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颜三卫的命运最终如何?

历史的天空好精彩11


说到朵颜三卫,还得从朱元璋谈起。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冯胜远征辽东。当时的明军气势恢宏,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纳哈出(元末辽阳行省实际领导人),相继将残元部落征服。

洪武二十二年,明政府在那里设立了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又由于朵颜势力最大,所以明朝统称其为朵颜三卫。后来,朱元璋把朵颜三卫封给了宁王朱权。



而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毫不客气地从宁王那得到了朵颜三卫的掌控权,而朵颜三卫也为朱棣夺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战后,朱棣也没忘了这位“小兄弟”,与其封赏,并把大宁卫水草丰美的牧地送给他们,而朵颜三卫的首领也跟着升官,摇身一变成为都督佥事、都指挥同知、千百户等。更重要的是,“仁厚”的朱棣,还允许其与明朝内陆通商。



永乐七年,奴儿干都司建立后,朵颜三卫就隶属于奴儿干都司。他们听从明朝指挥,任中央政府调兵遣将。在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朵颜三卫逐渐成为东蒙古的主宰者。

在永乐年间,朵颜三卫可谓是顺风顺水。各大酋长各自安好,蓄马养牛。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朵颜三卫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明政府给予朵颜三卫种子、农具等,帮助其发展农业。而部分朵颜三卫人也开始积极地从事农业,并在马市上特意交换农具等。

通过马市交易等,朵颜三卫获取了大量必需品,也从中攫取了很多利益。在尝到甜头后,朵颜三卫开始不满足了(也有气候寒冷说)。在天生的好斗心理的驱使下,朵颜三卫开始南下,骚然女真部落与明朝北部。

正统九年,英宗以其反复无常、经常骚扰边境为由,决意发兵20万讨伐。在尝到苦头后,朵颜三卫又转向骚扰女真人。



在蒙古部落中,鞑靼和瓦剌竞争尤为激烈。而朵颜三卫向来是棵墙头草,谁给它好处多,它就投向谁。蒙古骚扰大明,朵颜三卫往往会跟着烧杀抢掠,而表面上又向明朝朝贡。而蒙古部落中,也并不是所有部落都示好朵颜三卫。在朵颜三卫受到攻击时,它又不得不转而求明朝援助。



之后,在瓦剌和明朝的打击下,朵颜三卫逐渐走向衰落。正统十二年,瓦剌首领率兵进攻三卫,朵颜和泰宁投降,剩下的福余卫则撤回嫩江。

嘉靖年间,朵颜三卫被南下的蒙古察哈尔部逐渐吞并。但是,朵颜三卫对明朝的朝贡依然保持了下来。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名头上是三卫朝贡,可实际上明朝给朵颜三卫的回报更多。



而明朝君臣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朵颜三卫已经叛变,天真地以为其仍是东北的屏障。虽然朵颜三卫已经名不副实,但其余部仍对明朝的边防产生重要影响(负面)。如大宁地区的猪儿山、老虎林、辽河套等地,渐渐地被“朵颜三卫”控制。明末清初的辽东名将熊廷弼曾指出:“我文皇帝用三卫靖难, 而左臂之断, 至今为患。”可见,后期朵颜三卫南迁对辽东的负面影响之深。



参考资料:《靖难之役与兀良哈南迁》、《明代兀良哈蒙古三卫朝贡制度》、《明代兀良哈蒙古三卫朝贡制度》


千百年前


朵颜三卫,是朱元璋在打击蒙古残余势力的时候,授予一些官位给归附的蒙古人。其实后来也有女真人,像建州女真······

后来,朱元璋十七子朱权封宁王,驻大宁。朵颜三卫归主权指挥。靖难之时,被朱棣夺取。靖难成功,被朱棣赏赐一番。后来就慢慢沦落了。


你为什么总是过不去


明成祖一生进行了5次北伐,在第3次北伐的时候,本来是为了打击鞑靼大汗阿鲁台,但是在进军途中,并没有找到阿鲁台。因为阿鲁台早就带着族人提前逃跑了。明成祖一怒之下,把阿鲁台没有来得及转移走的帐篷一股脑儿烧掉,把阿鲁台留下来的牛羊牲口,全部往家里赶。

