了。看過《萬箭穿心》電影的人應該知道影視劇中的主人公李寶莉就是這樣的人。


她大半生都在付出,為了家,為了孩子,可是,最後的結果是孩子都嫌棄她,她錯在哪裡呢?


她就是那種最典型的身勤腦懶的人。


一般情況下身勤的人腦子都懶,一方面不是因為腦子真懶,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習慣是思考,讓腦子變勤。


2.身懶腦勤


身懶腦勤最多的人往往集中在玩政治的領導中。


有一個領導做事和說話是真的很慢,很多急性子的人都有點受不了,但是,他的腦子是最聰明的。


他當時當的是主任,在半年多時間內,他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單位的那個書記給他讓了位。


單位的那個書記就是一個身勤腦懶的人,人很勤快,說話很直,但是腦子很簡單。村民來鬧事的時候,主任得到了消息趕快出去迴避了。


而書記卻出來站在氣怒的已經失去理智的村民中,企圖用道理進行說服,一群村民因為他的一句話沒有說好,


直接群湧而起把書記給動手打了。


被打的書記一般是不能再在當地任職了。那麼,主任很快就升為了書記。事情過後,很多高人分析,


說:所有的過程都是主任暗地裡安排的。


政治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是沒有對錯的,成為王敗為蔻,很多時候都需要用腦子,也就是腦子要勤快。


我們看《三國演義》時,就會發現劉備和諸葛亮都是那種身懶腦勤的人。


這種人的特徵是做事慢,慢的原因是因為遇事就思考,說話就過腦子,所以才會慢。


我很久之前發現做事慢的人一般擅長思考,即便很小的一件事,哪怕一句話他都會過腦子。


但是,做事看起來很快,很勤快的人,動腦子方面沒有做事慢的人勤快。


我為了證實這一發現,專門私下裡給自己的實驗設定了幾個人,其中一個還有我的兒子。一次無意中,我發現我實驗中的一個人的個人簽名上竟然是“三思”二字。


這個發現對我的震撼比較大,看來做事慢的人人家是因為三思而慢的。


也再次證實了我最初的發現是對的。用這個通過證實了的發現我來觀察我的兒子,我發現他的慢確實有一部分是在思考。


例如:週末晚上我問他你明天早上想吃什麼?他半天不回答,原來的我就會很生氣的呵斥他,嫌他慢,可是,現在我就觀察他的微表情,發現他在思考。


隔了一會兒他會對我說自己想吃什麼。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做事慢,我覺得母親不要嫌棄,你不妨多觀察,說不定你的孩子還是個愛思考的寶貝呢?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喜歡研究婚戀,兩性關係,痛恨道德說教,喜歡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問題,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


謝汶青


螞蟻效應指的是一群螞蟻為了生存選擇了一棵百年老樹的樹底安營紮寨,因為老樹比較容易進行啃食,為了建設未來美好的家園,螞蟻們辛勤勞動,日復一日,不停第挪移一顆顆泥沙,然後又咬去一點點樹皮……直到有一天,一陣微風吹來,百年老樹轟然潰倒,乃至最終零落成泥。螞蟻們的夢想也化作汙泥,還損失了大批螞蟻的生命。

螞蟻效應告訴我們,大腦的懶惰請勿用身體的勤奮去彌補。

你為什麼如此忙碌,忙於工作,忙於學習,但仍然做得不好,而其他人則如此放鬆,結果要比你好多了?那麼你很可能陷入了“利用身體上的勤奮來彌補大腦的懶惰”的陷阱。

當你疏忽之後,然後用加倍的工作去彌補;當你心不在焉後,再用加倍的學習去彌補;當你忘記自我時,就用加倍的交流去彌補;總是在這裡丟失一些東西,然後去找那裡。

一位父親讓他的孩子想辦法搬一塊大石頭。孩子嘗試了各種方法,如挖坑導向,把槓桿壓撬等,他大汗淋漓然後對父親說:我盡力而為,嘗試了所有的方法,還是做不到。父親說:你沒有盡力,我在你身邊,為什麼不尋求幫助。孩子的大汗淋漓似乎向他的父親表明我已盡我所能,所以即使沒有成功,也沒有理由責怪我,因此,內心的自責和焦慮得到平復,同時,也推卸了責任,阻止了他的慾望和成功之路。

