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得有耐心,最忌語言暴力,是嗎?

農在天涯


是的,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是巨大了,請家長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文明教育,讓孩子心靈健康成長。


奮鬥的小鳥兒baby


走向社會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我爸爸(或媽媽)都沒有這樣罵過我,你憑什麼這樣罵我?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內心真是五味雜陳!

社會,什麼人都有,就是沒有你爸媽!不要說罵你,害你,騙你,打你,要你性命的人,大有人在!

做父母,一定要意識到,你沒有可能保護照顧孩子一輩子!你必須讓孩子經受風雨!

我現在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在我七八歲的時候由於工作忙,把我送到農村,住在一戶負責生產隊放牛的人家,我一點沒有講假話,床底下有豬,有狗,剛開始晚上睡覺經常被豬的呼嚕聲吵醒,後來習慣了,沒有豬的呼嚕聲還睡不著。這段經歷,鍛鍊了我堅強的意志!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都能戰勝!

教育孩子,很簡單,告訴他(她),一切靠自己!欺負你的人,騙你的人,傷害你的人,十個手指頭要來回數幾十次也數不完!怎麼辦?努力拼搏就是了!

昨天除夕,我還在店裡忙到晚上八點,我相信我的女兒知道,原來做人就是吃苦,就是修煉!能不能成仙我不知道,起碼沒有人敢小瞧了咱!


南洋教父


父母教育孩子確實要有耐心,最忌諱語言暴力,這倒是真的。

我的侄女5歲的時候,膽子很大,什麼不懂的就問,有很多玩伴,現在8歲了反而變得很膽小,沒玩伴。因為我侄女從小被吼到大,打到大,不管是我媽還是我哥我嫂都是用暴力或者是語言攻擊,搞得她現在神經很敏感。


例如:我哥我嫂教她做作業的時候,她不會我哥就罵,越罵越不會,還沒打她都哭了。我作為她叔叔只能在旁邊勸說,期間我也陪著我侄女做過作業,沒說過她,也沒罵過她,就是很耐心的指導她,她很喜歡我這個叔叔陪著她寫作業。

我也問過我侄女,你是不是上課的時候,不敢舉手回答老師問題啊!她說是啊!我說你以前膽子挺大的,怎麼現在變得那麼膽小,連出去找朋友玩都不敢了,是不是被你爸媽打罵才變的,她沉默了。我也只能開導她上課要積極回答問題,不懂就問,錯了沒關係,關鍵是你如果基礎沒學好,以後的學業以及科目就跟不上了。


作為父母的你們,如果你們沒有耐心教導孩子,只會靠吼靠打來管的話,教導出來的孩子長大後跟你們的性格一樣,出了社會,性格也會跟著發生改變,是好是壞,父母也有一部分的因素。

孩子好奇心很重,父母應該要理性對待,孩子學習不好,父母應該找出原因在解決。孩子情緒不好,多問問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有什麼需要父母幫忙的。孩子錯了,先不要責怪,問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很多時候,打罵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大多數是治標不治本,孩子外表接受,心裡卻很抗拒,孩子長大後,習慣了父母這樣的教育,他們同樣也會這樣對待別人。


最後總結:孩子其實很喜歡父母,很依賴父母,不管父母如何打罵孩子,孩子都會依舊纏著父母,離不開。所以作為父母的你們,不要總是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你們的虐待,跟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應該是能玩在一塊,這樣一來,孩子想什麼、做什麼都會一一向你訴說,然後你在適當的指導孩子該怎麼做。


曉輝聊情感


雖然做為父母不需要持證上崗,但是迎接你的寶貝,不僅要從物質上做好準備,更要細心和耐心的呵護他的成長。

記得剛剛有孩子時,我們百般呵護他,每天洗澡,做嬰兒操,基本是按書來養,孩子慢慢長大了,幼兒時期我們就儘量帶孩子玩,多多接觸大自然,帶孩子學戶外運動輪滑。小學階段,教他學會了游泳。只要主課不滑坡,也就補補英語課。多半還是快樂教育,也就是散養狀態,每年去海邊度假,洗海澡,釣釣魚,和孩子好朋友的家長組團親子游。

時間過的太快了,我在孩子小時對孩子還是很有耐心的,可能是時間長了,孩子大了,耐心也就逐漸磨小了。

估計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上了初中,他的課業壓力也逐漸增加,學習成績的分數也越來越低。孩子和我們也不能接受,學習需要努力,方法和知識的長時間累積。

面臨著學業和成長煩惱的壓力,孩子也到了青春期,於是在人生最需要耐心的陪伴和理解的時期就這樣到來。我們也時常發生衝突,在我眼裡他再也不是那個聽話的小男孩。我再他眼裡也不是個和顏悅色的媽媽。有時都會想,為啥要生孩子給自己找這種苦吃!

