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都已经停工,为什么雾霾还出现?

筱铭萌萌哒


是自然的一种现象,不见得一定是污染引起。本人六十了,打记事起就经历了不少,认为多是空气潮湿时遇到了适当的低温,(若太低则成霜)而形成。毋庸讳言,现在很多人总觉得与空气污染难脱干系。


cujinminsheng


这证明雾霾跟汽车没有关系,以后还是别限号!另外汽车尾气标准不能强制报废!因为造新车的污染比继续使用旧车的污染大多了!因为现在家庭用车大多数一年就五千多公里!我几个邻居说的他们车买四五年了还没两万公里呢!我看看自己车十年了才三万公里!平时上下班都是电动车!一年找不到几次机会开车,停几天充一次电一个月开两天怕生锈!真是没车人家都有要没有没面子!买了车确实用不着!


赞美祖国


雾霾两字皆为古字,说明雾和霾,古已有之。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未,我进新邵二中读书。学校座落在三溪桥,校园有栋古朴的青砖楼。冬天,老师安排我们到水口山煤矿挑煤,供食堂用。

次日凌晨,全寝室同学上了路。为赶时间,我们挑着竹箕抄近路走小路。天寒地冻,四野微光,那是晶莹的霜。

起雾了,大雾飘过丛林,可听见轻微的沙沙声,就象细雨打芭蕉。山腰飘下的雾很快围住了我们,湿而凉。我鼻腔有吸入颗粒的刺激,痒和酸。同学有人咳嗽,有人打喷嚏,当时说是受了寒。

我们大汗淋淋挑煤返校,正赶上早餐。农村孩子会当家,早去早回,只为吃上蒸笼里的那缽白米饭。上课了,同学都在,一切安好!

现在想起,那晚遇上的雾应该就是霾。小时候在老家,也曾遇到类似情况。当时的乡村,没有工厂,汽车很少。合理的解释是:工业污染加重了雾霾对人类健康的伤害,让我们更多关注这种久已存在的自然现象。


风帆与浪


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清明节时候,当大小麦拔节,紫云英即要万紫千红时候,在浙江义乌广大农村天空,常见风沙(现时雾霾)天气。我爷爷说起风沙了,我亲时见闻。我爷爷和另处村里长辈,全是培育可续种农作物能人,我爷爷是水稻育种奇才,优质稻米产量在一千斤亩产,与另外一位辈份叫太公老人交谈,他培扁豆,藤叶长几十米,喜生于池边大树长上,扁豆呈红色有肉清香异无比,二十个左右为1斤。目前,这个好水稻好扁豆早已失传,两位老人离开人世近三十多年,活着一百廿多岁了。雾霾是自然存在,如天上云,下雨下雪,还有冰雹龙卷风都是自然的。



餐霞逸客古道西風


我家在海边,小时候有雾比现在还要大。尤其是深秋时。那个时候的污染要比现在小多了,现在的雾很小了,可能是山东连年干旱的原因吧。我们这儿已经十多年没有下场象样的大雨了,小时候一连好几天的大雨,河水都漫堤,沟满壕平的。


左旋藤


主要是不知气温咋啦,刮风天少了很多,基本上少了3分之二。20OO年我种温室从11月份到01年3月底共掀棚17次,损失一万八千多元,不包括人工和菜苗,四个多月大小风八十多天。今年冬天一共也没有十几天,整天就是雾腾腾的。


连生903


南方不知道,我生活在北方,新疆昌吉,距离乌鲁木齐26km,近10年来每到冬季,已经很少能看到太阳了。最近因新冠病毒的影响,道路上的汽车明显少了很多,道路畅通无阻,空气也相对好转了一些,至少在中午时分,可以看到明媚的阳光。但是早晚时间还是多少有点雾霾。

因此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汽车尾气对大气是有一些影响,但是有多少影响没有具体数据,只是感官。第二,冬季采暖无法避免,但是这两年好多供热站由煤改气,再由气改电,对改善空气应该也是有所贡献的。第三,现在有很多大型建筑,都有自己的中央空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所增加,不容忽视。第四,热岛效应在冬季对城市的影响非常明显。第五,城市建设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导致空气流通急剧下降,让热岛效应愈发明显。第六,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小区建设,社区规划,城市规划压根没有考虑枫叶图的朝向。如果考虑这个问题,按照风向的指向建设城市,高楼大厦形成风槽会引导风向及时消散因热岛效应导致的雾霾。

目前我也就想到了这些,其他不足的,还望各位大神补充。


极度啸天


雾霾的成因是综合因素造成的。疫情期间各地建筑工地都停工了,像西安仍是雾霾天气很重,这说明建筑扬尘并不是其最主要成因。

就像汽车一样,春节期间、疫情期间各大城市车辆大幅度减少,但雾霾依旧,所以,车辆尾气也不是雾霾最主要成因。

除了建筑扬尘、汽车尾气外,雾霾成因还包括工业生产排放、热电燃烧废气排放、工业喷涂排放、天气风雨状况等等,但建筑工地停工或限制汽车上路等措施,相信会对减少雾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焦保宏


工厂、工地停工,大货车小汽车都少了,为什么还有雾霾?

