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五国伐齐,齐国可以一统天下吗?

淡晚6


即使没有五国伐齐,齐国也不可能夺取天下。这主要有三个原因:1,地理位置。2,国民性。3,国内政治。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地理位置。

在战国七雄中,除了齐,韩,魏三国外,其他燕赵秦楚都有战略纵深。齐国的背后就是大海,韩魏地处凶险的四战之地,所以这两国也注定不能走到最后。战国七雄中,秦楚的战略纵深最好。赵国和燕国的北面都是苦寒之地,在当时年代并不太适合人类定居,所以这两个国家也很难走到最后。对于燕国来说,要想发展只能向齐国要地方,所以燕国打齐国最拼命。对于齐国来说,要想拓展土地只能向西边各国进攻,所以周边的大国它都得罪了个遍。但燕赵魏韩等大国都不好对付,于是他挑了个次等强国宋国下手,竭尽全力把宋国占领。但宋国也不是个一般的国家,不仅国土面积不小,而且处于当时中国的一个中心位置。宋国是个非常繁华的商业中心,拥有商丘,彭城,陶丘等繁华的商业都会。夺取了宋就等于控制了周边国家的商业要道。这就是五国伐齐的主因。对于齐国来说,占领宋国,拓展齐国的生存空间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它也要战略纵深,总不能往海里跑吧,不然齐国迟早要被他国所灭。这样看来,齐国的战略纵深太憋屈,让齐国的前景黯淡。而与此同时,秦国夺取了巴蜀,占领了西戎,拓地千里。楚国消灭了越国,踏平了南蛮,同样拓地千里。这两个国家因为广褒的战略纵深,让它们成为战国末期最强大的国家,把齐国远远甩到了后面。

齐国除了缺少战略纵深外,地理上处平原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这也是它无法和秦国抗衡的原因。秦国有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秦国可以进攻,也可以退守。尽管楚国战略纵深和国力都不错,但没有函谷关那样的天险,所以最后败在秦国手中。在秦楚齐三国中,齐国的地理位置是最差的。

第二:国民性。

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秦王先祖原是给周王牧马的,因护驾有功,周王就把西戎的土地封给他。但这只是空头支票,因为西戎当时并不被秦国掌握,而是戎人生活的地方。秦王于是率领他的部落,通过数代的努力,硬是把戎人赶到了北方的荒原。数百年后,秦国又战胜了巴人夺取蜀地。秦国由一个边陲小国成为一个大国,都是靠拳头说话。尤其是和强悍的西戎碰撞,磨砺了血性,使秦国的国民性非常强悍。楚国也类似,长期和强悍的越人打得你死我活。相比来说,齐国的国民性就较儒雅了。齐鲁大地,孔子的故乡。加上土地肥沃,商业发达,这里的人生活滋润,守着一亩三分地就很好了,为什么要打仗呢?打仗那是少数贵族的事。这样的国民性,怎么可以和秦楚逐鹿天下?所以国民性的相对孱弱,始终制约齐国的进一步壮大。

第三:国内政治。

战国时只有齐国没有变法。而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燕国有乐毅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这些变法都富有成效,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成功。

但齐国却没有变法。

齐国为什么没有变法?归根结底是一开始它就过得太舒服了。除了人民生活富裕,齐国也是个大国,只要它不惹其它国家,其它国家也不敢拿它怎样。所以缺少变法的动力。而其他列强都地处四战之地,不变法就可能灭亡,比喻韩魏。赵国北边要对付胡人,楚国要对付越人,秦国要对付戎人。齐国没有这些问题,齐国东边是大海,可以为它提供取之不尽的盐业和渔业资源,没有谁会从海上进攻它。所以日子就一天天这样过去,到齐国衰落再想改革时,己经迟了。

结语:五国伐齐后,齐国衰落不堪,不再有称霸天下的能力。秦国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和齐国相约并称东西二帝。当秦国进攻山东诸国时,山东诸国也曾要求齐国伸出援手,齐国恨透了这些差点让它灭国的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求救置之不理。从此,齐国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不再参予西方战事。直到秦国打到家门口,齐国才如梦苏醒。但它还想苟且着生存下去,和秦国谈判,被秦国粗暴拒绝。公元前二二一年,齐国灭亡。(图1:战国地图。图2:战国战争剧照。图3:孔子雕像。图1:齐恒公雕像。)






梭罗的忧伤


齐国居九州之东,姜齐有齐桓公“春秋盟主”之盛,田齐有齐威王“诸国朝齐”之威,当战国首霸魏国跌落王座时,齐国与秦国东西并立,强盛时有“东西二帝”之名。

回看华夏四海之内,九州之中,各国人才云集稷下学宫,无数纳谏之人层出不穷,诸子百家万花齐放,朝坛上经天纬地,军事上带甲数十万,齐国经济文化非秦国可比,但为何是秦国统一六国,而不是齐国呢?本期将从齐国角度探寻因果。

其一:战略模糊

这一点三晋、楚燕都具有相似点,但齐国之害更为明显。从田氏代齐后,整个齐国对外无非是小打小闹,今天占鲁国一邑,明天抢宋国一城,后天又偷燕国几城,步步蚕食。国策战略上,也是这样,今天合纵,改天又连横,堂堂万乘之国利益,很模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

齐国历代国君的理想只不过是称霸,恢复齐桓公时的齐国霸业,相对于秦国“成为天下共主”的目标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就拿齐威公(暂且这样叫)来说,在“携马陵之战杀庞涓,掳太子申之盛”后,战国一霸魏国被打得叫苦连天,齐国可谓如日中天,而秦国这时也上不了台面,但齐威公也不过实现“称王“之梦,闭门做东方一王罢了。