這個孩子是我們本能的自我。我們總是試圖用各種方法保護我們的心免受傷害,父親則是我們的理性的自我,它充滿了對自我成長的期望和願景。當我們感到驕傲時,我們理性的父親將會出現,充滿激情理想的正能量,當我們沮喪感受到挫折時,本能的孩子就會出現,並且冷靜的表達了在他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嘗試了。

時間才是真正的投入和付出,因為時間是最有價值的衡量標準,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一天24小時,不能儲蓄累積,而時間的本質是專注,專注一個主題,不去受外界的干擾,專注的本質是大腦的勤奮,主動運作和深刻思考。離開思考,離開了焦點,去談論付出的時間,是解釋不了問題所在的,你拿著一本書心不在焉地掃看一週並不如別人那樣專注於閱讀一天的收穫多,你一步一步去做事,按部就班不要考慮原由地工作三個小時還不如別人花一個小時深入瞭解這項工作,提升效率。

所以,不要把時間花在衡量你投入多少上面,請記錄你的專注時間,深度思考的時間,以及不要用身體上的勤奮來彌補大腦的懶惰了。


夜芒星夜芒星


生活中兩種人:身勤腦懶,身懶腦勤,有何啟示?還想結合“懶螞蟻效應”說說是吧?

這問題,這現象,我都思考幾十年,看了幾十年了,也與爭論過不少。人勤分兩種,體勤與腦勤。體勤看得見,腦勤看不見。勤是必需的,但勤要有樣有法,愚勤蠻幹就不好。在勤上面,我認為腦勤者遠勝於體勤者。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無數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就看那些所謂的“懶螞蟻”是東遊西玩,無所事事,悠哉樂哉的,認為是“懶“,但蟻群一旦出事,就正是這些“懶螞蟻”去幫助解決難題了。人們有時往往只看到現象,而看不見本質,就誤會又誤解了。勤的類型有多種,不要只看體勤而不見腦勤,腦勤比體勤意義作用更大。

勤要勤得有價值,勤而無價值,勤而無用,這樣的勤好嗎?不動腦的勤,也即身體勤而腦懶的人,有價值也不大,有時是無用或有害的,有愚勤之象。腦勤身又勤才是最好的,二者不可兼時,還是取腦勤為上。做人謀事,要學會多動腦,多使用智慧謀略,那就事半功倍,反之,多是事倍功半的。誰人不重價值功用效益?身勤與腦勤真是天壤之別的。








樹德漢碩


我曾經對學生講過,你們身體怎麼懶都沒關係,但是大腦別懶,大腦懶,你們就廢了。

從工作角度講,大腦勤奮比身體勤奮更重要。舉兩個我年輕時的例子。當時我二十一二歲,有一天工廠搬家,從原來的車間裡拆下來很多鋼管。有一些鋼管帶著一個法蘭盤,就是連接兩個管子的一個裝置。當時的工具只有一個壓力來固定管子,有一把管鉗子,但管鉗子的開口度不夠大,無法卡住法蘭盤。這時那幾個師傅都沒轍了。都在那琢磨,怎麼把法蘭盤卸下來呢?我當時看了看,我說好辦,我到車間裡從地上撿了兩個螺栓。把螺栓插在法蘭盤的四個孔的對角的兩個空中,然後用管鉗子的把,別住兩個螺栓,稍微一使勁,法蘭盤就卸下來了。

還有一次。工廠要把一臺幾頓重的液壓機搬走。首先得放到液壓機。液壓機是用來做水泥地板塊的,由於長時間使用,在液壓機的一側,就堆滿了水泥,很堅硬,而液壓機要放到的方向正是堆滿水泥的對側。我們得把水泥摳開,才能把撬棍插在液壓機底部,但水泥太硬了,刨開它很不容易。師傅們又傻眼了,我告訴他們,把沒有水泥的一側撬起,然後把一根六分的細鋼管插入底部,然後由幾個人用繩子把液壓機向有水泥的一側拽。同時,把六分鋼管繼續往裡挪,等鋼管過了液壓機的中心線,再用繩子向相反的方向拉。這樣,液壓機就憑自身的重量,把水泥層就撬開了。然後,為了避免傷人,又換了一根長繩子,繼續拉,然後繼續撬動帶走水泥一側的底部。不斷加高,最後轟的一聲,液壓機倒下了。

