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很疑惑,史前洪水人們都躲進諾亞方舟,為何中國沒有?

xm8023


諾亞方舟是聖經當中的記載,只反映了猶太人對於民族早期的歷史記憶。不具有普遍性,更不能擴展到中國。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部分人都認為,關於諾亞方舟的記載是一個純粹的神話,沒有現實依據。不過隨著人類學和神話學研究的深入,很多學者發現在全世界多個地區都有大洪水的神話傳說。這意味著在上古時期,確實出現過一次大洪水,並且構成了各個民族共同的早期記憶。

各個地區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有不同的記載內容。諾亞方舟只是其中一種,中國則是大禹治水。相互之間內容差異很大,這就說明,在大洪水發生的時候,人類已經在世界上實現了多地區的廣泛分佈,所以並沒有相同的應對大洪水的記憶。西方在近代取得了統治地位以後,就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文化足以包納全世界,但事實絕非如此。實際上現在絕大部分西方學者同19世紀20世紀那些殖民主義思想嚴重的學者相比已經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更為理性的思考,他們普遍認為,文化是多元發展的,西方文化並不能取代其他文化,也沒有權力取代其他文化。試圖把諾亞方舟作為人類的共同記憶,必然是一種失敗的嘗試。


用戶4325101516


諾亞方舟是個神話,可偏偏有人拿《聖經》神話當歷史看。

從理論上來說,諾亞方舟也沒法造出來。按照《聖經》上說,因為人類道德淪喪、罪惡滔天,所以上帝要將人類毀滅。但諾亞是個好人。於是上帝就告訴他,讓他造條大船,讓家裡人躲到船上去,所有的動物都各選公母一隻,也放到大船上去。所有的這一切都完成後,上帝就下大雨毀滅了人類世界,只有諾亞一家倖存了下來。這個你當故事聽,當神話看沒問題,但要當真實的歷史看就可笑了。世上只剩下諾亞一家,這人類怎樣繁衍生息下去?亂倫?近親繁殖嗎?所有動物各選公母一隻放船上去,他們也照樣面臨著無法繁衍生息下去的後果啊?再說了,世界上那麼多的物種,各選公母一隻放船上去,你這諾亞方舟要造多大呢?假設如今有人想還原諾亞方舟,將世界上的動物公母各一隻放進去,就算是萬噸巨輪也裝不下呀。史前人類能造出萬噸巨輪嗎?另外,根據《聖經》上說,上帝下了40晝夜的大雨,洪水淹沒了大地,方舟漂流了150天才見到了陸地,又過了150天洪水才退去。那這前前後後就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了,這麼長時間,人和各種動物的吃喝拉撒得要多少物資啊?這麼一算起來,呵呵,恐怕這諾亞方舟的排水量得要突破十萬噸了,再考慮到當時那條件,這些物資怎麼保鮮和防腐呢?

而咱們中國的大禹治水從理論上來說就靠譜得多。洪水來了,咱們通過疏導的方式將洪水馴服。大禹治水的故事《山海經》《史記》《呂氏春秋》《尚書》等書籍中都有記載,從歷史資料和常理推斷來看,真實性非常大。

中西方對待洪水不同的態度,說明了中西方對待信仰的不同。西方相信神的安排,一切按照神的旨意去做,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而咱們中國人則不信這一套。我們始終相信,命運要靠自己掌握,也相信只要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天塌下來了,我們就自己補,洪水來了,我們就自己制服它,大山擋住了去路,我們就將它挖掉。我們不相信虛無縹緲的神,不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我們只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人定勝天。西方的神都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而我們的神是由人修練而來的。普通人通過刻苦修練,也可以變成神。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不信邪,相信人定勝天的力量,我們中華民族縱然歷經磨難,也生生不息。網上有一段話寫得非常好,我覺得可以將它作為這篇答文的結尾,請允許我將它複製粘貼過來與大家共勉吧:

五千年前我們和埃及人一樣直面洪水;

四千年前我們和古巴比倫人一樣鑄造青銅器;

三千年前我們和希臘人一樣思考哲學;