在回来的路上,明成祖忽然拐道前往进攻朵颜三卫。由于朵颜三卫并没有着力防备,因此明成祖给予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几乎灭绝了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

说起来,朵颜三卫是曾经给过朱棣很大帮助的。朵颜三卫在朱元璋北伐期间,归附了明朝。后来,朵颜三卫被朱元璋划拨给了宁王朱权。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由于要用一个藩王的兵力对付全国的兵力,因此,他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他打起了朱权的主意。《明史》上记载,当时朱权实力雄厚,“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也就是说,朱权除了有八万甲士、六千战车外,还有朵颜三卫下面众多骁勇善战的骑兵。

朱棣在用计谋擒获朱权以后,也就把朱权的这些兵力收归己有。这样一来,虽然朱棣在总兵力上,还是远远不能与中央军抗衡。但他依靠这些强悍的军队,最终夺取了朱允炆的江山。

由此可见,朵颜三卫对朱棣是帮了很大忙的。所以,朱棣实在不该打击他们。打击他们的话,就有点显得恩将仇报了。

再一点,在明军的强力打击下,当时整个蒙古分成瓦剌、鞑靼和朵颜三卫三部分。这三部分中,鞑靼与明朝比较敌对,瓦剌稍微好一点,朵颜三卫与明朝最亲善。

这三部分并不团结,互相攻击。当时对于明朝来说,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分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联合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尤其是应该联合瓦剌和朵颜三卫,把鞑靼给消灭掉。这也是唐朝的时候,对付北方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政策,而且效果还非常好。

(朱棣画像)

可是为什么朱棣却不这样做,反而还要打击自己的朋友朵颜三卫拉仇恨呢?

朱棣之所以要打击朵颜三卫,有两个直接的原因。

一是因为朵颜三卫虽然与明朝亲善,表面上投奔了明朝,实际上又和鞑靼的阿鲁台眉来眼去,帮助阿鲁台打击明朝。

二是朵颜三卫本来一开始还和明朝关系很好,但是后来,他们却开始不断南下抄掠明朝,侵扰明朝边关的老百姓。

那么,朵颜三卫本来和明朝亲善,为什么会做这件事呢?

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当蒙古人回到漠北的时候,由于他们人的基数比较庞大,再加上元朝统治期间,蒙古人大量南下,在南方生活,漠北缺少经营。当然了,由于那里土地贫瘠,不出产庄稼,他们想要经营,也办不到。

当年蒙古帝国之所以强势崛起,在那里生活得比较好,更多的,还是靠不断的南征北战,从别的国家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因此生活不愁。元末明初蒙古人回到漠北后,就面临着物资极为缺乏的情况。他们为了夺得更多的物资,只能互相攻击,同时南下抄掠明朝。

(鞑靼大汗阿鲁台)

朵颜三卫当时在蒙古三大部落中,力量是最小的。当鞑靼打过来的时候,他们虽然想对抗,但是力量不足。因此,尽管他们归顺了明朝,却又不得不向鞑靼投降。毕竟明朝鞭长莫及,等着明朝带着军队来救的时候,他们可能早就被鞑靼给干掉了。所以,他们才会显得两面三刀。

另一方面,虽然明朝也会赐给他们物品,但是由于他们基数太大,因此根本不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南下抄掠。

所以,朱棣当时之所以要打朵颜三卫,就是明白,在利益面前,在利害关系面前,没有真正的朋友。且不说明朝自身物资就不丰富,就算很丰富,也无法满足朵颜三卫蒙古人巨大的需求。而且,就算满足了,当明军撤退,阿鲁台打过来的时候,朵颜三卫依然会投降他们。与其养一个填不饱的“白眼狼”,不如把它消灭,以免成为祸害。

