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全國各地都已經停工,為什麼霧霾還出現?

筱銘萌萌噠


是自然的一種現象,不見得一定是汙染引起。本人六十了,打記事起就經歷了不少,認為多是空氣潮溼時遇到了適當的低溫,(若太低則成霜)而形成。毋庸諱言,現在很多人總覺得與空氣汙染難脫干係。


cujinminsheng


這證明霧霾跟汽車沒有關係,以後還是別限號!另外汽車尾氣標準不能強制報廢!因為造新車的汙染比繼續使用舊車的汙染大多了!因為現在家庭用車大多數一年就五千多公里!我幾個鄰居說的他們車買四五年了還沒兩萬公里呢!我看看自己車十年了才三萬公里!平時上下班都是電動車!一年找不到幾次機會開車,停幾天充一次電一個月開兩天怕生鏽!真是沒車人家都有要沒有沒面子!買了車確實用不著!


讚美祖國


霧霾兩字皆為古字,說明霧和霾,古已有之。

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未,我進新邵二中讀書。學校座落在三溪橋,校園有棟古樸的青磚樓。冬天,老師安排我們到水口山煤礦挑煤,供食堂用。

次日凌晨,全寢室同學上了路。為趕時間,我們挑著竹箕抄近路走小路。天寒地凍,四野微光,那是晶瑩的霜。

起霧了,大霧飄過叢林,可聽見輕微的沙沙聲,就象細雨打芭蕉。山腰飄下的霧很快圍住了我們,溼而涼。我鼻腔有吸入顆粒的刺激,癢和酸。同學有人咳嗽,有人打噴嚏,當時說是受了寒。

我們大汗淋淋挑煤返校,正趕上早餐。農村孩子會當家,早去早回,只為吃上蒸籠裡的那缽白米飯。上課了,同學都在,一切安好!

現在想起,那晚遇上的霧應該就是霾。小時候在老家,也曾遇到類似情況。當時的鄉村,沒有工廠,汽車很少。合理的解釋是:工業汙染加重了霧霾對人類健康的傷害,讓我們更多關注這種久已存在的自然現象。


風帆與浪


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清明節時候,當大小麥拔節,紫雲英即要萬紫千紅時候,在浙江義烏廣大農村天空,常見風沙(現時霧霾)天氣。我爺爺說起風沙了,我親時見聞。我爺爺和另處村裡長輩,全是培育可續種農作物能人,我爺爺是水稻育種奇才,優質稻米產量在一千斤畝產,與另外一位輩份叫太公老人交談,他培扁豆,藤葉長几十米,喜生於池邊大樹長上,扁豆呈紅色有肉清香異無比,二十個左右為1斤。目前,這個好水稻好扁豆早已失傳,兩位老人離開人世近三十多年,活著一百廿多歲了。霧霾是自然存在,如天上雲,下雨下雪,還有冰雹龍捲風都是自然的。



餐霞逸客古道西風


我家在海邊,小時候有霧比現在還要大。尤其是深秋時。那個時候的汙染要比現在小多了,現在的霧很小了,可能是山東連年乾旱的原因吧。我們這兒已經十多年沒有下場象樣的大雨了,小時候一連好幾天的大雨,河水都漫堤,溝滿壕平的。


左旋藤


主要是不知氣溫咋啦,颳風天少了很多,基本上少了3分之二。20OO年我種溫室從11月份到01年3月底共掀棚17次,損失一萬八千多元,不包括人工和菜苗,四個多月大小風八十多天。今年冬天一共也沒有十幾天,整天就是霧騰騰的。


連生903


南方不知道,我生活在北方,新疆昌吉,距離烏魯木齊26km,近10年來每到冬季,已經很少能看到太陽了。最近因新冠病毒的影響,道路上的汽車明顯少了很多,道路暢通無阻,空氣也相對好轉了一些,至少在中午時分,可以看到明媚的陽光。但是早晚時間還是多少有點霧霾。

因此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汽車尾氣對大氣是有一些影響,但是有多少影響沒有具體數據,只是感官。第二,冬季採暖無法避免,但是這兩年好多供熱站由煤改氣,再由氣改電,對改善空氣應該也是有所貢獻的。第三,現在有很多大型建築,都有自己的中央空調,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有所增加,不容忽視。第四,熱島效應在冬季對城市的影響非常明顯。第五,城市建設的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導致空氣流通急劇下降,讓熱島效應愈發明顯。第六,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小區建設,社區規劃,城市規劃壓根沒有考慮楓葉圖的朝向。如果考慮這個問題,按照風向的指向建設城市,高樓大廈形成風槽會引導風向及時消散因熱島效應導致的霧霾。

目前我也就想到了這些,其他不足的,還望各位大神補充。


極度嘯天


霧霾的成因是綜合因素造成的。疫情期間各地建築工地都停工了,像西安仍是霧霾天氣很重,這說明建築揚塵並不是其最主要成因。

就像汽車一樣,春節期間、疫情期間各大城市車輛大幅度減少,但霧霾依舊,所以,車輛尾氣也不是霧霾最主要成因。

除了建築揚塵、汽車尾氣外,霧霾成因還包括工業生產排放、熱電燃燒廢氣排放、工業噴塗排放、天氣風雨狀況等等,但建築工地停工或限制汽車上路等措施,相信會對減少霧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焦保宏


工廠、工地停工,大貨車小汽車都少了,為什麼還有霧霾?