兩千年前我們和古羅馬人一樣英勇善戰;

一千年前我們和阿拉伯人一樣無比富足;

而我們現在正和美利堅人一較長短,

五千年來,我們一直站在世界的牌桌上,注視著一個又一個對手的崛起與消亡。


血染戰旗紅


諾亞方舟?有誰見過,考證過,我覺得沒有,就像中國古老神話女媧補天一樣,是人類對美好事物的幻想或期待。











用戶59416626340


吹個大牛皮嚇死你

侃一下鯀和大禹治水。

鯀的治水方法是堵,禹的治水方法是疏。

父子倆是治水之臣,不傻。那為什麼鯀要用堵呢?而禹為什麼會用疏?

好,現在插入史前大洪水。

設當時的人們都住在現在海撥1000米的地方。1000米以上是冰川,反正不宜居。

治水的目的是為了生存。

怎麼才能解釋兩個人會用完全相反的方法治水?

那就是大洪水。

當大洪水導制海平面上升,水向上湧,為了生存,更高的地方去不了,去了也活不了。那是不是應該用堵的方法?

不停的堵,把水堵在外面。

顯然,鯀的方法不特別成功,但應該是有效的,不然人類滅了,他也不會被處死,而腹開蹦出個禹來。

到大禹治水,劈山導流,以疏為治。那應該是海平面下降,水有流處。導江疏湖,獲得更多土地資源。

才一治揚名,贏得極高聲望。

不然那有啟,那有夏?這是後話。

鯀和禹治水從側面印證了大洪水可能存在,並且給出一種斷代的可能,大洪水漲落就在鯀禹之間。

海平面上升於鯀在任的那段時間。洪水可能讓海平面在現在基礎上抬升了數百米。

鯀死禹出,通過查勘,禹發現海平面下降,釆用疏。海平面可能在現在基礎上下降了數百米

後丈量繪山海圖。

根據山海圖寫的山海經現在難考實地。

據說通過測繪,如果我們把海平面下降到只剩幾條海溝,那麼山海經描述的山經就基本對上了。

算了,不吹了。

打遊戲了。😊


重慶張天木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西方學者胡說八道,大禹治水就是中國的上古——西方史前文化中的大洪水傳說事件之一。