明朝之所以采用它这样的策略,还在于他们对自己军队的力量极为自信。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不采用温和外交手段,直接强打北方少数民族的朝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朱元璋和朱棣给后世定下的基调。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朵颜三卫,主要指东部蒙古,因明朝于此册封朵颜卫、福余卫、泰宁卫,其中尤以朵颜卫最大,故被称为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由兀良哈部组成,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在大草原上可以说是个较为奇葩的存在,因屡受鞑靼蒙古、瓦剌蒙古的侵袭而与明廷交好,却又因各种原因而屡屡南下犯边。终明一朝,朵颜三卫始终保持着这种时叛时附的态势。

朵颜三卫主要指东部蒙古,靖难之后曾与明廷有过蜜月期

元亡,漠北蒙古族分为三部: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者,为兀良哈部;居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者,为鞑靼部;居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准噶尔盆地者,为瓦剌部。因地理位置居东,因此一般也称东部蒙古,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曾生存着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和札剌亦儿部等蒙古部落。

△明初形势

明朝洪武年间,为了彻底消除北方残余的北元势力,朱元璋曾发动了多次北伐。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并迫使其投降。这使得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各部失去了屏障,其驻地直接暴露在了大明的打击范围之内。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又在捕鱼儿海大败,这不仅使他失去了对蒙古诸部的影响和统治,更使得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些部落在没有实力与大明对抗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臣服。次年,兀良哈部的原元辽王、惠宁王、朵颜元帅府相继请求内附,明太祖遂于其地设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隶属于大宁都司,并册封儿子朱权为宁王,统领诸卫。

△捕鱼儿海之战

然而,朵颜三卫不久后再度反叛,重新归附北元新汗。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明朝又派遣傅友德、郭英率军讨伐辽王阿扎失里于挑儿河一带,朵颜三卫与明朝的关系就此再度中断。直到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棣在获取了宁王朱权支持之后,部分朵颜三卫随大宁军队一同被收编,并在之后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朱棣在南京称帝之后,感念于朵颜三卫立下的战功,曾多次派人去招抚朵颜三卫,并“命脱儿火察(即脱鲁忽察儿)为左军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事;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剌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余及所举未至者总三百五十七人,各授指挥、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及白金、钞币、袭衣”。

△朱棣影视形象

因此,在永乐初年,朵颜三卫倒也与明朝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不过,当时的朵颜三卫中以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最弱,但朱棣的册封却以朵颜卫为首,这其中的用意可想而知,而朵颜卫在明朝的支持下则迅速崛起,逐渐吞并其他两卫,故而将这三位合称“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以兀良哈部为主,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

因南下争夺大宁牧区,朵颜三卫开始时常南下侵扰

永乐年间,随着朱棣于辽东设立奴儿干都司和迁都北平,为了确保辽东和京师的安全,明成祖视朵颜三卫为外藩,“居则侦探,警则捍卫,发给牛具、种、布帛、酒食良厚”。而且一旦朵颜三卫地区遭遇灾荒,明成祖往往命官署视马匹优劣,倍价易米。

△鞑靼和兀良哈(朵颜三卫)

然而,随着蒙古鞑靼部的迅速崛起,朵颜三卫时常受其侵扰,慑其兵威,朵颜三卫遂秘密依附鞑靼,并开始不断借卖马入明边境侦探虚实。虽然朱棣曾下诏责问,但朵颜三卫部分部落却和鞑靼太师阿鲁台结为儿女亲家,开始明目张胆的反叛明朝。

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朱棣先后五次亲征漠北,其中第一次出征时便发现有部分兀良哈人加入鞑靼军,因而曾于次年遣使谴责,但却收效甚微,眼见兀良哈三卫不知悔改,永乐二十年(1422年)七月,明成祖再度北伐回军途中,率军深入屈裂儿河流域,对不断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发动进攻,于屈烈河大败兀良哈部军,兀良哈遭此重创,部众纷纷降明。