不利氣象條件從大形勢來說,一方面是邊界層低、靜穩等要素配置導致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另一方面,大氣是流動的,存在著相互傳輸影響。

從靜穩形勢來看,近期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偏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北地區等地持續大範圍靜穩、高溼天氣。

從1月24日(除夕)夜間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東北地區近地面風速總體降至2米/秒以下,相對溼度整體高於60%,京津冀中北部、河南中部、山東西部等地出現大霧天氣。汾渭平原氣象條件更差一些,自1月22日起持續靜穩、高溼和大霧天氣。

從傳輸影響看,此次汙染過程起始於1月24日,整體受弱東北高壓影響,在山東、河南、河北交界地區形成輻合帶。隨後在弱偏東風影響下,汙染輻合帶持續向太行山前堆積,又隨著山前弱南風向北傳輸,最後在太行山和燕山山腳下堆積。

因此,汙染開始是在山東、河北交界地區出現,隨後在華北平原形成大範圍汙染,再逐漸集中到太行山山前城市,並隨著逐漸加大的東南風向北推移。這個汙染輻合帶,說通俗點就是北部的冷空氣和南部的暖溼空氣交匯處,冷空氣強了,輻合帶往南推,集中在淮河一帶,弱了就往北推,集中在太行山-燕山前。

輻合帶在哪些城市,按照當前的汙染排放水平,哪些城市就會出現重汙染。截至1月27日晚,區域大部分城市已恢復優-良水平,但北部的北京、天津等城市受輻合帶影響,依然維持重度汙染。28日起,隨著區域整體趨於靜穩,區域內部分城市濃度水平有所上升,呈輕至中度汙染。

再看看排放因素:春節期間,工業企業、施工工地、重型載貨車等人為排放源與平常相比確實有所減少,但煙花爆竹燃放導致汙染物大量增加,同時,排放量佔比較大的重汙染行業變化不大。

以北京為例,平常北京細顆粒物(PM2.5)主要來源之一是機動車尾氣排放,主要來自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次轉化生成的硝酸根離子在秋冬季PM2.5中一般佔20%左右,重汙染期間最高可達40%。而春節期間北京市PM2.5中硝酸根離子佔比僅為10%左右,確實有所下降。

但與此同時,煙花爆竹燃放增加了新的汙染物排放。除夕夜間至初一凌晨,各地煙花爆竹集中燃放導致空氣質量快速轉差約2個等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典型城市的PM2.5組分中,和煙花爆竹燃放有加大關係的氯鹽、鉀離子和鎂離子等組分濃度迅速上升,其中鉀離子和鎂離子濃度比非燃放時段分別上升高達50和100倍左右。

北京市上述離子組分佔PM2.5總量的55%-75%。分析表明,部分城市在汙染峰值期間,煙花爆竹對PM2.5的貢獻率最高可達80%左右。

除煙花爆竹燃放影響,工業企業也不容忽視。

春節期間工業活動水平顯著下降的主要是鑄造、建材、傢俱、板材加工等輕工業行業,而高汙染的鋼鐵、煉焦、玻璃、耐火材料、化工、製藥等重化工行業存在大量不可中斷工序,部分企業還承擔著協同供暖任務,春節期間仍需要持續生產。

同時,燃煤電廠、供熱鍋爐等要保障社會正常運行和居民採暖需求,仍需持續運行,排放強度與日常相比並沒有太大差別。這些企業要保障正常生產,還需要大量重型載貨車提供物料運輸,這部分排放量也沒有明顯下降。

近幾年,隨著綠色過節、文明過節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煙花爆竹從銷售量到燃放量都有所減少,春節期間空氣質量也逐年有所改善。今年各地都出臺了不同程度的禁限放規定,起到較好效果。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大年初一PM2.5平均濃度和去年同比下降18%,峰值濃度有所降低。

雖然有了禁放要求,但大部分地區主要是城市主城區禁放,大量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沒有禁限放要求,禁放區相對來說佔比很小。

從監測數據也能看出,除夕夜到大年初一,農村地區濃度最先快速抬升,形成汙染團後逐步蠶食城市,最後形成大面積汙染。

形成的汙染團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始終滯留,北京截至1月27日,氯鹽、鉀離子和鎂離子等組分仍佔PM2.5總量的20%-30%。

有的地方禁放措施比較嚴格,效果就比較好。





甘霖潤物食療養生


專家對霧霾的解釋就是一片胡言亂語,用來騙領導,騙科研經費的。我記得80年代的時候,我所在的一個南方山區農業縣秋冬季節早晚都是霧濛濛的,遠一點的山都消失在霧霾中,很多文學作品中也有山區深秋時節紫色的暮靄的描寫。其實所謂的霧霾主要還是與季節和氣候有關,與人類活動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並非那麼大,後面搞得越來越偏,連燒烤、生火做飯都不能搞了,春節煙花爆竹也不讓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