人生中看的第一本小人書就是1976年偷偷看的古代神話傳說故事《大禹治水》,後來書被老師沒收按破四舊扔到炕洞裡燒了。

《大禹治水》中大禹父子倆個都是治水官。其中息壤治水以堵為基,沒有完成治水被斬殺,大禹破肚而出,用疏導的方式治水,從而有了後世的山川河流湖泊。

這裡也正好有一個有趣的文化傳承現象:西方大洪水來了,用諾亞方舟逃難。

中國用智慧解決水患。用智慧解決問題或智慧的解決問題一直是傳統中國文化的根。


凱騰聚知


大約在距今1.2萬年前在今天的江西萬年縣一帶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種業,這使華夏文明成為全世界最早發展出定居農業的文明。大約90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舞陽一帶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釀酒技術和樂器。大約8000年前在今天的浙江蕭山一帶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造船技術。大約6700年前在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帶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銅冶煉技術。這時華夏大地生活著眾多部落。距今大約4600年前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大戰與涿鹿,正是這一戰奠定了以炎黃部族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的形成。涿鹿之戰後炎黃部族聯盟首領的位置實行的是禪讓制——堯、舜、禹三大部族首領都沿襲著這種原始的民主制度。禹用13年時間治理成功了肆虐的洪水,為華夏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傑出貢獻,在治水的過程中禹將天下劃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由於治水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於是部族首領管理社會生活的實力得到了增強。禹的兒子啟廢除之前歷代沿襲的禪讓制,將部族首領的地位改為世襲制,由此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中華文明由原始部族形態邁入國家文明是通過治水的方式實現的,正是通過治水形成了一套對人力、物力、財力的調度機制。不過其實關於史前大洪水的記載並非我國的特例。在《舊約聖經·創世紀》中就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上帝在創造世界後見到地上充滿各種暴行惡行,因此計劃用洪水消滅惡人。這時他發現人類之中有一個叫做諾亞的好人,於是上帝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並帶著他的妻子、兒子(閃、含與雅弗)與媳婦。同時神也指示諾亞將牲畜與鳥類等動物帶上方舟且必須包括雌性與雄性。當方舟建造完畢時大洪水如期而至,這時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動物們皆已進入了方舟。洪水淹沒了最高的山,在陸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諾亞一家人與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在洪水中漂泊220天后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這時洪水開始消退。又經過40天之後阿勒山的山頂才露出。這時諾亞放出了一隻烏鴉,但它並沒有找到可以棲息的陸地。7天之後諾亞又再次放出鴿子,這次它立刻就帶回了橄欖樹的枝條,諾亞這時知道洪水已經散去。又等了7天之後諾亞最後一次放出鴿子,這次它便不再回方舟了。諾亞一家人與各種動物便走出方舟。諾亞在離開方舟之後將祭品獻給神。上帝聞見獻祭的香氣決定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同時在天空製造了一道彩虹以作為保證。在《創世紀》中神如此保證:“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紀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部分人都認為諾亞方舟不過是一個純粹的神話故事,並沒任何現實依據。不過隨著人類學和神話學研究的深入使很多學者發現在全世界多個地區都有關於史前大洪水的神話傳說。中東兩河流域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記載:“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出土的公元前2660年前的蘇美爾泥版文書記載:“那種情形恐怖得讓人難以接受,風在空中可怕的呼叫著,大家都在拼命地逃跑,向山上逃去什麼都不顧了。每個人都以為戰爭開始了……”我國的《山海經·海內篇》記載:”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孟子·滕文公》記載:“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淮南子·覽冥訓》記載:“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尚書·堯典》記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墨西哥的瑪雅文明也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內所有的人都滅絕了,山也隱沒在了洪水之中......”為什麼世界各民族的上古神話傳說和早期宗教裡均有關於大洪水的記載呢?這是巧合嗎?以古代的交通條件而言:當時的中國人、以色列人、瑪雅人顯然是不可能有什麼溝通的,因此不存在誰抄襲誰的問題,唯一的解釋就是當時的確曾發生過一場蔓延全球的大洪水。現代的地質考古研究也表明:當時北大西洋巨大冰蓋的融化曾使海平面大幅上升,也許這就是當時全球各地均出現過於洪水的記載的原因。

儘管全世界都有關於史前洪水的記載,然而在全球所有民族關於這次洪水的記載中只有中國的大禹治水宣稱洪水最終被戰勝了,而其他民族的記載均類似於《聖經》中的諾亞方舟傳說只是強調人們在洪水來襲時如何避難逃生。從大禹治水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窺見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所不同的特質:當其他民族在感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並呼喚上帝的拯救時中國人卻向世界宣告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如果我們從大禹治水和諾亞方舟的故事中提煉關鍵詞,那麼大禹治水可以被概括為治、堵、敗、疏、成,而諾亞方舟則可以概括為逃、淘汰、選擇、拯救。在諾亞方舟的故事裡無論是人或是萬物生靈在面臨滅頂之災時的“主打動作”是“逃離”,也可以說“逃避”;乘著“神”所賜予的“拯救”——那座方舟——逃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做選擇和淘汰,在弘揚“悲憫”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著“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可以說諾亞方舟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其所代表及延續出的文化的精神特質:人對神的依賴、趨利避害的本性、悲憫的宗教精神與殘酷的叢林法則的“共生”。相比之下大禹治水反映的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抗爭思想。事實上不只是大禹治水,其實我們看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一系列中國古典傳說都在講“抗爭”,是在講人間的英雄、由人幻化成的意志化身對大自然的抗爭!對神的抗爭!這其實就是一種人定勝天思想的反映。毫無疑問人在自然面前的確是渺小的,然而人類所不同於動物之初恰恰正在於人類對自然並非單純的逆來順受,人類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改造自然。

