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天氣乾燥,在農村如何更好的防止森林草原發生火災?

WSJ天天看看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的節日,也是人們祭拜祖先和踏青遊玩的好時光。



在我腦海中清明節就是掃墓和祭奠祖先,城市紀念先人一般用的都是鮮花,但農村就不一樣要燒紙錢和焚香。



農村沒有集體墓地且一般都是分散在山上,清明節掃墓就會給森林防火帶來隱患,防範可分為自我防範和政府壓力禁止火源。

自我防範:掃墓必有燒紙錢,但必須做到人走火滅,連一點火星都不能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還真會發生。


政府壓力:可出文清明節不許再墓前生火如有違者可進行相應的處罰,並宣導火災的無情,另外可動員村民監督制止。

清明節紀念祖先值得宣導也是傳統,但是火災事故的防範一定要落在實處。水火無情一旦發生後果不憨設想。


簡單生活fang


我就是農村人,祖墳在對面山南方。沒有森林和草原,但山上有許多蔥鬱的杉樹松樹。我記得從小大人引我們去跟祖人祭墳,火不熄人不走。現在我也有後人,我帶後人祭祖也同樣如此。燒錢化袱之後還要賠土修墓,祖人祖墳不止一個,等把個個祖墳修理完善,那燒著冥紙早已灰飛煙滅,那有什麼火災發生。但只有一些外地回家祭祖之人,拿點水果點心,燒大把的紙,到祖墳作幾個揖就走的人,紙沒燒完,人己走得沒蹤影,這樣的人清明回家,完全不是真心祭祖,若清明不回家又怕同事問候和嘲笑,只好回來敷衍了事,連祖墳上荒草不除,墳塌不修,那管山上發火不發火。若個個人保證火熄人走,提高防火安全意思,那怕真的發生火情,在它漫延前將它撲滅,也不至於發生火情。故我們老家祖墳山上,從我記事起沒有發生個一次火災,也大概五十年了吧。







楓亭晚94540406


清明來臨之際應加強防止森林火災的宣傳,提倡文明祭掃。

儘量使用鮮花、塑料花等祭品,祭奠已故親人。加強防火意識,共同防範森林火災, 不要在墓地隨意燃放煙花爆竹,紙錢、香燭在指定區域焚燒。 祭祀用火時千萬要把周圍的易燃物弄乾淨,隨時觀察風的走向,如果不小心引燃了周圍的易燃物就很容易失火燒山,釀成大禍。


祭祀儀式結束後,不要立即離開,對焚化過的祭品應仔細檢查,做到人走火熄,消除火災隱患。 增強環保意識,不要亂扔祭祀用食品、包裝物等,並及時清理。制止家長野外吸菸!如有菸蒂及時熄滅。


如果出現失火,不要盲目參加救火行動。發現失火要儘快在指引下遠離火場,並及時報警。

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如果有誰不小心引燃了坡場山林,誰將會負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責任。


你我本塵埃


在農村,清明節還是比較隆重的,我們那大家(一個姓氏)集在一起,打著鑼鼓,拿著彩旗,去墓地對自己已故祖人祭拜,祭拜時鑼鼓齊鳴,鞭炮齊響,好不熱鬧,但現在年青人都出門打工,墓地雜草叢深,加上天氣乾燥時,防火意識要提升到一級防備,首先在燃燒紙錢前清理雜草,要留至防止火苗上竄的距離,放鞭炮時選擇無雜草的地方燃放,然後要等至紙錢燒盡,鞭炮放完,明火滅盡才能離開,否則引起火災,要負法律責任,那才叫得不嘗試呢l


家裝顧問5


不燒紙,不燒香,不燃放煙花爆竹。只用獻花方式,予以祭奠。


遲金燕1


火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很顯然的,但被人們忽視的是它的副作用,一旦發生火災,那可真是火勢無情,就像最近四川涼山這次火災,因此,對火不能有翫忽的心理,清明就要到了,怎樣做到安全,以免火災的發生,當然是無火祭祀最好了,但這與傳統的祭祀方式又相悖,也只有祭祀者提高安全意識,措施落實到位了,一是充分隔絕燃燒點周圍的燃源,把火勢大小掌握在安全範圍內;二是火未完全熄滅,不能離開現場。想到的就這些了。


更不改


一是清明祭祀農村習慣燃放煙花爆竹和燒紙錢、點香蠟,風險增大二是農事活動增多,播種插秧,習慣騰地燒雜草,帶來風險,三是氣溫回升


桃源漁家


近一段時間,全國許多地方火災頻發,四川大涼山森林大火更是奪去了三十位鮮活的生命,舉國為這些滅火英雄悲痛。清明節雖然是傳統節日,人們寄託哀思的方法有許多種,大家請不要上墳燒紙,以免引起山火甚至是森林大火。在清明節共同為逝去的親人和英勇犧牲的人員致哀。


聚焦晉南


防火意識淡薄,應多宣傳學習消防知識,做事要細心,不能心存僥倖。

前車之鑑的案例太多了,不要讓悲劇發生,害人害己。對小孩,老人要多灌輸消防知識,很多事情都是粗心大意引起的,不懂消防知識,不沒有防範意識造成的。


雲龍之家鄉


如果這樣決的不夠誠意,還得照老樣子。那你一定要做好防火與未燃。確保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