初中要面臨中考,人生第一次轉折點,孩子不成熟的種種表現,會影響學習成績,當成績不理想時,作為家長就更加焦慮,焦慮是會傳染的,孩子在這個時期會特別敏感。這樣的一來二去,衝突就會爆發。就這個時期最考驗一個家庭。作為家長,要耐心陪伴,慢慢的梳理面臨的問題,孩子都有想當學霸的願望!只是要把他的心結梳理開了,經常耐心鼓勵,疏導。當他煩躁時,給他擁抱,靜靜的陪伴,把嘴閉上,聽他來述說成長的煩惱[害羞]。陪他尋找適合他的路!

花期未到,靜待花開![呲牙]


koko200005848


語言暴力其實是最傷孩子的。語言暴力比你打他還要受傷,你打他幾巴掌,至少疼過那一陣子就好了。但是語言上的傷害是能傷害到他幼小的心靈,以後長大對他來說也是一部分的陰影。像我們家孩子在調皮的時候,嗯,我一般不會吵他,我就上去直接給他一巴掌。過了那一會兒他就忘了疼了,啥事兒都沒有了,你要是逮著他把他給吵一頓,他能記你好幾天。我們家小孩兒大的才兩歲半,如果我要是奶奶問他他是誰呀?他吵你,他就是他。他吵我也不說他的媽媽。給他一巴掌其實也不是真的打他。都感覺不到疼,打了跟沒打一樣[呲牙][呲牙][呲牙]


小尹在農村


教育孩子只有耐心也不行,我小外孫女經常從家裡悄悄拿錢出去花,第一次知道這事是老師打電話告訴我們,說小外孫女給別的小朋分了幾十塊錢,讓我們到學校把錢拿回來,回家後耐心告訴小外孫女,這樣做不對,以後想花錢,可以要,但不要偷拿。她也答應了,可後來還是悄悄的偷拿,經過幾次教育都無法改正。也只能告訴她父母,她父母不但語言暴力,還打了她,最後又跟她講道理,現在小外孫女很乖,從此再沒從家裡拿過錢。教育孩子也不是一味的憑耐心,適當的暴力還是能警醒孩子的


清清泉水l


父母教育孩子得有耐心,最忌語言暴力,是的。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繫。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大後方!如果這個後方失守了,他在前方受到的教育將功虧一簣。

上一屆就有這樣一個孩子,不講衛生,作業不做,隨意辱罵別人,自控能力非常差,正上著課呢,誰惹著他了?他就會站起來大聲的罵人。而他的父母在群中的照片顯示,是成功的人士。衣著很得體,說話也彬彬有禮。跟班主任溝通了解到:就是由於他父母為了打拼事業,只顧忙自己的事,疏於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結果使孩子走到這種地步。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語言文字學習、心理思想態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成都受到父母的薰陶和感染,其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有暴力傾向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有暴力傾向。

所以對孩子教育要多一點耐心,小時候不要有動作的暴力,大了,不要有語言的暴力,否則他將活成你不希望的樣子。皮肉的暴力傷的是在身體,語言暴力傷的是在心靈。你有嘴無心的一句話,可能讓他記一輩子,讓他遲遲走不出來。容易使孩子失去了自信。

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我的同事就有過慘痛的教訓。她女兒小時很活波,愛表現,很自信。每種性格都有它的兩面性?反過來說她就比較粗糙,幹什麼都不夠細緻。她就盯著了孩子的缺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擊,諷刺挖苦,沒有耐心,言語暴力,最後自信心喪失,學習也一落千丈!


孩子的自卑心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錯誤的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比較低造成的。當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其身心發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言語的暴力,缺乏耐心,就會導致孩子們自卑。不敢展示自己,怕這怕那。

我班有位很優秀的女生,作文寫得非常好,但每次讓她自己讀的時候,她就扭扭捏捏,不願意讀,後來據我瞭解,在他小時候他讀書的時候,媽媽嫌吵,說她讀得難聽,後來她就不願再大聲朗讀了。

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指責,讓孩子在實踐中品嚐到成功的快樂,並從成功中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領的,自己並不比別人差。讓 孩子走出自卑!