如果我當時不去考慮這兩個問題,師傅們可能也能想到同樣的解決辦法。如果想不出來,那就只有用蠻力,或者就放棄了。

學習也是一樣,要不斷地琢磨,怎麼才能學得更好,努力是必須的,但學習的方法卻能使同樣的努力得到更大的效果,提高效率。

所以,什麼都不能蠻幹,只埋頭苦幹是不夠的。沒準還成了傻幹。除非是不得已,不然總要去想,怎麼才能把工作做得既省力,又高效。

不過有一樣事情是不能找竅門的,那就是健身。這事如果找竅門,那就什麼都別練了。這時身體絕對不能懶。


散木17


我屬於人勤腦懶之人,因為我腦子笨,腦子不好使,沒有別人腦子聰明、靈活。所以乾脆很少動腦子,於是跟在別人後面幹事,沒有主見,更沒有遠見,我幾次單獨幹活,結果洋相百出,不是我不用大腦,而是我用不好大腦。就比如電焊,人家把設備拼裝好,讓我用電焊焊接就行了,反正我不拼裝。就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吃現成的飯那種。

不善於動大腦,好在我人勤快,不偷懶,不偷奸多巧,幹活髒活重活累活我搶著幹,毫無怨言,任老任怨,默默無聞,雖然我有這些缺點和毛病,老闆和同事還是會原諒我的,安排工作總是讓我幹熟悉沒有太複雜的,對我工作態度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我真的很感極。

有時我感覺自己十分可笑,十分悲觀,一個成語叫濫竽充數,我是不是那種人。有時我又一想,父母親為什麼要近親結婚生下我呢?


老慄師傅


在我看來,這兩種人都很重要,因為有各自的用處。

  • 首先,看看身懶腦勤。這種人的好處是喜歡思考,喜歡琢磨,能夠花時間在思考和找到方向或捷徑、或思考怎麼樣更省事省力去改進現有事物上,他們為了解決自身懶的問題而衍生出來的需求,反正可能會成為進步的動力。但這類型的人缺點也很突出,有可能會僅僅停留在想想而已的層面上,而缺乏實踐的精神去把思考變現,需要有人常識他/她的思考,並拿出行動力來變現。
  • 再看看身勤腦懶。這種類型的人,好處就是勤勞,雖然他/她自己不願意動腦子,但你能指揮得動他/她,他/她願意行動起來去實施、去行動。畢竟不能人人都做思想家,而需要絕大多數人的行動力和執行力,才能把少數人的思考變現。這類型的人缺點在於不多想,只會使蠻力,只拉車不看路,可能收益會比較低。
  • 而我們最希望做的人,應該是身勤腦勤,即願意思考方向、尋求改進,又有行動力把思考的東西付諸實踐而檢驗思考的結果。
  • 而我們最怕成為的人,應該是身懶腦懶,自己沒想法不說,而且還好吃懶做,不願意聽指揮勤勞工作,那真是比較悲催。

所謂螞蟻效應,主要是指兩個方面:

  • 一是個人的力量可能並不足夠,需要團結行動,聚沙成塔,一群螞蟻聚在一起,就能搬動比自己大很多的東西,這就有點象上面所說的腦懶身勤奮;
  • 另一層意思就是,大家都知道螞蟻非常勤勞,殊不知其中也有一些懶螞蟻,但這些懶螞蟻存在的意義在於,它們在觀察在思考,是蟻群的大腦,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懶螞蟻會給整個蟻群提供新的方向,起到引領的作用,這就是有點上面所說的腦勤身懶。
  • 整個蟻群就是勤勞螞蟻和身懶螞蟻互相配合的結果。

但真要落實在工作中,如果我是領導:

  • 首先我不需要人人都思考,而沒人執行。說到底,工作還是要把上級下達的指令落到實處;
  • 其次,在能執行的基礎上,我再提拔和重用腦勤的人,因為他/她有了實踐做基礎,對整個事情或流程都比較懂,在此基礎上,勤于思考,設計改進,會比較有實際價值;
  • 除非事先特別瞭解,否則我可能會比較怕直接使用腦勤身懶的人,如果他/她憑以前的業績能證明他/她的思考有價值,那還好說;如果沒有證明過,一上來只讓他/她去思考,可能會給團隊帶來負面的影響,影響其他人行動的積極性。