△战略收缩为明朝埋下了祸根

到了仁宣年间,鉴于永乐年间连年出兵导致国力损耗,仁、宣二宗开始着手明朝的内治,明朝对蒙古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主要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维系着与蒙古各部的朝贡关系,而蒙古方面瓦剌虽然已经崛起,但却忙着征服草原,因此双方总算相安无事。然而,明宣宗年间的这种战略收缩,尤其是内迁奴儿干,却为之后的“土木堡之变”和河套之患埋下了伏笔。

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早在永乐年间朵颜三卫便已经经常与鞑靼部联合犯边,鞑靼和瓦剌争夺草原事败后,鞑靼太师阿鲁台逃入兀良哈部,在他的挑唆之下,朵颜三卫开始屡屡于永平、山海关之间大肆掳掠。而随着明朝的战略收缩,朵颜三卫从宣德五年(1430年)开始正式南迁,最终于正统初年驻牧于明蓟辽边外的潇河、老哈河一带,并活跃于整个漠南地区。

△朵颜三卫南下大宁

因此,从正统年间开始,朵颜三卫便屡屡犯明辽东、大同、延安境,甚至和瓦剌部联合南下侵犯,但却多次被明朝边将击败,例如独石口守将杨洪生擒兀良哈首领朵栾帖木儿,又如正统九年(1444年)明英宗征调大军追剿扰边的兀良哈三卫兵,捕获扰边者甚众,夺回被其掳掠的人畜。

正统之后朵颜三卫时叛时附,后金崛起后终被吞并

其实在正统初年,面对北方蒙古的屡屡南下,明朝实际上还具备一定的打击能力,甚至是出塞追剿的能力,然而自“土木堡之变”后,随着武将、功勋集团出现断层,以及文官集团的崛起,明朝的对外策略愈加保守,最终从战略防御开始转入被动防御,而朵颜三卫与明朝的关系也就此日益紧张。

△瓦剌崛起后朵颜三卫只能依附

当时,瓦剌崛起于蒙古草原,朵颜三卫不得不依附于瓦剌也先,但却被也先所利用,在朵颜三卫被明军击败的同时,瓦剌又从背后接连进攻,朵颜三卫一度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无力反抗瓦剌侵扰的他们,只能被迫臣服;虽依旧每年向明廷朝贡,以此换取明帝的赏赐;却又因时常遭到明朝边将剿杀,而时刻寻机报复。

瓦剌为了彻底征服蒙古大草原,对朵颜三卫逼迫日急,三卫不堪忍受瓦剌肆虐,遂向明朝秘密提供瓦剌请阿伯,并请求屯驻于靠近明朝边境处,但在被明代宗拒绝后便又投向了已经衰弱的鞑靼部,与其首领孛来暗中交往,双方关系日益密切。直到北京保卫战之后,随着也先的去世,瓦剌部迅速分崩离析,鞑靼部重新崛起,朵颜三卫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一些。

△达延汗统一蒙古后朵颜三卫属于左翼蒙古

从成化年间开始,朵颜三卫开始依附于鞑靼部多次入关劫掠,虽数遭明守将击之,仍侵扰不已。然而,南下侵扰的同时,却又往往因天灾饥困,请求明廷恢复马市,以易粮食等物品。明朝虽始终未与朵颜三卫中断联系,却也常常因其南下侵扰而以中断交易为惩戒。双方在这种打打停停的过程中,关系开始日益疏远。

明朝中晚期,朵颜卫分布广阔,东自大碱场,北至西拉木伦河,西迄延庆州四海冶南达,宽城;福余、泰宁两卫的居地东达辽河中下游,最南端可至海城一带,东北一部分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兴州与朵颜卫一些部落参错居住。

△清朝吞并漠南蒙古

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兀良哈部与察哈尔部、喀尔喀部隶属于左翼蒙古。而随着后金的崛起,在皇太极向东部蒙古的不断渗透之中,三卫先后服属于清朝,而当皇太极最终击败库图克图汗,其子额哲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汗位至此彻底断绝,曾经令全世界震颤的蒙古帝国彻底灭亡,之后的蒙古各部开始隶属于清朝统治。


