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我拿什麼拯救你?

春節,漸漸近了,大家都會有意無意關注著春晚。

春節,除了萬家團聚,走親訪友,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春晚,作為中央電視臺大型綜合性文藝節目,從1983年開始首播,一炮打響,得到了全國億萬觀眾的好評。可以說是中國電視節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牌。


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我拿什麼拯救你?


當時,村子裡有電視機的,也就三五家,一些人有了電視,說話明顯就不一樣,話音都提高了八分,好似身份的象徵。大夥為了看這個新鮮玩意,只能忍聲吞氣,陪著小心,附和著主人說話。其實,那時候電視機黑白17英寸的,也就是700多塊錢。不過那時候,有錢的人家不多。

記得春晚八點多開始,我們小孩子都早早地吃過飯,相約去村裡好說話、人和氣的人家去看。


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我拿什麼拯救你?


別人家裡都沒有幾個凳子的,大部分人都是站著或蹲著的,但是那時候一看好幾小時,也沒覺得累。現在還記得那年春晚印象特別深的幾個節目。如: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歌曲《鄉戀》;著名相聲家馬季、趙炎合說的相聲《山村小景》、《說一不二》等等,那時的感覺是,好戲連臺,精彩不斷。

看完春晚已經過了子夜,好多人還意猶未盡,接著看了正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看完到家都凌晨2點多了。


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我拿什麼拯救你?


從這開始,每年就養成了看春晚的習慣,只是感覺,一年不勝一年好看了。或許是經濟飛速發展,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平時的娛樂節目大大增多了,見怪不怪了,出現了視覺審美疲勞。

也可能如一些人所說的那樣,現在的春晚藝術性沒有以前強了,經典的作品少了,大腕級的藝術家少了,創新的節目少了。就像小品《賣柺》,下年稍加改變,成了另一個作品《賣車》,再後來有變成了一個作品《功夫》,以至於觀眾看了,有種吃剩飯的感覺。


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我拿什麼拯救你?


春晚,也變成了一些明星刷臉提高國民度的地方。對此,好比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當然,也不否定這些年來,春晚也出現了一些好的作品,至今令人難忘。

如2005年春晚,著名藝術家楊麗萍率隊表演的《千手觀音》,21個平均年齡21歲的聾啞演員,將舞蹈演變得惟妙惟肖,營造出層出不窮,千變萬化,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給人以強大的藝術震撼力,讓人什麼時候看了,都為之動容,勘稱經典,回味無窮。


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我拿什麼拯救你?


近年來,為了重回83年春晚的經典盛況,各屆春晚導演,想法設法,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從人員調配到節目的選牌,都是優中選優,遺憾的是效果還是不盡人意,觀眾仍然是年年觀看年年吐槽。

或許是人們的鑑賞能力提高了,或許需要春晚導演,真的要好好審時度勢,好好把脈,緊跟時代脈搏,創造出真正的優秀的作品來。


春晚,年年吐槽年年看,我拿什麼拯救你?


這些年,不論春晚精彩與否,看春晚,無形中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節日的儀式感,也一定程度上,烘托了節日氣氛。

我們還是要感謝春晚,過年有你,真好。但願,2020年的春晚能夠推陳出新,精彩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