對比中國和歐洲、中東等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顯著的區別:在中世紀的歐洲教皇是一個強大的力量,甚至迄今為止教會仍保留著梵蒂岡這塊領地,教皇以上帝代言人的方式肆意干涉歐洲國家內政,就連拿破崙加冕都必須由教皇主持。在中東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等都是典型的政教合一政權。時至今日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宗教仍存在各種各樣的爭執。為什麼人類形成各種不同的宗教呢?這是因為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回答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向何處而去等問題幾乎構成了人類所有科學、哲學和宗教試圖回答的終極命題,所以從根本上講信仰是人的生命本能,是為了尋找靈魂的源頭和歸宿。與此同時從現實需求講任何人都需要安全、自由、身份認同。尤其是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科技還十分落後的上古時代就表現得更明顯了:那時人類的生活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甚至一不留神自己還可能成為野獸的食物。宗教信仰恰恰是為滿足人們的安全感需求而誕生的,有時甚至比國家做得還好。神的保佑和庇護給人安全感;心靈與上帝或安拉同在給人自由感;基督徒或佛教徒的名義和名分使人實現自我身份認同。然而這些和我們中國人有關嗎?事實上至少我們的主體民族漢民族從來就是一個與宗教絕緣的民族:我們的確引進了佛教,發明了道教,卻從來都不曾真正成為全民信仰,漢民族的膜拜對象囊括了祖宗、菩薩、土地公、關老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我們從來沒有一種特定的宗教體系。然而在與宗教絕緣的華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卻有另一樣事物替代了宗教在西方文明中的作用:事實上華夏文明是一種以禮樂為制度構建的文明體系,其思想核心是神道設教,禮樂教化,嚴華夷之辨,推崇仁義禮智信,其中又以易學為根本。

中國為什麼會形成如此獨特的文明體系呢?首要原因在於中國在地理位置上的與世隔絕特徵。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中國並不是指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指的中華文明最初誕生的長江、黃河中下游流域,這也是“中國”一詞最初所指代的地區。和古埃及、古印度一樣:中華文明同樣是依託於大河流域發展起來的農耕文明。在生產力有限的上古時代發展農耕幾乎必須依賴大江大河流域廣闊肥沃的衝擊平原。孕育華夏文明的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是怎樣一種地理環境呢?這一區域的東部是浩瀚無垠的大海,西部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北部與草原地帶相接,南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大海、荒漠、群山在當時的條件下都是難以跨越的天然地理屏障,唯獨北部的草原地帶和中原地區其實是不存在天然地緣屏障的。事實上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分野不是因為地理上的阻隔導致的,更多是因為不同氣候環境下形成的不同植被帶註定將會分別孕育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也正因為中原文明同北方的草原地帶之間沒明顯的天然地理阻隔,所以中原王朝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與和平幾乎成為中國歷史的一條主脈絡。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華夏文明所面臨的唯一挑戰就是來自北方的草原遊牧民族,而在東、南、西三個方向上直到近代列強入侵之前都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大敵。這樣的地理狀態使中華先民得以依託長江、黃河中下游地區呈放射狀向周邊擴展,這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創造了日益豐富的資源條件,也幫助中華文明擴大影響力。在中華先民一路向南擴張到如今的越南的整個過程中同化了南方諸多民族,儘管如今的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在上古時代是山越民族聚居的蠻荒之地,然而如今這些地區和中國其他地區使用著同樣的方塊字。我們可以用印度和中國進行對比:如今的印度仍有14種官方語言,英語只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用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話說“英語在其他13種語言中起著連結的作用”。在中國與文化的同一性相伴隨的是政治的統一性,而這種政治上的高度統一在相當程度上是和上文所說的中國與宗教絕緣性相關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在任何時候都沒產生過祭司階級的文明,當然有一部分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也具備祭司的身份——他代表所有臣民的利益向上天獻祭,但中國皇帝所履行的這種祭祀職能同他的統治職能比起來只能說是居於次要地位的。

