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在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千年前,歐陽修就用短短的一首詩,寫盡了元宵的熱鬧與美好。

而在燈火相傳之下,如今的元宵節,也已然成了我們約定俗成的團圓日。

雖然這個冬天,被疫情的陰霾籠罩,但正如汪國真在《只要明天還在》裡說的: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冬雪終會慢慢消融,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雖然今年我們不能出門去看你街燈,不能和小夥伴們去玩耍去捧著糖葫蘆嬉鬧,但是我們可以在家看看關於元宵節的知識、和家裡人猜猜燈謎、看看元宵晚會~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據說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


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因為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後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綵,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因為那時人們把正月還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節”。


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的節日。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呢?

趙之珩介紹說,根據史書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稱這種食品叫“面繭”或“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與今天的元宵相似,後來因為是在元宵節吃的特定食品,乾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節吃的這種特定食品,北方人稱元宵,在南方則稱湯圓。專家表示,不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這些名字與“團圓”音近,取團圓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來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在這些名家的筆下,元宵節長這樣!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老舍:

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汪曾祺: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上街去看走馬燈。連萬順家的走馬燈很大。“鄉下人不識走馬燈,——又來了。”走馬燈不過是來回轉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幾圈。後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點了蠟燭,看著裡面的紙輪一樣轉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一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馬燈並不“走”,只是一個長方的紙箱子,正面白紙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連著一根頭髮絲,燭火烘熱了髮絲,小人的手腳會上下動。它雖然不“走”,我們還是叫它走馬燈。要不,叫它什麼燈呢?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整個畫面表現的是《西遊記》唐僧取經。


孩子有自己的燈。兔子燈、繡球燈、馬燈……兔子燈大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下面安四個軲轆,可以拉著走。兔子燈其實不大像兔子,臉是圓的,眼睛是彎彎的,像人的眼睛,還有兩道彎彎的眉毛!繡球燈、馬燈都是買的。繡球燈是一個多面的紙紮的球,有一個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兩個軲轆,手執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滾動。馬燈是兩段,一個馬頭,一個馬屁股,用帶子系在身上。西瓜燈、蝦蟆燈、魚燈,這些手提的燈,是小孩玩的。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一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燈節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後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畫。看圍屏有兩處,一處在煉陽觀的偏殿,一處在附設在城隍廟裡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似的。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肖復興:

一衚衕的各家院子前都會掛起各式各樣的燈,溢彩流光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在老北京,燈節在街巷裡,在平民百姓之間,方才會有“鬧花燈”的那種“鬧”勁兒。那時候,前門和琉璃廠一帶,最為輝煌。清竹枝詞裡,“細馬輕車巷陌騰,好春又是一番增,今宵閒煞團圓月,多少遊人只看燈。”說的是那時候的盛況。即便在小衚衕裡,在四合院裡,小孩子們也會提著走馬燈、氣死風(一種簡單的圓形燈籠,說它“氣死風”,是因為提著它怎麼跑,風也吹不滅),或者小橘燈,繞世界跑。現在,燈節已經萎縮進了公園或電視裡了,即使街巷、高樓大廈和商家店鋪前,可以看見燈,卻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無法和《京都風物誌》中所列舉的那些琳琅滿目的燈相比了。對於元宵節的燈,我們的想象力似乎在退化,元宵節的味道也隨之只剩下了元宵的一種味道。


小時候,我家住前門樓子東邊的西打磨廠衚衕,元宵節之夜,是燈火熱烈的地方之一。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這條老街,還看見我們大院大門口房簷上專門掛燈的粗粗的鐵鉤子。那時候的元宵節,一衚衕的各家院子前都會掛起各式各樣的燈,溢彩流光,才能夠真正稱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如今,順著老街望去,一排院子灰色魚鱗瓦的房簷下,一溜兒生鏽的鐵鉤子,間隔半米左右排列在那兒,彎彎翹著老式古樸的造型。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它們依然還在,燈卻不會再掛起來了。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被日子漸漸遺忘,被我們自己的手漸漸丟棄。

——節選自《元宵節的燈是小百科全書》


和孩子一起讀元宵節詩句,看看古人的愛情!

現如今,在元宵佳節,不少人會帶著全家老少一起出來玩,逛花燈、猜謎語等。這個習俗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不過在古代,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才可以出來,觀花燈或者和自己心儀的男子幽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在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詩篇是借元宵節抒發愛慕、思念之情的。


可以看看今天的第四條文章哦~


今年的元宵節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家庭不能夠團聚,備受煎熬。

多少一線醫護人員與死神搏鬥,只為從它的手中搶回更多的生命。

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所以,在這個特殊的元宵節,請你放緩腳步,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

請相信,所有美好都會隨春風款款而來,到時,萬物復甦,春暖大地。

願你我都能守住歲月,待到春光燦爛之時。


今天元宵節!關於這個節日的那些事兒,一定講給孩子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