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在我們銅鼓縣,有一個銅鼓廣場。而銅鼓廣場中央,有一面大大的銅鼓,上面還雕刻著一隻鳳凰。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這樣的雕塑呢?這還得從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來講起了。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傳說過去銅鼓石是會轟轟作響的,下面有兩隻五彩金雞,守護著銅鼓這片土地,讓這裡山明水秀、富饒美麗。後來許遜真君在修河流域追逐孽龍,誤劈銅鼓石,嚇跑了金雞。這就是“銅鼓打不響 金雞飛上天”的由來了。


後來,我們縣在建設全縣標誌性的廣場時,就在廣場上建造了這個銅鼓雕塑。寓意是金雞重新飛回來了,山城敲響了翻身鼓,我們銅鼓縣也將變得更加富饒和美麗!


銅鼓人認為金雞就是傳說中的鳳凰。在銅鼓人的心裡,金雞代表的是吉祥、希望和美好,是對生活和未來的期盼。雞,雖然是家家戶戶再熟悉不過的家禽,但是客家人視鳳冠、彩羽、金尾的雞為吉祥瑞禽。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正因為如此,金雞在銅鼓客家人的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銅鼓客家人視送雞為最尊重的禮物,視雞為筵席上的上等佳餚。視殺雞相待、請吃雞髀(雞腿)為最高禮遇。無論是正式的婚喪嫁娶、喬遷祝壽場合,還是日常的登門拜訪、會見親友,都離不開雞。


銅鼓客家人喬遷新居之時,一般要從老家帶來一對公母雞,俗稱“帶路雞”,這兩隻雞必須在新居里養足百日之後,方能宰殺。相傳這是起源於一個古老傳說——千年以前,是雞將先祖帶到這方土地,才有了我們客家人,於是,客家人為了表示感恩,便延續了“帶路雞”這一習俗。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女兒出嫁,母親會親自準備“帶路雞”,用一條長9尺的紅帶綁住雞腳,結婚當日用“角籮”挑到男方家裡,意為希望女兒、女婿長相廝守,子孫滿堂。“帶路雞”也是母親的一種期盼,希望女兒出嫁後能記得多回孃家。迎親時,男方除送魚、豬肉外,還要送大紅公雞和未生蛋的母雞各一隻。女方家把公雞宰來做“轎下酒”,宴請親朋,母雞則隨新娘出嫁時帶回男家。新娘轎至男家,要舉行宴轎禮儀,啟轎門時,殺一隻雄雞,禮生將雞血滴地繞轎一週,稱“斬煞驅邪”。新郎新娘舉行合巹禮喝交杯酒時,要共吃一隻雞髀、一隻紅蛋,喻為“同心同德”。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新婚後的第一個春節,小夫妻回孃家,俗稱“新上門”,岳父岳母家要辦酒席,女婿坐上座,吃雞臂,備受尊敬。接著,由族內至親輪流宴請,每餐必吃雞髀。當然,新上門時,對岳父岳母家及至親叔伯也要送雞和其他禮品。回家時,孃家會回送一隻小公雞和一隻未生蛋的小母雞,給小夫妻帶回去繁育小雞,稱為“公婆雞”。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男人60歲後逢十為大壽,女人61歲後逢十一為大壽,均可設宴做壽。客家人辦壽宴,祝壽人上門祝賀時,除了帶酒水、衣服等禮物之外,經常也會送上一隻大閹雞來表達對壽星的敬重。酒宴中,要斬一隻大雞臂,煮得香香爛爛,給壽星享用,以示慶賀。


大年三十這天,午後祭祖時,把全雞置於三牲(雞、豬肉、魚)之首,作為最高檔的祭品。除夕全家吃年夜飯,首推燉全雞,長輩和小孩都要吃雞髀。正月新年,到叔伯、親朋家拜年做客,主人一定會斬雞髀、切臘味、盛餜子年糕,燙一壺撐米酒,熱情款待,互相拜年。春節後,婦女回孃家,要送給父母大閹雞一隻或者未生蛋的小母雞一隻,對至親叔伯至少也要送一隻大雞髀和其他年糕禮品。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俗話說,“無雞不成席”。 賓客來訪,好客的主人會宰殺新鮮的雞來熱情款待。白切雞、蒸滑雞、鹽焗雞、蔥油雞、五指毛桃雞等等,花樣百出,令人垂涎三尺。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餐桌上雞的身影更是無處不在,人們往往會將雞髀夾給自己認為重要的人,這背後,是長輩對晚輩的疼愛與希冀,是晚輩對長輩的敬重與孝順。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婦女從懷孕開始,就準備坐月子吃的雞。小孩一降生,先宰一隻老雄雞,用姜和甜米酒炒“姜酒雞”給產婦吃。接著吃薑酒炒大閹雞,坐月子時一般要吃約20只雞,以大補元氣。產後喝雞酒,具有通經活絡,補氣養血,促進乳汁分泌的功效。產後喝雞酒,具有通經活絡,補氣養血,促進乳汁分泌的功效。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此外,建房的開工、安門、上樑、出煞,還有老人去世等紅白喜事的許多環節都要用雞、宰雞、吃雞。如今,客家人的傳統用雞、吃雞習俗大多仍在沿襲,而且吃法也越來越講究,白切雞、姜酒雞、清燉雞、炒雞、豬肚雞、香菇燉雞等,既好吃又營養。

銅鼓縣的守護神獸,竟然是一隻雞


因此,看似普普通通的雞,卻貫穿了銅鼓客家人生活的幾乎方方面面。你還知道銅鼓客家人哪些風俗,請在寫留言處跟小夥伴們分享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