當然這也可能會使人陷入一種誤區就是: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的顯著區別就是主張人定勝天。事實果真如此嗎?儘管在大禹治水這個故事中我們見證了中國人的人定勝天思想,但我們也能從中國的傳統人文藝術中見證中國古人那種追尋自然率性而為的思想。事實上大禹治水的故事的確向我們彰顯了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然而這就是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全部意義嗎?其實這裡有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細節:禹的父親鯀當年也曾負責治水工作,可為什麼他失敗了呢?因為鯀採取的是堵的策略。相比之下禹意識到治水靠堵是行不通的,所以他採取因勢利導疏通河道的辦法。由此可見大禹治水不是單憑人定勝天的狂熱信念,事實上大禹治水是相當講究策略的,而他所採取的策略恰恰是對自然環境的因勢利導,這所體現的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與敬畏。應該說在人定勝天和敬畏自然之間是有一個適度的問題,而如今這已成為事關人類發展的一大重要命題。無論是早期鯀主持的“堵”工程還是後來禹操持的“疏”工程都離不開高出水面的山——移山填水,開山疏渠,靠山吃山……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去了解“山”、親近“山”、迴歸“山”……“依水”的原始生態在現實形勢之下辯證地改為了“倚山”,由此形成了中國易學中的連山易。連山易以“艮”(山)為“主卦”,對先天易進行了可謂“革命性”的改進,不僅完善了“易”學,更成為後來的“歸藏易”的先驅模板。連山易、依託其發展形成的歸藏易以及後來集大成的“周易”都是建立在“樸素唯物”基礎之上的富於“辯證”的精神產物。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確和以宗教文明為基調的其他文明大為不同,但這並不代表中國人缺乏對自然的敬畏。只不過中國人有自己相對獨特的自然觀:我們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但我們同樣並非只能在大自然面前逆來順受無所作為,我們所追求的是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有韌性的民族:面對強敵我們有敢於抗爭的大無畏勇氣,可面對弱者我們同樣不缺乏悲天憫人的慈悲之心,我們渴望構建全人類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體,我們渴望實現人和自然真正的和諧相處。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中國也有大洪水的故事。記得小時候母親講的故事。說是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對小兄妹每天都給地裡幹農活的父母送飯,途中有一石橋,橋下有個石獅子。他倆每次走到石獅子面前都往石獅子嘴巴里塞一點食物。有一天他倆再次往石獅子嘴巴放食物的時候石獅子突然開口對他倆說話了:你們明天再來的時候我張開嘴巴你倆鑽我肚子裡。小兄妹記住話但沒當回事就走了,第二天小兄妹路過時發現石獅子果然張開了嘴巴,小兄妹就好奇的鑽了進去這時石獅子猛然閉緊了嘴巴。小兄妹發現石獅子肚裡都是他倆之前放的食物,他倆出不去在裡邊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天有一天石獅子張開了嘴巴說道:大洪水退了你倆出來吧,這世上沒有別的人了,你倆以後要結婚生子從新建立人類家庭。後面的不知道是我忘了還是母親沒講反正想不起來了。寫的沒有講的生動望大家諒解。


笨笨倍兒棒


其實,中國也有類似的傳說,小時候在農村,秋收後老人們愛講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就是,發大水了,跑不掉了,大人們趕快把一個老南瓜挖空,把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放在南瓜裡。這樣人類才得以保存。

當然這個鄉村的故事在正經的書中沒看到過,只能算茶前飯後了。


曾冬松2019


所謂西方世界的大洪水,其實並不存在,或者說是根據東方傳說杜撰出來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還得從中國上古神話《大禹治水》說起。

一、大禹治水,治了多久?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兒子長大了,都認不出來自己的父親。根據考證,大禹面臨的大洪水,前前後後一共治了19年。自從大禹之父鯀開始,到大禹定九洲,前後持續了19年。

二、西方神話的大洪水,持續了多久?

從舊約全書來看,傳說中的大洪水,49天就已退去。所以西方神話的大洪水和大禹治水的大洪水,根本就不是同一場洪水。

三、傳說中大洪水的地理位置,有矛盾。

從神話中的線索,可以瞭解到,喜鵲銜回了橄欖枝。通過調查橄欖枝的分佈位置,應該在北緯30度附近。也就是說,如果要牽強地把大禹治水和西方神話的大洪水,聯繫起來,那麼大禹治水絕不可能是治理黃河氾濫之水,同理西方神話的大洪水,也可能不是在幼發拉底河,更不可能是在美洲,而是在四川盆地!