以上。


奇談的緣子小姐


確實,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中一直並且永遠都不缺這兩種人。其實,這也很好的解釋了“懶螞蟻效應”。

記得很早前看過一篇文章。講的就是在劍橋留學的一箇中國人,時間應該是在20世紀初期。他很很瘦小,但卻被選為了劍橋和牛津划船比賽的領頭人,就是掌握方向。在比賽的前一天,他弄了條小船,帶了一些木板,就到了泰晤士河裡,然後從比賽開始的地方,就丟下木板,看著目標的軌跡,做了相應的記錄。結果,第二天比賽,他率領他們的船贏得了比賽。因為他充分的利用了水流的速度。如果說比劃船,他肯定入選不了划船隊員,因為他瘦小,但是他聰明的方法,為本隊比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身懶腦勤的人身邊,總是有一群人圍在他身邊,配合很好,非常和諧。這是因為他腦子好使,相出的辦法很多時候很管用,節時省力,還少走彎路。這也是很容易形成的一種組合。一個人掌握方向,一群人來執行。

所以團隊是有差異性的,作為管理者,最關鍵的是找出這個差異,然後讓每個人發揮所長,揚長避短。讓每個人物盡其用。才是管理比較高的境界吧。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勞動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懶”螞蟻效應,我給懶打個引號別人從事的是腦力勞動,談何懶。

身懶腦勤和身勤腦懶,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並不矛盾。

高中同學A,天賦異人,家裡開網吧的,讀書期間就喜歡打澄海3c,日常上癮,回家就玩,在寢室就看手機看攻略,在教室玩不了手機就看雜書,我跟他很熟,高中三年愣是沒見他正兒八經的刷題,玩遊戲多了,生活習慣也邋遢。

就這麼個人,遊戲玩的很溜,殺遍年級無敵手。

當然學習一團糟,高考三本線。

然而復讀一年,成績高出一本線50分。

大學讀的重慶郵電,現在在電信公司工作,月入一萬,聚會時在看到他時,他還是那副德行,愛玩遊戲,愛吹牛逼,作風慵懶,但工作效率從沒低過,只要他花點時間想事情,就能跟高考一樣,搞出點事情來。

初中同桌B,家庭出身貧苦,這身材就是農活幹多了練出來的,但是無論情商智商反應都很遲鈍,很刻苦,每天起的很早睡得很晚,就刷題,成績一般,理工科死活不及格,最後還選的理科,現在某裝修公司的設計總監,再見面時,說話也利索了,作風也大方了,牛逼吹的比誰都想,但是這幾年的拼搏絕非你我所能想象,現在也不用幹體力活了。

真人真事。

前者身懶腦勤,辦事效率高只要他願意,就能幹好事。

後者身勤腦懶,農活幹多了,什麼事都是用身體去熬,這股勁不也熬出來了,現在身體也勤腦子也勤,過的還不賴。

兩者衝突嗎?


知你所想懂你所問


我見過一直被動接受工作任務,不斷透支身體的員工,他們永遠都很忙,有時被洗腦,覺得年輕就該奮鬥,越辛苦越累就好。

但接觸下來,我發現過了挺長時間,他們的工作流程沒有優化,任務分配處理效率還是很低。

對於額外加的任務,也沒有規範到位的模式去做,都是急急忙忙,錯漏百出。

我覺得這是明顯不願意思考的勤快人,身體很勤快,但不懂得思考如何提升效率,一直累,苦勞不少,功勞看不見,確實是很可惜的。

我認識一個朋友,是一個算勤快也算懶的人,勤快是他眼裡有活,會願意去做,特別是項目初期。他不止自己身體力行,而且在摸索過程中不斷試驗模式的成功性,並把流程優化,做出成績。然後再把流程培訓給新進的人,自己把握項目的幾個重要節點的拿捏。這樣他自己就沒那麼累,大家也都能夠各司其職,把事情做好。

當然,不同角色需要的人擅長的方面不一樣,我們也不能只強調腦子勤快,事情不肯出手做,也不能只說勤快眼裡有活就好,腦子不去思考,這樣一直透支自己卻沒什麼成績。

還是要平衡,這樣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