其二:不重视军事人才

齐国在战国中期稷下学宫极其繁荣,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六国之士谋策其中,孟子、邹衍、申不害、荀子等等,思想开放,人才荟萃,相较于这些,我们很少听说齐国在军事人才上有多辉煌的建树。

无论是早期《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还是后期的孙膑,一个不受重用逃到吴国,一个由于政治猜忌无奈隐退,两大军事人才的暗淡结局堪称是齐国最大的不幸,也许是军事人才的不济,后期的齐国对外作战往往将帅多为文臣,泱泱大国仿佛就是翻版的“宋朝”,结局令人唏嘘。


其三: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这可能是齐国后期国君的通病。齐威王时齐国对老牌大国魏国可谓成碾压姿态,高峰时“杀庞涓,掳太子申,数万魏武卒灰飞烟灭”,但齐国认为天下就“唯我独尊”,于是频频收手,甚至刚才还和仇人魏国打得不可开交,转手就来个“徐州称王”,唯唯诺诺,一番自满之态。

到齐闵王时,齐王又狂妄自大自称“东帝”(当然有秦国的怂恿),在苏秦的“指导下”,仿佛是“天下第一”,攻这个打那个,把本是“合纵抗秦”的六国形势,变成“合纵抗齐”,最攻酿成五国伐齐的惨剧,苦吞恶果。就算没有五国伐齐,齐国也终会为“骄傲自大”付出代价,更别提统一全国了。

而这时秦国虽然在“猥琐发育”,但上来就频频出击,一言不和就占领了魏国苦心经营近百年的河西之地,带着血腥与杀戮,河西局势一溃千里,数万河西军烟消云散,当然最失败的是三晋在地势上丧失伐秦的主动权,三晋的厄运悄然降临。

夺阴晋,占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窥视中原,进而吞二周而亡诸侯,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个鸿鹄之志,一个燕雀之志,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总结

诚然齐国位于华夏之东,在地理上纯天然地面临较少的“六国政斗”,形成了区别于诸国不同的地域文化。

鱼盐之利、文化之盛、士族文脉的繁盛皆非诸国可比,这些无一不滋润着齐国的昌盛,但在此基础上构筑的国家文明形态,更容易形成“闭塞自大,遵循传统”发展的不利因素。

这大概是齐国最后却以“投降”的姿态,迈向统一的国家序列,走完了老牌大国的峥嵘岁月结局的“因果论”吧。话说如果是临海的齐国最终战胜秦国统一全国,华夏有没有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呢?


大鹏带你看古建


齐国不可能一统天下,因为它没有跟秦国一样深彻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法治而非人治对秦国强大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军队跟任用贤才)


小周爱宁宁


即使没有五国伐齐,齐国也无法统一天下。

一,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连续的国策,政策摇摆不定。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姜氏齐国还是战国时期的陈氏齐国都缺乏战略眼光,政策没有连续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视礼仪法制,到晏婴时期又放弃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战国时期表现得更差,今天合纵,明天连横,堂堂大国却被张仪、苏秦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

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坚持以法治国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国策上,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逐步并西蜀吞巴郡,远交近攻,连横诸国,各个击破。

二,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国策。国君的所谓雄心壮志只满足于称霸,即使后世君主亦不过想恢复桓公的功业。这跟秦国横扫六合的壮志不可同日而语。齐国可以统一的时期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是,齐桓公时期,一个是齐威王时期,但由于战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齐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当王。而齐威王当个霸主就满足了。

三,光富国不强兵,不重视兵家。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齐国人,在齐国却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吴国去求官。在最强的齐桓公时期,面对对咄咄逼人的楚国居然不敢一战!也许这是对的,战则必败。齐国最常攻打的国家是鲁国,却一败再败。当时还是管仲执政期。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将,在长勺却没打过曹刿。而齐威王打败魏国就满足了,可惜了名将孙膑。齐国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除了跟魏国的战争和以后的火牛阵外,几乎乏善可陈。

四,任由大国崛起,没有采用遏制大国的战略。齐桓公时,楚国已经有崛起的苗头,对于这样的强国不加以遏制,任由强大,不利于国家利益。以后还有晋国、秦国,翻开春秋历史,象吴国、越国这样的小国都能称霸,作为传统强国,齐国难辞其咎。

五,排外。外国人很难在齐国当大官。这也导致真正的贤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观秦国,几朝相国都是外国人。所以造就了强秦。在齐威王死后,秦国的国力就超过了齐国。

六,声色犬马,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思想。前辈们打下的基础这么好,所以齐国很富裕,也所以齐国人都不想打仗,没有尚武精神。齐国一直在吃老本,而对其于五国根本就不关心。秦国远交近攻,交的是谁呢——齐国。反正秦国那么远,他打谁也打不到我,他跟我贸易,我乐得赚钱。至于你们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心态断送了齐人的前程。

七,骄傲自大,自毁前程。齐威王的积蓄败在苏秦手里。齐国灭燕国惹下了祸胎,此后齐闵王狂妄自大自称东帝,齐又在苏秦的怂恿下打这个打那个(还是没有清晰的国策),把六国都得罪了,合纵本来是为了对付秦国。最后秦国加入了合纵,矛头一转对付齐国,酿成五国联军攻击齐国的惨剧。几乎被灭了国,国力从此不复昔日盛况。另外,齐国跟秦国不同。秦国地势险要,联军最强大的时候不过攻下了一个函谷关。齐国就不同了,全是平原,无险可守,五国一攻就跨了。


大浪淘沙1


不会统一天下的,春秋时期齐国是争霸战,只是为了让其他国承认霸主地位,周天子还在。不像秦国完全是歼灭战灭国吐食别国土地,废除周天子。


清风明月醉酒歌


即使没有五国伐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强国并起、各有名将,齐国也不可能一统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