香茗史馆


明朝历史有一支很厉害,很奇特的军队,他曾是元朝统汉下的蒙古诸部,明朝的死敌。然而就是一支这样的部队,却成功帮助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复又与明朝兵戈相向,死斗多年,最终又依附于女真族,充当了女真族开疆扩土的马前足。

朵颜三卫的由来

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由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组成。

明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稳固北方边陲,令大将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率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突击辽东区域,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军击败,这一战迫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皆归附明朝。这一广大地区原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和侄儿的封地,有着不少蒙古部落,而兀良哈部就是其中之一。到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在这里设立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以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把三卫划归到自己儿子宁王统领,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这三卫当中,由于朵颜实力最强,故又称“朵颜三卫”。此时的朵颜卫虽隶属于明朝,实际上是是由蒙古诸部落组成的部落联军。

朵颜三卫助明太成祖登基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从北平起兵,争夺皇位,史称“靖难之役”,此时辽王朱植和谷王朱橞逃往南京,而宁王朱权则拥兵观望。朱棣拉拢宁王朱权,同时暗中重金贿赂朵颜三卫,最终胁迫宁王朱权随他造反,借得兀良哈三卫3000名精骑兵,这支由朵颜三卫骑兵组成的军队成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核心骨干,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

“成祖从燕王起靖难,患宁王蹑其后,自永平攻大宁,入之。谋胁宁王,因厚赂三卫,说之来,成祖行,宁王饯诸郊,三卫从,一呼皆起,遂拥宁王西入关。成祖复选其三千人为奇兵作战。全国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

朵颜三卫与明成祖兵戈相向

明成祖即位后,封赏了朵颜三卫,决定把大宁卫(今承德市、平泉县、建昌县及老哈河流域)割让给他们,并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但后来朱棣没有兑现承诺,于是朵颜三卫蒙古各部,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联合了当时颇为强大的阿速特部经常联兵进攻明朝。

明成祖于公元1422年亲征兀良哈三卫,使他们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但是,兀良哈三卫并未屈服,他们为争得大宁地区与明朝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最终夺取大宁地区,从此,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

朵颜三卫的未来——助清反明

兀良哈部落在明成祖时期,虽臣服明朝政府,待遇优于其他东西两部蒙古人,在瓦剌和鞑靼并立时期,兀良哈人多次依附力量比较强的一方,充当寇掠明朝边境的帮手。明朝中期,瓦剌入侵发生土木堡之变,朵颜三卫兀良哈人不仅没有帮助明朝,却趁机在辽东侵扰。兀良哈人反复在瓦剌、鞑靼、明朝三方间依附。

明朝末年,东北的后金女真部落崛起,通过战争和联姻手段并吞蒙古诸部,按满八旗的制度分封蒙古八旗。朵颜三卫部落亦又被编为喀喇沁旗,后又被编为左、中、右3个扎萨克旗,在满清建立过程中,喀喇沁部随着爱新觉罗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清王朝建立后,尽管喀喇沁部不是最为亲近的蒙古八旗之一,可是因为其近京师,又战功杰出,成为了同清朝皇室联婚最为亲近的蒙古部落之一。


四哥聊历史


洪武年间,明代大将冯胜建立大宁城(今内蒙古宁城)开始,明朝就对大宁及其周边地区实行行政管理。  

 朱元璋虽然是要饭出身但喜欢读书,把统治术学的非常透彻。他知道蒙古远离内地,汉人管理起来难度大,就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让蒙古人来管理蒙古人。设立了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三个卫所。但当时朱元璋又对三卫不放心,便命令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坐镇大宁府当政委,统管全局。