總之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遠離語言的暴力,讓孩子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裡茁壯的成長!


初中語文擺渡人L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必定是有一個更優秀的父母或者是長輩。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一面鏡子。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言語上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

有些有素質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輕聲細語。從遠說近。就象是跟朋友聊家常樣。這樣的孩子心裡又感到感動和溫暖。也就會表現的特別聽話。

也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用粗暴的語言。一不聽話。不是打就是罵。這樣不但沒有起到教好作用。反而孩子會有逆反心裡,得不償失。

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教岀什麼樣的孩子。


雪山頂上的蘭花草


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語言暴力的危害性比身體遭受的暴力更嚴重,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什麼是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指的是:施暴者使用歧視、謾罵、威脅、蔑視、嘲笑、詆譭等侮辱性的語言,對他人造成的精神或心理上的損害。

在家庭單位中,語言暴力的受害者多為低齡的青少年,相比於身體遭受的體罰來說。語言的傷害更具隱蔽性,其危害後果更容易被家長忽略。

親子相處模式

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難題,在實踐中有兩類比較典型:

  • 一是家長主導型

在這種模式裡,家長是絕對的權威,習慣於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需要按照規劃一步步執行,沒有太多自主的權利。

表現在學習上:不經過孩子同意就給孩子報一大堆輔導班、特長班,節假日給孩子安排的滿滿當當,美其名曰為了孩子著想。課後作業採取盯防、催促、嘮叨等方式來監督孩子完成。

表現在生活中:常有一個甚至兩個家長都是強制型,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一旦孩子完不成自己的要求,動輒批評教育,不考慮孩子的性格特點,採用一刀切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過於簡單粗暴。

  • 二是放養型

生活裡有很多家庭可能是由於工作關係或者是孩子較多,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關注的比較少,認為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他們好。

有很多父母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來照顧,學習上不上心,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時,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只是一味來責怪孩子。家長會從來不參加,老師的溝通也沒用,總是用忙忙忙來推卸責任。

  • 三是朋友型

家長與孩子形成了很好的互動,相處模式也跟朋友一樣,能夠互相理解和尊重,家長不會用權威來壓制孩子,更多的是啟發交流,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孩子在這類教育方式下,雖然沒有家長的過多參與,反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積極主動,更加有主人翁的意識,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獨立意識、規劃能力。

語言暴力的源頭

生活中家長對孩子實施的語言暴力,來源於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交流模式,很多家長的潛意識裡就是把孩子放在不對等的位置,很難用客觀的心態來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出現退步,或是生活裡調皮搗蛋,若是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特別是自己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心情不好的情形下,就特別容易把壞的心情發洩到孩子身上。

“你真笨、你傻啊,一看你就不行”,這些家長脫口而出的話,往往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你所以為的隨意,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來自於家長的否定。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因為相對於身體上的傷害,語言的殺傷力不容易被重視,家長往往會忽略孩子遭受語言暴力後心理的變動和因此帶來的性格改變。

  • 心理上的影響

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會不自覺的懷疑自己,心理變得敏感脆弱、不自信,甚至於有些極端的孩子會因此變得憂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性格上的改變

一些原本個性樂觀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內向不喜歡交際,不願意與別人交流,會刻意躲避來自外人的善意。

如果孩子的性格在某個階段突然發生改變,作為家長要格外警惕,要跟老師認真溝通,是不是再學校有被欺凌的現象,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不經意的言行傷害到了孩子。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不能用上位者的心態來面對孩子,不能把自己認為的好就強加到孩子身上。俯下身子交流,放下面子溝通,跟孩子交朋友,用平等的心態來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


相見歡顏


父母教育孩子得有耐心,最忌諱動用語言暴力的!

老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張白紙,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取決於父母是在白紙上畫些花鳥魚蟲,綠樹成蔭的和諧繁榮景象,還是畫一望無際的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景象!父母畫了前一種,那你的孩子一定情商滿滿:愛學習,愛父母,愛生活!如果父母是整天只會抱怨孩子,打罵孩子,用父母的威信壓制孩子,那孩子的未來就是有樣學樣,孩子的情感方面像沙漠一樣貧瘠!

現在網絡時代,經常瀏覽到父母輔導孩子被氣得住了院,被氣得要跳樓,被氣得父母大打出手得比比皆是……我只想說父母有時候也要放下姿態,不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跟孩子好好溝通,好好交流,勝過你歇斯底里大吼大叫來得效果強。

俗語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都要拿出12分的耐心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最忌語言暴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