四、大膽推測,大禹治水與金堂峽開鑿相關。

西漢揚雄考證,大禹是四川汶山人。從四川三星堆、金沙、寶墩文化,以及華陽的位置分佈來看,四川成都平原,曾遭受水患,致使夏文明多次遷徙。至今四川成都平原的洪澇災害,仍然受金堂峽的控制。在秦朝李冰父子做都江堰工程之前,四川就有禹王廟。大禹治的洪水,是關口堰塞湖的洪水,在大禹父子打通了金堂峽後,花了19年才完成了治水。大禹之父鯀,製作了三星堆上游的高坪,用於抵擋洪水,卻因治水不力,被殺於羽郊-即鳳凰山下。至今,鳳凰山頂,仍能找到青銅器。而大禹採用了疏通的辦法,試問黃河流域有什麼地方需要疏通?

五、從舊約全書可以推測出,伊甸園的位置在郫都區。

由於郫都區二道堰,粵語發音是伊甸園。當地有4條由西向東的河流,與舊約全書中記載的一字不差。有興趣的可以來做研究,本人在成都等你們!


奔向地球d由佳


諾亞方舟故事是真實的歷史故事,世界各地,特別是古老傳統文化,都經歷過大洪荒,用不同的方式講述自己的體驗。

故事發生的時間大約是4800萬年前,這次大洪荒造成人類文明的第一次毀滅,也就是盤古文明(PanGod Civilization)的終結。

那時還沒有喜馬拉雅山脈。地質學告訴我們,印度板塊撞擊歐亞大陸板塊,喜馬拉雅山脈從海底開始冒出,是4000萬年前的故事。

好了,我現在概述世界各地關於大洪荒的事情。

南亞神話中,說天神化身為靈魚摩蹉(मत्स्य),洪水氾濫時拯救了人類的始祖摩奴。這是講的和諾亞方舟同樣的故事。



天神第二次出現拯救人類是溼婆(Shiva)把陸地拖入海底,化為神龜俱利摩(Kurma,कुर्म),以龜背支撐曼陀羅山。這裡講述的就是40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亞歐大陸板塊撞擊,印度板塊作為龜背,沉入並托起曼陀羅山,即現在我們叫喜馬拉雅山脈的出現。第一次文明毀滅以後,經過800萬年的恢復,人類隨著這個山脈發育長大,又進入文明頂峰。

雲南貴州東南文化去,從珠江流域到湄公河流域,一直到印度尼西亞爪哇文化,還有日本蓬萊文化,都有大洪荒發生時,兄妹二人按照上天的預警,躲入巨大的葫蘆求生,洪水過後再繁衍人類的生動故事和經典戲曲。



長江和漢江流域文化講述的是4800萬年前,大洪荒來臨,人們兄妹躲進大木桶、大江盆中求生,最後被秦嶺山脈上放排人救起,繁殖人類的故事。木排就是古代神話中講的盤古,盤就是巨大的木排的意思。廣西文化中盤古文化就是在大水和群山中漂流的巨大木排。中國的秦嶺山脈和太行山脈都比喜馬拉雅山脈遠古的多。



美洲文化也講述4800萬年前,地球板塊破碎,海陸顛倒,人類落水,後來天神化為雄鷹,含來沙子為人類再造陸地,拯救人類,才形成的亞馬孫河流域。

……,如果你騰飛進入蒼穹,就能看見世界各地古老文明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講述諾亞方舟的故事。有體系有文章記載的詩歌有50多種。諾亞方舟中那發生在古老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的事情,同時在世界各地發生,說明這就是全球性災難。


這是人類出現初期發生的事情,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和鯀的大夏王朝的故事發生在距今5700年前,在歷史長河中算是現代故事了。那時是地球的雨季,黃河北大雨淹沒,第一黃帝文明毀滅,人們遷徙到長江流域以南,鯀建立了大夏第二共和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