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第三章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的目录框架如下:


读书笔记|《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第三章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一) 前言


从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12000年前农业革命之间,智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是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无固定住所。当时世界缺乏高热量、高甜度的食物,造成现在即使人类社会物资富足,但我们还是抵挡不住甜食的诱惑,这种“贪吃基因”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对于智人在婚姻、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政治制度方面,当前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但我们通过一些文物和人类学观察,从宏观上可以推断出从认知革命后,以上所说的方面和族群所处流域的地理环境、富饶程度有密切相关。总结来说,就是智人的“自然生活方式”不止一种,不同族群有自己的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等。


(二) 原始的富裕社会


在农业革命前,智人平均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一般就能满足整个部落的需求。因为采集和打猎,智人对周围的地理环境,植物科属了解深入,并培养出了敏锐的身手和感官系统,而且还因为采集到的食物多样性而营业均衡。此外,远古采集者也比较少碰到传染病的问题(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传染病多半是来自家禽家畜,如天花、麻疹等)。


正因为这种在农业时代前的采集者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免于承受如农业时期自然灾害带来的饥荒和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最初的富裕社会”。


(三)会说话的鬼


对于远古狩猎采集者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我们知之甚少,但多数学者同意,他们普遍有泛神论的信仰。


泛神论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宗教,而是数千种不同宗教、邪教或信仰的通称。之所以都称为“泛神论”,是因为这些宗教对于世界的看法、对于人类的定位所见略同。它们都相信,几乎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只动物、任何一株植物、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意识和情感,人类可以通过言语、歌曲、舞蹈和仪式和它们进行沟通。


对于采集者的社会政治世界,我们的所知同样几乎为零。对于像私有财产、核心家庭、一夫一妻制等方面,学者甚至连最基本的面向都还无法达成共识。很有可能各个部落各有不同的结构,有些阶级井然、有些秩序混乱、有些弹性较大等等。不过不管实际情况是怎样,当前通过已出土的两个古墓陪葬品来判断,3万年前的智人已经发明了一些社会政治规范、等级制度等。这些东西均远超了其他人类和动物物种的行为模式。


(四) 和平还是战争?


有些学者主张远古的狩猎采集社会应该是个和平的天堂,认为要到了农业革命之后,民众开始累积私有财产,才开始有战争和暴力。也有学者主张,早在远古的采集时代,就已经有各种残忍和暴力的事件。我们靠极少数的考古文物和对现代采集社会的人类学观察推测,不同的族群、生活环境不同、宗教习俗不同,所导致的社会结构也不同。因此,可能在某些时期,某些地区平静祥和,而其他地区则动乱不断。


(五)沉默的帷幕


如果我们无法发展出新的研究工具,可能就永远无法了解远古采集者究竟有什么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政治体制、语言习俗和生活习惯。那么,7万年的人类历史就有6万年是空白的。我们以为“当时的人没做什么重要的事”。但事实上,他们做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事,特别是他们还形塑了我们现在的世界,他们的足迹遍布地球,让环境起了极大的变化。


下一章,我们就会提到,早在第一个农村形成之前,采集者是如何让地球的生态改头换面。整个动物界从古至今,最重要也是最具破坏力的力量,就是这群四处游荡、讲着故事的智人。


<strong>本章作者试图从古物、古迹和人类观察学的角度,窥探从认知革命后到农业革命前智人的精神和社会活动,但因为资料有限,很多方面的具体情况无从得知,只能从宏观方面大致推测一些共性问题。也由此,几万年的历史被沉默的帷幕笼罩着,等待未来被一一揭开。


···


每日学习


新嫁娘词

[ 唐·王建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王建,中唐诗人,叙事诗。古有习风,新娘嫁入三日内须下厨,此诗也反应唐代封建社会礼教相对宽松,妇女们巧思慧心。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做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帮品尝。

I don`t want her to go through what I went through with Carl.

(我只是不想她再重蹈我和卡尔的覆辙)


<strong>关注我,每天读几页书,一首诗,一句英语,走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