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第一日科幻|《三體》最後把人類害死的,最可能是什麼?

漫漫長假,何以為樂。來場長假中屬於我的獨特十日談,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分享自己的感悟。

十日談,第一日科幻|《三體》最後把人類害死的,最可能是什麼?


我的十日談,第一日我想分享的是科幻主題。我之所以想分享這一主題,原因有三:一是今年沒有春節檔,而去年的春節檔我記住的只有兩個字“科幻”,無論是吳京的《流浪地球》還是沈騰、黃渤的《瘋狂的外星人》都讓我對於我國科幻電影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令我對科幻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二是我的畢業論文是以科幻為主題,原本的論文題目為《論〈三體〉思想實驗》後更改為《論〈三體〉中關於人類命運的“思想實驗”與藝術呈現》最後又更改為《論〈三體〉中的羅輯形象》,可謂是一波三折,這也迫使我多讀了些科幻相關的文獻著作。這也讓我對於科幻有些想法。三是科幻文學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現實主義文學。

十日談,第一日科幻|《三體》最後把人類害死的,最可能是什麼?


劉慈欣科幻文學作品,無疑是目前中國科幻文學最高水平的代表。因為劉慈欣的科幻文學是一部宏大的“思想實驗”大合輯,他將人這一物種放置在一種極端的環境下進行考驗,最後的結果則是人類的滅完。

十日談,第一日科幻|《三體》最後把人類害死的,最可能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借劉慈欣的《三體》,來看看最後把人類害死的,最可能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小說給出的答案是,最後把人類害死的,很可能是“道德”

在小說中,打入到三體的雲天明給程心講了三個故事《針眼畫師》《饕餮海》《深水王子》隱喻的告訴人類,你們將面臨的黑暗打擊會是一種你們還沒見過的,叫“降維打擊”的可怕打擊。但非常可惜,這一層意思人類沒弄明白。而怎麼躲避這種可怕的“降維打擊”呢,還是有辦法的。人類要造一種叫“曲率驅動”的宇宙飛船,只有這種技術才能救人類文明,這個是人類科技的發展方向。非常幸運,這層意思人類理解了。但是雖然理解了,人類最後還是死了。

首先,人類集合了最精英的科學家,開始研究曲率驅動技術。但人們發現曲率驅動有兩大問題。

第一個是科學問題,人們發現曲率驅動飛船在啟動的時候,會在空間留下一些空間的褶皺,這種褶皺很難清除,高級文明一看就能看見,那就說明,這有人用曲率飛船了。所以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招來黑暗森林打擊。第二個是社會學的問題,人類發現造麴率驅動飛船會耗費大量的資源,就算造出來,也只能讓一部分人走,那這就很不公平。而且前面也說了,飛船一啟動就會留下痕跡,那剩下的那些人不就更容易暴露了嗎?所以,這就變得了一個社會學難題,或者說道德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政府決定一視同仁,乾脆來了一個硬性規定,立法宣佈,研發曲率驅動超光速飛船是違法的,大家都別用。等於就把雲天明指的路,自己給堵上了。

這時候,之前的一個人物,維德又出來了。就是那個獅子座的大叔,他之前因為刺殺程心,被判了30年嗎,現在刑滿釋放了,而且得到了程心的原諒。程心這個時候,是一個很有權力和資源的領袖,因為民眾支持她。維德就想給程心打工,幫她打理一些公司上的事務。但程心知道這個人比較沒底線,啥事都能幹出來,就和維德做了一個約定,如果你做的事情,一旦危及了人類的生命,那我讓你停,你馬上就得停,你同意我,才用你,維德說行。

但維德有自己的私心,他表面上打理公司,實際上,他是在組織科學家,秘密研製曲率推動的飛船,而且還真的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馬上就要成功了。但就在這個時候,維德的研究被政府發現了。聯邦政府命令維德停止研究,維德堅決反抗,雙方就開始武裝對峙,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個時候,程心又站出來了,程心的性格呢,自從之前犯了那麼大一個錯誤之後,還差點把人類害死之後,當然是……一點也沒改變。程心說了一句特別高大上的話,叫做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你維德之前是怎麼答應我的,馬上放棄抵抗,向聯邦政府投降。

這個時候,維德真的很無奈,他明知道自己堅持的東西是對的,但是程心祭出了一個大招,叫做道德。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這個觀點,誰敢反對呢?維德對程心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他說:“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程心毫不猶豫地說,我選擇人性。最後,維德竟然真的選擇了信守承諾,可能在那個時代信守承諾比什麼都重要吧,總之維德放下了武器了。

維德馬上就被人類判了死刑,所有關於曲率驅動飛船的研究,全都停止了。故事發展到這裡,聯邦政府接管了維德的基地之後,把所有關於曲率驅動飛船的研究都中止了,科學家全部解散。最後代表法律和公正的聯邦政府勝利了,程心在這個過程裡完成了一次神助攻,但其實這是一個“神坑助攻”,程心這兩次補刀,都非常致命。人類唯一應該堅持的正確方向,雲天明明確給指出的那條路,曲率驅動飛船,就中斷了。

我們來看,到底是誰中斷了這個研究。其實不是政府,也不是程心,而是兩個光榮偉大正確的概念,叫做公正和人性。這兩個詞一擺出來,支持它們的人的嗓門馬上就高八度,懷疑它們的馬上矮半截,這樣的東西,我們就管它叫道德。最後把人類擋在曲率驅動飛船門外的,是人類自己創建的這種叫道德的東西。

所以我們的收穫的是什麼呢?是小說在鼓吹放棄道德嗎?當然不是,道德在絕大多數下一定是好的。但小說在藉著維德的故事,其實在拷問道德的時效性問題,我們知道,所謂公正和人性,其實是在過去100年的時間,極大地促成了人類的進步的。說得功利一點,道德是幫助我們達成特定的社會架構的思想工具,但時間一長,這種工具就長在我們的大腦裡了,不進步不更新了,那就容易犯錯誤,一個地球格局下形成的道德觀念,怎麼能還適應一個星際文明呢?

所以,小說給我們模擬了一個平時不常見的極端情況,面對一次針對人類的毀滅性打擊,我們知道怎麼躲開,我們有資源,有科學,有人才,有路徑,但是我們沒有一個跟得上這些的道德水準,所以我們最後被一枚“二項箔”進行了降維打擊,最後被徹底拍死。

十日談,第一日科幻|《三體》最後把人類害死的,最可能是什麼?


劉慈欣給出的答案是,最後害死我們的是我們引以絕對正確的“道德”。正如維德所說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希望十日結束,我們可以走向街頭,好好看看我們這美好的世間。

如果對我的十日談感興趣,那麼就來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