 明永乐二十年(1422)七月,蒙古的阿鲁台起兵造反,明成祖朱棣前去讨伐他,大获全胜。在班师回朝时,路过大宁,大宁长官朵颜三卫毕恭毕敬去迎接,但明军却突然对朵颜三卫大打出手,把朵颜三卫弄得一头雾水。

原来朵颜三卫在执掌大宁大权后,表面上跟蒙古是势同水火,不一个国家了,但一直立场不坚定,左摇右摆,采取非常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其实就是玩两面三刀,尽量谁也不得罪,在明朝和蒙古之间搞平衡。这样一来,蒙古和明朝两边都对朵颜三卫有求必应,争相拉拢。  

 1399年七月,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从北方起兵发动政变。朱棣起兵向南攻打明建文帝的时候对自己周围的将领都不满意,驻守辽东的各部明军将领都看不上眼,唯独欣赏能征善战的朵颜三卫。于是就派人跟朵颜三卫接触,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器重,还送去了绫罗绸缎和不少珠宝。

  朵颜三卫一直在宁王朱权身边,但朱权从没有给过一个笑脸,好像谁欠了他什么似的。而且这个朱权非常霸道,依仗着自己是皇族,做事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从来不跟朵颜三卫商量。一年前,朵颜三卫的护卫和朱权府里的人发生打斗,朱权府里的人受了伤,朱权竟然装作不知道,把朵颜三卫的护卫处死。朵颜三卫当时肺都气咋了,要不是部下劝阻,早就投奔了蒙古。朵颜三卫感觉朱棣也是一个王爷,却如此瞧得起他们,真是个知己和伟人呢。朵颜三卫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当然也是看在礼物的面子上,当时就对朱棣表示,我们愿意死心塌地跟着大王肝脑涂地,出生入死,朱棣大喜,就积极谋划干掉到朱权,因为这个朱权也跟自己不是一条线的人。只有除掉朱权,自己才的大后方才稳固。   转眼到了十月,朱棣率大军对大宁发动突袭,朵颜三卫里应外合,朱棣顺利地制服了宁王朱权,将朵颜三卫立下大功,得到朱棣的嘉奖,也把他们收到自己的军中。

  朵颜三卫的蒙古兵个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都是打起仗就不要命的主。朱棣就让朵颜三卫给自己挑选出三千精锐骑兵跟着自己征战,朵颜三卫的这三千人马果然打仗非常英勇,非常卖力,一点也不含糊。

1402年6月,朱棣打进明朝的首都应天(南京),登上皇帝宝座,明朝进入了明成祖时代。明成祖朱棣不是个念完经就打和尚,过河就拆桥的人。当皇帝不久,朱棣就把大宁这块地方赐给了朵颜三卫。不仅如此,朱棣还向三卫提供好多农具、耕牛、种子让他发展当地农业,促进经济发展。 又赏赐了不少绫罗绸缎和金银珠宝,作为对他们的奖赏。  

 朱棣这样做不光是报答朵颜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笼络朵颜,让他死心塌地终于自己,充当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桥头堡。可是朵颜三卫不过是个普通的地方部门,他们的人马再如何了得也没有多少人,战斗力根本就不能跟鞑靼、瓦剌蒙古大部族的势力相提并论,人家一个喷嚏就把他们吓倒了。再加上毕竟大家是蒙古近亲,多有往来,很难不走动。后来三卫在大明和从鞑靼、瓦剌蒙古之间只能采取权宜之计,虚与周旋,两边不得罪。 就像村里的小寡妇,你是能得罪村主任还是村支书?一个弱女子还能怎么地?朵颜三卫的墙上草态度让朱棣心里好不舒服,但军国大事多,顾不上修理他。