不利气象条件从大形势来说,一方面是边界层低、静稳等要素配置导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另一方面,大气是流动的,存在着相互传输影响。

从静稳形势来看,近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总体偏弱,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东北地区等地持续大范围静稳、高湿天气。

从1月24日(除夕)夜间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东北地区近地面风速总体降至2米/秒以下,相对湿度整体高于60%,京津冀中北部、河南中部、山东西部等地出现大雾天气。汾渭平原气象条件更差一些,自1月22日起持续静稳、高湿和大雾天气。

从传输影响看,此次污染过程起始于1月24日,整体受弱东北高压影响,在山东、河南、河北交界地区形成辐合带。随后在弱偏东风影响下,污染辐合带持续向太行山前堆积,又随着山前弱南风向北传输,最后在太行山和燕山山脚下堆积。

因此,污染开始是在山东、河北交界地区出现,随后在华北平原形成大范围污染,再逐渐集中到太行山山前城市,并随着逐渐加大的东南风向北推移。这个污染辐合带,说通俗点就是北部的冷空气和南部的暖湿空气交汇处,冷空气强了,辐合带往南推,集中在淮河一带,弱了就往北推,集中在太行山-燕山前。

辐合带在哪些城市,按照当前的污染排放水平,哪些城市就会出现重污染。截至1月27日晚,区域大部分城市已恢复优-良水平,但北部的北京、天津等城市受辐合带影响,依然维持重度污染。28日起,随着区域整体趋于静稳,区域内部分城市浓度水平有所上升,呈轻至中度污染。

再看看排放因素:春节期间,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重型载货车等人为排放源与平常相比确实有所减少,但烟花爆竹燃放导致污染物大量增加,同时,排放量占比较大的重污染行业变化不大。

以北京为例,平常北京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之一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次转化生成的硝酸根离子在秋冬季PM2.5中一般占20%左右,重污染期间最高可达40%。而春节期间北京市PM2.5中硝酸根离子占比仅为10%左右,确实有所下降。

但与此同时,烟花爆竹燃放增加了新的污染物排放。除夕夜间至初一凌晨,各地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导致空气质量快速转差约2个等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的PM2.5组分中,和烟花爆竹燃放有加大关系的氯盐、钾离子和镁离子等组分浓度迅速上升,其中钾离子和镁离子浓度比非燃放时段分别上升高达50和100倍左右。

北京市上述离子组分占PM2.5总量的55%-75%。分析表明,部分城市在污染峰值期间,烟花爆竹对PM2.5的贡献率最高可达80%左右。

除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工业企业也不容忽视。

春节期间工业活动水平显著下降的主要是铸造、建材、家具、板材加工等轻工业行业,而高污染的钢铁、炼焦、玻璃、耐火材料、化工、制药等重化工行业存在大量不可中断工序,部分企业还承担着协同供暖任务,春节期间仍需要持续生产。

同时,燃煤电厂、供热锅炉等要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和居民采暖需求,仍需持续运行,排放强度与日常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这些企业要保障正常生产,还需要大量重型载货车提供物料运输,这部分排放量也没有明显下降。

近几年,随着绿色过节、文明过节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烟花爆竹从销售量到燃放量都有所减少,春节期间空气质量也逐年有所改善。今年各地都出台了不同程度的禁限放规定,起到较好效果。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大年初一PM2.5平均浓度和去年同比下降18%,峰值浓度有所降低。

虽然有了禁放要求,但大部分地区主要是城市主城区禁放,大量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没有禁限放要求,禁放区相对来说占比很小。

从监测数据也能看出,除夕夜到大年初一,农村地区浓度最先快速抬升,形成污染团后逐步蚕食城市,最后形成大面积污染。

形成的污染团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始终滞留,北京截至1月27日,氯盐、钾离子和镁离子等组分仍占PM2.5总量的20%-30%。

有的地方禁放措施比较严格,效果就比较好。





甘霖润物食疗养生


专家对雾霾的解释就是一片胡言乱语,用来骗领导,骗科研经费的。我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所在的一个南方山区农业县秋冬季节早晚都是雾蒙蒙的,远一点的山都消失在雾霾中,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山区深秋时节紫色的暮霭的描写。其实所谓的雾霾主要还是与季节和气候有关,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非那么大,后面搞得越来越偏,连烧烤、生火做饭都不能搞了,春节烟花爆竹也不让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