  1422年3月,蒙古封建领主阿鲁台向大明发起进攻,并一度打到了兴和守御千户所(今河北张北县),朵颜三卫经不起阿鲁台的威逼利诱也偷偷派兵进攻大明。大明那时正强大,太岁头上动土还了得。朱棣立刻御驾亲征。有本事的皇帝就是牛,动不动就是亲征。崇祯要有这本事,也不会去煤山了。皇帝出马一个顶倆,阿鲁台吓得屁滚尿流。朱棣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出征的时候,朱棣就寻思教训三卫,他路过大宁的时候就对手下说,阿鲁台之所以这么嚣张,都是三卫这帮孙子立场不坚定,跟阿鲁台狼狈为奸的缘故、是时候教训一下这帮家伙了。皇上的大军兵强马壮,又刚刚打了胜仗,士气高昂,手下将领都想在皇帝面前表现表现。所以攻打三卫不在话下。 明军兵分两路,向三卫的军队发起攻击,三卫怎能抵挡,立刻溃败。朱棣念着三卫当年的情分也不想斩尽杀绝,只想给他一个教训,就没有下令追击。  

 经过这场战斗,三卫输地服服帖帖,不得不有所收敛。 但朵颜三卫不长记性,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当它元气恢复后就不断南下骚扰大明内地。1428年秋,明宣宗去边境视察,到喜峰口的时候,又碰见兀良哈犯边,又是一顿痛打。十五世纪末,东部蒙古渐渐强大,三卫的处境越来越不妙,经常被他们欺负。 又过了几十年,三卫这个小部落终于被弱肉强食,成为历史。  

 可见,明成祖朱棣在出征回朝途中攻打朵颜三卫,一点也没有恩将仇报的意思,只是想给反复无常、骚扰大明的藩属一点教训。


史说时间


朵颜三卫是明朝朱元璋之子宁王朱权的部下,它是一支战斗力十分厉害的军队,曾经帮助过燕王朱棣夺取皇位,打败建文帝朱允炆军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朵颜三卫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以及它的最终结局如何?

朵颜三卫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准确的说,朵颜三卫并不只是一支军队。在大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为了防御北元的残余,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设置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地卫所。

本来三卫中的朵颜卫实力最弱小,泰宁卫实力最强。但是,后来的朵颜卫实力不断的壮大,很快的就跃居三卫之首。因此,人们往往喜欢把这三卫统称为“朵颜三卫”。把这三卫统驻的地方称为“兀良哈地区”,并且他们都是蒙古人。

朵颜三卫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

据史料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向宁王借了朵颜三卫3000精兵。这支不足万人的军队帮助燕王打了很多胜仗,常常出其不意,以少胜多,好似今天的特种部队一样,为燕王打败建文帝立下了不少功劳,使得燕王朱棣顺利的当上了皇帝。

后来,为了酬谢立了大功的“朵颜三卫”,朱棣决定把大宁卫封赏给他们。同时,还封了三卫的首领都督、指挥、千户等职,决定在开源、大宁两地开通互市,供兀良哈地区的蒙古人和汉人进行市场交易。

朵颜三卫的最后结局怎么样呢?

之前朱棣承诺朵颜三卫的封赏,后来没有实现。因为朱棣反悔了,并且在1422-1424年连续3年“御驾亲征”打击支持阿鲁台的朵颜三卫,使他们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但是他们没有屈服,为了争的大宁地区与明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所以,朵颜三卫的结局还是很悲哀的,帮了朱棣还落不到好,最后还被朱棣打的损失惨重。


历史旧闻


“朵颜三卫”即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他们能征善战,主要为蒙古人,但为明朝所用,是当时明朝加强北方边境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在几次明朝北征对付蒙古残余势力的时候,朵颜三卫都出过力。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借助了朵颜三卫的支持,挫败了宁王朱权。后来,他又向朵颜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的骨干。从史书上看,这个骑兵部队每次战斗总是打主攻,往往以少胜多,出其不意,以千人军队击败万人军队,真正称得上当时的坦克部队。为朱棣的靖难之役立下了汗马功劳。

结局:后来因永乐皇帝朱棣的决定和允诺并没有完全兑现,起而反明。永乐帝在1422-1424年连续三年“亲征”,使他们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但是,他们并未屈服,一直为争得大宁地区与明朝进行不懈的斗争,成为后来蒙古科尔沁部的主力。


眾人皆酉星我独酉卒


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为宁王朱权所统辖,在诸王中,以北方诸王的势力最大。其中宁王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

1399年明朝发生皇室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花大价钱雇佣朵颜三卫挫败了镇守大宁卫的宁王朱权,再后来,又花大价钱向朵颜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骨干,这支雇佣军来去如风,悍不畏死,作战亦十分残忍,是当时朱棣造反的“杀招”,为帮朱棣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战功”。

1402年7月,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

为了酬谢朵颜三卫蒙古族首领,朱棣将原先大宁卫的土地割予朵颜三卫,而宁王改封到江西。朵颜三卫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现在内蒙古东部赤峰一带的土地。同时,他还封三卫首领以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职;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朵颜三卫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但在兑现的时候却难为情了,而且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太强,朱棣居然偷袭了本是明朝子民的朵颜三卫,导致朵颜三卫损失惨重!

但朵颜三卫始终未屈服,重整旗鼓后,仍屡次南下与明军交锋!至此朵颜三卫一直与明朝都摩擦不断。

后来女真人在黑山白水间崛起,通过战争和联姻手段并吞蒙古诸部,1636年,朵颜三卫被编封为喀喇沁旗,后又被编为左、中、右3个扎萨克旗。在满清建立过程中,喀喇沁部随着爱新觉罗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朵颜三卫最终成了满清的帮凶,最终帮着满清扫平了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


大江侃历史


朵颜三卫并不是单纯的仅仅只是一支队伍,其实是明朝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设置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本来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就是福余卫,朵颜卫反而是在后。但是在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并且他们都是蒙古人。

朱棣出征蒙古怕朵颜三卫又和蒙古通好合并,而且朵颜三卫知道怎么进攻南京,北京,跟随朱棣参加过大的战争,打到过首都南京,后来被搁置在山西和蒙古之间的边境地方闲置着。

靖难之役,朱棣为了消除宁王这个背后的隐患,同时为了得到善战的蒙古族骑兵,诱执宁王,从朵颜三卫得到了三千铁骑。在以后的战斗中,朵颜三卫的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为朱棣登上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酬谢朵颜三卫蒙古族首领,朱棣将原先大宁卫的土地割予朵颜三卫,而宁王改封到江西。从此,朵颜三卫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现在内蒙古东部赤峰一带的土地。但明朝因为要出兵进攻鞑靼和瓦剌,对同是蒙古族的兀良哈蒙古心存戒心,因此不让他们在新得到的土地上放牧,这引起了兀良哈蒙古的不满,在明军北征时没有随同出兵。

朱棣第三次出征时,在蒙古草原上转悠了几个月,没有找到鞑靼或瓦剌的军队,粮草不继,无奈下令退兵。这次出兵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让朱棣很是不爽,于是他采取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做法。朱棣在回军的途中,突然偷袭了本是明朝子民的兀良哈蒙古——朵颜三卫,以此作为他取得“大胜”的资本大加炫耀。这次无耻的偷袭彻底暴露了明朝的真实面目,从此,朵颜三卫不存在了,兀良哈蒙古为了得到明朝给予的牧场(大宁),屡次南下与明军交锋,最终控制了滦河一带。

蒙古达延汗时,兀良哈蒙古被迁到今天俄蒙交界处,清朝以后被称为乌梁海。

可是后来朱棣出征蒙古,每次都找不到蒙古的主力部队决战,还没走多远,对方就跑的没影了,而且补给十分困难,而朵颜三卫的一些将领对分给自己的土地太小,他们非常的不满意。朱棣心生疑心,怕他们迟早反水和蒙古和好,于是派兵突然袭击挨个挨个的包围朵颜三卫的三个大本营,于是连人带马全部逮捕。

但是有一部分人依然骑马逃脱到北方蒙古,因朱棣生性多疑猜忌,被捕的人以及逃走人员家属都被朱棣不论男女老幼,全部诛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